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Facebook改名押注“元宇宙” 资本坐不住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Facebook改名押注“元宇宙” 资本坐不住了

在Facebook今天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此后战略便是All in元宇宙。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崔鹏志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30秒快读

1.在Facebook今天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此后战略便是All in元宇宙。

2.“元宇宙”到底是炒作还是投资机会?

3.在Facebook这针兴奋剂到来之前,相关概念股暴跌,泡沫破了又吹,元宇宙到底还能吸引多少资本?

今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首日突破400亿美元市值,出自科幻小说《雪崩》的元宇宙(metaverse)成为投资界热词,《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凭借“元宇宙愿景”一举拿下10亿美元融资。

一时间,各类“元宇宙公司”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泡沫。10月26日,标榜元宇宙的中青宝收盘暴跌10.89%。25日晚,该公司曾接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元宇宙”相关事宜,并发布股价异动报告,指出元宇宙尚在初步探索,相关产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寻觅”元宇宙的投资人正在变得冷静。多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VR/AR领域的投资人不再被元宇宙冲昏头脑。

正如今天更名的Facebook看似All in元宇宙,却更像一场“面子工程”,会上发布的更多成果都落在VR领域:Project Cambria虚拟现实耳机、Project Nazare增强现实眼镜、Horizon Workrooms功能......

而关于元宇宙本身——它的释义字典正在变厚,区间却在变窄,它已被公认为一艘“新时代的大船”,但行驶在资本的海洋,面对能够覆舟的海浪,必须先选定一个方向。

01 资本“硬闯”元宇宙

在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人造三维空间,它仿照现实世界而设立,又让人们以数字替身的方式在其中生活,做到与现实的平行。

《头号玩家》中游戏世界“绿洲”或许是目前影像作品中最接近元宇宙的形态。在维基百科上,元宇宙被定义为“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相比以上凝练的定义,或许以特征为限定范围的定义方式更吸引人。Roblox在招股书中用8条关键特征定义元宇宙:身份、朋友、沉浸感、随地、多样性、低延迟、经济、文明。以上8条特征带来的涵盖性以及元宇宙与生俱来的“新潮”“未来感”,不难看成资本闯入元宇宙的直接诱因。

“元宇宙赛道本身便具备百万亿级别的市场潜力,它包含了AI、区块链、通信、AR、VR等众多新兴技术,顺应着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一名有十几年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向《IT时报》记者总结道,这个概念的兴起将一些企业带回投资市场的前台,使得数个细分市场一跃登上风口浪尖,并为5G等未来技术应用打开更多想象。

持以上观点的投资界人士并不在少数。蓝图创投投资总监明皓曾对媒体表示,众多行业都能在元宇宙概念中找到对应位置,这满足了游戏、社交、内容、硬件等行业的扩张需求。

“头部VC、投资机构都在入场,但当前浮出水面的项目还不多。”上述投资人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他也在参与孵化两个涉及元宇宙赛道的项目,项目标的皆接近几十亿,元宇宙无疑是一片“长长的雪坡”。

另一方面,泡沫却在悄然破碎。

中青宝等公司是这股热潮中的领头羊之一。9月6日,中青宝曾宣布推出虚拟联动现实的模拟经营类游戏《酿酒大师》,消息传出后,该股连续两日涨停,并维持在较此前翻倍的股价上下浮动。

如今,这只曾经国内最火的元宇宙概念股正在遭遇滑铁卢。26日之后,中青宝在27日、28日连续两日持续下跌。《中国经营报》指出,中青宝在10月21日~25日累计涨幅超四成,25日近千万资金撤退,换手率大涨至37.82%,疑似炒作资金出逃。

其他“元宇宙股”也辉煌不再。汤姆猫、完美世界、宝通科技等经历暴涨后,均再无9月初被捧上元宇宙宝座时的高额涨幅。

02 “热钱”的流向

资本的“热钱”还在流向元宇宙,元宇宙“轮廓”的显现带来更多冷静,但Facebook这次全盘托出元宇宙的愿景,会再给资本打一针兴奋剂。

易凯资本王冉认为,随着技术发展,四类公司将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平台,它们分别为:提供工具和环境的公司、新一代AR/VR/MR社交公司、超级大内容IP的公司以及下一代智能终端和脑机接口的公司。

基于使用场景的内容公司与基于VR/AR的硬件及技术公司或成为元宇宙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相比一开始网友调侃的“万物皆可元宇宙”,冷静的思考越变越多。

10月27日,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上,基于NFT的元宇宙讨论成为话题之一。主营3D虚拟化身的美国公司Genies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负责人Allison Sturges在圆桌讨论环节表示,虚拟头像、虚拟世界、NFT区块链等去中心化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元宇宙的可操作性,区块链基础设施将助益元宇宙,但尚待建设也是公认的事实。

元宇宙基础设施尚未臻于成熟的事实之下,互联网本身的互通亦处在担忧之中,当今移动互联网的版图仍难以互通。而在大多数对元宇宙的想象中,“互通”都是首要特征,一家公司无法垄断元宇宙。Roblox 联合创始人 Neil Rimer认为“元宇宙的能量将来自用户,而不是公司。”

相比尚待发展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仍需解决的地域、商业、政治垄断问题,VR/AR领域对于热衷元宇宙的投资人无疑是一片净土。

金钱、人才、热情,那些最好最新的东西,披上元宇宙的外衣涌向VR。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VR/AR领域的投融资已在40笔以上。全球范围内,仅9月VR/AR行业便完成21笔融资并购,其中国内7笔,国外14笔,融资金额约为1.59亿美元。

03 元宇宙未必是VR的未来

“但其实VR领域从业者对元宇宙没那么有热情。”兰亭数字CEO孙文博告诉《IT时报》记者,除去元宇宙的影响,2021年对于VR赛道来说也意义非凡。

影响来源于众多方面,Oculus Quest 2于去年发售,Pico等硬件公司不断拿到大额融资,爱奇艺等内容平台持续发布VR内容,知名VR游戏《半条命:艾利克斯》引发热议……

在孙文博眼中,投资人们的热情难说全然来自“元宇宙”,而当前VR发展水平也与大众期望的元宇宙水平相去甚远。据亿欧智库《2021中国VR/AR产业研究报告》,VR/AR产业正跨越低谷迎来复苏,2021年将成为“产业二次腾飞起点”。

2014年,VR起飞,历经7年,相关技术在屏幕显示、芯片、交互上仍处于进化中,而产品也需要时间走向量产和平民化,接下来,面部识别、眼动追踪等技术还有待完善。

作为一家以线上VR业务为主的公司,兰亭数字的市场策略是不断突破各类场景。在孙文博眼中,元宇宙亦然,“元宇宙的落地可能是按场景逐渐延伸的,它最可能在某个场景做到最好,再随着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打开更多场景和市场”。

这个特定的场景在vHome创始人潘博航眼中则指向游戏。潘博航也是开放社区VRPlay的发起人,vHome是他正在筹备中的虚拟社区项目,这是一个和VR眼镜绑定的虚拟场景产品。在他看来,从VR/AR的应用侧抓起市场,也是VR公司的市场策略之一。

“一个成功的消费级产品是一个新市场的开始,在元宇宙上,它很可能是一台成功的VR游戏机。”潘博航表示,业内的从业者考虑的更为实际,“元宇宙的概念在收缩。从元宇宙的概念往回推,VR/AR必然是其中一项;而从VR/AR向前推,元宇宙并非必然。”潘博航解释道,当前元宇宙描绘的想象和当年的VR并没有太大差距,也没有明确定义和技术发展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在VR领域投资人口中变得“不流行了”,多名业内人士皆向《IT时报》记者表示,近来很少听到融资方提起该词。

元宇宙的议题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在激动人心的元宇宙后,似乎还有热词可被扔出,例如“VR 2.0”。在VR技术的时间谱上,21世纪90年代、本世纪00年代、10年代以及目前都存在一个发展高峰期,但都没有突破硬件和技术的瓶颈。

今天,扎克伯格的更名战略更像是一场“面子工程”,这表明Facebook进军元宇宙的决心,最大程度“蹭”到资本市场的热潮,但无论元宇宙还是VR,未来无疑将与Meta有关。

一名VR从业者告诉《IT时报》记者,Connect大会并未出现新一代高端头显,但业内不少声音相信Oculus quest pro不远了,而Oculus quest 3或将于2023年左右发布。

Oculus quest系列第二代产品quest 2曾被视为“吹响VR复兴号角”的产品,售价为299美元的它是目前销量最好的VR头显。上述人士乐观估计,随着quest继续迭代,或将带领人们走向VR 2.0时代,这是元宇宙宏观概念中显而易见的未来。

换句话说,元宇宙不可预测,但VR 2.0或许已在眼前。

排版/季嘉颖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Facebook改名押注“元宇宙” 资本坐不住了

在Facebook今天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此后战略便是All in元宇宙。

文|IT时报见习记者 崔鹏志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30秒快读

1.在Facebook今天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此后战略便是All in元宇宙。

2.“元宇宙”到底是炒作还是投资机会?

3.在Facebook这针兴奋剂到来之前,相关概念股暴跌,泡沫破了又吹,元宇宙到底还能吸引多少资本?

今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首日突破400亿美元市值,出自科幻小说《雪崩》的元宇宙(metaverse)成为投资界热词,《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凭借“元宇宙愿景”一举拿下10亿美元融资。

一时间,各类“元宇宙公司”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泡沫。10月26日,标榜元宇宙的中青宝收盘暴跌10.89%。25日晚,该公司曾接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元宇宙”相关事宜,并发布股价异动报告,指出元宇宙尚在初步探索,相关产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寻觅”元宇宙的投资人正在变得冷静。多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VR/AR领域的投资人不再被元宇宙冲昏头脑。

正如今天更名的Facebook看似All in元宇宙,却更像一场“面子工程”,会上发布的更多成果都落在VR领域:Project Cambria虚拟现实耳机、Project Nazare增强现实眼镜、Horizon Workrooms功能......

而关于元宇宙本身——它的释义字典正在变厚,区间却在变窄,它已被公认为一艘“新时代的大船”,但行驶在资本的海洋,面对能够覆舟的海浪,必须先选定一个方向。

01 资本“硬闯”元宇宙

在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元宇宙是一个虚拟的人造三维空间,它仿照现实世界而设立,又让人们以数字替身的方式在其中生活,做到与现实的平行。

《头号玩家》中游戏世界“绿洲”或许是目前影像作品中最接近元宇宙的形态。在维基百科上,元宇宙被定义为“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相比以上凝练的定义,或许以特征为限定范围的定义方式更吸引人。Roblox在招股书中用8条关键特征定义元宇宙:身份、朋友、沉浸感、随地、多样性、低延迟、经济、文明。以上8条特征带来的涵盖性以及元宇宙与生俱来的“新潮”“未来感”,不难看成资本闯入元宇宙的直接诱因。

“元宇宙赛道本身便具备百万亿级别的市场潜力,它包含了AI、区块链、通信、AR、VR等众多新兴技术,顺应着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一名有十几年投资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向《IT时报》记者总结道,这个概念的兴起将一些企业带回投资市场的前台,使得数个细分市场一跃登上风口浪尖,并为5G等未来技术应用打开更多想象。

持以上观点的投资界人士并不在少数。蓝图创投投资总监明皓曾对媒体表示,众多行业都能在元宇宙概念中找到对应位置,这满足了游戏、社交、内容、硬件等行业的扩张需求。

“头部VC、投资机构都在入场,但当前浮出水面的项目还不多。”上述投资人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他也在参与孵化两个涉及元宇宙赛道的项目,项目标的皆接近几十亿,元宇宙无疑是一片“长长的雪坡”。

另一方面,泡沫却在悄然破碎。

中青宝等公司是这股热潮中的领头羊之一。9月6日,中青宝曾宣布推出虚拟联动现实的模拟经营类游戏《酿酒大师》,消息传出后,该股连续两日涨停,并维持在较此前翻倍的股价上下浮动。

如今,这只曾经国内最火的元宇宙概念股正在遭遇滑铁卢。26日之后,中青宝在27日、28日连续两日持续下跌。《中国经营报》指出,中青宝在10月21日~25日累计涨幅超四成,25日近千万资金撤退,换手率大涨至37.82%,疑似炒作资金出逃。

其他“元宇宙股”也辉煌不再。汤姆猫、完美世界、宝通科技等经历暴涨后,均再无9月初被捧上元宇宙宝座时的高额涨幅。

02 “热钱”的流向

资本的“热钱”还在流向元宇宙,元宇宙“轮廓”的显现带来更多冷静,但Facebook这次全盘托出元宇宙的愿景,会再给资本打一针兴奋剂。

易凯资本王冉认为,随着技术发展,四类公司将有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平台,它们分别为:提供工具和环境的公司、新一代AR/VR/MR社交公司、超级大内容IP的公司以及下一代智能终端和脑机接口的公司。

基于使用场景的内容公司与基于VR/AR的硬件及技术公司或成为元宇宙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相比一开始网友调侃的“万物皆可元宇宙”,冷静的思考越变越多。

10月27日,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上,基于NFT的元宇宙讨论成为话题之一。主营3D虚拟化身的美国公司Genies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负责人Allison Sturges在圆桌讨论环节表示,虚拟头像、虚拟世界、NFT区块链等去中心化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元宇宙的可操作性,区块链基础设施将助益元宇宙,但尚待建设也是公认的事实。

元宇宙基础设施尚未臻于成熟的事实之下,互联网本身的互通亦处在担忧之中,当今移动互联网的版图仍难以互通。而在大多数对元宇宙的想象中,“互通”都是首要特征,一家公司无法垄断元宇宙。Roblox 联合创始人 Neil Rimer认为“元宇宙的能量将来自用户,而不是公司。”

相比尚待发展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仍需解决的地域、商业、政治垄断问题,VR/AR领域对于热衷元宇宙的投资人无疑是一片净土。

金钱、人才、热情,那些最好最新的东西,披上元宇宙的外衣涌向VR。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VR/AR领域的投融资已在40笔以上。全球范围内,仅9月VR/AR行业便完成21笔融资并购,其中国内7笔,国外14笔,融资金额约为1.59亿美元。

03 元宇宙未必是VR的未来

“但其实VR领域从业者对元宇宙没那么有热情。”兰亭数字CEO孙文博告诉《IT时报》记者,除去元宇宙的影响,2021年对于VR赛道来说也意义非凡。

影响来源于众多方面,Oculus Quest 2于去年发售,Pico等硬件公司不断拿到大额融资,爱奇艺等内容平台持续发布VR内容,知名VR游戏《半条命:艾利克斯》引发热议……

在孙文博眼中,投资人们的热情难说全然来自“元宇宙”,而当前VR发展水平也与大众期望的元宇宙水平相去甚远。据亿欧智库《2021中国VR/AR产业研究报告》,VR/AR产业正跨越低谷迎来复苏,2021年将成为“产业二次腾飞起点”。

2014年,VR起飞,历经7年,相关技术在屏幕显示、芯片、交互上仍处于进化中,而产品也需要时间走向量产和平民化,接下来,面部识别、眼动追踪等技术还有待完善。

作为一家以线上VR业务为主的公司,兰亭数字的市场策略是不断突破各类场景。在孙文博眼中,元宇宙亦然,“元宇宙的落地可能是按场景逐渐延伸的,它最可能在某个场景做到最好,再随着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打开更多场景和市场”。

这个特定的场景在vHome创始人潘博航眼中则指向游戏。潘博航也是开放社区VRPlay的发起人,vHome是他正在筹备中的虚拟社区项目,这是一个和VR眼镜绑定的虚拟场景产品。在他看来,从VR/AR的应用侧抓起市场,也是VR公司的市场策略之一。

“一个成功的消费级产品是一个新市场的开始,在元宇宙上,它很可能是一台成功的VR游戏机。”潘博航表示,业内的从业者考虑的更为实际,“元宇宙的概念在收缩。从元宇宙的概念往回推,VR/AR必然是其中一项;而从VR/AR向前推,元宇宙并非必然。”潘博航解释道,当前元宇宙描绘的想象和当年的VR并没有太大差距,也没有明确定义和技术发展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在VR领域投资人口中变得“不流行了”,多名业内人士皆向《IT时报》记者表示,近来很少听到融资方提起该词。

元宇宙的议题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在激动人心的元宇宙后,似乎还有热词可被扔出,例如“VR 2.0”。在VR技术的时间谱上,21世纪90年代、本世纪00年代、10年代以及目前都存在一个发展高峰期,但都没有突破硬件和技术的瓶颈。

今天,扎克伯格的更名战略更像是一场“面子工程”,这表明Facebook进军元宇宙的决心,最大程度“蹭”到资本市场的热潮,但无论元宇宙还是VR,未来无疑将与Meta有关。

一名VR从业者告诉《IT时报》记者,Connect大会并未出现新一代高端头显,但业内不少声音相信Oculus quest pro不远了,而Oculus quest 3或将于2023年左右发布。

Oculus quest系列第二代产品quest 2曾被视为“吹响VR复兴号角”的产品,售价为299美元的它是目前销量最好的VR头显。上述人士乐观估计,随着quest继续迭代,或将带领人们走向VR 2.0时代,这是元宇宙宏观概念中显而易见的未来。

换句话说,元宇宙不可预测,但VR 2.0或许已在眼前。

排版/季嘉颖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