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华社 金德俊 李倚慰
新华社客户端青岛10月27日电,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青岛市市南区作为山东省金融机构最集聚、业态最丰富的城区之一,依托对金融业的长期支持和引导,目前,除国家开发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外,还汇集各类金融机构137家,约占青岛全市的50%。其中分行级分公司以上的银行机构29家、保险机构35家、证券机构43家、期货机构23家。2020年,市南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9%,占青岛金融业增加值的33%。今年上半年,市南区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49.8亿元,占全区GDP的22.4%,金融业增加值居青岛各区之首。
通过近年的发展,市南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势头强劲。一系列政策发挥金融资源集聚优势,支持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农业银行青岛分行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至9月末农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超1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7亿元;中国银行青岛分行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展线上普惠金融服务,至9月底为普惠小微提供线上贷款超10亿元。”市南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冰冰表示,市南区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德华安顾人寿青岛分公司加快科技与保险的融合速度,通过数字化赋能达到增产、提效、降费、风控和提升客户体验的目的,已实现100%线上出单,并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展业。
“如何发展市南区的现代金融服务业,首先是对传统金融的提质、增效,通过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大力集聚来实现它的辐射作用,增强它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青岛市市南区副区长阎石表示,未来市南区的金融定位,要进行全域化、国际化的开放。市南区30.01平方公里要作为金融业态的集聚区和辐射区,以及新金融业态的创新示范区,面向全球,面向全国进行全方位的开放,通过多元化金融业态的集聚和辐射,真正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区的金融功能,让金融成为市南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新引擎,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迸发活力外,市南区新兴金融也在逐步发力,私募基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今年以来,中欧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等33家创投风投机构落地。金融科技平台逐步起势,国家工信部联合中科院共同设立的青岛数字万融科技公司和银联旗下银航云科公司等山东区域总部相继落地,将在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态集聚优势。供应链金融也在不断创新。年初开始运营的华财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稳健,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政策的支撑。去年11月,市南出台《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对促进金融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突出对法人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创投风投基金、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新金融业态奖励力度,支持企业上市最高奖励提高到了1000万元。仅2021年以来,市南区向青啤财务公司、德才装饰公司等企业共发放奖补1187万元。今年6月,市南区又出台了《青岛市市南区金融高层次人才专项实施细则》,加大引进培育金融人才力度,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我们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紧抓北交所设立契机,加大对区内新三板挂牌企业、新物种企业以及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引导,推动在符合条件的交易所上市,打造长江以北的资本市场新型高地。”阎石介绍,下一步市南区将从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出发,全面引进与资本市场主体相关的各种金融机构,开展各种沙龙、教育、培训,以及对企业上市的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的环境。
来源:新华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