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说丨在“沙漠”中开出一朵“美育”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说丨在“沙漠”中开出一朵“美育”花

刘珊珊希望可以在海南这片美育的“荒漠”里,将更多的美学理念传播出去,让大众通过艺术之美感知生命的真善美。

文丨倪叶青

走进仲夏国艺术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作和摆在手工台上造型各异的陶瓷制品。

还未走到办公室,刘珊珊便笑着打开玻璃门喊我们入座。

开好一朵小花

自2007年来到海南,这是刘珊珊在海南生活的第15年。

刘珊珊是吉林人,从小她便开始学习美术,“说来也很奇妙,我从小就学习美术,但是以前没想过要以此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这反而是我妈的心愿。不过好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因为当时我所在的学校氛围很好,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加上身边的同学也比较自由、开放,自然而然就融入其中了,后来就一直坚持学下来了。”但她话锋一转,“比较意外的是,我会选择当老师。”

来海南后,刘珊珊在海南师范大学担任美术学院副教授一职。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发现海南的艺术教育犹如一片“沙漠”,她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不仅是成人美育教育,还需要从儿童美育教育领域着手让这一片“沙漠”中开出一朵名为“美育”的花。

“我的目标很明确,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只要坚持把这朵普通的‘花’开好了,其他事情就不会影响我了。”因此,为了加强海南本土儿童美学美育教育,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仲夏国艺术空间,希望仲夏国可以成为“沙漠”里的绿洲,成为传播美育的中心之地。

对她而言,选择一件事情,坚持去做就对了。

2009年起,她开始创业,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提及创业的艰难,她云淡风轻。

“创业的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是从零开始,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去摸索,不过好在都解决了,回想起来就觉得好像也不算什么事儿。”

在她看来,美育教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学生,而是如何让家长通过孩子日常练习、学习的作品走到孩子的内心当中。

“教育需要一个周期,尤其是美术美育教育,对待孩子要有一个花苞心态,耐心等待一个开花的结果。但人性使然,大家做一件事情往往只想早点看到结果。”她显得有些苦恼,“所以我想,与其和家长说再多知识理论,不如给家长‘上课’,让他们来真正感受美,感知艺术。”

刘珊珊时常会牵头筹办成人美学沙龙活动,邀请家长们一起到仲夏国观赏画作。对她而言,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这让她感到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暂时脱离“甲方乙方”的关系。

图片来源:刘珊珊

7月的时候,刘珊珊与其团队邀请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周建宏教授做一场名为“山海心象”的成人美学沙龙,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这场艺术之旅,想以此为契机,让家长们通过聆听周建宏对其作品的解读及创作的心路历程,观赏并了解一幅画作,从而与画家产生共鸣。

“这场沙龙活动让我感触挺深的,当时周建宏教授介绍他的作品创作缘由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因共情而流泪了,活动后大家都在群里讨论这场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我突然就觉得我们坚持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刘珊珊希望可以在海南这片美育的“荒漠”里,将更多的美学理念传播出去,让大众通过艺术之美感知生命的真善美。

美育传播者

作为一位“美育传播者”,刘珊珊做的不止这些。

她曾多次带领学生团队做海南黎族纹样的研究与设计,希望借此推动社会各界对海南地方特色黎锦的社会学研究和美学价值的传播。

去年,她带领学生团队一起参加海南省非遗馆的墙绘项目。“海南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去研究的人却不多,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传播呢?为什么不去传播我们海南本土的传统文化呢?”

为了让海南黎族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她还在今年海南省“琼崖润黎韵,自贸慧童心”少儿书画展上策划黎锦项目展览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领略传统织艺之美。

提及自己喜欢的事情,刘珊珊的神情尤为愉悦,“这些事情让我感到开心,是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寻找到了自我。以前我会觉得自己说这样的话太飘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从解决问题,到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这一件事它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后,你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也会清晰地认知到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在传播美育理念的同时,刘珊珊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多维变化。她不仅是一位美育传播者,也是一位艺术策展人。

在从事艺术相关联工作的这些年里,刘珊珊曾多次筹办艺术沙龙活动,策划过多场美术作品展。刘珊珊认为,艺术审美依赖于美的熏陶,当下应在海南本土营造美学氛围,让看绘本、赏画作、逛展览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这样大众的艺术感知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我时常帮一些艺术家策展,将打动人的作品展览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好像更喜欢这一份工作了,做起这件事情好像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她笑道。

席间,问及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展览是哪一场?

“6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海南省图书馆承办一场‘琼崖润黎韵,自贸慧童心’少儿书画展,目的是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艺术创作当中,也希望能让艺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话语间,她转身指着一幅立在墙边的等身画作自豪道:“喏,这就是那次展览中的一幅画,是我们仲夏国的学生共同完成的。”

刘珊珊与其团队伙伴在初选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刘珊珊

她希望可以通过一次展览搭建一个平台,让大众去感知艺术,从而提高审美力。

保持热爱生活

在交谈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她在工作与生活当中的反差。

在工作中,她有点像开了挂的“玩家”,很多事情的成功对于她好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在大众的刻板印象当中,她应该是“高冷”的工作狂。

但恰巧相反,私底下的她尤为平易近人。

在仲夏国的下午,偶有三两学生走进画室,隔着玻璃门,学生们特意走近与她挥手问好;其团队里20出头的女孩,在搬运画作时还不忘向她眨眼做鬼脸。她的身上好像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她在仲夏国工作的时候,她的1号小迷妹总是喜欢在凑上前帮她梳头发表示亲近。小她十几岁的好友还悄悄透露,“珊珊姐是一个又酷又迷人的女性,也是我的偶像。”

见此,很难不好奇她是如何与不同年龄层的大小朋友相处得如此自然、融洽。

“很简单呀,保持热爱生活!”她告诉我们她的“小秘诀”。

生活中,刘珊珊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人。每个星期,她都会给自己买一束喜欢的小花或绿植带回家。有一次在台风天来临之时,她特意到花店挑选一束花带回家,为的是维持生活的愉悦感和新鲜感。

对她而言,植物带来的仪式感是不会过期的,花与绿植充满着生气,可以让人真实地感受到生活里的幸福感,因此,她家里的院落总是摆放着各样的花与绿植。

图片来源:刘珊珊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不仅是美好的花儿,画画、看展、旅游或听音乐,一切有趣的事物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些爱好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途径。体验不同的生活给我带来新的感悟,也可以为我的设计带来更多有趣的灵感。”

最近,受一位朋友影响,她准备学习冲浪,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新的事物,她还开始健身。“与时隔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见面后,我对生活有了一些新感受,就是要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才会更有活力去面对生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说丨在“沙漠”中开出一朵“美育”花

刘珊珊希望可以在海南这片美育的“荒漠”里,将更多的美学理念传播出去,让大众通过艺术之美感知生命的真善美。

文丨倪叶青

走进仲夏国艺术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作和摆在手工台上造型各异的陶瓷制品。

还未走到办公室,刘珊珊便笑着打开玻璃门喊我们入座。

开好一朵小花

自2007年来到海南,这是刘珊珊在海南生活的第15年。

刘珊珊是吉林人,从小她便开始学习美术,“说来也很奇妙,我从小就学习美术,但是以前没想过要以此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这反而是我妈的心愿。不过好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因为当时我所在的学校氛围很好,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加上身边的同学也比较自由、开放,自然而然就融入其中了,后来就一直坚持学下来了。”但她话锋一转,“比较意外的是,我会选择当老师。”

来海南后,刘珊珊在海南师范大学担任美术学院副教授一职。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发现海南的艺术教育犹如一片“沙漠”,她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不仅是成人美育教育,还需要从儿童美育教育领域着手让这一片“沙漠”中开出一朵名为“美育”的花。

“我的目标很明确,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只要坚持把这朵普通的‘花’开好了,其他事情就不会影响我了。”因此,为了加强海南本土儿童美学美育教育,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仲夏国艺术空间,希望仲夏国可以成为“沙漠”里的绿洲,成为传播美育的中心之地。

对她而言,选择一件事情,坚持去做就对了。

2009年起,她开始创业,凭着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提及创业的艰难,她云淡风轻。

“创业的过程当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是从零开始,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去摸索,不过好在都解决了,回想起来就觉得好像也不算什么事儿。”

在她看来,美育教育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学生,而是如何让家长通过孩子日常练习、学习的作品走到孩子的内心当中。

“教育需要一个周期,尤其是美术美育教育,对待孩子要有一个花苞心态,耐心等待一个开花的结果。但人性使然,大家做一件事情往往只想早点看到结果。”她显得有些苦恼,“所以我想,与其和家长说再多知识理论,不如给家长‘上课’,让他们来真正感受美,感知艺术。”

刘珊珊时常会牵头筹办成人美学沙龙活动,邀请家长们一起到仲夏国观赏画作。对她而言,这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这让她感到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暂时脱离“甲方乙方”的关系。

图片来源:刘珊珊

7月的时候,刘珊珊与其团队邀请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周建宏教授做一场名为“山海心象”的成人美学沙龙,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这场艺术之旅,想以此为契机,让家长们通过聆听周建宏对其作品的解读及创作的心路历程,观赏并了解一幅画作,从而与画家产生共鸣。

“这场沙龙活动让我感触挺深的,当时周建宏教授介绍他的作品创作缘由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因共情而流泪了,活动后大家都在群里讨论这场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我突然就觉得我们坚持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刘珊珊希望可以在海南这片美育的“荒漠”里,将更多的美学理念传播出去,让大众通过艺术之美感知生命的真善美。

美育传播者

作为一位“美育传播者”,刘珊珊做的不止这些。

她曾多次带领学生团队做海南黎族纹样的研究与设计,希望借此推动社会各界对海南地方特色黎锦的社会学研究和美学价值的传播。

去年,她带领学生团队一起参加海南省非遗馆的墙绘项目。“海南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去研究的人却不多,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传播呢?为什么不去传播我们海南本土的传统文化呢?”

为了让海南黎族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她还在今年海南省“琼崖润黎韵,自贸慧童心”少儿书画展上策划黎锦项目展览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领略传统织艺之美。

提及自己喜欢的事情,刘珊珊的神情尤为愉悦,“这些事情让我感到开心,是因为在这过程中我寻找到了自我。以前我会觉得自己说这样的话太飘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从解决问题,到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这一件事它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后,你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也会清晰地认知到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在传播美育理念的同时,刘珊珊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多维变化。她不仅是一位美育传播者,也是一位艺术策展人。

在从事艺术相关联工作的这些年里,刘珊珊曾多次筹办艺术沙龙活动,策划过多场美术作品展。刘珊珊认为,艺术审美依赖于美的熏陶,当下应在海南本土营造美学氛围,让看绘本、赏画作、逛展览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这样大众的艺术感知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我时常帮一些艺术家策展,将打动人的作品展览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好像更喜欢这一份工作了,做起这件事情好像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她笑道。

席间,问及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艺术展览是哪一场?

“6月份的时候,我们在海南省图书馆承办一场‘琼崖润黎韵,自贸慧童心’少儿书画展,目的是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艺术创作当中,也希望能让艺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话语间,她转身指着一幅立在墙边的等身画作自豪道:“喏,这就是那次展览中的一幅画,是我们仲夏国的学生共同完成的。”

刘珊珊与其团队伙伴在初选参展作品。图片来源:刘珊珊

她希望可以通过一次展览搭建一个平台,让大众去感知艺术,从而提高审美力。

保持热爱生活

在交谈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她在工作与生活当中的反差。

在工作中,她有点像开了挂的“玩家”,很多事情的成功对于她好像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在大众的刻板印象当中,她应该是“高冷”的工作狂。

但恰巧相反,私底下的她尤为平易近人。

在仲夏国的下午,偶有三两学生走进画室,隔着玻璃门,学生们特意走近与她挥手问好;其团队里20出头的女孩,在搬运画作时还不忘向她眨眼做鬼脸。她的身上好像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她在仲夏国工作的时候,她的1号小迷妹总是喜欢在凑上前帮她梳头发表示亲近。小她十几岁的好友还悄悄透露,“珊珊姐是一个又酷又迷人的女性,也是我的偶像。”

见此,很难不好奇她是如何与不同年龄层的大小朋友相处得如此自然、融洽。

“很简单呀,保持热爱生活!”她告诉我们她的“小秘诀”。

生活中,刘珊珊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人。每个星期,她都会给自己买一束喜欢的小花或绿植带回家。有一次在台风天来临之时,她特意到花店挑选一束花带回家,为的是维持生活的愉悦感和新鲜感。

对她而言,植物带来的仪式感是不会过期的,花与绿植充满着生气,可以让人真实地感受到生活里的幸福感,因此,她家里的院落总是摆放着各样的花与绿植。

图片来源:刘珊珊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不仅是美好的花儿,画画、看展、旅游或听音乐,一切有趣的事物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些爱好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途径。体验不同的生活给我带来新的感悟,也可以为我的设计带来更多有趣的灵感。”

最近,受一位朋友影响,她准备学习冲浪,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新的事物,她还开始健身。“与时隔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见面后,我对生活有了一些新感受,就是要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才会更有活力去面对生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