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浦东发布科创“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1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浦东发布科创“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10%

到2025年,浦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0个,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创新型孵化器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认定超过2000家,各类科普基地超过100家。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2021年10月27日,《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浦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0个,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创新型孵化器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认定超过2000家,各类科普基地超过100家。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敏栩透露,“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已经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

截至2020年共有8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有效期内累计高企达378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593家,同比“十二五”末期分别提升150.6%、71.88%。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中芯国际14nm实现大规模量产,C919大型客机准备运营,6架试飞飞机全部投入试飞工作。

2020年,浦东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513.13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十二五”末期提升228亿元。2020年,浦东财政科技创新投入103.94亿元,其中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49.19亿元。

“十三五”末,浦东新区有效期内累计高新技术企业3784家,人才资源总量155万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数90件,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912亿元,经登记的创新型孵化器170家,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26.46%。

此次发布的《规划》对区域创新布局加以完善,发挥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引领作用,打造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高端产业集群最富集的南北科技创新带。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发挥张江科学城“集聚-链接-辐射”效应,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推动临港科技创新提质增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卡脖子”的核心环节,精准招引,构建核心产业的“四梁八柱”。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临港新片区加快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布局产创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塑造层次有序的创新接力发展格局。

同时,《规划》还绘制了企业成长精准服务路线图,围绕浦东“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线路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梯度发展路径,针对性出台精准支持举措,确保每个阶段企业都能“因企施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规划》明确,浦东新区将强化科创成果保护,激活原始创新动力。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布局,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现代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在源头保护方面,重点深化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建设,在提升专利预审服务能级的同时,积极探索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开展专利无效案件远程视频审理等工作,实现专利快速确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瑛介绍,目前浦东保护中心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首批4家单位之一,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无效部与浦东保护中心进行全国首次审理庭点对点远程审理。

同时,还将争取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服务试点,为浦东新区区域内单位开展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服务。

在维权保护方面,浦东新区将不断完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的“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今年4月,我局全面对接区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试点工作,签订3.0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命名检察官办公室’的升级版。会同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联合发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这是浦东在全国率先落地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何瑛告诉记者,通过这项机制,今年5月会同浦东公安经侦支队共同破获一起假冒“白猫”“飚马”“利意达”“洁汰”等商标清洗剂案件, 24小时内完成发现、立案、移送,被列为2021年上海市市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

同时,浦东还将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浦东分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相关工作。这其中包括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加强海外知识产权法规库建设,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有效预警和处置风险,节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成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浦东发布科创“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10%

到2025年,浦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0个,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创新型孵化器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认定超过2000家,各类科普基地超过100家。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方卓然

2021年10月27日,《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浦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0个,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创新型孵化器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认定超过2000家,各类科普基地超过100家。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敏栩透露,“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已经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

截至2020年共有8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有效期内累计高企达378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593家,同比“十二五”末期分别提升150.6%、71.88%。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中芯国际14nm实现大规模量产,C919大型客机准备运营,6架试飞飞机全部投入试飞工作。

2020年,浦东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513.13亿元,同比增长12.4%,比“十二五”末期提升228亿元。2020年,浦东财政科技创新投入103.94亿元,其中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49.19亿元。

“十三五”末,浦东新区有效期内累计高新技术企业3784家,人才资源总量155万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数90件,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金额912亿元,经登记的创新型孵化器170家,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26.46%。

此次发布的《规划》对区域创新布局加以完善,发挥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引领作用,打造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高端产业集群最富集的南北科技创新带。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发挥张江科学城“集聚-链接-辐射”效应,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推动临港科技创新提质增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卡脖子”的核心环节,精准招引,构建核心产业的“四梁八柱”。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临港新片区加快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布局产创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塑造层次有序的创新接力发展格局。

同时,《规划》还绘制了企业成长精准服务路线图,围绕浦东“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线路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梯度发展路径,针对性出台精准支持举措,确保每个阶段企业都能“因企施策”,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此外,《规划》明确,浦东新区将强化科创成果保护,激活原始创新动力。推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布局,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现代化,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在源头保护方面,重点深化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建设,在提升专利预审服务能级的同时,积极探索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开展专利无效案件远程视频审理等工作,实现专利快速确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瑛介绍,目前浦东保护中心已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模式审理试点首批4家单位之一,今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无效部与浦东保护中心进行全国首次审理庭点对点远程审理。

同时,还将争取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服务试点,为浦东新区区域内单位开展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服务。

在维权保护方面,浦东新区将不断完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的“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今年4月,我局全面对接区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试点工作,签订3.0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命名检察官办公室’的升级版。会同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联合发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行刑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这是浦东在全国率先落地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何瑛告诉记者,通过这项机制,今年5月会同浦东公安经侦支队共同破获一起假冒“白猫”“飚马”“利意达”“洁汰”等商标清洗剂案件, 24小时内完成发现、立案、移送,被列为2021年上海市市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

同时,浦东还将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浦东分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相关工作。这其中包括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加强海外知识产权法规库建设,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有效预警和处置风险,节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成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