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儿童该怎么打新冠疫苗?专家共识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儿童该怎么打新冠疫苗?专家共识来了

目前中国已经批准3~17岁儿童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完成超过6000万剂次的12~17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界面健康

编辑 | 谢欣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病例的增加值得关注。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工作,近日《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发布了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形成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包括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应用、儿童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程序和一般原则、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适宜人群和禁忌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议、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与处理、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其他问题七个部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Delta变异株使儿童COVID-19病例猛增,且一旦感染,重症率为1%,病死率为1/万,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已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

在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共识》提到,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国产灭活疫苗针对Delta变异株也仍具有保护作用,总体保护率为59%,对预防中度COVID-19的保护率为70.2%,对预防重症COVID-19的保护率则达到100%。多个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变异新冠病毒不断出现,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变异株依然具有很好地预防作用。

在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应用上,《共识》表明,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即形成免疫屏障,是终止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最佳策略,而不是通过所谓疾病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自然形成免疫屏障。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全球人口的1/4以上,实现70%~85%以上人群主动免疫形成免疫屏障,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美国近期的监测显示,儿童患病率增多,重症增多,COVID-19疫情趋势必须引起注意。此外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其表现很难与其他呼吸道感染鉴别,儿童感染者在社区传播(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等)中可能成为更为广泛的传染源。

因此,儿童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重点人群。鉴于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以及新冠对各年龄人群健康等影响因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人群从成人开始,逐步向青少年推广,目前中国已经批准3~17岁儿童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完成超过6000万剂次的12~17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共识》,儿童新冠病毒疫苗适宜接种对象为:

  1. 所有适龄健康儿童(12~17岁),随着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根据国家相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再进一步确定低龄儿童接种计划。
  2. 处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至少3个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除外)的适龄儿童。
  3. 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部分生物制剂(除外利妥昔单抗等针对B细胞的制剂)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以上。

禁忌接种对象包括:

  1. 对新冠病毒疫苗所含相关成分有过敏反应者。
  2.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包括低热、局部肿痛等一般反应)。

而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接种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一项在中国已完成的550名3~17岁(其中3~5岁143名、6~11岁204名、12~17岁203名)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CoronaVac)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疫苗接种28天后,接种疫苗儿童的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7.4,在3~5岁、6~11岁和12~17岁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应答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在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疫苗组和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分别为29%(63/217例)和24%(27/114例),主要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13%)最常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另外一项新冠病毒mRNA疫苗(BNT162b2)在2260名12~15岁人群中的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观察者设盲Ⅲ期临床试验中,也证实儿童接种mRNA疫苗以后中和抗体应答更有效,接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轻至中度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79%~86%)、疲劳(60%~66%)和头痛(55%~65%),未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新冠病毒疫苗在6月龄~17岁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应用的临床试验已启动,临床试验结果有待跟踪。

在儿童新冠病毒疫苗的具体接种程序和一般原则方面,《共识》提到,目前中国批准紧急使用于儿童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完成后8周内完成,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与成年人相同。最近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给予加强接种可以获得更长久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但鉴于儿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不同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群,对儿童暂时不推荐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

对需要完成2剂程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儿童,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补种时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完成相应剂次即可。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新冠病毒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补种。尽管最近有研究证实,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与mRNA疫苗(BNT162b2或mRNA-1273)混合接种在成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反应性,但是目前暂时不建议使用不同种类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儿童混合接种或补种。

此外,建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随着更多新冠病毒疫苗的获批使用、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及疫苗上市后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增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共识》也将适时更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儿童该怎么打新冠疫苗?专家共识来了

目前中国已经批准3~17岁儿童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完成超过6000万剂次的12~17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图片来源:图虫

记者 | 界面健康

编辑 | 谢欣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病例的增加值得关注。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工作,近日《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发布了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形成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包括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应用、儿童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程序和一般原则、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适宜人群和禁忌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议、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与处理、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其他问题七个部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Delta变异株使儿童COVID-19病例猛增,且一旦感染,重症率为1%,病死率为1/万,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已严重威胁儿童生命与健康。

在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共识》提到,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国产灭活疫苗针对Delta变异株也仍具有保护作用,总体保护率为59%,对预防中度COVID-19的保护率为70.2%,对预防重症COVID-19的保护率则达到100%。多个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变异新冠病毒不断出现,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变异株依然具有很好地预防作用。

在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应用上,《共识》表明,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即形成免疫屏障,是终止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最佳策略,而不是通过所谓疾病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自然形成免疫屏障。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全球人口的1/4以上,实现70%~85%以上人群主动免疫形成免疫屏障,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美国近期的监测显示,儿童患病率增多,重症增多,COVID-19疫情趋势必须引起注意。此外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其表现很难与其他呼吸道感染鉴别,儿童感染者在社区传播(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等)中可能成为更为广泛的传染源。

因此,儿童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重点人群。鉴于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以及新冠对各年龄人群健康等影响因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人群从成人开始,逐步向青少年推广,目前中国已经批准3~17岁儿童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完成超过6000万剂次的12~17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共识》,儿童新冠病毒疫苗适宜接种对象为:

  1. 所有适龄健康儿童(12~17岁),随着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根据国家相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再进一步确定低龄儿童接种计划。
  2. 处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至少3个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除外)的适龄儿童。
  3. 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部分生物制剂(除外利妥昔单抗等针对B细胞的制剂)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以上。

禁忌接种对象包括:

  1. 对新冠病毒疫苗所含相关成分有过敏反应者。
  2.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包括低热、局部肿痛等一般反应)。

而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接种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一项在中国已完成的550名3~17岁(其中3~5岁143名、6~11岁204名、12~17岁203名)儿童和青少年中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CoronaVac)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双盲随机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疫苗接种28天后,接种疫苗儿童的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7.4,在3~5岁、6~11岁和12~17岁不同年龄组间免疫应答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在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疫苗组和对照组接种不良反应分别为29%(63/217例)和24%(27/114例),主要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13%)最常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另外一项新冠病毒mRNA疫苗(BNT162b2)在2260名12~15岁人群中的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观察者设盲Ⅲ期临床试验中,也证实儿童接种mRNA疫苗以后中和抗体应答更有效,接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一过性的轻至中度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79%~86%)、疲劳(60%~66%)和头痛(55%~65%),未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新冠病毒疫苗在6月龄~17岁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应用的临床试验已启动,临床试验结果有待跟踪。

在儿童新冠病毒疫苗的具体接种程序和一般原则方面,《共识》提到,目前中国批准紧急使用于儿童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完成后8周内完成,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与成年人相同。最近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给予加强接种可以获得更长久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但鉴于儿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不同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群,对儿童暂时不推荐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

对需要完成2剂程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儿童,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补种时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完成相应剂次即可。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新冠病毒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补种。尽管最近有研究证实,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 nCoV-19)与mRNA疫苗(BNT162b2或mRNA-1273)混合接种在成人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反应性,但是目前暂时不建议使用不同种类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儿童混合接种或补种。

此外,建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随着更多新冠病毒疫苗的获批使用、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及疫苗上市后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增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共识》也将适时更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