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近视群体日益庞大,OK镜正在成为“爆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近视群体日益庞大,OK镜正在成为“爆款”

OK镜救场近视人群,真的OK吗?

文|陈根

信息时代下,注意力成为被争夺的资源。各种屏幕充斥了人们的生活,视线和屏幕相互交感下,人们却忽略了这背后的用眼损伤。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达14.3%,高中生则夸张到了80.5%。

对抗近视已经成为了一场持久战。随着近视群体的日益庞大,OK镜正日渐成为人们防控近视的“爆款”。然而,动辄上万元价格的OK镜却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品。根据央视记者的了解,就算是一副国产镜,加上护理液、眼药水等一年的费用也要将近两万元。

是真有效还是智商税?OK镜救场近视人群,真的OK吗?

OK镜成为对抗近视的有效之法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6亿人,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90%。

近视的产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有遗传、环境的因素,也与个人行为相关。近视往往随着时间的进展加深近视程度,通常来说,轴性近视的进展的病理过程都是:近视——视力矫正后边缘届光远视——调节反射——眼轴继续增长——近视加深。

简单来说,就是近视发生后,通常会采取视力矫正的措施。目前主流方法是佩戴眼镜,让中心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但一般的视力矫正会造成边缘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造成远视。由于眼球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调节反射等来调节眼球对于边缘光线的屈光能力,但是其后果就是眼轴增长,近视加深。

事实上,调节反射是人眼从视远切换至视近一个反射。正常状态下,人眼视远,睫状肌放松,瞳孔处于较大的状态,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

视近时,睫状肌收缩,瞳孔变小,晶状体变厚,使眼睛能够看清近处物体。由于晶状体变厚会对玻璃体等造成更多压力,加上其他眼球的调节,长期视近的压力终于令眼轴增加,近视加深。

面对近视人群的逐年庞大,加上佩戴眼镜并不能减缓近视加深的速度,可控制视力上涨的OK镜自然成了需求所在。OK镜,也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一般用于0-500度以内的近视进展控制。

对于近视患者来说,OK镜是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改变角膜前表面上皮层的分布,使得中央部变薄(曲率变小、变平),中周部变厚(曲率变大、变陡),重塑角膜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简单来说,OK镜就是一种硬质的隐形眼镜,睡着的时候戴,可以改变角膜的形态,让人白天视力更好一些。

OK镜的推出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960年代,OK镜的概念和实物已经出现,由于当时制造硬件不成熟,因此无法大规模的应用。1990年前后,批量、精细的制造OK镜的条件逐渐满足,包括电子扫描角膜参数并以电脑数据形式存储;透氧性更好的材料出现;精密加工车床的出现(亚微米级别/0.1~0.01um的操作),OK镜得以实现量产。

1994年,第一款日戴型OK镜获批上市,而直到2002年,FDA才批准第一款夜戴型OK镜上市。自此,OK镜开始市场化的发展。之所以得到推广,究其根本,还是由于OK镜的矫正可能。

从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OK镜能够有效控制及延缓近视的发展,在佩戴后的半年内,近视控制效果明显。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佩戴者能够控制近视不再发展;尽管后期的控制率有所降低,也能保持在30%-40%左右,且近视的发展程度远低于对照组。

OK镜展现出了近视防控和治疗的巨大潜力,正成为对抗日益庞大的近视群体的有效之法。

OK镜OK了吗?

OK镜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产品,就算是一副国产镜,加上护理液、眼药水等一年的费用也要将近两万元,而且摘戴的程序复杂,清洗过程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很高。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拦人们对OK镜的追捧。

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近视防控和治疗的巨大潜力,OK镜才受到近视青少年的家长们的追捧。国内OK镜销量与产值规模维持高速增长。自2011年-2016年,我国OK镜的销量由14.91万副增加到约100万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3%,我国OK镜产值由3.3亿元增加到39.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4%。

尽管OK镜受到了近视青少年的家长们的追捧,但需要提出的是,OK镜并不能治疗近视,只是控制眼轴增长,暂时使近视度数下降,而不能缩短眼轴,治愈近视。也就是说,停用“OK镜”之后,视力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并且,在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下,近视只能预防、控制。

验配“OK镜”前,还要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配戴禁忌症,并根据个人眼睛的各项参数来进行“量眼定制”,才能确保安全与效果,定制过程一般需要等40天左右的时间。

但事实上,就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文献报道证明角膜塑形术总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OK镜的不规范配戴情况也频频曝光。有些医疗机构在不具备相关设备与专业人员的情况下,片面宣传OK镜的疗效,随意为患者配戴。因配戴OK镜引起细菌性角膜溃疡、绿脓杆菌及真菌角膜溃疡在眼科临床也颇为常见。

从OK镜本身出发,相比于普通抛弃式隐形眼镜,OK镜不含亲水凝胶,而是用硬性材料制成,因此初次佩戴时可有异物感,容易刺激流泪。再有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的眼部器质性或功能性问题主要包括角膜染色、角膜浸润、角膜感染、重影和眩光。

拥抱科技,当然需要扬长避短。“OK镜”属于医疗器械,除了需要到专业正规医疗机构验配外,还需要指出,“OK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一方面,镜片的清洁和保养是非常细致的,对于年龄相对较小、配合度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或许并不适合戴“OK镜”。

另一方面,OK镜不同于一般的隐形眼镜,要经过包括裸眼视力/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检测/角膜地形图、泪膜检查/角膜直径、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综合验光仪检测/主觉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和眼轴测量等一系列严格的检查才能配戴,眼压高、内皮缺氧、曲率过平、散光较大也不适宜戴OK镜。

最重要的事却最容易被忽略。眼睛作为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直接获取。眼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更关涉到一个人终身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的当然也不仅是眼而已。

对于个人来说,更有视力不便之外的并发症;对于社会来说,除了(高度)近视发病率的大幅提升带来的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外,当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越来越多因眼睛问题而“刷掉”人才,也将长远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除了上升至国家高度,政策推动视光产业发展外,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像照顾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照顾好我们的眼睛。不论是青年、成年还是老年,眼睛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善待眼睛,就要善于“解放眼睛”。保护眼睛,生活才能更精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近视群体日益庞大,OK镜正在成为“爆款”

OK镜救场近视人群,真的OK吗?

文|陈根

信息时代下,注意力成为被争夺的资源。各种屏幕充斥了人们的生活,视线和屏幕相互交感下,人们却忽略了这背后的用眼损伤。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达14.3%,高中生则夸张到了80.5%。

对抗近视已经成为了一场持久战。随着近视群体的日益庞大,OK镜正日渐成为人们防控近视的“爆款”。然而,动辄上万元价格的OK镜却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品。根据央视记者的了解,就算是一副国产镜,加上护理液、眼药水等一年的费用也要将近两万元。

是真有效还是智商税?OK镜救场近视人群,真的OK吗?

OK镜成为对抗近视的有效之法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6亿人,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90%。

近视的产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有遗传、环境的因素,也与个人行为相关。近视往往随着时间的进展加深近视程度,通常来说,轴性近视的进展的病理过程都是:近视——视力矫正后边缘届光远视——调节反射——眼轴继续增长——近视加深。

简单来说,就是近视发生后,通常会采取视力矫正的措施。目前主流方法是佩戴眼镜,让中心焦点落在视网膜上。但一般的视力矫正会造成边缘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造成远视。由于眼球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调节反射等来调节眼球对于边缘光线的屈光能力,但是其后果就是眼轴增长,近视加深。

事实上,调节反射是人眼从视远切换至视近一个反射。正常状态下,人眼视远,睫状肌放松,瞳孔处于较大的状态,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

视近时,睫状肌收缩,瞳孔变小,晶状体变厚,使眼睛能够看清近处物体。由于晶状体变厚会对玻璃体等造成更多压力,加上其他眼球的调节,长期视近的压力终于令眼轴增加,近视加深。

面对近视人群的逐年庞大,加上佩戴眼镜并不能减缓近视加深的速度,可控制视力上涨的OK镜自然成了需求所在。OK镜,也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一般用于0-500度以内的近视进展控制。

对于近视患者来说,OK镜是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改变角膜前表面上皮层的分布,使得中央部变薄(曲率变小、变平),中周部变厚(曲率变大、变陡),重塑角膜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作用。简单来说,OK镜就是一种硬质的隐形眼镜,睡着的时候戴,可以改变角膜的形态,让人白天视力更好一些。

OK镜的推出和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960年代,OK镜的概念和实物已经出现,由于当时制造硬件不成熟,因此无法大规模的应用。1990年前后,批量、精细的制造OK镜的条件逐渐满足,包括电子扫描角膜参数并以电脑数据形式存储;透氧性更好的材料出现;精密加工车床的出现(亚微米级别/0.1~0.01um的操作),OK镜得以实现量产。

1994年,第一款日戴型OK镜获批上市,而直到2002年,FDA才批准第一款夜戴型OK镜上市。自此,OK镜开始市场化的发展。之所以得到推广,究其根本,还是由于OK镜的矫正可能。

从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OK镜能够有效控制及延缓近视的发展,在佩戴后的半年内,近视控制效果明显。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佩戴者能够控制近视不再发展;尽管后期的控制率有所降低,也能保持在30%-40%左右,且近视的发展程度远低于对照组。

OK镜展现出了近视防控和治疗的巨大潜力,正成为对抗日益庞大的近视群体的有效之法。

OK镜OK了吗?

OK镜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产品,就算是一副国产镜,加上护理液、眼药水等一年的费用也要将近两万元,而且摘戴的程序复杂,清洗过程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很高。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拦人们对OK镜的追捧。

实际上,也正是基于近视防控和治疗的巨大潜力,OK镜才受到近视青少年的家长们的追捧。国内OK镜销量与产值规模维持高速增长。自2011年-2016年,我国OK镜的销量由14.91万副增加到约100万副,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6.3%,我国OK镜产值由3.3亿元增加到39.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4%。

尽管OK镜受到了近视青少年的家长们的追捧,但需要提出的是,OK镜并不能治疗近视,只是控制眼轴增长,暂时使近视度数下降,而不能缩短眼轴,治愈近视。也就是说,停用“OK镜”之后,视力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并且,在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下,近视只能预防、控制。

验配“OK镜”前,还要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配戴禁忌症,并根据个人眼睛的各项参数来进行“量眼定制”,才能确保安全与效果,定制过程一般需要等40天左右的时间。

但事实上,就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文献报道证明角膜塑形术总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OK镜的不规范配戴情况也频频曝光。有些医疗机构在不具备相关设备与专业人员的情况下,片面宣传OK镜的疗效,随意为患者配戴。因配戴OK镜引起细菌性角膜溃疡、绿脓杆菌及真菌角膜溃疡在眼科临床也颇为常见。

从OK镜本身出发,相比于普通抛弃式隐形眼镜,OK镜不含亲水凝胶,而是用硬性材料制成,因此初次佩戴时可有异物感,容易刺激流泪。再有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的眼部器质性或功能性问题主要包括角膜染色、角膜浸润、角膜感染、重影和眩光。

拥抱科技,当然需要扬长避短。“OK镜”属于医疗器械,除了需要到专业正规医疗机构验配外,还需要指出,“OK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一方面,镜片的清洁和保养是非常细致的,对于年龄相对较小、配合度比较差的孩子来说,或许并不适合戴“OK镜”。

另一方面,OK镜不同于一般的隐形眼镜,要经过包括裸眼视力/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检测/角膜地形图、泪膜检查/角膜直径、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综合验光仪检测/主觉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和眼轴测量等一系列严格的检查才能配戴,眼压高、内皮缺氧、曲率过平、散光较大也不适宜戴OK镜。

最重要的事却最容易被忽略。眼睛作为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直接获取。眼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更关涉到一个人终身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的当然也不仅是眼而已。

对于个人来说,更有视力不便之外的并发症;对于社会来说,除了(高度)近视发病率的大幅提升带来的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外,当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越来越多因眼睛问题而“刷掉”人才,也将长远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除了上升至国家高度,政策推动视光产业发展外,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像照顾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照顾好我们的眼睛。不论是青年、成年还是老年,眼睛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善待眼睛,就要善于“解放眼睛”。保护眼睛,生活才能更精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