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意味着什么?

煤电合作是中国境外电力合作的重点,但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不会形成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2日,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告诉界面新闻,中国在境外的煤电合作项目较多,煤电合作是境外电力合作的重点。但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不会形成负面影响。

曾鸣表示,近年来国内光伏等新能源的装置、设备、组件等,在国外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中国在境外的绿色能源投资已具备优势。

曾鸣,随着中国不再在境外建设煤电项目,未来国际电力合作和投资的重点,将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中国无论在新能源方面,还是电网侧和电力需求侧的创新性技术上,均为国际领先,可以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曾鸣表示。

这给了煤电设备制造商、出口商、项目建设运营承包商、投资商等发出了明确的政策预期信号:是时候立刻停止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加速转型至绿色低碳能源市场。”9月22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也对此评论称。

他认为,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又一重大标志性努力。中国拥有巨大的煤电设备生产产能和煤电厂建设、运营传统优势,现在放弃这些优势停止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足以彰显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格局。

同时,这也给了新能源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领域,装备制造、安装和运营方面的比较优势迅速提升,可以通过转型,以绿色低碳能源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能源。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告诉界面新闻,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一方面是协调国内国际政策,另一方面是发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既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走出去,又能够提升国际气候政策影响力和引领者角色。”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目前为止,中国一直是海外煤电项目的最大投资国。

该报告称,2013年以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公共资金占全球海外煤电投资的95%以上。这些投资帮助了发展中国家弥补电力缺口,但同时也给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带来压力。

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煤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参与的形式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和股权投资等形式。

目前参与的企业,包括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设集团等工程建设类公司,以及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能源企业。

此前,英国已宣布,将停止对海外化石燃料项目提供公共融资;韩国也已宣布,停止国家支持的海外煤电投资;日本承诺在2021年底前终止海外煤电投资。

袁家海表示,当前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推动煤电退出或者不再发展煤电,进行化石能源撤资。

发展中国家对煤电项目的兴趣,也日益减退。

上述报告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许多煤电项目被取消或搁置,包括部分原定由中国企业、投资者建设或投资的项目。

一些此前致力于发展煤电的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国家,也开始决定暂停煤电项目。这主要出于对煤电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顾虑,当地社区和民间机构抵制煤电项目。

世界资源研究所今年4月发布的文章显示,2020年底,中国首次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组织并发布了对“一带一路”项目就其环境影响进行分级分类的研究,对煤电等环境影响大的境外投资项目亮起红灯。

“红灯”意味着项目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或者停止投资。

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公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新一版目录中剔除了国内外的煤电和其它化石能源相关发电项目类型。

去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于2030年前碳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煤电行业尽早实现装机达峰,是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关键。在国内,煤炭减量步伐也正在加快。

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进一步承诺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期间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

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强调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在9月初举办的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十四五”是关键期、窗口期,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严控煤电项目。

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简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通过各省级发改委核准的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5.2吉瓦,多为热电联产项目,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8.8%。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受国内碳中和目标,以及海外市场对可再生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目前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均已制定双碳行动方案加速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意味着什么?

煤电合作是中国境外电力合作的重点,但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不会形成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2日,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告诉界面新闻,中国在境外的煤电合作项目较多,煤电合作是境外电力合作的重点。但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不会形成负面影响。

曾鸣表示,近年来国内光伏等新能源的装置、设备、组件等,在国外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中国在境外的绿色能源投资已具备优势。

曾鸣,随着中国不再在境外建设煤电项目,未来国际电力合作和投资的重点,将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中国无论在新能源方面,还是电网侧和电力需求侧的创新性技术上,均为国际领先,可以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曾鸣表示。

这给了煤电设备制造商、出口商、项目建设运营承包商、投资商等发出了明确的政策预期信号:是时候立刻停止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加速转型至绿色低碳能源市场。”9月22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也对此评论称。

他认为,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又一重大标志性努力。中国拥有巨大的煤电设备生产产能和煤电厂建设、运营传统优势,现在放弃这些优势停止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足以彰显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格局。

同时,这也给了新能源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能源领域,装备制造、安装和运营方面的比较优势迅速提升,可以通过转型,以绿色低碳能源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能源。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告诉界面新闻,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一方面是协调国内国际政策,另一方面是发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既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走出去,又能够提升国际气候政策影响力和引领者角色。”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目前为止,中国一直是海外煤电项目的最大投资国。

该报告称,2013年以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公共资金占全球海外煤电投资的95%以上。这些投资帮助了发展中国家弥补电力缺口,但同时也给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带来压力。

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煤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参与的形式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和股权投资等形式。

目前参与的企业,包括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设集团等工程建设类公司,以及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能源企业。

此前,英国已宣布,将停止对海外化石燃料项目提供公共融资;韩国也已宣布,停止国家支持的海外煤电投资;日本承诺在2021年底前终止海外煤电投资。

袁家海表示,当前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推动煤电退出或者不再发展煤电,进行化石能源撤资。

发展中国家对煤电项目的兴趣,也日益减退。

上述报告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许多煤电项目被取消或搁置,包括部分原定由中国企业、投资者建设或投资的项目。

一些此前致力于发展煤电的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国家,也开始决定暂停煤电项目。这主要出于对煤电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顾虑,当地社区和民间机构抵制煤电项目。

世界资源研究所今年4月发布的文章显示,2020年底,中国首次在生态环境部的支持下,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组织并发布了对“一带一路”项目就其环境影响进行分级分类的研究,对煤电等环境影响大的境外投资项目亮起红灯。

“红灯”意味着项目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或者停止投资。

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公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新一版目录中剔除了国内外的煤电和其它化石能源相关发电项目类型。

去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于2030年前碳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煤电行业尽早实现装机达峰,是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关键。在国内,煤炭减量步伐也正在加快。

在今年4月22日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进一步承诺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期间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

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强调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在9月初举办的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十四五”是关键期、窗口期,大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严控煤电项目。

8月25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简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通过各省级发改委核准的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5.2吉瓦,多为热电联产项目,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8.8%。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受国内碳中和目标,以及海外市场对可再生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目前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均已制定双碳行动方案加速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