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说丨78岁,我仍属于琼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说丨78岁,我仍属于琼剧

如果没看到档案馆中的历史材料,就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曾经如此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文丨史子杨 张琪琪

手里提着一只凉开水瓶,肩上挂着鼓鼓囊囊的布包,套上一件空调房透明外衫,李桂琴日常“探馆”的三大装备简单实用。恰巧当天省台在录制新剧目《长乐宫》,在这段奇妙的时光里,一头银发的李桂琴就着这身行头穿过海南省琼剧院二楼的演员化妆间,绕过道具组和大批乐队,静静落座观众席前排。她身子前倾,看着台上演失子成疯角色的林川媚,眉眼低垂,时而扭头凑近介绍:“川媚得过梅花奖,唱得很好”“演小孩的演员跟你年龄一样大,声音甜吧?”她的嗓音提高了八个度,语调也像个小朋友,既明朗又活泼,同事忍不住发问:“你上哪里认识了这么可爱的奶奶?”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摄

“海南又出一个李桂琴”

李桂琴出生于1944年,从唱戏起就有“么溜”的外号,她说因为琼海人讲话喜欢“这也溜,那也溜”,成为了她的独特标志。小时候她和同伴跑去看琼剧团招演员,人家却问她“你会不会唱?”她不怕,扯着嗓子鬼吼。剧团的人打量瞧着小桂琴有着一股鬼精灵劲,说:就你了。

1960年,小桂琴离开琼海来到广东琼剧院(1959年成立)做青年琼剧演员。刚从艺的小桂琴早上跟着剧团去东湖挖河道,晚上回院里唱戏,困又乏的她唱戏总提不起气力,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马白山笑骂:“这鬼仔,净唱些跑调戏”。不久,剧团团长韩文华把小桂琴叫到跟前,好言好语道:“要好好学,努力学,扎扎实实学”。这种关心的举动把小桂琴吓哭了,她解释道:“年纪小,又怯又生,领导一讲话我就怕。”

此后,小桂琴非常努力,夜里摸黑就趁云未遮住月亮的时候,在月色下练,有时午夜犯困,要用冷水拍打自己的脸,提个神才能继续练习。

她亦是同一年在剧目《宝莲灯》中饰演经典角色三圣母,时年她15岁,做了个正儿八经的角儿,团里的老演员也夸“么溜真不错”,小桂琴听了很高兴,还有些小得意。老院长虽然牙齿没剩几颗了,但看后很高兴,大声称赞:“我么琴!我么琴!”

在剧团学习工作的岁月里,李桂琴把前辈们的这些话咬烂了琢磨,联系到自己的事业中。“虽民营剧团遍地开花,但里面能做男主角女主角的头角,到了广东琼剧院最多能排个第七八九。”空前绝后的琼剧名旦名角汇集广东省琼剧院,个个大名鼎鼎,行当齐全,主创精干,将琼剧戏班推上了发展的顶峰。用李桂琴的话说,尽管自己学习琼剧并无大师可拜,但也是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此后,她既可以演《百花公主》这样有打有唱的武戏,又能唱《汉文皇后》这类文戏,发展成独特的琼剧多面手。

在愿意提携李桂琴的前辈中,剧院一团的名旦红梅对她影响最大,“没有她我来不了一团。”六七十年代的红梅和林道修、陈华一样,是剧团中拔尖的头角,美名在外,人尽皆知。红梅打心眼欣赏这个乖桂琴,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她,但骂她也最狠。1964年她去广东演出时,红梅仔仔细细看她的表演,把意见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写了4张纸,她看后受了极大的触动。

多年后,李桂琴接连出演三部样板戏《杜鹃山》《海港》《沙家浜》,羽翼日渐丰满。在广州汇演时,老行家们一面夸赞“海南又出一个李桂琴”,一面劝诫她莫要骄傲。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一连主演了《红灯照》《张文秀》《彩楼招亲》等多部好戏,数度前往新加坡、曼谷、香港等地做汇演。

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跟随剧团到西沙群岛慰问军民,途中行船时遇上美国老式飞机尾随,士兵从舷窗中探出的脑袋清晰可见。有演员抬头大喊:“啊!他在看我们!”民兵们见大家又好奇又紧张,马上安慰道,“咱们是来给人民群众慰问演出的,不怕不怕”。不久后,飞机果然飞走了,“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呐”说罢,李桂琴淡然托起我们惊掉的下巴,作为经历者,她的激动早就过去了。

李桂琴(左五)出演现代戏剧目《红树湾》。图片来源:界面海南翻拍

来到了退休的1999年,李桂琴心中不免遗憾惋惜,《孔雀东南飞》《白蛇传》……很多戏都没演,怎么要退休了?不服输的她八年后重回剧院排演《汉文皇后》,那时她还是个精神头,但现在她服老了,自说水平有限,“好多台本都记不下来,只能把我年轻时的那些心思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在克制中温柔前行

“我很乖的!”这句话在对话中被李桂琴多次提及,她摆弄着儿子给她买的大屏智能手机,嗤嗤地憨笑。从艺多年,她说自己就一点好,乖得不行,很少挨打挨骂。

退休后不乖的时候却不少,李桂琴儿子担心老人身体,想要接她一起住,她拒绝了,她觉得住在省琼剧院要方便得多。离开这里,她说,也许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不管是在院里逗逗孩子也好,还是和年轻演员做些交流,特别是聊聊琼剧方面的工作,快到八十岁了,一提到琼剧,她愿意花一天时间谈。

2014年,李桂琴应邀前往艺术学校请教琼剧念唱和剧目,和一帮小自己六十岁的孩子们相处,成为了她每周四次的必修之路。“有些孩子学习差,有些又爱调皮捣蛋。”合计上了9个学期的念唱和剧目,她时常被一帮学生气笑。但她也承认,这些孩子的存在,就像是给生活中增添了一剂调味料,“我很享受这份工作”。

“既然来到学校,还是要用心思去学。”吃行饭,天赋和努力最重要,值得欣慰的是,当年从琼剧班中出来的学生中,有建树的也不少。8月29日,海南省中小学生琼剧演唱比赛举办,作为此次赛事评委的李桂琴,她坦言又看到了许多“小梅花”们冉冉升起。

今年,李桂琴决定结束艺校的任教工作。她患了白内障,视力也由于早年间彩排《西湖公主》时道具爆炸留下的后遗症而越来越差。她给孩子们上剧目课时,又演又唱,支棱上个把小时,膝盖常常感到酸疼。一些姊妹常劝她,要注意身体,节省精力,就不要上课了,但她喜欢和年轻人们待在一起。

剧团演员很尊重李桂琴,珍惜她开口指导的机会,到哪里都希望老师能随团多指点指点,无一不把她视为权威。再过两年海南省琼剧院要搬往江东新区,她还有多少机会再和这帮青年演员们朝夕相处呢?她到时候能坚持每天跟团吗?她也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李桂琴佳作《百花公主》,《汉文皇后》,《评寻辩踪》受到泰国公主诗琳通赏识并亲切会见。照片珍藏于海南省琼剧院档案馆。图片来源:界面海南/摄

虽然李桂琴的声音依旧高亢嘹亮,中气十足,但如果没看到档案馆中的历史材料,就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曾经如此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对此她哈哈大笑:“快80岁了,我可以说我是为了琼剧付出终生了。”沉淀大半辈子,一个人走过的路,以及一个个脚印,都是生命美好的瞬间。临行了,李桂琴唱起了《张文秀》中大姐的唱段,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微微抬起,眉毛上扬,又变得闪亮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说丨78岁,我仍属于琼剧

如果没看到档案馆中的历史材料,就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曾经如此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文丨史子杨 张琪琪

手里提着一只凉开水瓶,肩上挂着鼓鼓囊囊的布包,套上一件空调房透明外衫,李桂琴日常“探馆”的三大装备简单实用。恰巧当天省台在录制新剧目《长乐宫》,在这段奇妙的时光里,一头银发的李桂琴就着这身行头穿过海南省琼剧院二楼的演员化妆间,绕过道具组和大批乐队,静静落座观众席前排。她身子前倾,看着台上演失子成疯角色的林川媚,眉眼低垂,时而扭头凑近介绍:“川媚得过梅花奖,唱得很好”“演小孩的演员跟你年龄一样大,声音甜吧?”她的嗓音提高了八个度,语调也像个小朋友,既明朗又活泼,同事忍不住发问:“你上哪里认识了这么可爱的奶奶?”

图片来源:界面海南/摄

“海南又出一个李桂琴”

李桂琴出生于1944年,从唱戏起就有“么溜”的外号,她说因为琼海人讲话喜欢“这也溜,那也溜”,成为了她的独特标志。小时候她和同伴跑去看琼剧团招演员,人家却问她“你会不会唱?”她不怕,扯着嗓子鬼吼。剧团的人打量瞧着小桂琴有着一股鬼精灵劲,说:就你了。

1960年,小桂琴离开琼海来到广东琼剧院(1959年成立)做青年琼剧演员。刚从艺的小桂琴早上跟着剧团去东湖挖河道,晚上回院里唱戏,困又乏的她唱戏总提不起气力,时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马白山笑骂:“这鬼仔,净唱些跑调戏”。不久,剧团团长韩文华把小桂琴叫到跟前,好言好语道:“要好好学,努力学,扎扎实实学”。这种关心的举动把小桂琴吓哭了,她解释道:“年纪小,又怯又生,领导一讲话我就怕。”

此后,小桂琴非常努力,夜里摸黑就趁云未遮住月亮的时候,在月色下练,有时午夜犯困,要用冷水拍打自己的脸,提个神才能继续练习。

她亦是同一年在剧目《宝莲灯》中饰演经典角色三圣母,时年她15岁,做了个正儿八经的角儿,团里的老演员也夸“么溜真不错”,小桂琴听了很高兴,还有些小得意。老院长虽然牙齿没剩几颗了,但看后很高兴,大声称赞:“我么琴!我么琴!”

在剧团学习工作的岁月里,李桂琴把前辈们的这些话咬烂了琢磨,联系到自己的事业中。“虽民营剧团遍地开花,但里面能做男主角女主角的头角,到了广东琼剧院最多能排个第七八九。”空前绝后的琼剧名旦名角汇集广东省琼剧院,个个大名鼎鼎,行当齐全,主创精干,将琼剧戏班推上了发展的顶峰。用李桂琴的话说,尽管自己学习琼剧并无大师可拜,但也是吃“百家饭”成长起来的。此后,她既可以演《百花公主》这样有打有唱的武戏,又能唱《汉文皇后》这类文戏,发展成独特的琼剧多面手。

在愿意提携李桂琴的前辈中,剧院一团的名旦红梅对她影响最大,“没有她我来不了一团。”六七十年代的红梅和林道修、陈华一样,是剧团中拔尖的头角,美名在外,人尽皆知。红梅打心眼欣赏这个乖桂琴,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她,但骂她也最狠。1964年她去广东演出时,红梅仔仔细细看她的表演,把意见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写了4张纸,她看后受了极大的触动。

多年后,李桂琴接连出演三部样板戏《杜鹃山》《海港》《沙家浜》,羽翼日渐丰满。在广州汇演时,老行家们一面夸赞“海南又出一个李桂琴”,一面劝诫她莫要骄傲。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一连主演了《红灯照》《张文秀》《彩楼招亲》等多部好戏,数度前往新加坡、曼谷、香港等地做汇演。

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跟随剧团到西沙群岛慰问军民,途中行船时遇上美国老式飞机尾随,士兵从舷窗中探出的脑袋清晰可见。有演员抬头大喊:“啊!他在看我们!”民兵们见大家又好奇又紧张,马上安慰道,“咱们是来给人民群众慰问演出的,不怕不怕”。不久后,飞机果然飞走了,“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呐”说罢,李桂琴淡然托起我们惊掉的下巴,作为经历者,她的激动早就过去了。

李桂琴(左五)出演现代戏剧目《红树湾》。图片来源:界面海南翻拍

来到了退休的1999年,李桂琴心中不免遗憾惋惜,《孔雀东南飞》《白蛇传》……很多戏都没演,怎么要退休了?不服输的她八年后重回剧院排演《汉文皇后》,那时她还是个精神头,但现在她服老了,自说水平有限,“好多台本都记不下来,只能把我年轻时的那些心思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在克制中温柔前行

“我很乖的!”这句话在对话中被李桂琴多次提及,她摆弄着儿子给她买的大屏智能手机,嗤嗤地憨笑。从艺多年,她说自己就一点好,乖得不行,很少挨打挨骂。

退休后不乖的时候却不少,李桂琴儿子担心老人身体,想要接她一起住,她拒绝了,她觉得住在省琼剧院要方便得多。离开这里,她说,也许无法找到生活的乐趣。不管是在院里逗逗孩子也好,还是和年轻演员做些交流,特别是聊聊琼剧方面的工作,快到八十岁了,一提到琼剧,她愿意花一天时间谈。

2014年,李桂琴应邀前往艺术学校请教琼剧念唱和剧目,和一帮小自己六十岁的孩子们相处,成为了她每周四次的必修之路。“有些孩子学习差,有些又爱调皮捣蛋。”合计上了9个学期的念唱和剧目,她时常被一帮学生气笑。但她也承认,这些孩子的存在,就像是给生活中增添了一剂调味料,“我很享受这份工作”。

“既然来到学校,还是要用心思去学。”吃行饭,天赋和努力最重要,值得欣慰的是,当年从琼剧班中出来的学生中,有建树的也不少。8月29日,海南省中小学生琼剧演唱比赛举办,作为此次赛事评委的李桂琴,她坦言又看到了许多“小梅花”们冉冉升起。

今年,李桂琴决定结束艺校的任教工作。她患了白内障,视力也由于早年间彩排《西湖公主》时道具爆炸留下的后遗症而越来越差。她给孩子们上剧目课时,又演又唱,支棱上个把小时,膝盖常常感到酸疼。一些姊妹常劝她,要注意身体,节省精力,就不要上课了,但她喜欢和年轻人们待在一起。

剧团演员很尊重李桂琴,珍惜她开口指导的机会,到哪里都希望老师能随团多指点指点,无一不把她视为权威。再过两年海南省琼剧院要搬往江东新区,她还有多少机会再和这帮青年演员们朝夕相处呢?她到时候能坚持每天跟团吗?她也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李桂琴佳作《百花公主》,《汉文皇后》,《评寻辩踪》受到泰国公主诗琳通赏识并亲切会见。照片珍藏于海南省琼剧院档案馆。图片来源:界面海南/摄

虽然李桂琴的声音依旧高亢嘹亮,中气十足,但如果没看到档案馆中的历史材料,就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曾经如此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对此她哈哈大笑:“快80岁了,我可以说我是为了琼剧付出终生了。”沉淀大半辈子,一个人走过的路,以及一个个脚印,都是生命美好的瞬间。临行了,李桂琴唱起了《张文秀》中大姐的唱段,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微微抬起,眉毛上扬,又变得闪亮起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