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贵州一地惩戒非法滞留缅北人员牵连近亲属?回应:只是震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贵州一地惩戒非法滞留缅北人员牵连近亲属?回应:只是震慑

“上述通告中对违法人员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并未执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小丹 朱恩民

编辑 | 翟星理

2021年9月10日,43名盘州籍非法滞留缅北人员被当地政府通告惩戒。据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惩戒措施包括曝光公示、关停手机号码、冻结银行及电子支付账户、纳入失信人员和公安部“两卡”惩戒人员名单等。

此外,通告还列出对缅北滞留人员的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包括在其近亲属住所喷涂、悬挂缅北滞留人员标识;暂停其直系亲属办理户籍、出入境、驾驶证、车辆管理等业务;其直系亲属入团、入党、入学、参军、考录公务员等函询调查时,原则上不予通过;对其直系亲属一律暂停林业、农业等政策性优惠补贴(补助),暂停所有政策补助和资质审查。

“上述通告中对违法人员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并未执行。”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发布上述通告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形成震慑作用,对于违法犯罪较轻,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回来的人,也会视情节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救他们,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就像小孩犯错了,吓唬说再犯错就要挨打,但是还没有打。”该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统计,目前电信诈骗犯罪境外窝点作案已超过六成。其中,缅甸北部是国内电信诈骗团伙的首选之地。

今年6月22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惩处。为此,多地发布政策劝返、惩戒滞留缅北实施电信诈骗的人员。

2021年8月,六盘水三地发布通告,公开警示滞留缅北人员。盘州市规定,将对非法滞留缅北人员实施曝光公示、关停手机号码、纳入失信人员和公安部“两卡”惩戒人员名单、暂停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办理户籍、出入境、驾驶证、车辆管理等业务等。

对于上述以书面震慑但实际不执行的解释,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杨卫华律师认为,此举并不合法。“这种通告其实是政府的一种行政行为,”他分析说,“法律讲求罪责自负,所有对亲属的惩戒措施都是古代株连制度的复活,违背了法治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以及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至于在门口涂抹标识之类的羞辱处罚,有悖依法行政的原则。”杨卫华认为,电信诈骗现象具有传播快、流动性强、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原有的行政和刑事措施确实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需求,也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法规。

杨卫华表示,对电信诈骗嫌疑人本人的惩戒,在调查确实的基础上,情节轻微的可以在行政处罚项下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但也应该有上位法授权。严重的可以立案刑事侦查,作为刑事侦查措施,可以采取诸如冻结手机号、银行卡、限制出入境这类措施。而公开曝光制度,如果有上位法授权,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手段之一;如果还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就直接曝光,显然违法。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规定,在有证据证实行为人参加境外诈骗犯罪集团或犯罪团伙,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诈骗数额虽难以查证,但一年内出境赴诈骗窝点累计时间30日以上或多次出境赴诈骗窝点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回应界面新闻称,此次被通告惩戒的43名盘州籍非法滞留缅北人员涉嫌违法出境,但“至于电信诈骗,牵涉的人比较多,没办法具体说清楚。”

该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盘州市政府已发动所有干部职工和滞留缅北的电信诈骗人员家属对其进行劝返,公安机关也已点对点通过微信联系上本人,“部分违法人员已被控制,但也有些人拒绝回国,因此才发布上述通告,以便对方看到。”工作人员说。

据公安部数据,2021年1至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4%、80.6%和146.5%。成功劝阻771万名群众免于受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1亿元。今年5月,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46万起,与4月相比下降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贵州一地惩戒非法滞留缅北人员牵连近亲属?回应:只是震慑

“上述通告中对违法人员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并未执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小丹 朱恩民

编辑 | 翟星理

2021年9月10日,43名盘州籍非法滞留缅北人员被当地政府通告惩戒。据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惩戒措施包括曝光公示、关停手机号码、冻结银行及电子支付账户、纳入失信人员和公安部“两卡”惩戒人员名单等。

此外,通告还列出对缅北滞留人员的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包括在其近亲属住所喷涂、悬挂缅北滞留人员标识;暂停其直系亲属办理户籍、出入境、驾驶证、车辆管理等业务;其直系亲属入团、入党、入学、参军、考录公务员等函询调查时,原则上不予通过;对其直系亲属一律暂停林业、农业等政策性优惠补贴(补助),暂停所有政策补助和资质审查。

“上述通告中对违法人员近亲属的惩戒措施并未执行。”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发布上述通告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形成震慑作用,对于违法犯罪较轻,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回来的人,也会视情节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救他们,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就像小孩犯错了,吓唬说再犯错就要挨打,但是还没有打。”该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统计,目前电信诈骗犯罪境外窝点作案已超过六成。其中,缅甸北部是国内电信诈骗团伙的首选之地。

今年6月22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惩处。为此,多地发布政策劝返、惩戒滞留缅北实施电信诈骗的人员。

2021年8月,六盘水三地发布通告,公开警示滞留缅北人员。盘州市规定,将对非法滞留缅北人员实施曝光公示、关停手机号码、纳入失信人员和公安部“两卡”惩戒人员名单、暂停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办理户籍、出入境、驾驶证、车辆管理等业务等。

对于上述以书面震慑但实际不执行的解释,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杨卫华律师认为,此举并不合法。“这种通告其实是政府的一种行政行为,”他分析说,“法律讲求罪责自负,所有对亲属的惩戒措施都是古代株连制度的复活,违背了法治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以及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至于在门口涂抹标识之类的羞辱处罚,有悖依法行政的原则。”杨卫华认为,电信诈骗现象具有传播快、流动性强、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原有的行政和刑事措施确实难以满足基层治理的需求,也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法规。

杨卫华表示,对电信诈骗嫌疑人本人的惩戒,在调查确实的基础上,情节轻微的可以在行政处罚项下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但也应该有上位法授权。严重的可以立案刑事侦查,作为刑事侦查措施,可以采取诸如冻结手机号、银行卡、限制出入境这类措施。而公开曝光制度,如果有上位法授权,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手段之一;如果还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就直接曝光,显然违法。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规定,在有证据证实行为人参加境外诈骗犯罪集团或犯罪团伙,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诈骗数额虽难以查证,但一年内出境赴诈骗窝点累计时间30日以上或多次出境赴诈骗窝点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盘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回应界面新闻称,此次被通告惩戒的43名盘州籍非法滞留缅北人员涉嫌违法出境,但“至于电信诈骗,牵涉的人比较多,没办法具体说清楚。”

该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盘州市政府已发动所有干部职工和滞留缅北的电信诈骗人员家属对其进行劝返,公安机关也已点对点通过微信联系上本人,“部分违法人员已被控制,但也有些人拒绝回国,因此才发布上述通告,以便对方看到。”工作人员说。

据公安部数据,2021年1至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4%、80.6%和146.5%。成功劝阻771万名群众免于受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1亿元。今年5月,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46万起,与4月相比下降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