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例,终身禁业处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例,终身禁业处罚

“最严监管”已波及整个产业链。

文|化妆品观察

“最严监管”已波及整个产业链。

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显示,厦门香普尔日化有限公司因无证生产化妆品,其法定代表人被终身禁业,企业合计“吃下”超400万元的罚单。

截自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福建省药监局表示,这是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化妆品终身禁业资格处罚案件。

被罚400余万元,法定代表人还被终身禁业

处罚案件信息显示,2021年4月21日,根据举报,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现场检查。发现标示台湾地区厂名厂址的儿童沐浴乳等产品及用于生产的工具、原料、包材等。经抽验,被扣押产品中有四种儿童化妆品不合格,洗手液菌落总数超标。

经查,自2018年10月以来,厦门香普尔日化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受他人委托,根据其自有配方及购买原料,委托他人加工生产沐浴乳、洗发乳、洗手液半成品(160kg/桶),并用灌装机等设备将半成品灌装为上述化妆品和洗手液。

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24条、《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59条、《厦门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36条的规定,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予以行政处罚:没收洗发乳266瓶、沐浴乳341瓶;没收相关包材、标签、原料;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超408万元。

与以往行政处罚案件不同地是,此次除了对企业主体处以罚款外,还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根据案件信息,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处4倍罚款15.84万元,并终身禁业。

据了解,《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处罚到人”规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终身禁业”的处罚。

“新规的实施无疑提高了企业违法成本,同时企业中的个人也无法置身事外。”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终身禁业就是因为个人违法违规,终身不得从事化妆品行业。“也就是说,被行业彻底拉入‘黑名单’。”

作为全国首例“终身禁业”的案件,具有典型意义和警示作用。“对被罚的个人来说,这次处罚应该是行业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了。”上述人士说,这也强化了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今年来,多家企业受到“顶格”处罚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和配套法规的相继落地,整个行业进入“最强监管时代”,部分企业因各种违法行为受到“顶格”处罚。

如,今年7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开出了近三年来查处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罚单。某未经注册且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生产特殊化妆品的企业,被处罚金额高达125万元。日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广州市纤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因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受到了货值金额18倍进行处罚。

不仅是国家层面对化妆品行业进行严监管,多省多地也针对实际情况,定下“地方规则”。今年2月,针对9类化妆品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广东省药监局发布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根据《规则》,情节严重的相关违法行为将面临最高30倍罚款,法定代表人等也将面临终身禁业的处罚。而这,也被业界称为最严处罚规则。

除了上述工厂屡屡吃下罚单,品牌端和渠道商也面临着“最严监管”。

比如,今年5-8月内,众多国际美妆巨头吃下的罚单金额,就超过了以往一年的总量。

又如,日前,广州某网店平台因广告违法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按价格违法行为分类)等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合计开出共100万元的大罚单。

“现在有的企业领了‘顶格’罚单,但也有部分企业一年内数次受罚。”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有部分化妆品企业打着擦边球,钻制度的空子,扰乱化妆品消费市场。有的处罚力度较轻,使得违法成本较低,所以一些违法企业还在屡罚不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例,终身禁业处罚

“最严监管”已波及整个产业链。

文|化妆品观察

“最严监管”已波及整个产业链。

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显示,厦门香普尔日化有限公司因无证生产化妆品,其法定代表人被终身禁业,企业合计“吃下”超400万元的罚单。

截自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福建省药监局表示,这是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化妆品终身禁业资格处罚案件。

被罚400余万元,法定代表人还被终身禁业

处罚案件信息显示,2021年4月21日,根据举报,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现场检查。发现标示台湾地区厂名厂址的儿童沐浴乳等产品及用于生产的工具、原料、包材等。经抽验,被扣押产品中有四种儿童化妆品不合格,洗手液菌落总数超标。

经查,自2018年10月以来,厦门香普尔日化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受他人委托,根据其自有配方及购买原料,委托他人加工生产沐浴乳、洗发乳、洗手液半成品(160kg/桶),并用灌装机等设备将半成品灌装为上述化妆品和洗手液。

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24条、《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59条、《厦门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36条的规定,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予以行政处罚:没收洗发乳266瓶、沐浴乳341瓶;没收相关包材、标签、原料;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超408万元。

与以往行政处罚案件不同地是,此次除了对企业主体处以罚款外,还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根据案件信息,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处4倍罚款15.84万元,并终身禁业。

据了解,《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处罚到人”规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终身禁业”的处罚。

“新规的实施无疑提高了企业违法成本,同时企业中的个人也无法置身事外。”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终身禁业就是因为个人违法违规,终身不得从事化妆品行业。“也就是说,被行业彻底拉入‘黑名单’。”

作为全国首例“终身禁业”的案件,具有典型意义和警示作用。“对被罚的个人来说,这次处罚应该是行业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了。”上述人士说,这也强化了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今年来,多家企业受到“顶格”处罚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和配套法规的相继落地,整个行业进入“最强监管时代”,部分企业因各种违法行为受到“顶格”处罚。

如,今年7月,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开出了近三年来查处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罚单。某未经注册且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生产特殊化妆品的企业,被处罚金额高达125万元。日前,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广州市纤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因生产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受到了货值金额18倍进行处罚。

不仅是国家层面对化妆品行业进行严监管,多省多地也针对实际情况,定下“地方规则”。今年2月,针对9类化妆品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广东省药监局发布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根据《规则》,情节严重的相关违法行为将面临最高30倍罚款,法定代表人等也将面临终身禁业的处罚。而这,也被业界称为最严处罚规则。

除了上述工厂屡屡吃下罚单,品牌端和渠道商也面临着“最严监管”。

比如,今年5-8月内,众多国际美妆巨头吃下的罚单金额,就超过了以往一年的总量。

又如,日前,广州某网店平台因广告违法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按价格违法行为分类)等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合计开出共100万元的大罚单。

“现在有的企业领了‘顶格’罚单,但也有部分企业一年内数次受罚。”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有部分化妆品企业打着擦边球,钻制度的空子,扰乱化妆品消费市场。有的处罚力度较轻,使得违法成本较低,所以一些违法企业还在屡罚不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