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印象笔记CEO唐毅:我们抵御了风口的诱惑,行业到了该简化的时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印象笔记CEO唐毅:我们抵御了风口的诱惑,行业到了该简化的时候

目前,印象笔记已经为A股上市做好准备,包括引进投资、优化股权架构等等。

图片来源:印象笔记

记者|陆柯言 

独立发展的第三年,印象笔记的收入增长了十倍。

2018年6月,作为Evernote已在中国独立运营近6年的品牌,印象笔记迎来重组,成为一家由中方控股、中美合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从那以后,印象笔记走上了一条为中国本土而设计的发展模式,成长速度变得飞快。 

近日,印象笔记CEO唐毅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他透露了印象笔记独立后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许多人对印象笔记的认识还停留在“笔记软件”,但实际上,它已经从单一的工具应用,发展成为涵盖个人SaaS服务、企业团队SaaS服务、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用唐毅的话来说,它未来的目标是成为“第二大脑”般的超级信息平台。

超级信息平台和传统的工具应用有什么区别?唐毅解释,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录入多模态,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信息种类;手写、打字、拍摄等不同场景,电脑、手机、智能笔等不同设备;扫描、清单、手写、录音等不同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连接,而这是印象笔记最擅长的。

另外,智能化同样重要,比如印象笔记推出的智能摘要、智能标签、智能双链接等功能,目的是帮助用户或企业产生知识图谱,最终辅助其做智能决策。

沿着“第二大脑“的思路,你会在印象笔记这个平台上发现一些改变——更多与之相关联的App出现,比如扫描宝、印象清单和墨笔,也有包括智能笔、扫译笔在内的一系列硬件,印象笔记App本身的功能也得到了完善和取舍。

从业务布局的层面来看,如今印象笔记已经形成了三大业务:针对个人用户的信息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及相关产品矩阵,针对企业级用户的团队工具“印象团队” App,以及信息内容整合平台“印象识堂”。

唐毅表示,团队印象笔记App的功能添加会非常克制,因为这个主平台并不能变得过于“臃肿”,从而损失了用户体验,比如录音转文字文字扫描这些模块化的功能就单独做了App,但会通过统一的登录方式和品牌来连接,最终数据可以集中到印象笔记App统一处理。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印象笔记也经受过一些诱惑。“机器人、教育、社区…..你过去三年看到过的所有风口,我们都内部讨论过一遍。”唐毅告诉界面新闻,在一些投资人眼中,印象笔记似乎应该追逐某个时刻的风口,但最后全都否定掉了,只专注于信息处理这一个赛道。

在疫情的催化下,远程办公、视频会议、企业网盘、电子合同等在线办公类SaaS服务的一度风光无限,在资本市场疯狂席卷融资。在个人和企业的信息管理服务领域,印象笔记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现在信息碎片化严重,一个人可能有聊天、会议、文档、笔记知识管理等十几个工具,到底是增效还是减效?”在唐毅看来,从用户的体验一致化角度来说,行业反而到了该简化的时候,平台间的联通和一体化变得尤其重要,而这恰好是印象笔记的机会。

的确,印象笔记的一切都在加快。唐毅透露,今年印象笔记的年营收相比起独立前增长了十倍,其中75%-80%来源于用户付费,用户数也从十年前的2000万增长到了2亿。目前,公司已经为A股上市做准备,包括引进投资、优化股权架构等等。

唐毅认为,用户付费占比高、ARPU值高的企业,可以是一个门“性感”的生意,但在其即将面对的资本市场,也会被质疑商业模式过于单一。他表示,用户付费和续约率仍在增长,其中C端用户增长100%,B端用户增长更快,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此外,公司有20%-25%收入来源是硬件+内容平台,今年也将新增第三方广告收入,但比例会控制在3%-5%。

对于公司的未来,唐毅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这个行业还要迎来一轮洗牌,只有拥有技术积淀和行业深度理解的企业才能留下来。“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世界上最好的某一种单一工具,而是提供一个超级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或替代市场上繁多的企业办公与信息管理工具,这个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印象笔记CEO唐毅:我们抵御了风口的诱惑,行业到了该简化的时候

目前,印象笔记已经为A股上市做好准备,包括引进投资、优化股权架构等等。

图片来源:印象笔记

记者|陆柯言 

独立发展的第三年,印象笔记的收入增长了十倍。

2018年6月,作为Evernote已在中国独立运营近6年的品牌,印象笔记迎来重组,成为一家由中方控股、中美合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从那以后,印象笔记走上了一条为中国本土而设计的发展模式,成长速度变得飞快。 

近日,印象笔记CEO唐毅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他透露了印象笔记独立后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许多人对印象笔记的认识还停留在“笔记软件”,但实际上,它已经从单一的工具应用,发展成为涵盖个人SaaS服务、企业团队SaaS服务、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用唐毅的话来说,它未来的目标是成为“第二大脑”般的超级信息平台。

超级信息平台和传统的工具应用有什么区别?唐毅解释,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录入多模态,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信息种类;手写、打字、拍摄等不同场景,电脑、手机、智能笔等不同设备;扫描、清单、手写、录音等不同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连接,而这是印象笔记最擅长的。

另外,智能化同样重要,比如印象笔记推出的智能摘要、智能标签、智能双链接等功能,目的是帮助用户或企业产生知识图谱,最终辅助其做智能决策。

沿着“第二大脑“的思路,你会在印象笔记这个平台上发现一些改变——更多与之相关联的App出现,比如扫描宝、印象清单和墨笔,也有包括智能笔、扫译笔在内的一系列硬件,印象笔记App本身的功能也得到了完善和取舍。

从业务布局的层面来看,如今印象笔记已经形成了三大业务:针对个人用户的信息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及相关产品矩阵,针对企业级用户的团队工具“印象团队” App,以及信息内容整合平台“印象识堂”。

唐毅表示,团队印象笔记App的功能添加会非常克制,因为这个主平台并不能变得过于“臃肿”,从而损失了用户体验,比如录音转文字文字扫描这些模块化的功能就单独做了App,但会通过统一的登录方式和品牌来连接,最终数据可以集中到印象笔记App统一处理。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印象笔记也经受过一些诱惑。“机器人、教育、社区…..你过去三年看到过的所有风口,我们都内部讨论过一遍。”唐毅告诉界面新闻,在一些投资人眼中,印象笔记似乎应该追逐某个时刻的风口,但最后全都否定掉了,只专注于信息处理这一个赛道。

在疫情的催化下,远程办公、视频会议、企业网盘、电子合同等在线办公类SaaS服务的一度风光无限,在资本市场疯狂席卷融资。在个人和企业的信息管理服务领域,印象笔记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现在信息碎片化严重,一个人可能有聊天、会议、文档、笔记知识管理等十几个工具,到底是增效还是减效?”在唐毅看来,从用户的体验一致化角度来说,行业反而到了该简化的时候,平台间的联通和一体化变得尤其重要,而这恰好是印象笔记的机会。

的确,印象笔记的一切都在加快。唐毅透露,今年印象笔记的年营收相比起独立前增长了十倍,其中75%-80%来源于用户付费,用户数也从十年前的2000万增长到了2亿。目前,公司已经为A股上市做准备,包括引进投资、优化股权架构等等。

唐毅认为,用户付费占比高、ARPU值高的企业,可以是一个门“性感”的生意,但在其即将面对的资本市场,也会被质疑商业模式过于单一。他表示,用户付费和续约率仍在增长,其中C端用户增长100%,B端用户增长更快,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此外,公司有20%-25%收入来源是硬件+内容平台,今年也将新增第三方广告收入,但比例会控制在3%-5%。

对于公司的未来,唐毅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这个行业还要迎来一轮洗牌,只有拥有技术积淀和行业深度理解的企业才能留下来。“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世界上最好的某一种单一工具,而是提供一个超级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或替代市场上繁多的企业办公与信息管理工具,这个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