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迪斯尼电影绝壁的精彩!
上半年的《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接连吊打国产影片后,即将开画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海底总动员2》又一派虎视眈眈
迪斯尼电影素来以人设温暖、色调明快、符合主旋律而在全球任性收割票房
但是,小抠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脱胎于迪斯尼的大导,却反其道而行之,兹要是他的电影都烙上了哥特式的暗黑风格。 他就是蒂姆·伯顿。
So,何为哥特式风格?(托腮思考状) 在PM2.5常年落后于帝都的欧洲小镇,哥特式是那些高挑的穹顶、多尖的拱门、彩色的琉璃,一种神秘而升腾的建筑风格。
而谈及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他本人的装扮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解:无论在片场还是红毯,蒂姆·伯顿总是黑衣人扮相、杀马特头发随意炸开,脸色苍白,眼神迷离。令人退避三舍
而他哥特式的电影则有怪异的风格、冷艳的画面、荒诞的剧情、前卫的手法。色调阴暗,场景多为古墓、森林,人物则是虚弱病态的神经质
寄情于诡异世界的人类,要么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要么就是一块深井冰。 1958年,蒂姆·伯顿出生。他从小性格孤僻,经常被父亲锁在房间里。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独自看电影和画画,尤其钟爱幽灵、古堡、吸血鬼
1978年,伯顿进入迪斯尼动画公司,开始了他的从影之路 相比那些著(喜)作(欢)等(圈)身(钱)的导演,伯顿并不高产。但是几乎每出一部,都自带洪荒之力,虐杀好莱坞 《剪刀手爱德华》可能依然是中国影迷最为熟知的他的作品。
但是此前,他已经让《蝙蝠侠》全球大卖4.1亿,在好莱坞呼唤风雨。
很多人都说,《剪刀手爱德华》其实就是伯顿本人的自传。 爱德华有凌乱的头发,惨白的脸色,神经质的嘴角,
他孤独、忧郁、外形恐怖,内心却像孩童一般善良单纯 在好莱坞的大多数套路中,异类鬼怪是恐怖、邪恶的代名词,是需要反衬超级英雄的小配角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伯顿却另辟蹊径,从爱德华这个哥特式的奇怪人物出发,来窥探世界和人性 惊悚神秘的哥特式外衣下,层层剥开,就能看到伯顿娓娓道来的纯洁美好。 历时三年的电影《断头谷》,更是其哥特风格的巅峰之作。 阴暗的断头谷,诡异的无头骑士,瘆人的南瓜灯和女巫……(小抠后背发凉ing)
这部电影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恐怖几乎不来自于血腥,而来自哥特式的诡异氛围 为了追求哥特风的华丽阴郁,导演对镜头做了暗化处理,一水儿的蓝黑色、灰白色
雾气缭绕着小镇,低矮的小屋若隐若现,森林中阵阵阴风,使全片的哥特式氛围愈加分明
伯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宗教与科学的探讨,进而折射出人性的阴暗面 因此,本片上映后,赢得了商业与艺术口碑的大满贯,被奉为好莱坞最经典的恐怖片之一。 同样视觉体验的电影,还包括把德普送上金球奖最佳男猪脚的《理发师陶德》
19世纪的伦敦街头,阴冷、潮湿、压抑,仿佛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照片让人喘不过气 在这种神秘幽暗的哥特风格下,伯顿并没有让他的电影毫无所依,对人性的探究、诠释、鞭挞,他乐此不疲 2006年的《僵尸新娘》,绝壁是一部你在看之前无法想象的作品
它筹划十年,拍摄三年,蒂姆·伯顿亲自手绘所有人物的造型草图
作为一部逐格动画,每一秒的24个镜头意味着需要24次开关摄影机,24次调整木偶的动作和表情 他就用这样的偏执,拍摄了一部76分钟的电影 电影除了一贯的哥特式暗黑风格,更有一种伯顿推崇的死亡狂欢色彩。
相比较人类世界的阴森黑暗,画面转到地狱僵尸时,人物都可爱鲜活起来,连色调都变得暖和 蒂姆·伯顿难道有一种通灵的法术吗?《僵尸新娘》中的鬼怪如此美好善良,透过他们的眼睛,伯顿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看待死亡,也让观众对生命本身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到这里,哥特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电影。 乍一看,伯顿的电影都阴森恐怖甚至夹杂着刺鼻的血腥味,但是细细品味才发现,每一个故事的落脚点,总会以一种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方式回归温情、善良和最本初的人性 他用敏感而诡异的方式,改造了好莱坞千篇一律的类型片。
最后表白一句,这种老不正经的怪蜀黍,小抠好爱好爱(羞羞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