正在阅读:

只需5万美元,get马斯克同款新家,还有这等好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只需5万美元,get马斯克同款新家,还有这等好事?

ADU未来能否跑出独角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 | 硅兔赛跑 王王

编辑 |蔓蔓周

你现在有5万美元,或者说32万人民币,在大都市里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在洛杉矶,可以买一间7平米的储藏间;

在东京,可以买一间7平米的厨房;

在北京,可以买一间5平米的洗手间;

——别忘了,这还只是不考虑学区、不看周边环境的毛坯房价格。

如果想用这些钱,买一套36平米、硬装软装俱全、还带水电网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呢?你可能会拍拍我,让我吃点儿花生米再接着喝。但是,这样的好事真就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感谢ADU,附属住宅单元公司。

5万美元,住马斯克同款

附属住宅单元(ADU,Accessory Dwelling Unit),顾名思义,就是附属在主体住宅上的建筑物,也有人称为二级单元。比如自家后院的独立小工作间,或者车库二层加盖的客房等等,通常这类房屋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生活需要,或者对外出租。

这样一种建筑形态显然不是什么新概念,许多人就算没自己盖过,也可能见过别人家的。ADU能成为话题,多亏了马斯克。

这位顶级富豪加科技狂人经常做出让人震惊的非凡之举。比如前一阵子,他卖掉了自己的豪宅,搬进了位于SpaceX园区内的一间仅有36平米的“ADU临租房”,并把此事发表在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为马斯克“盖房”的这家公司叫做Boxabl,2017年成立于拉斯维加斯。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只卖出过3套ADU,其中一套就卖给了马斯克。于是全世界不由得关注起这栋房子和这家公司。

图源:MainMain.id

一般来说,无论是盖房还是买房,都要看户型、看图纸、看材料、看装修,折腾完全套,普通人基本要脱层皮。Boxabl从根源上解决消费者的焦虑和选择障碍,直接出售标准住宅:目前唯一在售的户型Casita,是一个20x20英尺(约6x6米)的方盒子,分割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四个生活空间,从墙壁到门窗,都有固定的材质、位置和设计,直接在工厂生产安装好,连空调、暖气、USB充电口的位置都不用你操心,直接安排上。

图源:Boxabl

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也都在意料之内。仔细一打量,原来它的玄机在于“即插即用”。Boxabl的这间房子在工厂完成前期生产之后,可以直接“叠”成一个20尺柜的尺寸,相当于一个小货车货柜的大小,一辆车就可以把整个家拉走。房子运输到位后,专业工人只需要不到1天的时间,就可以把36平米的房子盖好,预留的水电管口也是可以和主建筑的线路直接连接,不需要复杂的走线,瞬间入住不是梦。当然,搬家的时候可以再把全部家当叠起来,拖在私家车后面直接带着走——妥妥的“真·搬家”。

这样一套五脏俱全十分方便的ADU目前售价49500美元。Boxabl官方表示,他们的年产量在3000套左右,不过目前在官网报名买房的人已经排到五万多号了。看来,想住马斯克同款房不那么容易。

便宜环保,快捷高效

在《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里,猪老大和猪老二因为懒惰图快,用稻草和木板盖房子,结果被大灰狼轻轻吹倒;只有猪老三,汗流浃背地用砖盖房,才抵御住了狼的攻击。这个故事可能建立了许多人对建筑这个行当最初的了解,也把它和“辛苦”、“血汗钱”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改变建筑项目周期长、高度依赖人工、无法规模化批量制造的的现状。在工艺上,追求施工快、操作简便的方式;在材料上,寻找轻质、坚固、价廉、环保、耐用的建材。一种长期探索的路线就是将大量的生产、拼接、搭建工作前置,尽量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快现场施工的速度,也能通过化简施工流程和难度,让盖房子变得更“傻瓜”。

图源:Boxabl

20世纪早期,预制板房就已经出现。由于施工速度快,曾一度受到大规模应用。但这类预制板房仍然没有解决规模化制造的问题,工厂只生产标准化的楼板,不会考虑建筑整体如何设计、房屋内部怎样装修。而近期流行的ADU公司及其他新型的建筑公司,则引入了更多的产品思维。他们出售的不是“盖房服务”,而是标准的房屋产品:消费者面对的是一个产品货架,只需挑选自己中意的一款户型,就可以把它搬到家里。

除了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这些新涌现的公司还不遗余力地将更多新科技融入到自家的产品中:

Boxabl主打“便宜”,以4.9万美元的售价将同类企业甩在身后,并且靠着马斯克的明星效应打开了局面(其他ADU售价平均约为15万美元);

Blokable主打“环保”,整屋使用电能和太阳能,不产生污染;

Mighty Building主打“3D打印”,由于可以精确计算所需建材的数量,便可以几乎不产生建筑垃圾。

科技元素的加入,让ADU的故事更加性感,也获得了资本的垂青。

上火星容易,在地球混难

坊间有传闻,马斯克突然为ADU“带货”,是在为开发火星住宅做准备。确实,类似Boxabl的这种ADU可批量生产、安装快捷方便,又能灵活拆卸和搬运,很适合作为火星居民的基地。

图源:Think realty

暂且把火星移民梦交给马斯克去构想,光是做好地球上的生意,Boxabl们还有挺多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过不去的法律法规关,并不是有地就能盖。虽然ADU在美国很火,但并非在所有地区都合法。业主必须有一定的开发许可才能搭建ADU。至于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各地法律法规不同,情况更加复杂。

ADU公司Abodu甚至把“为消费者搞定盖房许可”当做自己的一项卖点。通过与加州本地代理合作,Abodu提前对地基和建筑结构等进行审批,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个重要的限制ADU企业发展的因素是运输成本。ADU的特点是在自己的核心工厂完成前期所有构件的生产和基础拼装,施工现场只需要简单安装。运输是产品交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部分成本很难随着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而大幅压缩。这就导致工厂的选址和辐射范围十分关键。受限于运输成本,当前,ADU公司的主要服务范围一般仅覆盖一两个州,再远的地方就鞭长莫及。

此前硅兔关注过从地产科技独角兽到最终倒闭破产的Katerra。同样是预拼装式房屋的创新者,Katerra因为没能处理好建筑材料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变形的问题,而无法交付合格的房屋,这也成为它最终破产的导火索之一。Boxabl在官网表示,只要消费者自己想出运输办法,他们就能将房屋卖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可见,运输的确是老大难问题,难到不得不抛给消费者。

为Boxabl们计长远,ADU公司想走出一亩三分地,不光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还要把蓝图画得更大些。毕竟ADU是一个较小的市场,而完全标准化的房屋又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图源:Tiny House Blog

以Boxabl为例,尽管目前只有1个标准产品,研发团队正在开发其他的户型,包括主卧房型、工作室房型、带楼梯的房型等,以满足更多类型的需求。未来,消费者甚至可以挑几个自己需要的房型,按自己的喜好把它们拼接起来,变成大平层、独栋小楼或者联排别墅。这样一来,不光是后院的临时小屋,可能整套房子都可以靠拼乐高的形式完成。

ADU公司们的承诺能实现吗?目前,这些公司通常在A轮左右,由于交付的产品太少,我们还无法判断其质量。

而这也是当前一波ADU公司共有的问题:公司过于早期,产量极小,需要时间的考验。

ADU未来能否跑出独角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只需5万美元,get马斯克同款新家,还有这等好事?

ADU未来能否跑出独角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 | 硅兔赛跑 王王

编辑 |蔓蔓周

你现在有5万美元,或者说32万人民币,在大都市里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

在洛杉矶,可以买一间7平米的储藏间;

在东京,可以买一间7平米的厨房;

在北京,可以买一间5平米的洗手间;

——别忘了,这还只是不考虑学区、不看周边环境的毛坯房价格。

如果想用这些钱,买一套36平米、硬装软装俱全、还带水电网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呢?你可能会拍拍我,让我吃点儿花生米再接着喝。但是,这样的好事真就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感谢ADU,附属住宅单元公司。

5万美元,住马斯克同款

附属住宅单元(ADU,Accessory Dwelling Unit),顾名思义,就是附属在主体住宅上的建筑物,也有人称为二级单元。比如自家后院的独立小工作间,或者车库二层加盖的客房等等,通常这类房屋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生活需要,或者对外出租。

这样一种建筑形态显然不是什么新概念,许多人就算没自己盖过,也可能见过别人家的。ADU能成为话题,多亏了马斯克。

这位顶级富豪加科技狂人经常做出让人震惊的非凡之举。比如前一阵子,他卖掉了自己的豪宅,搬进了位于SpaceX园区内的一间仅有36平米的“ADU临租房”,并把此事发表在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为马斯克“盖房”的这家公司叫做Boxabl,2017年成立于拉斯维加斯。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只卖出过3套ADU,其中一套就卖给了马斯克。于是全世界不由得关注起这栋房子和这家公司。

图源:MainMain.id

一般来说,无论是盖房还是买房,都要看户型、看图纸、看材料、看装修,折腾完全套,普通人基本要脱层皮。Boxabl从根源上解决消费者的焦虑和选择障碍,直接出售标准住宅:目前唯一在售的户型Casita,是一个20x20英尺(约6x6米)的方盒子,分割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四个生活空间,从墙壁到门窗,都有固定的材质、位置和设计,直接在工厂生产安装好,连空调、暖气、USB充电口的位置都不用你操心,直接安排上。

图源:Boxabl

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也都在意料之内。仔细一打量,原来它的玄机在于“即插即用”。Boxabl的这间房子在工厂完成前期生产之后,可以直接“叠”成一个20尺柜的尺寸,相当于一个小货车货柜的大小,一辆车就可以把整个家拉走。房子运输到位后,专业工人只需要不到1天的时间,就可以把36平米的房子盖好,预留的水电管口也是可以和主建筑的线路直接连接,不需要复杂的走线,瞬间入住不是梦。当然,搬家的时候可以再把全部家当叠起来,拖在私家车后面直接带着走——妥妥的“真·搬家”。

这样一套五脏俱全十分方便的ADU目前售价49500美元。Boxabl官方表示,他们的年产量在3000套左右,不过目前在官网报名买房的人已经排到五万多号了。看来,想住马斯克同款房不那么容易。

便宜环保,快捷高效

在《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里,猪老大和猪老二因为懒惰图快,用稻草和木板盖房子,结果被大灰狼轻轻吹倒;只有猪老三,汗流浃背地用砖盖房,才抵御住了狼的攻击。这个故事可能建立了许多人对建筑这个行当最初的了解,也把它和“辛苦”、“血汗钱”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改变建筑项目周期长、高度依赖人工、无法规模化批量制造的的现状。在工艺上,追求施工快、操作简便的方式;在材料上,寻找轻质、坚固、价廉、环保、耐用的建材。一种长期探索的路线就是将大量的生产、拼接、搭建工作前置,尽量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快现场施工的速度,也能通过化简施工流程和难度,让盖房子变得更“傻瓜”。

图源:Boxabl

20世纪早期,预制板房就已经出现。由于施工速度快,曾一度受到大规模应用。但这类预制板房仍然没有解决规模化制造的问题,工厂只生产标准化的楼板,不会考虑建筑整体如何设计、房屋内部怎样装修。而近期流行的ADU公司及其他新型的建筑公司,则引入了更多的产品思维。他们出售的不是“盖房服务”,而是标准的房屋产品:消费者面对的是一个产品货架,只需挑选自己中意的一款户型,就可以把它搬到家里。

除了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这些新涌现的公司还不遗余力地将更多新科技融入到自家的产品中:

Boxabl主打“便宜”,以4.9万美元的售价将同类企业甩在身后,并且靠着马斯克的明星效应打开了局面(其他ADU售价平均约为15万美元);

Blokable主打“环保”,整屋使用电能和太阳能,不产生污染;

Mighty Building主打“3D打印”,由于可以精确计算所需建材的数量,便可以几乎不产生建筑垃圾。

科技元素的加入,让ADU的故事更加性感,也获得了资本的垂青。

上火星容易,在地球混难

坊间有传闻,马斯克突然为ADU“带货”,是在为开发火星住宅做准备。确实,类似Boxabl的这种ADU可批量生产、安装快捷方便,又能灵活拆卸和搬运,很适合作为火星居民的基地。

图源:Think realty

暂且把火星移民梦交给马斯克去构想,光是做好地球上的生意,Boxabl们还有挺多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过不去的法律法规关,并不是有地就能盖。虽然ADU在美国很火,但并非在所有地区都合法。业主必须有一定的开发许可才能搭建ADU。至于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各地法律法规不同,情况更加复杂。

ADU公司Abodu甚至把“为消费者搞定盖房许可”当做自己的一项卖点。通过与加州本地代理合作,Abodu提前对地基和建筑结构等进行审批,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个重要的限制ADU企业发展的因素是运输成本。ADU的特点是在自己的核心工厂完成前期所有构件的生产和基础拼装,施工现场只需要简单安装。运输是产品交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部分成本很难随着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而大幅压缩。这就导致工厂的选址和辐射范围十分关键。受限于运输成本,当前,ADU公司的主要服务范围一般仅覆盖一两个州,再远的地方就鞭长莫及。

此前硅兔关注过从地产科技独角兽到最终倒闭破产的Katerra。同样是预拼装式房屋的创新者,Katerra因为没能处理好建筑材料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变形的问题,而无法交付合格的房屋,这也成为它最终破产的导火索之一。Boxabl在官网表示,只要消费者自己想出运输办法,他们就能将房屋卖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可见,运输的确是老大难问题,难到不得不抛给消费者。

为Boxabl们计长远,ADU公司想走出一亩三分地,不光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还要把蓝图画得更大些。毕竟ADU是一个较小的市场,而完全标准化的房屋又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图源:Tiny House Blog

以Boxabl为例,尽管目前只有1个标准产品,研发团队正在开发其他的户型,包括主卧房型、工作室房型、带楼梯的房型等,以满足更多类型的需求。未来,消费者甚至可以挑几个自己需要的房型,按自己的喜好把它们拼接起来,变成大平层、独栋小楼或者联排别墅。这样一来,不光是后院的临时小屋,可能整套房子都可以靠拼乐高的形式完成。

ADU公司们的承诺能实现吗?目前,这些公司通常在A轮左右,由于交付的产品太少,我们还无法判断其质量。

而这也是当前一波ADU公司共有的问题:公司过于早期,产量极小,需要时间的考验。

ADU未来能否跑出独角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