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号召校友捐一杯奶茶的钱,是因为大学太“穷”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号召校友捐一杯奶茶的钱,是因为大学太“穷”吗?

校友捐赠率高意味着校友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高、校友事业成功率高。

图源:图虫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近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出的一则募捐倡议引发网友热议。今年,西北大学迎来建校119周年。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倡议发出后,引来网友调侃西北大学是“中国最穷211”。

号召校友、师生捐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就是学校“穷”吗?从全世界范围看,就是“富”如哈佛这样的大学,也很重视普通校友的“小额捐赠”,也正是普通校友的捐赠,才汇聚为400亿美金的哈佛基金会,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资金保障。

我国高校,不论是预算经费高达两三百亿的高校,还是只有几亿、上十亿的高校,都应该重视校友捐赠和社会捐赠,以拓宽办学资源,并提高学校的财政独立性。

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无论对获得财政拨款比较多的高校,还是获得财政拨款较少的高校来说,都是不利的。前者过分依赖财政拨款,缺乏财政独立性,自主办学空间有限;后者则受办学经费局限,严重影响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连基本的办学质量也难以保障。

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拨款,另一面则需要学校有开放办学的意识,重视拓宽经费渠道。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校友捐赠、社会捐赠。在美国,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校友捐赠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强调校友捐赠率,而不是校友捐赠额。校友捐赠率指的是向母校捐赠的校友数/校友总数,这和捐赠金额没有多大关系。普林斯顿的校友捐赠率高达68%。

强调校友捐赠率的逻辑是,校友捐赠率高,可以反映两点:一是校友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高,如果校友对学校办学不满意,也就不会在毕业后捐赠;二是校友事业成功率高,如果校友在毕业后事业无成,也不会有向母校捐赠的意愿,哪怕捐一分钱。

为提高校友捐赠率,大学必须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期间,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要建立校友网络,帮助毕业校友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国高校近年来开始重视校友捐赠,但遭遇质疑。首先,不少高校重视的是大额捐赠,也就是说,主要关注功成名就的校友,在校友获得成功后,去联系希望其捐赠。但校友获得成功,母校为他/她做了什么呢?这让发动校友捐赠,显得急功近利。其次,有一些校友、师生认为学校(校友会)发动的捐赠,有“强制”的嫌疑,虽然一杯奶茶、一杯豆浆的钱,看上去不多,但是,要捐也要校友、师生自愿,学校应该以高质量的教育以及热情的服务,让校友、师生有这种捐赠意愿。

与美国高校评价学校办学的校友捐赠率不同,我国评价高校办学,有一项初次就业率指标(即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而为了提高初次就业率,有的高校采取的办法是“学生被就业”与”要求学生就业”,把毕业这一年变为就业年,且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这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学生对学校的做法不满。对于毕业离校的学生,则存在一毕业就断了联系的现象,母校并不关注毕业后的学生就业与职业、事业发展情况。笔者一直呼吁,取消初次就业率统计,关注毕业后一年、以及三到五年的中长期就业,以此促进大学转变育人观念,在学生求学期间给予高质量的教育,在学生毕业后,持续跟踪其发展,并给力所能及的帮助。

校友是学校办学的宝贵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所有校友成才,校友成才后回馈母校,这就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我国高校应该以这种思路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校友服务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号召校友捐一杯奶茶的钱,是因为大学太“穷”吗?

校友捐赠率高意味着校友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高、校友事业成功率高。

图源:图虫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近日,西北大学官方微博发出的一则募捐倡议引发网友热议。今年,西北大学迎来建校119周年。该校校友总会号召校友、老师及学生,每月捐出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支持母校发展。倡议发出后,引来网友调侃西北大学是“中国最穷211”。

号召校友、师生捐一杯奶茶或一杯豆浆的钱,就是学校“穷”吗?从全世界范围看,就是“富”如哈佛这样的大学,也很重视普通校友的“小额捐赠”,也正是普通校友的捐赠,才汇聚为400亿美金的哈佛基金会,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资金保障。

我国高校,不论是预算经费高达两三百亿的高校,还是只有几亿、上十亿的高校,都应该重视校友捐赠和社会捐赠,以拓宽办学资源,并提高学校的财政独立性。

我国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无论对获得财政拨款比较多的高校,还是获得财政拨款较少的高校来说,都是不利的。前者过分依赖财政拨款,缺乏财政独立性,自主办学空间有限;后者则受办学经费局限,严重影响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连基本的办学质量也难以保障。

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增加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拨款,另一面则需要学校有开放办学的意识,重视拓宽经费渠道。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校友捐赠、社会捐赠。在美国,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校友捐赠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强调校友捐赠率,而不是校友捐赠额。校友捐赠率指的是向母校捐赠的校友数/校友总数,这和捐赠金额没有多大关系。普林斯顿的校友捐赠率高达68%。

强调校友捐赠率的逻辑是,校友捐赠率高,可以反映两点:一是校友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高,如果校友对学校办学不满意,也就不会在毕业后捐赠;二是校友事业成功率高,如果校友在毕业后事业无成,也不会有向母校捐赠的意愿,哪怕捐一分钱。

为提高校友捐赠率,大学必须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期间,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要建立校友网络,帮助毕业校友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我国高校近年来开始重视校友捐赠,但遭遇质疑。首先,不少高校重视的是大额捐赠,也就是说,主要关注功成名就的校友,在校友获得成功后,去联系希望其捐赠。但校友获得成功,母校为他/她做了什么呢?这让发动校友捐赠,显得急功近利。其次,有一些校友、师生认为学校(校友会)发动的捐赠,有“强制”的嫌疑,虽然一杯奶茶、一杯豆浆的钱,看上去不多,但是,要捐也要校友、师生自愿,学校应该以高质量的教育以及热情的服务,让校友、师生有这种捐赠意愿。

与美国高校评价学校办学的校友捐赠率不同,我国评价高校办学,有一项初次就业率指标(即毕业离校时的就业率)。而为了提高初次就业率,有的高校采取的办法是“学生被就业”与”要求学生就业”,把毕业这一年变为就业年,且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这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学生对学校的做法不满。对于毕业离校的学生,则存在一毕业就断了联系的现象,母校并不关注毕业后的学生就业与职业、事业发展情况。笔者一直呼吁,取消初次就业率统计,关注毕业后一年、以及三到五年的中长期就业,以此促进大学转变育人观念,在学生求学期间给予高质量的教育,在学生毕业后,持续跟踪其发展,并给力所能及的帮助。

校友是学校办学的宝贵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所有校友成才,校友成才后回馈母校,这就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我国高校应该以这种思路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校友服务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