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年头还需要给孩子吃打虫药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年头还需要给孩子吃打虫药吗?

驱虫不当可能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强寄生虫抗药性,从而增加驱虫难度;导致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加重病情。

曾有新闻报道,4岁半小女孩阿茹从半年前开始出现跛行,先后到数十家求医均未找到病因,后到广州一脑科医院,通过磁共振检查发现竟然是因为寄生虫进入了小女孩大脑深部功能区!

随着环境的改善,目前城市当中儿童寄生虫感染比较少见,但也并非彻底消失了——现代生活中新潮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饲养宠物、生吃瓜果、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生鱼片、火锅、牛排)等,有可能是寄生虫病的来源。

而儿童又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卫生行为差,所以依然是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作为家长,随时还是需要保持警惕,如果发现孩子有寄生虫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养小宠物的家庭,更得注意。

肠道寄生虫对孩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掠夺营养,严重会影响生长发育,长期还会累及智力发育。

一、寄生虫来源

孩子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是蛔虫、蛲虫、钩虫。这些肠道寄生虫是以人体为宿主,寄宿于肠道中的。

寄生虫虫卵排出后,会污染土壤、玩具、文具、蔬菜水果、肉类、衣物、被褥、宠物等,孩子一旦经手口接触,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一般2-3岁以下的孩子的活动范围都多是在家中,接触的物品玩具比较干净,吃的食物品种相对简单,接触虫卵的几率低,因此感染率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活动范围增大,外出接触物品的范围广,吃的食物的种类多,寄生虫感染率逐步升高。

二、2岁以下孩子不宜服用打虫药

大多数驱虫药都需通过肝脏或者肾脏代谢排泄,而2岁以下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还未完善,故服用后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所以2岁以下孩子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自行盲目服药危害大

部分家长在观察孩子有腹痛、或是发育缓慢时,会怀疑是否感染寄生虫,从而自行选择给孩子服用驱虫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驱虫不当可能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强寄生虫抗药性,从而增加驱虫难度;导致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加重病情。

四、出现以下症状,怀疑孩子有寄生虫

1.肛门痒/经常抓挠肛周;

2.皮肤出现圆形、椭圆形“虫斑”;

3.情绪不佳、烦躁、磨牙容易惊醒;

4.经常脐周疼痛,按揉可有所缓解;

5.不明原因偏食、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是否有虫,再遵医嘱用药。

五、服药相关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宜自行加量;

多饮水,增加含纤维高的食物,如全谷类、坚果、新鲜蔬菜,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虫体同粪便排出;

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萝卜、豆类;

饮食清淡,少油腻,禁吃辛辣刺激食物。

六、预防是关键

养成好卫生习惯,让孩子减少接触虫卵机会,切断传染源才是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要洗手,勤剪指甲;

2、勤换洗消毒被褥、衣物、玩具;

3、不穿开裆裤,避免在泥地玩耍;

4、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食用;

5、食物要高温加热煮熟煮透;

6、家中宠物要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

作者介绍:曾婷 住院医师·儿童营养科,擅长妊娠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孕期、哺乳期营养指导,婴幼儿喂养及常见疾病的营养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妈咪知道”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联系邮箱:info@easyhin.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年头还需要给孩子吃打虫药吗?

驱虫不当可能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强寄生虫抗药性,从而增加驱虫难度;导致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加重病情。

曾有新闻报道,4岁半小女孩阿茹从半年前开始出现跛行,先后到数十家求医均未找到病因,后到广州一脑科医院,通过磁共振检查发现竟然是因为寄生虫进入了小女孩大脑深部功能区!

随着环境的改善,目前城市当中儿童寄生虫感染比较少见,但也并非彻底消失了——现代生活中新潮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饲养宠物、生吃瓜果、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生鱼片、火锅、牛排)等,有可能是寄生虫病的来源。

而儿童又天性活泼好动,自控卫生行为差,所以依然是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作为家长,随时还是需要保持警惕,如果发现孩子有寄生虫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养小宠物的家庭,更得注意。

肠道寄生虫对孩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掠夺营养,严重会影响生长发育,长期还会累及智力发育。

一、寄生虫来源

孩子常见感染的寄生虫是蛔虫、蛲虫、钩虫。这些肠道寄生虫是以人体为宿主,寄宿于肠道中的。

寄生虫虫卵排出后,会污染土壤、玩具、文具、蔬菜水果、肉类、衣物、被褥、宠物等,孩子一旦经手口接触,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一般2-3岁以下的孩子的活动范围都多是在家中,接触的物品玩具比较干净,吃的食物品种相对简单,接触虫卵的几率低,因此感染率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活动范围增大,外出接触物品的范围广,吃的食物的种类多,寄生虫感染率逐步升高。

二、2岁以下孩子不宜服用打虫药

大多数驱虫药都需通过肝脏或者肾脏代谢排泄,而2岁以下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还未完善,故服用后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所以2岁以下孩子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自行盲目服药危害大

部分家长在观察孩子有腹痛、或是发育缓慢时,会怀疑是否感染寄生虫,从而自行选择给孩子服用驱虫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驱虫不当可能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强寄生虫抗药性,从而增加驱虫难度;导致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或肠梗阻,加重病情。

四、出现以下症状,怀疑孩子有寄生虫

1.肛门痒/经常抓挠肛周;

2.皮肤出现圆形、椭圆形“虫斑”;

3.情绪不佳、烦躁、磨牙容易惊醒;

4.经常脐周疼痛,按揉可有所缓解;

5.不明原因偏食、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诊是否有虫,再遵医嘱用药。

五、服药相关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宜自行加量;

多饮水,增加含纤维高的食物,如全谷类、坚果、新鲜蔬菜,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虫体同粪便排出;

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萝卜、豆类;

饮食清淡,少油腻,禁吃辛辣刺激食物。

六、预防是关键

养成好卫生习惯,让孩子减少接触虫卵机会,切断传染源才是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要洗手,勤剪指甲;

2、勤换洗消毒被褥、衣物、玩具;

3、不穿开裆裤,避免在泥地玩耍;

4、生吃瓜果要清洗干净食用;

5、食物要高温加热煮熟煮透;

6、家中宠物要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

作者介绍:曾婷 住院医师·儿童营养科,擅长妊娠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孕期、哺乳期营养指导,婴幼儿喂养及常见疾病的营养指导。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妈咪知道”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联系邮箱:info@easyhin.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