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存不住钱,,真的不只是任性这么简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存不住钱,,真的不只是任性这么简单

520特别小故事,送给大家。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明明每月挣得不少,却就是一年到头存不下钱,你说,这是不是你?

1、喜欢就要买买买,有错么?

小红:“老公,我喜欢这个”

小明:“好,买买买”

小红:“老公,我还想要那个”

小明:“好,买买买”

半年后,小红小明分手了。

Why?难道不是只有上升到买买买的人生,才是真爱吗?

No,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这句流行话放在经济生活里同样适用。花钱容易,挣钱难。我们花每一分钱,都应该物有所值,而不是靠感觉去消费,喜欢的感觉稍纵即逝,可花出去的钱换来的不用物品却成了眼里永远的沙子。

尤其是单价高的物品,买之前一定要三思再三思,最好是让自己的欲望晾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是否真有必要购买。比如三顾店门而不买,一见倾心,不买;二见热爱,不买;三见依恋,依然不买。如果经历了这三次考虑,还无法打消自己的购物欲望,那么第四次去便买了它吧。

因为,这不是冲动,而是刚需或热爱。

2、挣钱,难道不是为了花?

小红:“老公,你太抠了”

小明:“这咋能是抠呢,明明是‘攒钱小能手’”

小红:“切,挣钱不就是为了花么,你这辛苦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小明:“过日子啊”

小红:……

挣了钱,确实要花,但挣钱不只是为了能花钱。我们做事,一般有两个驱动,一个是热爱,一个是恐惧,比如喜欢买买买一类的拜金主义者,他们赚钱可以说是因为热爱金钱而想要赚更多的钱,但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赚钱往往是出于恐惧,因为不努力工作,就没法获得生存资本。

不只是对于眼前养家糊口的恐惧,更有对未来生老病死、意外灾害以及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无能为力的恐惧。比起文青们鼓吹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适合我们小老百姓更多的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苟且”,所以,悠着点消费吧,未来总会有很多笔开支在你意料之外。

3、管它呢,先花了再说!

小红:“老公,我好喜欢这个包包,你要不要送我?”

小明:“老婆,我今儿身上带的钱不够,要不等下月发了工资,我再给你买?”

小红:“你钱包里不是还有一张3万的信用卡么?”

小明:“老婆,买了这个2万块的包,我们离买房又远了1平方米?”

小红:“管它呢,先买了再说,我现在想要的只有这个包”。

管它呢,先买了再说。可下个月账单出来后要还钱的,可不是管它呢中的“它”还,而是你还。

有人说,信用卡是天使,它能让你提前享受到本该一月之后甚至半年一年之后(分期还款)才能享受到的消费福利;也有人说,信用卡是恶魔,它诱出了你身上对于“及时得到”的渴望,使得你变成了一个再也不会“禁欲”,却一直追在账单后面填坑的人。

那么,信用卡到底是什么?理智的投资人说,它只是一个扩大我资金调配的杠杆工具。

4、你问我钱去哪儿了?我哪知道

小红:“老公,为什么前两天刚取了1000块,这还不到两个礼拜呢,就没了?”

小明:“你问我,我哪知道,我的钱不是都给你了么?”

小红:……

钱有多不禁花,我们去菜市场买回菜就知道了。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消费没有计划的理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可大多数主妇在当家时,只感觉到了难,而没有真正弄明白难在了哪里。

外出购物列清单,购物回来写账本,有多难?肯定没有赚钱难!

但在写购物清单的过程中,你可以思考判断什么是必需品,等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场后,你就会发现你临时想买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消耗品;同理,消费完后记账,并养成月末看财务收支报表的习惯,会让你清清楚楚地明白“钱都去哪儿了”。

5、挣得少,你以为我想啊?

小红:“老公,你听说没,隔壁老王换了家单位,现在每月工资一万五?”

小明:“听他老婆小芳说来着”

小红:“老公,那你有什么想法没,比如,我为什么挣这么少?”

小明:……

小明:“你以为我愿意挣这么少啊”

小红:……

你肯定不愿意挣这么少,可行的话,你巴不得你是首富。但首富在你这个年龄段,可没有你这么安逸。你只看到了隔壁老王升职加薪,却没发现隔壁老王每晚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早晨出去的时间越来越早。

每一个没存款的人,都会说,我就挣这么点儿,哪来的钱存钱?那么,你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去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比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招聘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定价权;比如做点兼职,辛苦捞点儿外快,等等。

而不是只停留在“我就挣这么点儿钱,哪来的钱存钱”这一步,永远抱怨下去。

最后,说句泛滥的大实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存不住钱这件事儿,真的不只是任性这么简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存不住钱,,真的不只是任性这么简单

520特别小故事,送给大家。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明明每月挣得不少,却就是一年到头存不下钱,你说,这是不是你?

1、喜欢就要买买买,有错么?

小红:“老公,我喜欢这个”

小明:“好,买买买”

小红:“老公,我还想要那个”

小明:“好,买买买”

半年后,小红小明分手了。

Why?难道不是只有上升到买买买的人生,才是真爱吗?

No,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这句流行话放在经济生活里同样适用。花钱容易,挣钱难。我们花每一分钱,都应该物有所值,而不是靠感觉去消费,喜欢的感觉稍纵即逝,可花出去的钱换来的不用物品却成了眼里永远的沙子。

尤其是单价高的物品,买之前一定要三思再三思,最好是让自己的欲望晾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是否真有必要购买。比如三顾店门而不买,一见倾心,不买;二见热爱,不买;三见依恋,依然不买。如果经历了这三次考虑,还无法打消自己的购物欲望,那么第四次去便买了它吧。

因为,这不是冲动,而是刚需或热爱。

2、挣钱,难道不是为了花?

小红:“老公,你太抠了”

小明:“这咋能是抠呢,明明是‘攒钱小能手’”

小红:“切,挣钱不就是为了花么,你这辛苦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小明:“过日子啊”

小红:……

挣了钱,确实要花,但挣钱不只是为了能花钱。我们做事,一般有两个驱动,一个是热爱,一个是恐惧,比如喜欢买买买一类的拜金主义者,他们赚钱可以说是因为热爱金钱而想要赚更多的钱,但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赚钱往往是出于恐惧,因为不努力工作,就没法获得生存资本。

不只是对于眼前养家糊口的恐惧,更有对未来生老病死、意外灾害以及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问题无能为力的恐惧。比起文青们鼓吹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适合我们小老百姓更多的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苟且”,所以,悠着点消费吧,未来总会有很多笔开支在你意料之外。

3、管它呢,先花了再说!

小红:“老公,我好喜欢这个包包,你要不要送我?”

小明:“老婆,我今儿身上带的钱不够,要不等下月发了工资,我再给你买?”

小红:“你钱包里不是还有一张3万的信用卡么?”

小明:“老婆,买了这个2万块的包,我们离买房又远了1平方米?”

小红:“管它呢,先买了再说,我现在想要的只有这个包”。

管它呢,先买了再说。可下个月账单出来后要还钱的,可不是管它呢中的“它”还,而是你还。

有人说,信用卡是天使,它能让你提前享受到本该一月之后甚至半年一年之后(分期还款)才能享受到的消费福利;也有人说,信用卡是恶魔,它诱出了你身上对于“及时得到”的渴望,使得你变成了一个再也不会“禁欲”,却一直追在账单后面填坑的人。

那么,信用卡到底是什么?理智的投资人说,它只是一个扩大我资金调配的杠杆工具。

4、你问我钱去哪儿了?我哪知道

小红:“老公,为什么前两天刚取了1000块,这还不到两个礼拜呢,就没了?”

小明:“你问我,我哪知道,我的钱不是都给你了么?”

小红:……

钱有多不禁花,我们去菜市场买回菜就知道了。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消费没有计划的理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当家难,可大多数主妇在当家时,只感觉到了难,而没有真正弄明白难在了哪里。

外出购物列清单,购物回来写账本,有多难?肯定没有赚钱难!

但在写购物清单的过程中,你可以思考判断什么是必需品,等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场后,你就会发现你临时想买的都是些可有可无的消耗品;同理,消费完后记账,并养成月末看财务收支报表的习惯,会让你清清楚楚地明白“钱都去哪儿了”。

5、挣得少,你以为我想啊?

小红:“老公,你听说没,隔壁老王换了家单位,现在每月工资一万五?”

小明:“听他老婆小芳说来着”

小红:“老公,那你有什么想法没,比如,我为什么挣这么少?”

小明:……

小明:“你以为我愿意挣这么少啊”

小红:……

你肯定不愿意挣这么少,可行的话,你巴不得你是首富。但首富在你这个年龄段,可没有你这么安逸。你只看到了隔壁老王升职加薪,却没发现隔壁老王每晚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早晨出去的时间越来越早。

每一个没存款的人,都会说,我就挣这么点儿,哪来的钱存钱?那么,你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去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比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招聘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定价权;比如做点兼职,辛苦捞点儿外快,等等。

而不是只停留在“我就挣这么点儿钱,哪来的钱存钱”这一步,永远抱怨下去。

最后,说句泛滥的大实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存不住钱这件事儿,真的不只是任性这么简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