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西177处国保文物因灾受损,晋祠多处建筑屋面出现漏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西177处国保文物因灾受损,晋祠多处建筑屋面出现漏水

目前,受灾文物正在抢修,完整修缮方案在灾后方能制定和落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小丹

编辑 | 翟瑞民

连日降雨致山西省多个地市受灾,也波及省内多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此前有报道称,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晋祠多处建筑屋面出现漏水,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也出现塌落漏水。

对此,2021年10月11日,界面新闻从太原市文物局获悉,晋祠确实出现渗水情况,目前正在抢修,后续修缮方案已上报省级和国家文物保护局以候批示。

据山西省文物局资料,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太原市中心西南25公里处。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其中,晋祠的献殿建于公元1168年,整座建筑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1961年,晋祠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吕梁千佛洞受损情况,吕梁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因为千佛洞本身是山体的一部分,山体未受影响,所以洞内文物并未损伤,但洞口出现渗水,洞外的古建筑有漏水的情况。”

据了解,千佛洞位于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洞口在山崖下,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因此称作千佛洞。以千佛洞为中心,周围建有千佛寺,为元代所建,寺内殿堂均为窑洞式建筑。

吕梁市文旅局表示,当地已第一时间安排文物保护指定施工单位进行遮挡工作,更具体的修缮方案已上报,正在等候上级文物管理局批准,“目前修缮经费还未下达,估计年底可下达,明年清明节后可开始全面修缮。”

界面新闻了解到,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台神村的台骀神庙此次受灾严重。据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员王春波介绍,“受此次降雨影响,台骀庙的城墙西北角出现滑坡,影响到地面建筑。”

山西省文物局资料显示,台骀神庙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为明清时期建筑。神庙设有台王宝殿1座、献殿1座、十殿阎罗殿2座、娘娘殿1座、春秋楼1座伯王殿1座、碑刻3通,是汾河流域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祭祀汾神的建筑群。

侯马市文物旅游局向界面新闻表示,台骀神庙受灾情况尚在进一步评估中,抢修方案已上报省级文物局。

10月11日晚,山西省文物局通报了省内文物因灾受损情况。截至202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全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 其中包括17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初步调查,总体来看,国保、省保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等问题,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

王春波介绍,“古建筑容易受损,首先因为这类建筑是土木结构,基础较浅。其次,山西是黄土高原,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地见水便下陷,加之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水渗到地下,也会导致古建筑物基础受损。”

王春波强调,古建筑抢修和修缮,主要遵守“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遇到自然灾害破坏时,需要第一时间抢修,并通报上级单位。”“等灾害停止后,应由专业机构完善地制定修缮方案,并由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部门批准,评估通过后才能开始修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西177处国保文物因灾受损,晋祠多处建筑屋面出现漏水

目前,受灾文物正在抢修,完整修缮方案在灾后方能制定和落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席小丹

编辑 | 翟瑞民

连日降雨致山西省多个地市受灾,也波及省内多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此前有报道称,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晋祠多处建筑屋面出现漏水,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也出现塌落漏水。

对此,2021年10月11日,界面新闻从太原市文物局获悉,晋祠确实出现渗水情况,目前正在抢修,后续修缮方案已上报省级和国家文物保护局以候批示。

据山西省文物局资料,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太原市中心西南25公里处。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其中,晋祠的献殿建于公元1168年,整座建筑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1961年,晋祠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针对吕梁千佛洞受损情况,吕梁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因为千佛洞本身是山体的一部分,山体未受影响,所以洞内文物并未损伤,但洞口出现渗水,洞外的古建筑有漏水的情况。”

据了解,千佛洞位于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洞口在山崖下,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因此称作千佛洞。以千佛洞为中心,周围建有千佛寺,为元代所建,寺内殿堂均为窑洞式建筑。

吕梁市文旅局表示,当地已第一时间安排文物保护指定施工单位进行遮挡工作,更具体的修缮方案已上报,正在等候上级文物管理局批准,“目前修缮经费还未下达,估计年底可下达,明年清明节后可开始全面修缮。”

界面新闻了解到,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台神村的台骀神庙此次受灾严重。据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员王春波介绍,“受此次降雨影响,台骀庙的城墙西北角出现滑坡,影响到地面建筑。”

山西省文物局资料显示,台骀神庙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为明清时期建筑。神庙设有台王宝殿1座、献殿1座、十殿阎罗殿2座、娘娘殿1座、春秋楼1座伯王殿1座、碑刻3通,是汾河流域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祭祀汾神的建筑群。

侯马市文物旅游局向界面新闻表示,台骀神庙受灾情况尚在进一步评估中,抢修方案已上报省级文物局。

10月11日晚,山西省文物局通报了省内文物因灾受损情况。截至2021年10月10日中午12时,全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 其中包括17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初步调查,总体来看,国保、省保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等问题,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

王春波介绍,“古建筑容易受损,首先因为这类建筑是土木结构,基础较浅。其次,山西是黄土高原,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地见水便下陷,加之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水渗到地下,也会导致古建筑物基础受损。”

王春波强调,古建筑抢修和修缮,主要遵守“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遇到自然灾害破坏时,需要第一时间抢修,并通报上级单位。”“等灾害停止后,应由专业机构完善地制定修缮方案,并由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部门批准,评估通过后才能开始修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