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大虹桥”升级,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将如何建设国际开放枢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大虹桥”升级,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将如何建设国际开放枢纽?

“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强化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功能和高端服务经济,东虹桥片区突出发展枢纽经济,西虹桥片区聚焦发展会展商贸,北虹桥片区重点发展创新经济。

虹桥商务区。

记者 方卓然

2021年9月7日,上海正式对外发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

此前,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

“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虹桥商务区要积极发挥辐射引领功能,加强与“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的衔接联动,形成“1+4”总体格局,即“一核、四片区” 。

其中“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强化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功能和高端服务经济,东虹桥片区突出发展枢纽经济,西虹桥片区聚焦发展会展商贸,北虹桥片区重点发展创新经济。

根据《规划》,闵行区负责推进南虹桥片区。

2021年年6月,闵行就发布了《虹桥商务区(闵行部分)“十四五”规划》,明确着力打造服务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对此,上海市闵行区区长陈宇剑则表示,闵行将以核心区和南虹桥片区两大区域为重点,形成“双心引领、功能互动”的整体空间格局。

其中,核心区以闵行区新虹街道为主,约18平方公里,将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端商务集聚、枢纽网络完善的枢纽型核心区。

南虹桥片区以闵行区华漕镇为主,约30平方公里,将依托发展空间和环境品质的显著优势,打造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首选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和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化新城区。

同时,闵行将以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目标,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5年,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的闵行部分,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功能初步显现,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凸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初步建成。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文体、国际社区等功能丰富完善,产城融合示范效应显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作用明显提升。

陈宇剑透露,“十四五”期间闵行将以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围绕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业,形成国内外总部企业集聚、高端商务活动活跃、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完善、全面接轨国际的发展态势。

同时,闵行区将以高效率提升国际贸易功能,构建要素出入境集散地。承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发挥虹桥品汇等重点功能平台的作用,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枢纽港。

闵行区还将加快推进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创电竞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完善高端服务功能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能级,其中着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法务区和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

此外,闵行区将高品质建设国际社区,构建国际化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坚持国际化品质,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国际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丰富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可以为各方提供高端的医疗健康服务。

闵行区将以高水平推进南虹桥片区的开发建设。南虹桥片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可新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我们将以现代海派文化的都市演绎再现城水共生的盛世美景,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会客厅、世界级滨水公园城市典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国家会展中心的所在地,青浦即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大会展”是青浦的主导产业之一。国家会展中心2011年落户青浦以来,特别是连续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青浦会展业的蓬勃发展。

青浦区代区长徐建表示,“十四五”期间,青浦将在继续服务保障好进博会的同时,努力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会商文旅体农”联动,做好“大会展”“泛会展”文章。

未来,青浦区将按照“一核引领、双管齐下、三大功能”思路,加快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高质量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

其中,“一核引领”即以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为核心标志的会展品牌引领战略。完善进博会“越办越好”机制,优化服务、配套、管理,助力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发展,尽快实现年展览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国际性展览占比80%的目标。

“青浦区将配合推进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等合作机制,积极承办联合国采购大会等高端国际性展会活动,推动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继续做大做强‘6+365’平台。”徐建说。

所谓“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做大会展经济规模。我区将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每年引进会展企业不少于50家。另一方面是推动会展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会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会展与制造、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促进线下线上办展融合、数字会展与数字贸易融合发展。

而“三大功能”即以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为依托,努力建设上海会展业“企业发展集聚高地、新业态孵化成长地、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徐建表示,青浦区将从提升能级、打造总部、做强品牌、培育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初创企业还将建设联合办公和创新孵化区,完善企业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会展业“产学研”平台,组建会展产业顾问委员会、长三角会展产业研究院,也鼓励设立商贸会展类专业学院。

长宁是“大虹桥”中上海唯一的中心城区,随着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发展深度转型,“虹桥之源”“数字长宁”等品牌优势不断凸显,城区能级和辐射功能持续增强。

根据《规划》,东虹桥片区主要发展枢纽经济。长宁区区长张伟表示,长宁区将举全区之力,牢牢把握并积极融入、支撑好国家战略的落地,服务“大虹桥”、服务长三角重要的软实力。

张伟透露,《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9项高含金量政策已落地长宁,另有12项已落实承接主体并进入推进阶段。应该讲,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速。

根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主线、发展定位以及功能布局,长宁将以提升国际化、提高开放度、做实枢纽经济为主要抓手,重点聚焦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着力推进智慧出行、人工智能、数字贸易、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打造强劲活跃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上海总部高地和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

在推进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长宁区将全力推动机场东片区改造,加快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探索航空服务业重点企业监管创新试点,努力争取在飞机租赁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取得突破。

在打造上海总部高地方面,张伟表示:“我们将实施更具吸引力、更为开放的总部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央企、民企等各类总部以及一批高能级功能型平台落地,大力推动总部企业数量和能级共同提升。”

在打造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方面,长宁区将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引下,集聚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和百亿乃至千亿级交易平台,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及虹桥临空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数字服务相关要素集聚,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的承载能力。

此外,长宁区还将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在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中贡献长板。同时,长宁区将以180万平方米的优质楼宇和近6000套人才公寓为载体,为有志入驻大虹桥的各类主体和人才提供宜商宜居宜业的配套环境。

张伟表示,总之,长宁将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推动要素资源更好服务“大虹桥”建设,全力助推商务区加快打造“极中极、彩虹桥”。

嘉定区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和拓展带的重要链接点,其中全区463平方公里全面纳入北向拓展带,江桥镇全域42平方公里纳入中央商务区。

嘉定区区长高香表示,面向“十四五”,嘉定区将把嘉定片区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发展定位,持续放大产业集聚优势和产城融合功能,全力将嘉定片区打造成为虹桥商务区中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

今年以来,嘉定区招商引资和发展态势不断向好,目前已储备了蔚来国际总部、重塑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心、福隆集团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与一批功能性平台展开合作。 

高香透露,下一步,嘉定将聚焦“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

“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与地产集团合作,依托“城中村”改造,高品质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新标杆,项目一期占地约2740亩,将建成55万平方米高端国际社区、114万平方米办公物业和17万平方米综合商业中心,满足高层次国际国内人才需求。

“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与临港集团合作,依托园区“二次开发”,以科创和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高质量打造北虹桥创新经济引领的新标杆,项目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77亩的首发地块已启动建设。

“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以“五型经济”为主导,高标准打造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的新标杆,项目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约37.3万平方米,首发一期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大虹桥”升级,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将如何建设国际开放枢纽?

“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强化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功能和高端服务经济,东虹桥片区突出发展枢纽经济,西虹桥片区聚焦发展会展商贸,北虹桥片区重点发展创新经济。

虹桥商务区。

记者 方卓然

2021年9月7日,上海正式对外发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

此前,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35年,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

“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

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虹桥商务区要积极发挥辐射引领功能,加强与“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的衔接联动,形成“1+4”总体格局,即“一核、四片区” 。

其中“四片区”为:南虹桥片区强化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功能和高端服务经济,东虹桥片区突出发展枢纽经济,西虹桥片区聚焦发展会展商贸,北虹桥片区重点发展创新经济。

根据《规划》,闵行区负责推进南虹桥片区。

2021年年6月,闵行就发布了《虹桥商务区(闵行部分)“十四五”规划》,明确着力打造服务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对此,上海市闵行区区长陈宇剑则表示,闵行将以核心区和南虹桥片区两大区域为重点,形成“双心引领、功能互动”的整体空间格局。

其中,核心区以闵行区新虹街道为主,约18平方公里,将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高端商务集聚、枢纽网络完善的枢纽型核心区。

南虹桥片区以闵行区华漕镇为主,约30平方公里,将依托发展空间和环境品质的显著优势,打造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首选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和绿色开放共享的国际化新城区。

同时,闵行将以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目标,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5年,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的闵行部分,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功能初步显现,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功能凸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初步建成。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文体、国际社区等功能丰富完善,产城融合示范效应显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作用明显提升。

陈宇剑透露,“十四五”期间闵行将以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围绕总部企业和专业服务业,形成国内外总部企业集聚、高端商务活动活跃、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完善、全面接轨国际的发展态势。

同时,闵行区将以高效率提升国际贸易功能,构建要素出入境集散地。承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发挥虹桥品汇等重点功能平台的作用,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枢纽港。

闵行区还将加快推进以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创电竞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完善高端服务功能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能级,其中着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法务区和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

此外,闵行区将高品质建设国际社区,构建国际化产城融合示范标杆,坚持国际化品质,建设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国际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丰富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可以为各方提供高端的医疗健康服务。

闵行区将以高水平推进南虹桥片区的开发建设。南虹桥片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可新开发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我们将以现代海派文化的都市演绎再现城水共生的盛世美景,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会客厅、世界级滨水公园城市典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

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国家会展中心的所在地,青浦即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大会展”是青浦的主导产业之一。国家会展中心2011年落户青浦以来,特别是连续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青浦会展业的蓬勃发展。

青浦区代区长徐建表示,“十四五”期间,青浦将在继续服务保障好进博会的同时,努力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会商文旅体农”联动,做好“大会展”“泛会展”文章。

未来,青浦区将按照“一核引领、双管齐下、三大功能”思路,加快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高质量打造上海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

其中,“一核引领”即以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为核心标志的会展品牌引领战略。完善进博会“越办越好”机制,优化服务、配套、管理,助力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发展,尽快实现年展览总面积800万平方米、国际性展览占比80%的目标。

“青浦区将配合推进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等合作机制,积极承办联合国采购大会等高端国际性展会活动,推动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项目建设,同时继续做大做强‘6+365’平台。”徐建说。

所谓“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做大会展经济规模。我区将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每年引进会展企业不少于50家。另一方面是推动会展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会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会展与制造、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促进线下线上办展融合、数字会展与数字贸易融合发展。

而“三大功能”即以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为依托,努力建设上海会展业“企业发展集聚高地、新业态孵化成长地、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徐建表示,青浦区将从提升能级、打造总部、做强品牌、培育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初创企业还将建设联合办公和创新孵化区,完善企业全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会展业“产学研”平台,组建会展产业顾问委员会、长三角会展产业研究院,也鼓励设立商贸会展类专业学院。

长宁是“大虹桥”中上海唯一的中心城区,随着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发展深度转型,“虹桥之源”“数字长宁”等品牌优势不断凸显,城区能级和辐射功能持续增强。

根据《规划》,东虹桥片区主要发展枢纽经济。长宁区区长张伟表示,长宁区将举全区之力,牢牢把握并积极融入、支撑好国家战略的落地,服务“大虹桥”、服务长三角重要的软实力。

张伟透露,《总体方案》发布半年来,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9项高含金量政策已落地长宁,另有12项已落实承接主体并进入推进阶段。应该讲,国家战略的政策红利正加速释放,为长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增速。

根据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主线、发展定位以及功能布局,长宁将以提升国际化、提高开放度、做实枢纽经济为主要抓手,重点聚焦临空经济、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着力推进智慧出行、人工智能、数字贸易、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打造强劲活跃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上海总部高地和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

在推进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长宁区将全力推动机场东片区改造,加快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探索航空服务业重点企业监管创新试点,努力争取在飞机租赁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取得突破。

在打造上海总部高地方面,张伟表示:“我们将实施更具吸引力、更为开放的总部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央企、民企等各类总部以及一批高能级功能型平台落地,大力推动总部企业数量和能级共同提升。”

在打造上海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方面,长宁区将在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引下,集聚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和百亿乃至千亿级交易平台,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及虹桥临空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数字服务相关要素集聚,提升全球数字贸易港的承载能力。

此外,长宁区还将着力提升人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在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建设中贡献长板。同时,长宁区将以180万平方米的优质楼宇和近6000套人才公寓为载体,为有志入驻大虹桥的各类主体和人才提供宜商宜居宜业的配套环境。

张伟表示,总之,长宁将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推动要素资源更好服务“大虹桥”建设,全力助推商务区加快打造“极中极、彩虹桥”。

嘉定区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和拓展带的重要链接点,其中全区463平方公里全面纳入北向拓展带,江桥镇全域42平方公里纳入中央商务区。

嘉定区区长高香表示,面向“十四五”,嘉定区将把嘉定片区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发展定位,持续放大产业集聚优势和产城融合功能,全力将嘉定片区打造成为虹桥商务区中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

今年以来,嘉定区招商引资和发展态势不断向好,目前已储备了蔚来国际总部、重塑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心、福隆集团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与一批功能性平台展开合作。 

高香透露,下一步,嘉定将聚焦“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

“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与地产集团合作,依托“城中村”改造,高品质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城市新标杆,项目一期占地约2740亩,将建成55万平方米高端国际社区、114万平方米办公物业和17万平方米综合商业中心,满足高层次国际国内人才需求。

“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与临港集团合作,依托园区“二次开发”,以科创和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高质量打造北虹桥创新经济引领的新标杆,项目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77亩的首发地块已启动建设。

“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以“五型经济”为主导,高标准打造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集聚的新标杆,项目占地280亩,总建筑面积约37.3万平方米,首发一期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