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三分之一精神疾病负担落在中印 中国仅6%患者寻求治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三分之一精神疾病负担落在中印 中国仅6%患者寻求治疗

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然而,这两个国家精神疾病患者寻求治疗的比例非常低。

2016年5月4日,郑州,护士陈阳带领病人们闭眼面向太阳感受温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又叫第八病区,几乎每天都有警察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往这里送“三无”精神病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柳叶刀》杂志18日最新披露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精神疾病负担落在了中国和印度身上,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数百万人没有得到治疗。

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比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大。

常见的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占比最多。其它疾病包括药物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痴呆、癫痫等。在该研究中,精神疾病负担是按照潜在减寿年数来计算的。

研究者指出,因缺乏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健康专家和健全的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加上经常被污名化,中印两国精神疾病患者寻求治疗的比例非常低。在中国该比例不足6%,印度略高也只有1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该比例达70%甚至更高。

研究者呼吁政府加大对心理健康护理的资金投入。报告指出,这两个国家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都不到卫生预算的1%。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接近6%,在德国和法国等更是高达10%。

过去十多年,中印两国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心理健康医护。2004年,中国政府培训了超过一万名心理专家,并在各地成立了数百个社会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印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

但在广大的农村,两国的大多数民众仍然没有办法接触到心理学家或治疗师。

研究者称,过去13年来,两国的精神疾病负担一直在攀升。“1990年,中国心理、神经性和物质使用障碍贡献了7%,到2013年增至13%。印度的情形类似……从1990年的3%增到2013年的6%。”报告称。

预计未来该比例还将上升。根据研究者的估计,到2025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增加10%,而印度将增加23%。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两国的老龄化进程。比如在中国,注意力缺陷障碍在1990年到2013年间下降了,但同期痴呆和药物及酒精滥用的比例在攀升。

“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国患者极少有人曾经寻求过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和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教授Michael Phillips告诉《纽约时报》,“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同时痴呆症正在流行,而整个国家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三分之一精神疾病负担落在中印 中国仅6%患者寻求治疗

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然而,这两个国家精神疾病患者寻求治疗的比例非常低。

2016年5月4日,郑州,护士陈阳带领病人们闭眼面向太阳感受温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又叫第八病区,几乎每天都有警察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往这里送“三无”精神病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柳叶刀》杂志18日最新披露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精神疾病负担落在了中国和印度身上,受资源匮乏和偏见影响,数百万人没有得到治疗。

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精神疾病负担的17%,印度贡献了15%。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比西方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大。

常见的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占比最多。其它疾病包括药物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痴呆、癫痫等。在该研究中,精神疾病负担是按照潜在减寿年数来计算的。

研究者指出,因缺乏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健康专家和健全的心理健康公共服务,加上经常被污名化,中印两国精神疾病患者寻求治疗的比例非常低。在中国该比例不足6%,印度略高也只有1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该比例达70%甚至更高。

研究者呼吁政府加大对心理健康护理的资金投入。报告指出,这两个国家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都不到卫生预算的1%。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接近6%,在德国和法国等更是高达10%。

过去十多年,中印两国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心理健康医护。2004年,中国政府培训了超过一万名心理专家,并在各地成立了数百个社会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印度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

但在广大的农村,两国的大多数民众仍然没有办法接触到心理学家或治疗师。

研究者称,过去13年来,两国的精神疾病负担一直在攀升。“1990年,中国心理、神经性和物质使用障碍贡献了7%,到2013年增至13%。印度的情形类似……从1990年的3%增到2013年的6%。”报告称。

预计未来该比例还将上升。根据研究者的估计,到2025年,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增加10%,而印度将增加23%。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两国的老龄化进程。比如在中国,注意力缺陷障碍在1990年到2013年间下降了,但同期痴呆和药物及酒精滥用的比例在攀升。

“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国患者极少有人曾经寻求过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和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教授Michael Phillips告诉《纽约时报》,“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同时痴呆症正在流行,而整个国家都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