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从最近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提出读书无用的、动辄让XX内容撤出课本的、鼓吹伪科学的……反智的势头确实严重得很。最可怕的并不是“不智”的状态,而是身处泥潭还非要把岸上的人拉下来的这种行为,以无知为傲,以低俗为荣。看看知友们都有哪些案例:
陌小涵:
外行领导内行,外行干涉内行,外行逼死内行。
言不可弥 :
“数学学到初中就够了,你买菜用得着微积分?”
“英语学到字母就够了,你买菜用得着现在进行时?”
“语文学到鲁迅就够了,你买菜用得着文言文?”
“历史学到朝代就够了,你买菜用得着商鞅变法?”
“地理学到中国地图就够了,你买菜用得着洋流图?”
“政治一定要学好,以后考公务员这个最关键。”
这帮人活着就为了买菜。
无心出岫 :
许多时候说“我不懂”,都带着一种“我不懂不是一样好好的,懂了又有什么用”的傲慢在里面。
黎明 :
我相信这种探讨恰逢其时,今天的中国人正生活在一种强烈的反智主义情绪中,这种流行情绪带着“理性”、“实用”的面纱,习惯性地嘲笑一切更为单纯、理想主义的情感。它试图将人挤压成一种既平面又被动的生物,他们对过去与未来兴味索然,只生活在现在,他们也对个人信仰与创造力缺乏信心。相信除去加入了众人的大合唱外,别无选择。-----------《醒来》许知远
2、有哪些判定某地区实际消费能力的神奇办法?

评判一个城市实际消费能力的方法可以举出上百种来,我比较常用的是看连锁便利店、连锁咖啡馆、连锁快餐厅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看看知友们有哪些方法:
世界最大几个连锁酒店的品牌在当地布局,是考察商业活动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并不能只考察当地“五星级”酒店数量。而国际连锁酒店的数量,直接反应当地全球化进程,非常直观。不论你什么行业的人都要住酒店,刚需,跟吃饭一样。但是酒店有常客计划,饭馆一般没有。
作为一个长期在外奔波的劳动者,划分一个社区消费能力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看便利店里有没有健怡可乐。
杨晶 :
高端看商场,中端看超市,低端看菜场。
LQerrrrr :
打开大众点评,选择城市>美食>智能排序,人均最高
去除太离谱的,平均一下就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起的消费水平
人气最高,一般就是大家(小聚)每天在外面吃饭的价钱
要么看看每个城市人均最高的酒吧数量和价格
外卖就算了,都差不多,20起价,上不封顶
3、怎样评价美国队长被爆是九头蛇特工?

安堂丽治 :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史建国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美国队长:给我一个机会 。
红骷髅:怎么给你机会?
美国队长: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红骷髅:行,跟法官说,看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美国队长:那就是让我死了?
红骷髅:对不起,我是神盾局。
美国队长:谁知道?
西原兔有 :
大家都以为队长要黑化了,其实不是,是九头蛇要洗白了。
范臻 :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托尼为了报仇通过蜘蛛侠联系到死侍,然后通过死侍买下了漫威,强行更改美队人生。
4、哪一刻让你终于意识到了和对方阶级不同?

虽然阶级的差距不仅仅是贫富,还有社会地位、资源、人脉等等方面,但最直观能感受到的就是贫富了吧,当你集全家之力才勉强付出首付的时候,有人出去游玩一趟都可以花掉双倍的钱。但话又说回来了,这种差距并不能只向上看,往下看一看,也许会有更多的同情心,以及更实在的动力。看看知友们都有什么体验:
天使大哥 :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1996年),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我们放学顺路,聊天又很投机,所以很快熟络。
那个时候学校门口流行吃一种辣豆皮,就是小竹签串上非常薄、口感很软的豆腐皮,再刷上麻辣酱,撒上芝麻,特别好吃。
一串一毛钱,我一般每天放学花五毛钱买五串,简直是美好的黄昏。等我这个同学一起回家的时候,我就分出来几串给他吃。他发现这个也很好吃后,向店家说了一句我半年都没有缓过来的话:
太好吃了,老板,来50串。
馍兽 :
朋友问我:国庆去哪玩?
我:国庆不应该回家收玉米吗?
好多年都以为,国庆节放假就是让全国人民回家收玉米的,后来才知道似乎不是这样。
范笑天 :
我毕业那会儿很想看看电影行业,就跟一个朋友说,准备先去影视公司打打杂,问他有没有类似的机会可以推荐。
他迷惑地看着我,说:“你为啥不直接投资电影啊?”
千年放浪:
没有太深刻的例子。
忘了几岁,那个暑假天气热到了37℃,
我买了瓶雪碧边走边喝一路非常痛快。
快喝完的时候,发现有个老大爷跟了我一路。
为了我手里的瓶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