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大半生坚守在监狱,即将退休的民警们在想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大半生坚守在监狱,即将退休的民警们在想什么?

在监狱系统工作三十余年,刘琴和徐文安即将退休,他们在监狱工作的故事也将画上句号,迎面而来的是全新的生活。

图片来源:上海市南汇监狱

实习记者 赵茜

编辑 刘素楠

2007年,上海市南汇监狱正式启用,刘琴和徐文安是来到这里的第一批工作者,他们在监狱系统倾注了半生心血。“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和身穿的警服。”监狱让他们看到了“警察”这个词所代表的更多可能。

在监狱系统工作三十余年,如今55岁的刘琴和60岁的徐文安即将退休,他们在监狱工作的故事也将画上句号,迎面而来的是全新的生活。

警服与青春

有人说在监狱里工作是没有尽头的刑罚,目所能及只有水泥砌成的高墙和一个个高压之下的精疲力尽的灵魂。但对于在监狱里工作几十年的民警来说,即使压力很大,扎根监狱依然是他们青春不悔的选择。

刘琴出生在位于安徽宣城的上海军天湖农场,这是一个有着特殊红色印记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一群为上海发展而远离上海的年轻干部,押解着几千名劳教人员迁徙至此,扎根、创业、开展劳动,建成了上海市军天湖监狱的雏形——上海市地方国营皖南军天湖农场。

刘琴在军天湖长大。小时候,她喜欢和小朋友玩“办家家”,拿着做成针筒、听诊器、针灸模样的小玩具,满脸认真地给大家瞧病。现在想起来,童年时的她就表现出了对医务工作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她考上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校,继而抓住了参加上海市监狱管理局考试的机会,在1993年穿上警服,留在了军天湖。“那个时候背负着双重身份,一个是护理人员,另外一个就是监狱管教。”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刘琴还不太了解服刑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她发现服刑人员“和电影中的不太一样”——他们会在监狱里给家人写信,念叨警官的好,还会和她谈心。她觉得,平时的服刑人员就和没有犯错的人一样,“一颗心不像一块石头永远捂不热”。她也就慢慢放平了心态,投入这份工作并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军天湖监狱一待就是24年,直到2007年被调往南汇监狱。

民警刘琴在给服刑人员检查疾病。受访者供图

徐文安出生在江苏扬州,自称是“乡下人”,18岁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服了4年兵役,照他的话说是“为祖国扛枪”。1983年,他退役进了监狱系统成为一名监狱民警,一干就是39年。

 刚开始从事管教工作,他感觉每天“提心吊胆的,压力很大”。监组服刑人员有时会因为小事暴发情绪,他时刻关注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

徐文安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工作时天天研究管理服刑人员的方式方法。“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每一成员的特点都要知道,比如哪个人性格随和,哪个人脾气暴躁,了解清楚才能控制全局。”他的监组里有聋哑服刑人员,为了和他们沟通,徐文安还专门学了手语。

他认为自己这样的“乡下人”能当一名警察不容易,既然走上监管岗位,就要做好“螺丝钉”,磨练意志,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藏蓝色的警服。

民警徐文安。受访者供图

隐形的高墙

监狱里处处是墙,看得见的墙隔绝了监狱和外面的世界,看不见的墙横在人的心里。

监警官察走进被高墙电网隔绝的世界,面对的是犯下各种罪行的、形形色色的人。

在谈起服刑人员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刘琴最常提到的一句话。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 总有感化她们的一天。”

来到南汇监狱之后,刘琴先后在刑罚执行科、生活卫生科工作,后来因为岗位需要在七监区从事女性服刑人员的管教工作。女性服刑人员往往比男性感性,有时会为家务事烦恼,有时因为身体的小毛病而担忧,刘琴经常开导她们,听她们谈自己内心的困惑,还会教她们跳广场舞,用运动来帮助她们宣泄压抑的情绪。对于被服刑人员当作“情绪的垃圾桶”这件事,她乐观接受。但有时候,她也会因为服刑人员对她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难过、沮丧,但都及时自我化解了不良情绪。

回顾过往人生经历,她由衷感叹的是,在军天湖农场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对方是一名上海市武警部队转业到军天湖监狱的民警。她和他,组成了一个双警家庭。2001年,刘琴还在军天湖监狱工作,爱人因为工作需要调动到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夫妻俩开始了长达6年的异地生活。后来她调到了上海市南汇监狱,虽和丈夫同城,却也时常因为值班执勤聚少离多。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刘琴的母亲刚刚过世,她担心父亲一个人过年太冷清,于是把他接到了身边,结果父亲旅行包都还没打开,她就接到第二天去监狱执勤的任务。刘琴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就又把父亲匆忙送回去。“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提及此事,她在采访中抽泣。

民警刘琴和服刑人员谈心。受访者供图

今年9月,徐文安的母亲去世,他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我每年大概能回家4次,有了疫情之后就没办法了,今年就回去了一趟,陪了她一天多。”

徐文安想着退休之后就能把母亲从兄弟身边接过来孝敬。他说,“如果没有疫情我可以多回去几趟。”徐文安有一个闺女,是他心爱的“小棉袄”,女儿因为有一位当警察的父亲感到骄傲。

虽然在监狱系统工作了近30年,刘琴仍然对岗位充满了热爱。她会坐在服刑人员身旁,和她们一起听听刺绣课,引导患有老年痴呆的服刑人员做康复性锻炼。“比如说折纸,做了蛮好表扬她,你跟她说,你这个做的很好,她会很开心很开心的。”

在接受管理教育过程中,服刑人员逐渐对民警产生信任感。由于在高墙之内和社会长期隔绝,刑期长的服刑人员对于重新融入社会心存担忧。了解到她们内心的忧虑,刘琴通过谈心进行正面引导:“经过这些年在监狱内的改造,出去以后争取自食其力做一个守法公民,你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社会的善意。”

有些服刑人员出狱后心存感激会给刘琴打电话,和她聊聊自己回归之后的生活近况和烦恼,刘琴耐心地听她们说,像以前一样给予她们中肯的建议。刘琴提醒年轻警官,要注意“警囚界线”,要在服刑人员中树立民警的威信。“不然你一个政治站位不高的人,如何去改造服刑人员呢?”

站好最后一班岗

监狱民警用大半生守护着高墙内外的平安,当退休的日子来临,他们的新生活正待重启、绽放。

今年11月,徐文安即将退休。虽年至花甲,他仍然喜欢早上起来跑步,每天保持跑10公里以上,再打一个多小时的羽毛球,这个运动习惯令他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刘琴退休的时间在明年初。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培养出了不少兴趣爱好。南汇监狱工会组织了舞蹈、书法、摄影等民警社团,喜欢跳舞的她报名参加了舞蹈分社,平常的空闲时间去公园跳跳广场舞,拿着照相机拍照,等退休了和小姐妹们彼此传阅一下,再做成相册留个纪念。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退休以后去旅游。“反正孩子也跟我商量过了,我想今年由于母亲去世的原因不能出去,明年再去。”徐文安说。

刘琴的计划里把老父亲放在第一位。“在他有生之年,他愿意走到哪儿,我们就走到哪儿,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喜欢旅游,大好河山,去外面多走走看看吧。”

民警徐文安对车辆进行消毒。受访者供图

不过,监狱里的工作他们还是放不下。

“大家退休都不舍得离开,就像一家人一样。”刘琴说。在工作团队里,性格开朗的她很受欢迎。“我整天笑口常开,监区的民警都叫我‘开心果’,年轻民警跟我女儿差不多岁数,她们亲昵地叫我‘姐姐’,我乐呵呵地答应着,一想不对啊,我和她妈妈同龄,叫‘阿姨’才对!”

不过,比起姐姐,她可能更像这些年轻人的老师,每天乐呵呵地给监狱里的小年轻打气,告诉她们“只要你喜欢,什么都能干成”。

现在,徐文安在监狱警卫队工作,照他的话说,这是“铁将军把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果有年轻干警来向他寻求工作建议,他准保会叮嘱他们“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退休以后,徐文安还打算多做做自己喜欢的公益志愿活动,没事就去社区里给居委会搭把手,也不求什么人情和回报,他觉得这是党员应该做的事。“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发挥作用,”他说,“要给新人做好榜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大半生坚守在监狱,即将退休的民警们在想什么?

在监狱系统工作三十余年,刘琴和徐文安即将退休,他们在监狱工作的故事也将画上句号,迎面而来的是全新的生活。

图片来源:上海市南汇监狱

实习记者 赵茜

编辑 刘素楠

2007年,上海市南汇监狱正式启用,刘琴和徐文安是来到这里的第一批工作者,他们在监狱系统倾注了半生心血。“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和身穿的警服。”监狱让他们看到了“警察”这个词所代表的更多可能。

在监狱系统工作三十余年,如今55岁的刘琴和60岁的徐文安即将退休,他们在监狱工作的故事也将画上句号,迎面而来的是全新的生活。

警服与青春

有人说在监狱里工作是没有尽头的刑罚,目所能及只有水泥砌成的高墙和一个个高压之下的精疲力尽的灵魂。但对于在监狱里工作几十年的民警来说,即使压力很大,扎根监狱依然是他们青春不悔的选择。

刘琴出生在位于安徽宣城的上海军天湖农场,这是一个有着特殊红色印记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一群为上海发展而远离上海的年轻干部,押解着几千名劳教人员迁徙至此,扎根、创业、开展劳动,建成了上海市军天湖监狱的雏形——上海市地方国营皖南军天湖农场。

刘琴在军天湖长大。小时候,她喜欢和小朋友玩“办家家”,拿着做成针筒、听诊器、针灸模样的小玩具,满脸认真地给大家瞧病。现在想起来,童年时的她就表现出了对医务工作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她考上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校,继而抓住了参加上海市监狱管理局考试的机会,在1993年穿上警服,留在了军天湖。“那个时候背负着双重身份,一个是护理人员,另外一个就是监狱管教。”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刘琴还不太了解服刑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她发现服刑人员“和电影中的不太一样”——他们会在监狱里给家人写信,念叨警官的好,还会和她谈心。她觉得,平时的服刑人员就和没有犯错的人一样,“一颗心不像一块石头永远捂不热”。她也就慢慢放平了心态,投入这份工作并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军天湖监狱一待就是24年,直到2007年被调往南汇监狱。

民警刘琴在给服刑人员检查疾病。受访者供图

徐文安出生在江苏扬州,自称是“乡下人”,18岁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服了4年兵役,照他的话说是“为祖国扛枪”。1983年,他退役进了监狱系统成为一名监狱民警,一干就是39年。

 刚开始从事管教工作,他感觉每天“提心吊胆的,压力很大”。监组服刑人员有时会因为小事暴发情绪,他时刻关注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

徐文安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工作时天天研究管理服刑人员的方式方法。“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每一成员的特点都要知道,比如哪个人性格随和,哪个人脾气暴躁,了解清楚才能控制全局。”他的监组里有聋哑服刑人员,为了和他们沟通,徐文安还专门学了手语。

他认为自己这样的“乡下人”能当一名警察不容易,既然走上监管岗位,就要做好“螺丝钉”,磨练意志,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藏蓝色的警服。

民警徐文安。受访者供图

隐形的高墙

监狱里处处是墙,看得见的墙隔绝了监狱和外面的世界,看不见的墙横在人的心里。

监警官察走进被高墙电网隔绝的世界,面对的是犯下各种罪行的、形形色色的人。

在谈起服刑人员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刘琴最常提到的一句话。她说:“人心都是肉长的, 总有感化她们的一天。”

来到南汇监狱之后,刘琴先后在刑罚执行科、生活卫生科工作,后来因为岗位需要在七监区从事女性服刑人员的管教工作。女性服刑人员往往比男性感性,有时会为家务事烦恼,有时因为身体的小毛病而担忧,刘琴经常开导她们,听她们谈自己内心的困惑,还会教她们跳广场舞,用运动来帮助她们宣泄压抑的情绪。对于被服刑人员当作“情绪的垃圾桶”这件事,她乐观接受。但有时候,她也会因为服刑人员对她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难过、沮丧,但都及时自我化解了不良情绪。

回顾过往人生经历,她由衷感叹的是,在军天湖农场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对方是一名上海市武警部队转业到军天湖监狱的民警。她和他,组成了一个双警家庭。2001年,刘琴还在军天湖监狱工作,爱人因为工作需要调动到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夫妻俩开始了长达6年的异地生活。后来她调到了上海市南汇监狱,虽和丈夫同城,却也时常因为值班执勤聚少离多。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刘琴的母亲刚刚过世,她担心父亲一个人过年太冷清,于是把他接到了身边,结果父亲旅行包都还没打开,她就接到第二天去监狱执勤的任务。刘琴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就又把父亲匆忙送回去。“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提及此事,她在采访中抽泣。

民警刘琴和服刑人员谈心。受访者供图

今年9月,徐文安的母亲去世,他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我每年大概能回家4次,有了疫情之后就没办法了,今年就回去了一趟,陪了她一天多。”

徐文安想着退休之后就能把母亲从兄弟身边接过来孝敬。他说,“如果没有疫情我可以多回去几趟。”徐文安有一个闺女,是他心爱的“小棉袄”,女儿因为有一位当警察的父亲感到骄傲。

虽然在监狱系统工作了近30年,刘琴仍然对岗位充满了热爱。她会坐在服刑人员身旁,和她们一起听听刺绣课,引导患有老年痴呆的服刑人员做康复性锻炼。“比如说折纸,做了蛮好表扬她,你跟她说,你这个做的很好,她会很开心很开心的。”

在接受管理教育过程中,服刑人员逐渐对民警产生信任感。由于在高墙之内和社会长期隔绝,刑期长的服刑人员对于重新融入社会心存担忧。了解到她们内心的忧虑,刘琴通过谈心进行正面引导:“经过这些年在监狱内的改造,出去以后争取自食其力做一个守法公民,你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社会的善意。”

有些服刑人员出狱后心存感激会给刘琴打电话,和她聊聊自己回归之后的生活近况和烦恼,刘琴耐心地听她们说,像以前一样给予她们中肯的建议。刘琴提醒年轻警官,要注意“警囚界线”,要在服刑人员中树立民警的威信。“不然你一个政治站位不高的人,如何去改造服刑人员呢?”

站好最后一班岗

监狱民警用大半生守护着高墙内外的平安,当退休的日子来临,他们的新生活正待重启、绽放。

今年11月,徐文安即将退休。虽年至花甲,他仍然喜欢早上起来跑步,每天保持跑10公里以上,再打一个多小时的羽毛球,这个运动习惯令他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刘琴退休的时间在明年初。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培养出了不少兴趣爱好。南汇监狱工会组织了舞蹈、书法、摄影等民警社团,喜欢跳舞的她报名参加了舞蹈分社,平常的空闲时间去公园跳跳广场舞,拿着照相机拍照,等退休了和小姐妹们彼此传阅一下,再做成相册留个纪念。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退休以后去旅游。“反正孩子也跟我商量过了,我想今年由于母亲去世的原因不能出去,明年再去。”徐文安说。

刘琴的计划里把老父亲放在第一位。“在他有生之年,他愿意走到哪儿,我们就走到哪儿,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喜欢旅游,大好河山,去外面多走走看看吧。”

民警徐文安对车辆进行消毒。受访者供图

不过,监狱里的工作他们还是放不下。

“大家退休都不舍得离开,就像一家人一样。”刘琴说。在工作团队里,性格开朗的她很受欢迎。“我整天笑口常开,监区的民警都叫我‘开心果’,年轻民警跟我女儿差不多岁数,她们亲昵地叫我‘姐姐’,我乐呵呵地答应着,一想不对啊,我和她妈妈同龄,叫‘阿姨’才对!”

不过,比起姐姐,她可能更像这些年轻人的老师,每天乐呵呵地给监狱里的小年轻打气,告诉她们“只要你喜欢,什么都能干成”。

现在,徐文安在监狱警卫队工作,照他的话说,这是“铁将军把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果有年轻干警来向他寻求工作建议,他准保会叮嘱他们“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退休以后,徐文安还打算多做做自己喜欢的公益志愿活动,没事就去社区里给居委会搭把手,也不求什么人情和回报,他觉得这是党员应该做的事。“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发挥作用,”他说,“要给新人做好榜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