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踏血寻梅》120分钟导演版与公映版到底有什么不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踏血寻梅》120分钟导演版与公映版到底有什么不同

《踏血寻梅》是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横扫七座大奖,口碑爆棚。虽然电影98分钟的剧场版资源已于不久前于网络流传,但影迷更加期待的是看到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踏血寻梅来京城,悄然放映导演版

5月17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踏血寻梅》学术放映暨主创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踏血寻梅》是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横扫七座大奖,口碑爆棚。虽然电影98分钟的剧场版资源已于不久前于网络流传,但影迷更加期待的是看到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这一消息最先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微信公众号偷偷放出。虽然有意低调宣传,但依旧在北京影迷圈中掀起了波澜。当晚的北国剧场依旧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开场前,不少来晚的观众站在门口附近,仍想找机会入场。可见电影人气之高。对于当晚即将放映的《踏血寻梅》是哪个版本,观众事先并不知情。主办方曾放出消息说是98分钟剧场版。大家暗自猜测放映的会不会是网上流出的资源。笔者因为在等待导演剪辑版,所以之前并未看过流出的剧场版资源。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大家表示无论当晚放映的是什么版本,能见到主创嘉宾,能在大银幕感受该片真正的剧场观影体验,就已经很开心了。

放映开始1小时后,随着银幕上出现一具爬满蛆虫的骷髅头的恶心画面,坐在身边的好友惊讶地悄声告诉笔者:“完整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踏血寻梅》导演剪辑版仍在香港上映,其血腥和情色内容使得该片在香港分为三级,18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能够在大陆与香港同步看到如此大尺度的完整版影片,实在难得。主办方立功了!第一次看《踏血寻梅》就是大银幕导演剪辑版,笔者实在是太幸运了!

导演版增加的22分钟是什么戏份?

笔者看完《踏血寻梅》120分钟导演剪辑版后,与网络流传的98分钟剧场版资源进行比较。总结出以下几点不同:

1、剧场版有三个章节:《寻梅》《踏血》《孤独的人》。导演剪辑版增加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一章节。各章节所属内容与顺序有增加和调整。

2、增加郭富城闪回戏。臧警官回忆当年“虐杀案”,救下一个小女孩。爬满蛆虫的骷髅头尸体特写与虐杀案凶手在法庭上嬉笑的画面让臧警官难以忘怀。表现这一案件对臧警官影响之大。决定了臧警官面对杀人分尸案时追查到底的原因。

3、片尾,增加臧警官与前妻女儿逛动物园,发现此前虐杀案中自己救下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并成为动物园社工。

4、郭富城戏份细节:臧警官梦中恐怖场面,增加“冷静臧警官”的特写。臧警官与警花谈到“密码”戏后,增加警花笑话臧警官不用脸书很落伍的对话。增加臧警官通过汉语拼音网站,明白所谓“kdjfjdfj”密码意思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戏。

5、春夏戏份细节:增加嫖客为王佳梅刮腋毛的戏份,丁子聪与王佳梅做爱前刮腋毛的戏份。丁子聪与王佳梅见面后聊天,王佳梅说丁子聪很像动画片人物“史瑞克”(香港翻译为“史力加”),因大陆香港翻译不同,二人相视而笑,缓解尴尬气氛。

 

6、结尾最后一个镜头不同。剧场版最后一个镜头为臧警官看窗外。导演剪辑版最后一个镜头为照相机镜头中笑容满面的王佳梅。

总结:在导演剪辑版中,郭富城的角色形象更加饱满。人物动机更能成立。而由于章节设定不同,结构顺序小有调整,观感亦有不同。尤其是结尾镜头。导演剪辑版以笑对镜头的王佳梅做结尾,更反衬出女主角的悲剧。

在电影结束后,导演翁子光,女主角春夏,配乐丁可现身北国剧场,出席映后交流环节,还有部分主创演员来到现场,低调地坐在台下(如饰演姐姐的李雨霏)。观众立即对他们报以热烈掌声。在近1小时的交流环节中,导演披露了很多幕后故事与创作心得。

两位大师操刀剪辑,剧本创作过程艰辛

翁子光导演披露,电影拍摄完成后,自己先剪了3小时的粗剪版。随后请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御用剪辑师廖庆松来帮忙,剪出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个版本导演很满意。在随后的展映活动中,和王家卫合作多年的美术师张叔平主动提出要把影片再剪短些,也配合院线上映多排片的票房考量。于是剪出98分钟版。

有观众问翁导,在写作剧本过程中的“切入点”是什么?是从郭富城的角色看这个事件吗?翁导风趣地回答:我不能说郭富城角色代表我啦,要不然我找郭富城演我自己,是“臭不要脸”!(笑)但郭富城的角色确实要把“散”的电影拼凑起来。郭富城的问题确实是导演想要问的。在导演版影片中,有一幕画面让观众印象深刻:有两个郭富城出现在分尸现场。一个面无表情地冷眼旁观,一个胆战心惊地瑟瑟发抖。这就是导演在创作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为了写剧本天天看当年杀人分尸真实案件的报道,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案中陷得太深,仿佛自己也在案件中,突然觉得好恐怖。

分尸现场的两个郭富城

在《踏血寻梅》一片中,王佳梅,丁子聪和臧警官三人的戏互相独立,又互有交叉。穿插诸多插叙,倒叙等内容。其实在剧本阶段即有这样的“反高潮”的设计,把戏份打乱,观众可能情绪有断点,“哭不出来”,但导演认为,观众“参与”到故事中很重要,要有参与感。而导演剪辑版中的四个章节,是翁导和剪辑师廖庆松聊天时聊出来的。廖庆松认为,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甚至是那只猫都是孤独的。于是以“孤独的人”做其中一章标题。

连猫都是孤独的

郭富城演技推陈出新 以“退步”实现“进步”

谈到郭富城的表演,翁子光导演说,他认为郭富城在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东西(特点)摆脱掉。观众可能觉得郭富城还有点“演”,毕竟他不可能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但观众不会觉得郭富城表演有跳戏感,或很假,破坏?表演基调。这是很不容易的。导演觉得,郭富城(在表演方面)走出了很大的一步。他在影片拍摄期间和导演讨论很多剧情,去表演。投入的不是演技,而是感情。投入了整个人的状态。郭富城放弃了以前表演痕迹很重的那种方法(相比《三岔口》,翁导更青睐郭富城在电影《父子》中的表演)。在《踏血寻梅》中,郭富城一直在把戏“让”给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就像跳舞一样。这样的郭富城是从未有过的。他“退了一步”,但是他表演的“进步”!

白只现场发挥,表演功底深厚

白只口叼白玉

在电影中,白只饰演的丁子聪在分尸等重要戏份时,口中叼着一块白玉。导演说,包括这个细节在内,很多表演细节都是白只想到的,剧本并没有要求。白只虽然是第一次演电影,拿了“最佳新演员”奖,但其实已经有十多年舞台剧表演经验。因此难免把舞台剧表演方法带到电影里。导演尽力让他淡化舞台表演痕迹,不过在片中丁子聪冷静地讲述分尸过程的那场戏里,观众依旧能够感受到白只的念对白功底之深厚。拍摄之余,郭富城,白只一直在排练,磨合。导演说,自己只是把这些演员“调到一块去”,如果有“最佳集体演出奖”,那么这些演员是当之无愧的。

春夏:电影改变人生

《踏血寻梅》女主角春夏坦言,这部电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包括她对人对事的看法。刚拍完戏不久,春夏突然变得特别开朗。开朗了两个月后,又变得非常不开心。情绪非常大起大落。她说,每次看《踏血寻梅》的时候,自己的情绪都会不受控制。《踏血寻梅》并未让春夏变得更乐观,而是让她变得更勇敢,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

翁导:私信不堪其扰

《踏血寻梅》资源在网络上流出后,翁子光导演微博每天都会受到无数私信“骚扰”。有些人每天都向翁导“报告”她今天发生的事情,老公孩子,家长里短。并问翁导对生活的看法。也许,她们看了电影后把翁子光导演当成了“心灵导师”。这让翁导很苦恼:其实我对生活没有什么看法的!他曾发微博:“谁都把我当树洞,那我的树洞在哪呢?”

“如果你要看出光从哪边来,你要看到阴影在哪里”。

翁子光导演透露,电影前期拍摄由于资金不足,只用了23天便拍摄完成。但导演表示,如果要拍文艺片,过多的资金和资源,太放任反而不利。要对自己有所限制,有利于找到方向。如果给他更多资金,可能会“用得很爽”,但能否再拍出《踏血寻梅》,就不好说了。电影完成后,有很多人说《踏血寻梅》很灰暗,翁导说他不同意。在台北放映时,有一位女观众在映后哭着找到翁导,对他说 :“我觉得你的这个电影拍得非常温柔。”为何片中的香港显得如此阴暗?因为导演看到像片中的春夏,白只,甚至包括郭富城,金燕玲的角色,都是有梦想的人。他们在香港活得不容易。他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经历变革。其中有很多东西是美好的。翁导说:“如果你要看出光从哪边来,你要看到阴影在哪里”。

重要事情说十遍,导演出书亲自荐

导演在现场多次提到自己出版的《踏血寻梅》电影幕后书:《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该书包括《电影创作记录》《电影原著剧本》以及电影主创访问。在交流环节,几乎回答每位观众提问时,导演都要他买这本书看,答案就在书里。“不能说的也写了。”这本书成了导演的“挡箭牌”,他抓住机会不断催促大家去“淘宝”,现场一片笑声。不过导演如此卖力宣传还真有效果,说得笔者自己都想买一本了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笔者在现场还见到了资料馆的策划“奇爱博士”,做为资料馆的常客,赶紧跟奇爱“葛格”建议,趁此机会把翁子光导演邀请到资料馆做活动,再放一次“导演剪辑版”。葛格表示:“我倒也想啊。不过基于此片在性和暴力上如此大的尺度和特定题材,还是挺不容易啊!”

所以,这可能真的是《踏血寻梅》导演版在大陆唯一的一次放映了!

 

活动结束后,导演翁子光和女主角春夏都留下来,和影迷观众合影,交流到很晚。尤其是春夏,有几十位观众排队求合影,春夏都一一满足,十分辛苦。身为金像奖影后依旧亲切自然,毫无明星架子。春夏的演技和美丽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期待她未来的电影新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踏血寻梅》120分钟导演版与公映版到底有什么不同

《踏血寻梅》是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横扫七座大奖,口碑爆棚。虽然电影98分钟的剧场版资源已于不久前于网络流传,但影迷更加期待的是看到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踏血寻梅来京城,悄然放映导演版

5月17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踏血寻梅》学术放映暨主创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行。《踏血寻梅》是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横扫七座大奖,口碑爆棚。虽然电影98分钟的剧场版资源已于不久前于网络流传,但影迷更加期待的是看到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这一消息最先由“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微信公众号偷偷放出。虽然有意低调宣传,但依旧在北京影迷圈中掀起了波澜。当晚的北国剧场依旧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开场前,不少来晚的观众站在门口附近,仍想找机会入场。可见电影人气之高。对于当晚即将放映的《踏血寻梅》是哪个版本,观众事先并不知情。主办方曾放出消息说是98分钟剧场版。大家暗自猜测放映的会不会是网上流出的资源。笔者因为在等待导演剪辑版,所以之前并未看过流出的剧场版资源。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大家表示无论当晚放映的是什么版本,能见到主创嘉宾,能在大银幕感受该片真正的剧场观影体验,就已经很开心了。

放映开始1小时后,随着银幕上出现一具爬满蛆虫的骷髅头的恶心画面,坐在身边的好友惊讶地悄声告诉笔者:“完整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踏血寻梅》导演剪辑版仍在香港上映,其血腥和情色内容使得该片在香港分为三级,18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能够在大陆与香港同步看到如此大尺度的完整版影片,实在难得。主办方立功了!第一次看《踏血寻梅》就是大银幕导演剪辑版,笔者实在是太幸运了!

导演版增加的22分钟是什么戏份?

笔者看完《踏血寻梅》120分钟导演剪辑版后,与网络流传的98分钟剧场版资源进行比较。总结出以下几点不同:

1、剧场版有三个章节:《寻梅》《踏血》《孤独的人》。导演剪辑版增加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这一章节。各章节所属内容与顺序有增加和调整。

2、增加郭富城闪回戏。臧警官回忆当年“虐杀案”,救下一个小女孩。爬满蛆虫的骷髅头尸体特写与虐杀案凶手在法庭上嬉笑的画面让臧警官难以忘怀。表现这一案件对臧警官影响之大。决定了臧警官面对杀人分尸案时追查到底的原因。

3、片尾,增加臧警官与前妻女儿逛动物园,发现此前虐杀案中自己救下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并成为动物园社工。

4、郭富城戏份细节:臧警官梦中恐怖场面,增加“冷静臧警官”的特写。臧警官与警花谈到“密码”戏后,增加警花笑话臧警官不用脸书很落伍的对话。增加臧警官通过汉语拼音网站,明白所谓“kdjfjdfj”密码意思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戏。

5、春夏戏份细节:增加嫖客为王佳梅刮腋毛的戏份,丁子聪与王佳梅做爱前刮腋毛的戏份。丁子聪与王佳梅见面后聊天,王佳梅说丁子聪很像动画片人物“史瑞克”(香港翻译为“史力加”),因大陆香港翻译不同,二人相视而笑,缓解尴尬气氛。

 

6、结尾最后一个镜头不同。剧场版最后一个镜头为臧警官看窗外。导演剪辑版最后一个镜头为照相机镜头中笑容满面的王佳梅。

总结:在导演剪辑版中,郭富城的角色形象更加饱满。人物动机更能成立。而由于章节设定不同,结构顺序小有调整,观感亦有不同。尤其是结尾镜头。导演剪辑版以笑对镜头的王佳梅做结尾,更反衬出女主角的悲剧。

在电影结束后,导演翁子光,女主角春夏,配乐丁可现身北国剧场,出席映后交流环节,还有部分主创演员来到现场,低调地坐在台下(如饰演姐姐的李雨霏)。观众立即对他们报以热烈掌声。在近1小时的交流环节中,导演披露了很多幕后故事与创作心得。

两位大师操刀剪辑,剧本创作过程艰辛

翁子光导演披露,电影拍摄完成后,自己先剪了3小时的粗剪版。随后请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的御用剪辑师廖庆松来帮忙,剪出12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个版本导演很满意。在随后的展映活动中,和王家卫合作多年的美术师张叔平主动提出要把影片再剪短些,也配合院线上映多排片的票房考量。于是剪出98分钟版。

有观众问翁导,在写作剧本过程中的“切入点”是什么?是从郭富城的角色看这个事件吗?翁导风趣地回答:我不能说郭富城角色代表我啦,要不然我找郭富城演我自己,是“臭不要脸”!(笑)但郭富城的角色确实要把“散”的电影拼凑起来。郭富城的问题确实是导演想要问的。在导演版影片中,有一幕画面让观众印象深刻:有两个郭富城出现在分尸现场。一个面无表情地冷眼旁观,一个胆战心惊地瑟瑟发抖。这就是导演在创作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为了写剧本天天看当年杀人分尸真实案件的报道,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在案中陷得太深,仿佛自己也在案件中,突然觉得好恐怖。

分尸现场的两个郭富城

在《踏血寻梅》一片中,王佳梅,丁子聪和臧警官三人的戏互相独立,又互有交叉。穿插诸多插叙,倒叙等内容。其实在剧本阶段即有这样的“反高潮”的设计,把戏份打乱,观众可能情绪有断点,“哭不出来”,但导演认为,观众“参与”到故事中很重要,要有参与感。而导演剪辑版中的四个章节,是翁导和剪辑师廖庆松聊天时聊出来的。廖庆松认为,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甚至是那只猫都是孤独的。于是以“孤独的人”做其中一章标题。

连猫都是孤独的

郭富城演技推陈出新 以“退步”实现“进步”

谈到郭富城的表演,翁子光导演说,他认为郭富城在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东西(特点)摆脱掉。观众可能觉得郭富城还有点“演”,毕竟他不可能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但观众不会觉得郭富城表演有跳戏感,或很假,破坏?表演基调。这是很不容易的。导演觉得,郭富城(在表演方面)走出了很大的一步。他在影片拍摄期间和导演讨论很多剧情,去表演。投入的不是演技,而是感情。投入了整个人的状态。郭富城放弃了以前表演痕迹很重的那种方法(相比《三岔口》,翁导更青睐郭富城在电影《父子》中的表演)。在《踏血寻梅》中,郭富城一直在把戏“让”给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就像跳舞一样。这样的郭富城是从未有过的。他“退了一步”,但是他表演的“进步”!

白只现场发挥,表演功底深厚

白只口叼白玉

在电影中,白只饰演的丁子聪在分尸等重要戏份时,口中叼着一块白玉。导演说,包括这个细节在内,很多表演细节都是白只想到的,剧本并没有要求。白只虽然是第一次演电影,拿了“最佳新演员”奖,但其实已经有十多年舞台剧表演经验。因此难免把舞台剧表演方法带到电影里。导演尽力让他淡化舞台表演痕迹,不过在片中丁子聪冷静地讲述分尸过程的那场戏里,观众依旧能够感受到白只的念对白功底之深厚。拍摄之余,郭富城,白只一直在排练,磨合。导演说,自己只是把这些演员“调到一块去”,如果有“最佳集体演出奖”,那么这些演员是当之无愧的。

春夏:电影改变人生

《踏血寻梅》女主角春夏坦言,这部电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包括她对人对事的看法。刚拍完戏不久,春夏突然变得特别开朗。开朗了两个月后,又变得非常不开心。情绪非常大起大落。她说,每次看《踏血寻梅》的时候,自己的情绪都会不受控制。《踏血寻梅》并未让春夏变得更乐观,而是让她变得更勇敢,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

翁导:私信不堪其扰

《踏血寻梅》资源在网络上流出后,翁子光导演微博每天都会受到无数私信“骚扰”。有些人每天都向翁导“报告”她今天发生的事情,老公孩子,家长里短。并问翁导对生活的看法。也许,她们看了电影后把翁子光导演当成了“心灵导师”。这让翁导很苦恼:其实我对生活没有什么看法的!他曾发微博:“谁都把我当树洞,那我的树洞在哪呢?”

“如果你要看出光从哪边来,你要看到阴影在哪里”。

翁子光导演透露,电影前期拍摄由于资金不足,只用了23天便拍摄完成。但导演表示,如果要拍文艺片,过多的资金和资源,太放任反而不利。要对自己有所限制,有利于找到方向。如果给他更多资金,可能会“用得很爽”,但能否再拍出《踏血寻梅》,就不好说了。电影完成后,有很多人说《踏血寻梅》很灰暗,翁导说他不同意。在台北放映时,有一位女观众在映后哭着找到翁导,对他说 :“我觉得你的这个电影拍得非常温柔。”为何片中的香港显得如此阴暗?因为导演看到像片中的春夏,白只,甚至包括郭富城,金燕玲的角色,都是有梦想的人。他们在香港活得不容易。他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经历变革。其中有很多东西是美好的。翁导说:“如果你要看出光从哪边来,你要看到阴影在哪里”。

重要事情说十遍,导演出书亲自荐

导演在现场多次提到自己出版的《踏血寻梅》电影幕后书:《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该书包括《电影创作记录》《电影原著剧本》以及电影主创访问。在交流环节,几乎回答每位观众提问时,导演都要他买这本书看,答案就在书里。“不能说的也写了。”这本书成了导演的“挡箭牌”,他抓住机会不断催促大家去“淘宝”,现场一片笑声。不过导演如此卖力宣传还真有效果,说得笔者自己都想买一本了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笔者在现场还见到了资料馆的策划“奇爱博士”,做为资料馆的常客,赶紧跟奇爱“葛格”建议,趁此机会把翁子光导演邀请到资料馆做活动,再放一次“导演剪辑版”。葛格表示:“我倒也想啊。不过基于此片在性和暴力上如此大的尺度和特定题材,还是挺不容易啊!”

所以,这可能真的是《踏血寻梅》导演版在大陆唯一的一次放映了!

 

活动结束后,导演翁子光和女主角春夏都留下来,和影迷观众合影,交流到很晚。尤其是春夏,有几十位观众排队求合影,春夏都一一满足,十分辛苦。身为金像奖影后依旧亲切自然,毫无明星架子。春夏的演技和美丽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期待她未来的电影新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