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成为中国平安增长的"三级助推器"?

科技对平安整体价值有着三个层次推动作用。

8月31日,中国平安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回购A股股份1984.5694万股,价格区间在48.89元/股至50.21元/股之间,总计耗资约9.82亿元。此前在中国平安2021年中报业绩会上,公司披露,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100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低于82。56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A股,并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8月27日,中国平安即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了中报之后的首次回购A股股份,共购得570416股公司A股股份。

 

市场人士认为,祭出大手笔回购计划本身就显示出管理层对公司业绩的信心,而近期频频出手,更意味着管理层认为股价已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中国平安的稳健经营、综合金融优势更进一步体现、科技赋能威力明显、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在发布会上对上半年业绩的四点总结,让投资者看到中国平安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迅速反应。

与此同时,主管集团科技业务的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也在发布会表示,"金融+科技"战略的持续深化,成为不断创造并催生新模式与新业态,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科技对平安的整体价值有三个明晰的层次:第一,科技赋能金融主业,第二,则是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第三,则是科技促进发展,科技业务板块获得稳健发展。

科技赋能主业经营

"不管是通过科技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我们在保险、银行、投资各板块的案例不胜枚举",陈心颖表示。

记者发现,在市场备受关注的寿险改革领域,科技数字化被用来打造标准样板的"三好五星"营业部,并为寿险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在提高营业部效率方面,平安人寿着力建立的"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围绕"业绩好、质量好、行为好"等几方面,对人力、产能、业绩、日常经营等四大模块,建立了一套涵盖多个指标的经营评价标准,为代理人营业部的日常经营树立了清晰的行动目标。

为了匹配"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借助数字化科技经营工具,通过"三好五星"看板打通端到端的数据平台,营业部经理可通过看板对"三好五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查看,了解自身不足,并从基础管理、产品经营、人力发展、客户经营四个维度,搭建清晰的推动标准和运作体系,实现上下通、前后通、左右通、内外通,有效落实改革所要求的"端对端"管理。

从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优秀试点营业区的成果来看,改革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正面成果,部分试点先锋部已看到业绩改善,近3个月部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提升6%,近3个月留存人力的人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提升近30%。从行为来看,试点营业部行为明显改善,拜访量较对照组提升了1.5倍以上。从质量来看,人均长险件数较对照组提升超过1.4倍。

而在平安银行,全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的"AI Bank体系"则成为科技赋能金融的目标。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半年报发布会上披露,人工智能科技则成为平安银行驱动销售的利器,仅在上半年,平安银行的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110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提升升效率降低成本关键之举。

如今,平安银行的AI bank 和集团的整体AI布局已经来到了收获期。

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集团内AI坐席覆盖2,155个场景;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10亿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4%。2021年上半年,平安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110亿元,同比增长54%;AI催收逾期贷款累计金额达1,737亿元,同比增长96%;AI催收的30日回退率7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依然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科技有温度

"过去,我们一直在提升金融生态、医疗健康生态、汽车生态、智慧城市生态的广度和深度,其中,有36%的新金融客户来自四个生态圈,从而降低获客的成本,同时,也有60%的金融客户都用过其中一个生态的服务,陈心颖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科技赋能我们的生态,生态在赋能我们的金融,这是科技赋能的第二个层次。"

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也显示,平安集团共6.3亿互联网用户,新增金融客户1612万,36%迁徙自集团生态圈互联网用户,使用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其他客户的2.4倍,客均AUM为3.8倍客户迁徙数据、客均产品数都在上升,服务带动集团整体业务高质量发展。生态业务带动客户数量增长、提升客户黏性,助推集团金融主营业务增长

在四大生态圈中,医疗健康生态圈成为中国平安的最具备代表的闭环生态。

其中,中国平安集团内为医疗健康生态服务机构有14家。平安好医生已经拥有4亿用户,

平安医保科技则已经与中国22个省级医保平台进行合作,成为生态圈内的代表性公司。

同时,平安医疗生态圈具有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生态圈,可为各个环节和对象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撬动生态资源,建立起科技壁垒,并对金融保险主业带来强大赋能效应,提供有温度、多场景、服务差异化的寿险产品。

陈心颖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认为,寿险用户的需求不是简单的金融保障,而是"保障+差异化的服务",因此,寿险服务最应该加的是健康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

她表示,因此,平安在健康生态中,已经有2000多名自己的医生,还覆盖150余家百强医院和专科名院,并与超三分之一的全球前100医院开展合作,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外,平安健康生态还会提供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例如,"我们有30多万患者使用糖尿病工具来管理,部分用户在3个月之后明显血糖指标改善了30%-40%,为用户带来了看得见的价值。"

除了健康生态之外,在汽车生态圈,平安则通过产险、银行、汽车之家,甚至金融科技生态之间的互动协同,服务产业上下游商户,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围绕"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四大场景,整合平安产险、银行、信用卡、汽车之家等汽车服务相关资源,构建真正的一站式"车服务"。

在金融生态圈,今年8月16日,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对外输出金融科技,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将落实全新平台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以全面简化及数码化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程序,提高香港首次公开招股流程的效率,减低过程中冻结的资金,同时将IPO流程数字化,成为金融输出的新突破方向。

在智慧城市生态圈,平安医保科技早在2019年成功中标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中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的建设工程采购项目后,两年以来,之后又相继中标24个省级平台及多个市级平台建设项目,提高医保基金治理能力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科技促进发展

在平安科技业务板块,除了赋能集团其他业务之外,不容忽视的是,其本身也成为重要性日益提升的板块。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总收入488.09亿元,同比增长14.2%。而包括金融壹账通(OCFT.US) 、汽车之家(2518.HK)、陆金所(LU.US)、平安好医生(1833.HK)在内,平安孵化的四家科技独角兽的总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相比2020年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近两成。

其中,陆金所控股(LU.US)上半年营业收入300.79亿元,同比增长17.1%,净利润96.97亿元,旗下平安普惠设立专项小微支持计划,拟在3个月内帮助近5万名小微企业主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约4亿元。

金融壹账通(OCFT.US) 上半年营业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31.9%,净亏损率-36.6%,进一步缩减,金融壹账通通过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技术方持,通过生态平台打通信息,跑通场景化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服务下沉,为经历"疫情寒冬"的中小企业输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平安好医生(1833.HK)上半年营业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26.8%。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亿,同比增加近5500万,用户留存、黏性和付费意愿持续增强,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创新产业服务的探路者。

知名战略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在一份《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路径》的研究报告中称,以数字化驱动商业运行为指引,制定与商业战略对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从优先级关键目标入手,并以组织变革、科技资产、商业生态体系和业务管控为底层能力支撑。最终,数字化对行业的影响会重点集中于: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平安正是这一路径的践行者。科技促进平安综合金融协同发展,科技的深度决定了综合金融的宽度。全面数字化是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通过系统化的战略推行,数字化的效果正在综合金融、生态协同上显现,并推动整个集团持续稳健发展。最终,数字化对行业的影响会重点集中于: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科技的深度,带来了协同发展的速度、综合金融的宽度、生态的广度,和服务的温度。

但今年以来,受中美关系及中概股政策影响、蓝筹股普遍承压,寿险行业供给侧改革等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市场波动一度让中国平安,及旗下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好医生、陆金所被市场误伤,中国平安今年以来的市值也蒸发超千亿。

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在发布会上表示,股价的波动是暂时的,但平安的战略依旧清晰,财务稳健、业务稳固,长期来看,生态与金融主业赋能反哺的效果将愈发显现,中国平安实现价值回归。除此之外,中国平安也宣布了新的A股回购计划,并将重启50亿至100亿元的回购,同时,管理层也将做出增持,增强市场的信心。

近一个月来,中国平安也获得国泰君安、中泰、广发、天风、东吴多家券商研报关注,多家给出了增持评级。

记者注意到,国泰君安8月27日发布的研报,维持中国平安增持评级,目标价位88.7元较目标价有70.58%的上行空间,表示看好中国平安的渠道改革将以牺牲短期业绩为代价,中国平安的公司治理机制较为完善,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利益高度一致,预计通过建立长期的考核目标,有利于推进渠道改革。同时公司深入布局医疗生态圈,旗下拥有初步建立医药险生态圈的平安好医生,并正在投资方正集团重整获得医疗资源的竞争壁垒,预计将有效提升产品+服务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升级的保险需求。

除此持外,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则表示,维持中国平安买入评级,2021上半年寿险业务的营运利润占比60%承压,其他业务全面提升,支撑整体营运利润平稳增长,回购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平安

1.8k
  • 中国平安:积极研究香港市场稳定币相关行业监管变化
  • 中国平安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234.7万股,成交额1.2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科技如何成为中国平安增长的"三级助推器"?

科技对平安整体价值有着三个层次推动作用。

8月31日,中国平安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回购A股股份1984.5694万股,价格区间在48.89元/股至50.21元/股之间,总计耗资约9.82亿元。此前在中国平安2021年中报业绩会上,公司披露,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100亿元的自有资金,以不低于82。56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A股,并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8月27日,中国平安即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实施了中报之后的首次回购A股股份,共购得570416股公司A股股份。

 

市场人士认为,祭出大手笔回购计划本身就显示出管理层对公司业绩的信心,而近期频频出手,更意味着管理层认为股价已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中国平安的稳健经营、综合金融优势更进一步体现、科技赋能威力明显、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在发布会上对上半年业绩的四点总结,让投资者看到中国平安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迅速反应。

与此同时,主管集团科技业务的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也在发布会表示,"金融+科技"战略的持续深化,成为不断创造并催生新模式与新业态,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科技对平安的整体价值有三个明晰的层次:第一,科技赋能金融主业,第二,则是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第三,则是科技促进发展,科技业务板块获得稳健发展。

科技赋能主业经营

"不管是通过科技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我们在保险、银行、投资各板块的案例不胜枚举",陈心颖表示。

记者发现,在市场备受关注的寿险改革领域,科技数字化被用来打造标准样板的"三好五星"营业部,并为寿险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在提高营业部效率方面,平安人寿着力建立的"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围绕"业绩好、质量好、行为好"等几方面,对人力、产能、业绩、日常经营等四大模块,建立了一套涵盖多个指标的经营评价标准,为代理人营业部的日常经营树立了清晰的行动目标。

为了匹配"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平安人寿青岛分公司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借助数字化科技经营工具,通过"三好五星"看板打通端到端的数据平台,营业部经理可通过看板对"三好五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查看,了解自身不足,并从基础管理、产品经营、人力发展、客户经营四个维度,搭建清晰的推动标准和运作体系,实现上下通、前后通、左右通、内外通,有效落实改革所要求的"端对端"管理。

从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优秀试点营业区的成果来看,改革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正面成果,部分试点先锋部已看到业绩改善,近3个月部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提升6%,近3个月留存人力的人均首年保费较试点前提升近30%。从行为来看,试点营业部行为明显改善,拜访量较对照组提升了1.5倍以上。从质量来看,人均长险件数较对照组提升超过1.4倍。

而在平安银行,全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的"AI Bank体系"则成为科技赋能金融的目标。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半年报发布会上披露,人工智能科技则成为平安银行驱动销售的利器,仅在上半年,平安银行的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110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提升升效率降低成本关键之举。

如今,平安银行的AI bank 和集团的整体AI布局已经来到了收获期。

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集团内AI坐席覆盖2,155个场景;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10亿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4%。2021年上半年,平安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110亿元,同比增长54%;AI催收逾期贷款累计金额达1,737亿元,同比增长96%;AI催收的30日回退率7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依然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科技有温度

"过去,我们一直在提升金融生态、医疗健康生态、汽车生态、智慧城市生态的广度和深度,其中,有36%的新金融客户来自四个生态圈,从而降低获客的成本,同时,也有60%的金融客户都用过其中一个生态的服务,陈心颖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科技赋能我们的生态,生态在赋能我们的金融,这是科技赋能的第二个层次。"

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也显示,平安集团共6.3亿互联网用户,新增金融客户1612万,36%迁徙自集团生态圈互联网用户,使用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其他客户的2.4倍,客均AUM为3.8倍客户迁徙数据、客均产品数都在上升,服务带动集团整体业务高质量发展。生态业务带动客户数量增长、提升客户黏性,助推集团金融主营业务增长

在四大生态圈中,医疗健康生态圈成为中国平安的最具备代表的闭环生态。

其中,中国平安集团内为医疗健康生态服务机构有14家。平安好医生已经拥有4亿用户,

平安医保科技则已经与中国22个省级医保平台进行合作,成为生态圈内的代表性公司。

同时,平安医疗生态圈具有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生态圈,可为各个环节和对象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撬动生态资源,建立起科技壁垒,并对金融保险主业带来强大赋能效应,提供有温度、多场景、服务差异化的寿险产品。

陈心颖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认为,寿险用户的需求不是简单的金融保障,而是"保障+差异化的服务",因此,寿险服务最应该加的是健康医疗管理和养老管理。

她表示,因此,平安在健康生态中,已经有2000多名自己的医生,还覆盖150余家百强医院和专科名院,并与超三分之一的全球前100医院开展合作,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此外,平安健康生态还会提供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例如,"我们有30多万患者使用糖尿病工具来管理,部分用户在3个月之后明显血糖指标改善了30%-40%,为用户带来了看得见的价值。"

除了健康生态之外,在汽车生态圈,平安则通过产险、银行、汽车之家,甚至金融科技生态之间的互动协同,服务产业上下游商户,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围绕"看车、买车、用车、换车"四大场景,整合平安产险、银行、信用卡、汽车之家等汽车服务相关资源,构建真正的一站式"车服务"。

在金融生态圈,今年8月16日,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对外输出金融科技,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将落实全新平台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以全面简化及数码化香港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程序,提高香港首次公开招股流程的效率,减低过程中冻结的资金,同时将IPO流程数字化,成为金融输出的新突破方向。

在智慧城市生态圈,平安医保科技早在2019年成功中标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中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的建设工程采购项目后,两年以来,之后又相继中标24个省级平台及多个市级平台建设项目,提高医保基金治理能力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科技促进发展

在平安科技业务板块,除了赋能集团其他业务之外,不容忽视的是,其本身也成为重要性日益提升的板块。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总收入488.09亿元,同比增长14.2%。而包括金融壹账通(OCFT.US) 、汽车之家(2518.HK)、陆金所(LU.US)、平安好医生(1833.HK)在内,平安孵化的四家科技独角兽的总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相比2020年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近两成。

其中,陆金所控股(LU.US)上半年营业收入300.79亿元,同比增长17.1%,净利润96.97亿元,旗下平安普惠设立专项小微支持计划,拟在3个月内帮助近5万名小微企业主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约4亿元。

金融壹账通(OCFT.US) 上半年营业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31.9%,净亏损率-36.6%,进一步缩减,金融壹账通通过对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技术方持,通过生态平台打通信息,跑通场景化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服务下沉,为经历"疫情寒冬"的中小企业输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平安好医生(1833.HK)上半年营业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26.8%。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亿,同比增加近5500万,用户留存、黏性和付费意愿持续增强,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创新产业服务的探路者。

知名战略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在一份《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路径》的研究报告中称,以数字化驱动商业运行为指引,制定与商业战略对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从优先级关键目标入手,并以组织变革、科技资产、商业生态体系和业务管控为底层能力支撑。最终,数字化对行业的影响会重点集中于: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平安正是这一路径的践行者。科技促进平安综合金融协同发展,科技的深度决定了综合金融的宽度。全面数字化是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通过系统化的战略推行,数字化的效果正在综合金融、生态协同上显现,并推动整个集团持续稳健发展。最终,数字化对行业的影响会重点集中于: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科技的深度,带来了协同发展的速度、综合金融的宽度、生态的广度,和服务的温度。

但今年以来,受中美关系及中概股政策影响、蓝筹股普遍承压,寿险行业供给侧改革等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市场波动一度让中国平安,及旗下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好医生、陆金所被市场误伤,中国平安今年以来的市值也蒸发超千亿。

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在发布会上表示,股价的波动是暂时的,但平安的战略依旧清晰,财务稳健、业务稳固,长期来看,生态与金融主业赋能反哺的效果将愈发显现,中国平安实现价值回归。除此之外,中国平安也宣布了新的A股回购计划,并将重启50亿至100亿元的回购,同时,管理层也将做出增持,增强市场的信心。

近一个月来,中国平安也获得国泰君安、中泰、广发、天风、东吴多家券商研报关注,多家给出了增持评级。

记者注意到,国泰君安8月27日发布的研报,维持中国平安增持评级,目标价位88.7元较目标价有70.58%的上行空间,表示看好中国平安的渠道改革将以牺牲短期业绩为代价,中国平安的公司治理机制较为完善,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利益高度一致,预计通过建立长期的考核目标,有利于推进渠道改革。同时公司深入布局医疗生态圈,旗下拥有初步建立医药险生态圈的平安好医生,并正在投资方正集团重整获得医疗资源的竞争壁垒,预计将有效提升产品+服务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升级的保险需求。

除此持外,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则表示,维持中国平安买入评级,2021上半年寿险业务的营运利润占比60%承压,其他业务全面提升,支撑整体营运利润平稳增长,回购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