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荟团大撤退“反思”:组织能力决定平台上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荟团大撤退“反思”:组织能力决定平台上限

十荟团的故事还未到大结局,但大撤退背后,能给业界留下什么启示?

图片来源:pexels-Anastasiia Petrova

文|IT老友记

“已经十天没有付款了”,张怀军又检查了一遍银行账户。

作为湖南的蔬菜供应商,张怀军在一年多前开始给十荟团供货,账期为T+3。张表示,自合作以来,十荟团都是在账期规定时间内打款,没有拖欠过货款。

不过,自今年9月中旬起,张怀军的账款被无故拖延,时间长达十天之久,“我问采购,采购就说还在走付款流程。”

当一家平台即将面临危机时,账期无故拉长就是第一信号;但对十荟团而言,“危机”早已降临。

据地歌网报道,自今年8月20日起,十荟团先后关停沈阳、哈尔滨、青岛、福州等多个城市的业务,仅在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江西)继续运营。这也是继同程生活和橙心优选后,又一位大规模收缩的社区团购玩家。

现在,就连华中三省这最后的堡垒,或许也将失守。

张怀军还告诉地歌网,十荟团在长沙有深国际和万纬园区两座中心仓,目前深国际仓已经关停,“上半年深国际还新建了三个恒温仓,现在却连司机工资都不能及时发。”

一步步退守,一步步陷入更大的危机中,这与曾经疯狂扩张的十荟团“判若两人”,而在社区团购赛道洗牌之际,十荟团“敦刻尔克大撤退”背后所凸显的问题,更值得业界反思。

失速坍塌

地歌网在调研中发现,十荟团的撤退来得很突然。

例如沈阳地区,采购员工是在十荟团关城前一晚才得知消息;在上海,十荟团的团长们也是在关停当天(8月19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业务关停如此之仓促,背后原因何在?

有消息人士曾透露,传闻中今年7月十荟团的新一轮融资并未如期到账;但也有内部高管向媒体表示,“十荟团账户资金充裕,新一轮融资已经基本完成。”

同时,伴随着品牌升级,十荟团在宣传中也表示,公司已完成D+轮融资。

十荟团的新一轮融资或许已经完成,但估值高低、融资额多少、融资用途等具体细节并未披露;最关键的,重要股东阿里是否跟投?

在阿里的社区团购棋盘中,十荟团曾占据重要位置。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业务大撤退之后,十荟团也有意投向阿里MMC的怀抱。

不过,阿里MMC未必愿意“收留”现在的十荟团。

今年9月,阿里社区电商统一升级为“淘菜菜”品牌,而淘菜菜的运营负责人汪庭祥,也在采访中“有意”区分了十荟团和淘菜菜的关系:十荟团跟淘菜菜和盒马集市,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从资本、流量等层面,大股东阿里之于十荟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也正是阿里在去年加注的1.96亿美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十荟团的发展路径。

去年11月底,在完成阿里参与的C3轮融资后,十荟团开启大扩张,广开新城并火速招人;例如长沙,十荟团的BD迅速从50人扩招到100人,新入职的BD往往上午办理完入职申请,下午就赶往外省支援开城。

到今年,十荟团相继进军上海、杭州、福州等新城市,招人速度只增不减,甚至一位负责BD招聘的第三方人力公司还表示,新入职员工无需面试,“当天试岗,拎包(试用期)三天后入职。”

十荟团的“速度与激情”背后,阿里多轮注资或许仅是一方面的原因。在互联网巨头纷纷参战社区团购后,十荟团也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地步。

但十荟团的组织能力,能否支撑这一轮火线大扩张。

地歌网此前曾报道,去年12月,在湖南以及粤东地区,十荟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刷单,大量团长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能超过2000万元,主要销售的品类却存在“蹊跷”。

在社区团购此前的高补贴、高佣金规则下,各平台都会遇到刷单问题,但刷单的覆盖面、严重程度,关乎于企业的风控能力,更关乎组织能力。

刷单所反映的,是当内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当人浮于事、问责缺失时,企业就会遭遇更大的组织问题;平台在此时再进行大扩张,势必将陷入更大的危险中。

速度不能掩盖问题。

到今年,十荟团拿下阿里领投的7.5亿美元D轮融资,并继续加速扩张,但组织能力与扩张节奏的失衡,最终为十荟团的大撤退,埋下注脚。

当内部组织危机显现时,监管政策亦瞬息万变。在“一分钱”商品补贴被叫停后,社区团购平台的“自我造血”能力备受考验,这使得广开新城的十荟团,压力剧增。

以今年4月新开的上海为例,十荟团在当地的每月平均动销团长数仅有500余人,动销团长次月留存率均值还不足20%;相比之下,江苏南通市的十荟团动销团次月留存均值为55%,昆山市的则为66%。

本就差距悬殊的业绩数据,在监管施压后,更是一落千丈,直到最终关停。

疯狂的烧钱扩张之下,十荟团的组织能力最终没能跟上扩张节奏,伴随监管政策的变化,十荟团的危机便全面爆发,裁员、关城已经是现阶段的最好结局。

但这是否意味着,十荟团的“命数”已尽?

“命数”已尽?

如前所述,继全国多城业务关停后,十荟团依然保留了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业务,这也是十荟团发展相对稳固的市场。

同时,十荟团还伺机寻求转型。

在近期,十荟团进行了品牌升级,还在宣传中称将提升团长商品佣金,果蔬类商品平均佣金“回归”到10%的水平,并开始探索团批市场。

据地歌网了解,目前包括有井有田、团盟等区域平台,都在尝试“团批”打法。

不同于社区团购巨头,团批平台往往是少sku,但商品毛利高,一位团盟的水产供应商就表示,自己在上海合作了800多位团长,供货的毛利率能到20%-30%。

即使多城业务关停,十荟团在华中三省储备的供应商资源,以及市场的深入程度,都可以被再度“复用”;通过团批模式深耕盈利,也不失为十荟团转型的上上策。

这也意味着,十荟团终将走向区域化发展。

现阶段,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一家本地社区团购平台:福建泉州的叼到家、上海的虫妈邻里团、黑龙江大庆的玖佰街,河南郑州的量子美食……

地方玩家固守一到两座城市,深耕团长忠诚度,精选毛利高、销量高的供应商,平台很快就能实现盈利;对十荟团来说,这也是其在坚守市场阵地时,为数不多的发展路径。

十荟团的故事还未到大结局,但大撤退背后,十荟团能给业界留下什么启示?

自今年7月开始,社区团购迎来新一轮洗牌,老三团之一的同程生活率先倒下,十荟团、橙心优选等也相继收缩市场。

幸福都是相似的,但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程生活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迫撤退,其创始人何鹏宇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巨头的持续补贴让同程生活倍感压力。

橙心优选的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滴滴遭遇了监管“黑天鹅”事件;如今,橙心也是固守在西南及华中的部分城市,例如湖南省仅保留了长沙市场。

另一家由巨头支持的京喜拼拼,则是主动选择战略收缩,固守现有的优势市场,以等待机会再度发力。

反观十荟团,其大撤退背后的意义何在?

如前所述,十荟团的撤退背后,疯狂扩张的速度与组织能力之间出现失衡,速度难掩真实问题,监管政策的出台更加剧了这一情况。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在面对巨头围攻时,组织能力上暴露弊病也并不奇怪;互联网巨头在组织能力上则是颇有心得。

经历过团购大战、外卖大战的美团,在优选业务上更是“杀伐果断”;开城长沙时,美团就一度将BD扩招到300多名,两周内“点亮”当地上万家团点,随后又迅速缩减BD人数,以优化成本。

秉持“本分”原则、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的拼多多,在买菜业务上更为“高效残酷”;多多买菜每扩张一座新城市,会先招聘第三方BD快速开团,后期转入运营阶段再招聘自有BD;对于前期开团有功的第三方BD,多多买菜只会“用完即弃”。

互联网巨头有资本和流量实力,但同时更懂得如何打仗;在面对“十年难得一遇”的社区团购机会时,巨头也有着更坚定的取胜意志。

社区团购大战“前期比拼流量、中期角逐履约、最终胜负决定于供应链”;但在企业内部,社区团购玩家比拼的是组织能力。

简言之,社区团购现阶段的竞争,外部看履约、运营和供应链,内部看组织能力。

聚焦当下的社区团购竞争格局,美团、多多都身经百战,并且有绝对领先优势;完成升级的淘菜菜后劲充足,但更庞大的集团架构是福也是祸;根基深厚的兴盛优选,如果不能有效纾解基因困局,未来亦是隐忧无穷。

9月底再度接受采访时,张怀军表示,十余天过去后,他收到了十荟团打来的货款,但对于这次延后付款,张认为,“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我就要考虑少给十荟团供货了。”

各有各的幸福,却也各有各的不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荟团大撤退“反思”:组织能力决定平台上限

十荟团的故事还未到大结局,但大撤退背后,能给业界留下什么启示?

图片来源:pexels-Anastasiia Petrova

文|IT老友记

“已经十天没有付款了”,张怀军又检查了一遍银行账户。

作为湖南的蔬菜供应商,张怀军在一年多前开始给十荟团供货,账期为T+3。张表示,自合作以来,十荟团都是在账期规定时间内打款,没有拖欠过货款。

不过,自今年9月中旬起,张怀军的账款被无故拖延,时间长达十天之久,“我问采购,采购就说还在走付款流程。”

当一家平台即将面临危机时,账期无故拉长就是第一信号;但对十荟团而言,“危机”早已降临。

据地歌网报道,自今年8月20日起,十荟团先后关停沈阳、哈尔滨、青岛、福州等多个城市的业务,仅在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江西)继续运营。这也是继同程生活和橙心优选后,又一位大规模收缩的社区团购玩家。

现在,就连华中三省这最后的堡垒,或许也将失守。

张怀军还告诉地歌网,十荟团在长沙有深国际和万纬园区两座中心仓,目前深国际仓已经关停,“上半年深国际还新建了三个恒温仓,现在却连司机工资都不能及时发。”

一步步退守,一步步陷入更大的危机中,这与曾经疯狂扩张的十荟团“判若两人”,而在社区团购赛道洗牌之际,十荟团“敦刻尔克大撤退”背后所凸显的问题,更值得业界反思。

失速坍塌

地歌网在调研中发现,十荟团的撤退来得很突然。

例如沈阳地区,采购员工是在十荟团关城前一晚才得知消息;在上海,十荟团的团长们也是在关停当天(8月19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业务关停如此之仓促,背后原因何在?

有消息人士曾透露,传闻中今年7月十荟团的新一轮融资并未如期到账;但也有内部高管向媒体表示,“十荟团账户资金充裕,新一轮融资已经基本完成。”

同时,伴随着品牌升级,十荟团在宣传中也表示,公司已完成D+轮融资。

十荟团的新一轮融资或许已经完成,但估值高低、融资额多少、融资用途等具体细节并未披露;最关键的,重要股东阿里是否跟投?

在阿里的社区团购棋盘中,十荟团曾占据重要位置。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业务大撤退之后,十荟团也有意投向阿里MMC的怀抱。

不过,阿里MMC未必愿意“收留”现在的十荟团。

今年9月,阿里社区电商统一升级为“淘菜菜”品牌,而淘菜菜的运营负责人汪庭祥,也在采访中“有意”区分了十荟团和淘菜菜的关系:十荟团跟淘菜菜和盒马集市,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从资本、流量等层面,大股东阿里之于十荟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也正是阿里在去年加注的1.96亿美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十荟团的发展路径。

去年11月底,在完成阿里参与的C3轮融资后,十荟团开启大扩张,广开新城并火速招人;例如长沙,十荟团的BD迅速从50人扩招到100人,新入职的BD往往上午办理完入职申请,下午就赶往外省支援开城。

到今年,十荟团相继进军上海、杭州、福州等新城市,招人速度只增不减,甚至一位负责BD招聘的第三方人力公司还表示,新入职员工无需面试,“当天试岗,拎包(试用期)三天后入职。”

十荟团的“速度与激情”背后,阿里多轮注资或许仅是一方面的原因。在互联网巨头纷纷参战社区团购后,十荟团也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地步。

但十荟团的组织能力,能否支撑这一轮火线大扩张。

地歌网此前曾报道,去年12月,在湖南以及粤东地区,十荟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刷单,大量团长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能超过2000万元,主要销售的品类却存在“蹊跷”。

在社区团购此前的高补贴、高佣金规则下,各平台都会遇到刷单问题,但刷单的覆盖面、严重程度,关乎于企业的风控能力,更关乎组织能力。

刷单所反映的,是当内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当人浮于事、问责缺失时,企业就会遭遇更大的组织问题;平台在此时再进行大扩张,势必将陷入更大的危险中。

速度不能掩盖问题。

到今年,十荟团拿下阿里领投的7.5亿美元D轮融资,并继续加速扩张,但组织能力与扩张节奏的失衡,最终为十荟团的大撤退,埋下注脚。

当内部组织危机显现时,监管政策亦瞬息万变。在“一分钱”商品补贴被叫停后,社区团购平台的“自我造血”能力备受考验,这使得广开新城的十荟团,压力剧增。

以今年4月新开的上海为例,十荟团在当地的每月平均动销团长数仅有500余人,动销团长次月留存率均值还不足20%;相比之下,江苏南通市的十荟团动销团次月留存均值为55%,昆山市的则为66%。

本就差距悬殊的业绩数据,在监管施压后,更是一落千丈,直到最终关停。

疯狂的烧钱扩张之下,十荟团的组织能力最终没能跟上扩张节奏,伴随监管政策的变化,十荟团的危机便全面爆发,裁员、关城已经是现阶段的最好结局。

但这是否意味着,十荟团的“命数”已尽?

“命数”已尽?

如前所述,继全国多城业务关停后,十荟团依然保留了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业务,这也是十荟团发展相对稳固的市场。

同时,十荟团还伺机寻求转型。

在近期,十荟团进行了品牌升级,还在宣传中称将提升团长商品佣金,果蔬类商品平均佣金“回归”到10%的水平,并开始探索团批市场。

据地歌网了解,目前包括有井有田、团盟等区域平台,都在尝试“团批”打法。

不同于社区团购巨头,团批平台往往是少sku,但商品毛利高,一位团盟的水产供应商就表示,自己在上海合作了800多位团长,供货的毛利率能到20%-30%。

即使多城业务关停,十荟团在华中三省储备的供应商资源,以及市场的深入程度,都可以被再度“复用”;通过团批模式深耕盈利,也不失为十荟团转型的上上策。

这也意味着,十荟团终将走向区域化发展。

现阶段,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一家本地社区团购平台:福建泉州的叼到家、上海的虫妈邻里团、黑龙江大庆的玖佰街,河南郑州的量子美食……

地方玩家固守一到两座城市,深耕团长忠诚度,精选毛利高、销量高的供应商,平台很快就能实现盈利;对十荟团来说,这也是其在坚守市场阵地时,为数不多的发展路径。

十荟团的故事还未到大结局,但大撤退背后,十荟团能给业界留下什么启示?

自今年7月开始,社区团购迎来新一轮洗牌,老三团之一的同程生活率先倒下,十荟团、橙心优选等也相继收缩市场。

幸福都是相似的,但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同程生活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迫撤退,其创始人何鹏宇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巨头的持续补贴让同程生活倍感压力。

橙心优选的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滴滴遭遇了监管“黑天鹅”事件;如今,橙心也是固守在西南及华中的部分城市,例如湖南省仅保留了长沙市场。

另一家由巨头支持的京喜拼拼,则是主动选择战略收缩,固守现有的优势市场,以等待机会再度发力。

反观十荟团,其大撤退背后的意义何在?

如前所述,十荟团的撤退背后,疯狂扩张的速度与组织能力之间出现失衡,速度难掩真实问题,监管政策的出台更加剧了这一情况。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在面对巨头围攻时,组织能力上暴露弊病也并不奇怪;互联网巨头在组织能力上则是颇有心得。

经历过团购大战、外卖大战的美团,在优选业务上更是“杀伐果断”;开城长沙时,美团就一度将BD扩招到300多名,两周内“点亮”当地上万家团点,随后又迅速缩减BD人数,以优化成本。

秉持“本分”原则、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的拼多多,在买菜业务上更为“高效残酷”;多多买菜每扩张一座新城市,会先招聘第三方BD快速开团,后期转入运营阶段再招聘自有BD;对于前期开团有功的第三方BD,多多买菜只会“用完即弃”。

互联网巨头有资本和流量实力,但同时更懂得如何打仗;在面对“十年难得一遇”的社区团购机会时,巨头也有着更坚定的取胜意志。

社区团购大战“前期比拼流量、中期角逐履约、最终胜负决定于供应链”;但在企业内部,社区团购玩家比拼的是组织能力。

简言之,社区团购现阶段的竞争,外部看履约、运营和供应链,内部看组织能力。

聚焦当下的社区团购竞争格局,美团、多多都身经百战,并且有绝对领先优势;完成升级的淘菜菜后劲充足,但更庞大的集团架构是福也是祸;根基深厚的兴盛优选,如果不能有效纾解基因困局,未来亦是隐忧无穷。

9月底再度接受采访时,张怀军表示,十余天过去后,他收到了十荟团打来的货款,但对于这次延后付款,张认为,“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我就要考虑少给十荟团供货了。”

各有各的幸福,却也各有各的不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