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原因:发用电失衡
据黑龙江省发改委表示,东北电网电力确实存在不能平衡的情况。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电力需求增长较快,1-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13.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6%。
尤其是进入9月,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屡创新高,加之供暖期前的设备检修、火电机组发电能力受限、新能源发电减少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十分紧张。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9月10日至22日,黑龙江全省共启动Ⅲ级(负荷缺口5%—10%)和Ⅳ级(负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电13次。
9月23日开始,由于东北电网水电减少、新能源发电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日内电力平衡形势进一步严峻,黑龙江全省开始启动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但仍存在较大供电缺口。
黑龙江省发改委表示,为防止电网瓦解和大面积停电,依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及相关预案,实施了紧急限电措施,给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据《吉林日报》报道,9月26日吉林省召开保电煤供应保温暖过冬保工业运行视频调度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靖平表示,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煤价高企、煤电价格倒挂影响,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出现供电紧张局面。
接下来,吉林省将落实与蒙东煤矿中长期供煤协议,加大进口煤采购,确保储备煤足量达标;此外,要求发电企业要千方百计增加供给,减少停机检修,确保用电高峰时段发电能力,同时统筹风光新能源顶峰出力。
辽宁省工信厅也于9月26日在沈阳召开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据《辽宁日报》报道,会上指出为防止全电网崩溃,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辽宁拉闸限电,依旧与社会用电供需紧张有关。今年前8月,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171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7%,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由于发电能力大幅下降,造成辽宁省电力短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表示,1-8月,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2982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8.7%,为四大区域中末位。同期,东、中、西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4.5%、14.4%和13.2%。
但8月,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位于四大区域第二位。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2.9%、-0.3%、7.7%和4.6%。
背后:煤电矛盾
据界面新闻了解,在东北三省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仍最重,约超过六成。
此次限电风波,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煤炭。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东北地区供暖季长达半年左右,每年冬天都面临煤炭供应紧张局面。
“目前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高位,使得火电厂发电意愿不强。”该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东部某电企高层领导也对界面新闻表示,按照往年情况,当前月份不应该缺电,东北限电情况应该是煤价太高引起,该地区的发电能力并没有问题。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办公室政研处副处长张熙霖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2016-2018年,东北地区煤炭去产能合计超过1亿吨,地区内现有主要煤矿受资源储量和去产能影响,产量快速下降,蒙东地区各煤矿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电煤主要来源地。
界面新闻查询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东北三省原煤产量整体仍呈现下降态势。今年1-8月各省原煤产量中,吉林省产量下降最为明显,累计产量509.2万吨,较去年同期684.9万吨下降25.6%;辽宁省2022.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067.1万吨下降2.17%;黑龙江省逆势增长,累计原煤产量3790.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181.9增长19%。
上述文章指出,作为煤炭净调入地区,煤炭供应区域性、季节性紧张情况在东北尤为突出,2018年就曾出现因煤炭供应问题引起的停机事件,最大缺煤停机容量467万千瓦,占当年火电装机总量的4.9%。
据《中国能源报》2020年9月报道,去年东北煤炭供应形势也很严峻,多个地市保供压力极大。
此外,东北地区处于铁路末梢,煤炭运费较高。上述文章指出,以沈阳市某电厂为例,锡盟乌拉盖地区煤炭为该厂主烧煤种,2019年到厂标煤均价达到770元/吨,其中运费占到近一半。
张熙霖在上述文章中表示,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属于火电亏损严重地区,一些火电企业出现了连年亏损,经营日趋困难,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
2021年来,煤炭价格再攀新高,对于东北地区的火电企业打击也更大。
9月27日早盘,连续涨停的动力煤期货再创新高,最高触及1279.8元/吨,终收涨5.2%于1253.8元/吨。
煤价创新高,一方面意味着煤炭资源紧缺,同期也意味着电厂多发一度电,就意味着多亏损,电厂的发电意愿受到打击。
这一问题的根结还在于,目前煤电价格还未实现真正的联动。
2019年9月,中国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此前的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
基准价按各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通过协商或竞价确定。
当时政策规定,2020年暂不上浮,特别要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
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被业内广为诟病,即煤炭价格由市场决定,随着供需等因素发生波动,但电力价格由政府管控。煤炭价格上涨,电企生产成本增长,但不能及时有效传导到电力用户端,电企面临亏损。
当年设置“煤电联动”机制的初衷,是为了缓解煤电之间的矛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煤电并不能及时联动,存在错位。
2020年国家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目的,是将电价更多地交予市场决定,基准价的设置利于引导下一步市场供需,为市场谈判或双边签合同塑造预期,政府不再去干预标杆电价。
2021年以来,随着煤价快速上涨,煤电矛盾却更加突出。“电价一直没有往上浮动。”上述电企人士对界面新闻称。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些省份开始明确允许电价可以上浮,例如内蒙古、上海和宁夏等。
华泰期货分析指出,目前产地方面,部分煤矿响应国家号召,保供电厂,已停止对外销售;陕西地区前期停车煤矿现已恢复正常生产,内蒙地区增产保供政策下,虽有提升,但整体供应仍处于紧张状态,临近月底部分煤矿已无煤管票暂停销售。港口方面,港口库存继续下滑,高卡低硫煤依然缺货,下游刚需依然强劲。
始料不及:风电骤减
在多份官方通知中,在解释缺电原因时,都提到了新能源出力小的问题。
辽宁省工信厅表示,9月23日-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启动3轮II级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
9月23日,辽宁主要的风力发电区域——辽宁西北部,包括铁岭、朝阳、阜新等,多为2-3级的南风,风力发电骤减。
9月23日,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国网通化供电公司也在通报中作出解释:近期,受电煤紧缺、火电机组停机容量大、新能源发电电力偏小和电力负荷增长等因素综合影响,东北电网电力供应持续紧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东北地区风力发电量299.4亿千瓦时。
其中,辽宁省风力发电量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吉林省风力发电量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黑龙江省风力发电量8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
从总发电量来看,东北地区1-8月发电量约2837.5亿千瓦时。
其中,辽宁省发电量14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吉林省发电量6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黑龙江省发电量75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由此计算,东北地区风电发电量占比约为10.5%。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占比分别为9%、12.4%、11.6%。
新华社2017年曾报道,2016年,东北地区弃风率为17.9%,其中黑龙江弃风率达到18.7%,吉林省已连续多年超过30%,“窝电弃风”使得东北地区大量风电机组闲置。
近年来,东北三省为消纳可再生能源,主要通过高岭直流及鲁固直流,开展输送至华北及山东的外送交易实现电力消纳。
根据国家电网东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9月23日签发的《东北电网事故拉闸限电预通知单》,当前鲁固直流送山东454万千瓦,高岭直流送华北62万千瓦。
该通知单指出,由于全网频率调整手段均已用尽,与国调中心确认已不具备调减空间,系统频率低于49.8赫兹。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采取事故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
在电煤紧缺的情况下,风电的不给力,无疑加重了电网的崩溃风险。
9月27日,国家电网在官网称,将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其中提出将强化全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统筹调配资源,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方案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