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小鲁:现在的改革没有调动起社会积极性 缺失各界的参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小鲁:现在的改革没有调动起社会积极性 缺失各界的参与

在当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的时候,如何取得改革共识,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王小鲁认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目标很宏伟,但是现在的改革气氛和上世纪80年代有巨大的差别。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演讲(来源:网络)

5月25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演讲时表示,相比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改革,社会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改革还停留在部门领导坐在会议室里讨论的层次。

在当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的时候,如何取得改革共识,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王小鲁认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目标很宏伟,但是现在的改革氛围和上世纪80年代有巨大的差别。

王小鲁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全民积极参与拥护改革,农村老百姓搞包产到户,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城市里企业搞承包制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当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但是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大家都知道不能够再过过去那个穷日子了,“要变,这是一个根本的动力!”

谈及当下的改革,王小鲁表示,目前的改革任务是分解给各个职能部门去做,但是在这个分解的过程当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职能部门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传统思想的约束,这些东西靠部门自身很难突破,“没有社会的推动、没有公众的参与是很难突破的。”

王小鲁坦言,现在的改革缺失各界的参与,也没有看到给各地以充分的自主权去进行积极地实验、积极地推进,没有各界的参与恐怕改革很难形成一个大潮。

王小鲁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早期研究领域有农村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他近十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城市化、市场化改革等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长期的倡导者,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对于公众关心的灰色收入与经济结构失衡的关系,王小鲁指出,结构失衡的背后必然有体制性的原因,其中和收入分配关系也很大,灰色收入问题确实非常突出。

根据王小鲁研究团队在2005年、2008、2011年做的三次居民收入状况和统计数据研究,他指出,灰色收入在2005年达到2.4万亿元,2008年为4.6万亿元,2011年6.2万亿元,2011年灰色收入推算占当年GDP比重的12.2%,这就是说GDP的12%莫名其妙地流失了,跑到少数人的口袋里去了。

“大量莫名其妙的灰色收入谁也搞不清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王小鲁指出,背后实际改变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流量,这个灰色地带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大,2008、2009、2010年在实行的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时候,达到最高点,之后这个效益一直到2013、2014年灰色收入的收入部分仍然很大,2014年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这可能和大力度地反腐有直接的关系。

灰色收入背后是什么?王小鲁指出,实际上有大量的非法收入,最突出的原因是腐败,这个腐败也和政府权力过度集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权力过度集中而且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下,腐败寻租现象、钱权交易这些现象都会大量发生。市场、资源的垄断,也包括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其实都是导致灰色收入主要的来源。

如何改变收入分配失衡形势?,王小鲁认为,没有大力度的反腐是不行的,但也解决不了长远的问题。根本要靠制度改革来解决,其实关键就是一个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对于今年以来以及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走向,王小鲁认为,现在恢复增长的动力不能只靠刺激政策,根本的问题要靠调结构、促改革,首先最关键就是要调整储蓄率、投资率和消费率。

王小鲁提出,地方政府实际上最根本的改变是从对指标负责转向对老百姓负责,让老百姓满意,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这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这些改革要一步一步地做,第一步需要简政放权,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审批。

王小鲁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已经好转,但未来两三年经济增长恐怕仍然不乐观,如果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这些措施到位的话,几年以后经济会非常大地起色,恢复相对比较快地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加快这种市场导向的技术进步、新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他表示,觉得未来保持10年到15年的中高速增长完全有希望,到2030年的时候人均GDP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算可以超过2万美元,那个时候中国就可以是高收入国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小鲁:现在的改革没有调动起社会积极性 缺失各界的参与

在当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的时候,如何取得改革共识,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王小鲁认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目标很宏伟,但是现在的改革气氛和上世纪80年代有巨大的差别。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演讲(来源:网络)

5月25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深圳创新研究院演讲时表示,相比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改革,社会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改革还停留在部门领导坐在会议室里讨论的层次。

在当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的时候,如何取得改革共识,是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王小鲁认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任务目标很宏伟,但是现在的改革氛围和上世纪80年代有巨大的差别。

王小鲁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全民积极参与拥护改革,农村老百姓搞包产到户,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城市里企业搞承包制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当时也带来很多的问题。但是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大家都知道不能够再过过去那个穷日子了,“要变,这是一个根本的动力!”

谈及当下的改革,王小鲁表示,目前的改革任务是分解给各个职能部门去做,但是在这个分解的过程当中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职能部门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传统思想的约束,这些东西靠部门自身很难突破,“没有社会的推动、没有公众的参与是很难突破的。”

王小鲁坦言,现在的改革缺失各界的参与,也没有看到给各地以充分的自主权去进行积极地实验、积极地推进,没有各界的参与恐怕改革很难形成一个大潮。

王小鲁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早期研究领域有农村和国有企业改革等。他近十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城市化、市场化改革等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长期的倡导者,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对于公众关心的灰色收入与经济结构失衡的关系,王小鲁指出,结构失衡的背后必然有体制性的原因,其中和收入分配关系也很大,灰色收入问题确实非常突出。

根据王小鲁研究团队在2005年、2008、2011年做的三次居民收入状况和统计数据研究,他指出,灰色收入在2005年达到2.4万亿元,2008年为4.6万亿元,2011年6.2万亿元,2011年灰色收入推算占当年GDP比重的12.2%,这就是说GDP的12%莫名其妙地流失了,跑到少数人的口袋里去了。

“大量莫名其妙的灰色收入谁也搞不清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王小鲁指出,背后实际改变了国民收入分配的流量,这个灰色地带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大,2008、2009、2010年在实行的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时候,达到最高点,之后这个效益一直到2013、2014年灰色收入的收入部分仍然很大,2014年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这可能和大力度地反腐有直接的关系。

灰色收入背后是什么?王小鲁指出,实际上有大量的非法收入,最突出的原因是腐败,这个腐败也和政府权力过度集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权力过度集中而且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下,腐败寻租现象、钱权交易这些现象都会大量发生。市场、资源的垄断,也包括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其实都是导致灰色收入主要的来源。

如何改变收入分配失衡形势?,王小鲁认为,没有大力度的反腐是不行的,但也解决不了长远的问题。根本要靠制度改革来解决,其实关键就是一个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对于今年以来以及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走向,王小鲁认为,现在恢复增长的动力不能只靠刺激政策,根本的问题要靠调结构、促改革,首先最关键就是要调整储蓄率、投资率和消费率。

王小鲁提出,地方政府实际上最根本的改变是从对指标负责转向对老百姓负责,让老百姓满意,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这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这些改革要一步一步地做,第一步需要简政放权,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审批。

王小鲁认为,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已经好转,但未来两三年经济增长恐怕仍然不乐观,如果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这些措施到位的话,几年以后经济会非常大地起色,恢复相对比较快地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加快这种市场导向的技术进步、新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他表示,觉得未来保持10年到15年的中高速增长完全有希望,到2030年的时候人均GDP按照现在的价格来算可以超过2万美元,那个时候中国就可以是高收入国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