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为商业社会下过一个精湛定义,大意是:人类商业文明的典型成就并非是为女王们提供更多丝袜,而在于通过不懈努力,让女工们都能买得起丝袜。
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底层驱动力永远都是技术以及让“技术扩散”的商业——换句话说,能同时完成“从0到1”和“从1到后面无数0”的无缝对接,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踩在时代鼓点且受人尊敬的重要标准。
而若谈及技术商业化,优衣库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当连裤袜被发明后生活方式就变了。时尚一直在变,但像连裤袜这种创新才能带来最主要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露出双腿,穿上短裙,优衣库想创造的正是像连裤袜这样的东西。”创始人柳井正这段论述几乎可被视作“女王与女工”的现代演绎——通过降低前沿技术的成本,解决用户此前也许并不留意的“痛点”,借助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向世界各地低价兜售,从而将穿衣“尝试”变成穿衣“常识”,这事没有谁比优衣库干得更好。
事实上,相比潮流,优衣库更偏向以技术开发的节奏推新产品。最近的例子来自夏日前夕上市的运动系列。从直觉便知,浓重的技术属性让优衣库推出运动系列合乎逻辑(耐克2014 年财报就将优衣库列为直接竞争对手),不过必须承认,置身于近些年愈加强劲的“运动休闲(Athlesiure)”风潮之中,技术只是变量之一,它并不意味着对审美的丢弃,打破运动与生活之间界限,让运动服饰成为“两栖动物”,是其必须进化出的本领,而倘若搁置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宏大背景之下,这种与生活场景的兼容,或许才是UNIQLO SPORTS的最大机遇。
技术为先
还是先从AIRism和Dry EX两项技术说起。
如你所知,“让你在冬天觉得温暖,在夏天保持干燥”从来都是优衣库一切技术研发的两极,AIRism即是在“夏天”这一端最重要的技术支柱之一。具体而言,它是优衣库的一种纤维科技,其面料合作方来自著名的东丽公司——后者同时为波音和空客的尾翼等机体提供碳纤维。
追溯历史,优衣库研发AIRism面料的初衷,与日本梅雨季湿热难耐的天气有关:一般面料在室外注定湿身,进入室内空调房,热汗干后又觉得冷。AIRism则通过极细纤维面料达到吸汗速干,防止闷湿和透气除臭的功能。而这一面料技术也在不断精进,譬如将纤维变得愈加细密,从而向离“轻若无物”的理论极限更近一步——所以你可以想象,运动服饰是这种吸湿透气散热性佳的技术的绝佳载体,它能为人们工作与健身之间的场景切换带去更多想象空间,这个问题后面也会说到。
再说下Dry EX。
Dry EX是优衣库速干面料的升级产品(同样与东丽共同研发),其通过3D纺织技术配合高密度的透气孔达到吸汗透气和保持干爽的功能。从我个人的使用经历,这种技术确实可以让人在夏日相对清爽。就在前段时间,我去了吴哥窟游玩,无意之间完成了对几件短T的测评……五月的柬埔寨已颇为炙热,我在吴哥窟待了四天,汗流雨下是常态,你知道,普通纯棉T恤并不具备速干功能,这让人在酷暑之下非常狼狈,基本走半小时就湿透了,穿Dry EX那天相对干爽,并没有产生身体与衣服粘稠地糊在一起的不适,记得当时我最大感受是,总在说技术改变生活,见惯了各种科技产品,总会间歇性阙值升高,但许多时候,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之物的技术创新才更令人欣喜。
场景兼容与运动浪潮
其实我也是无意中将一件Dry EX短T放入旅行箱的,现在回想,作为一个大意的人,和“普通”T恤形似——换句话说,Dry EX 面料与POLO衫或者圆领衫进行了融合,是我“忽视”其技术属性的关键。而在更大意义上,这种“忽视”当然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过往独属于运动装的面料细节超越了其原始用途。
如你所知,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生活之中,运动风潮呈井喷之势,而职场人群(尤其那些无需穿职业装的)是这一轮风尚的主力,但在一个时间被不断切割,工作和非工作时段彼此交替的背景下,运动与生活场景的兼容变得尤为关键——它甚至让人刻意模糊掉“运动”与“时尚”的主次地位,一件方便运动的时装?还是一件时尚的运动服?
这正是优衣库期望的市场机遇,其瞄准的正是那些“可能不是非常专业,但偶尔有运动需求,未必需要买几千块钱的装备,(希望)几百块钱就能搭出轻运动的风格”的消费者。
嗯,你完全可以穿着同一件服饰完成场景的切换:譬如男士下班后去打一场网球;女士开完会后直接去健身房练习瑜伽。而技术优势又能让这种切换摆脱尴尬,你可以在运动后马上和好友见面,也能在晨练后直接坐在工位开始工作。
某种意义上,就像全球范围内快时尚与奢侈品的混搭成风,运动与时尚的嫁接也可谓大势所趋,普通消费者早已厌倦了两者被“人为”的二元对立带来的困扰。而在我看来,优衣库运动系列的这种兼备——甚至全球运动休闲的流行风尚,亦是一种关于穿衣价值观的重新设定,它将舒适,功能,与时尚搁置在同等地位,而消费者则通过衣着告诉所有人对这种“同等地位”的认同,其实就像柳井正常说的那句,“我们制作服装是为了让人们表达对生活方式的态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服饰场景的自由切换也许会让更多人投身于运动大军。你知道,伴随着人类史上最为庞大中产阶级的崛起,对运动的追捧成为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甚至被视作中产阶级的“新信仰”——而几乎可以肯定,这股运动热潮还将持续,市场发展潜力仍非常大,常被拿来引用的两个例子是:美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超过700场,能跑完全马的人数大概是中国的7-8倍;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数量不到美国2成,健身会员数目也不到美国1成。
而如你所知,品牌定位所致,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优衣库的天然受众(这和价格关系不大,年薪十万和年薪一百万的人若有什么生活上的交集,都觉得穿优衣库还挺好的算是一个)——所以,产品,运动浪潮,加之品牌效应产生的合力,才是我个人看好UNIQLO SPORTS的最大原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