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西卫视推首档政府官员真人秀,不愧是市长拿过金马奖的沃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西卫视推首档政府官员真人秀,不愧是市长拿过金马奖的沃土

全程参与节目制作的山西卫视频道总监陶亿笑坦言,最希望的是节目平稳播出而不是搏收视率。毕竟,这已不是一档单纯的电视节目。

作者:李春晖

大势所趋,领导们终于也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网红答卷。

5月27日晚,内地首档政府官员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在山西卫视开播。来自山西1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或副市长轮番登台,为争取“第二届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展开演讲、辩论。正面pk,胜者晋级。观众可在官方微信上参与投票,截止到目前总票数超过440万,约占山西总人口的12%。

莫非这是要上演“新闻联播”版“奇葩说”,想想就有点好看啊,会有这种场面吗:

日剧《民王》剧照

娱乐硬糖(微信id:yuleyingtang)的小编认真观摩了整集节目。然而,默默期待的领导齐跳《青春修炼手册》的风姿并没有出现。

虽然没有小鲜肉,也缺少通常真人秀的预埋包袱和戏剧冲突,市长们的表现依然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毕竟,看多了美帝表情包和台湾全武行,在选举文化并不发达的内地,难得在非新闻节目看到非开会、非视察的wuli领导,要的就是个反差萌嘛。

首先上场的是传统诗朗诵派阳泉副市长任衍钢。

光是传统怎么够,还要展示和国际接轨的大格局,彪两句英文先,看把外国友人乐的:

然而评委对排比句似乎不太买账。“印象”系列导演王潮歌还有天天讲故事的老梁等四人共同担当节目评委。

市长领衔之后,便是例行的歌舞表演和特产展示。《三体》作者、阳泉人刘慈欣老师倾情出演他在花中笑:

然而评委依然犀利,“为什么不详细说说吃什么”,一语道出群众心声。

技术宅派的临汾市副市长王振宇,参赛选手中唯一的70后,推介中用了时髦的VR技术,穿得也像技术宅。

线下推广派的忻州市长郑连生,贴上二维码和志愿者一起上街拉票。

竞选Polo衫什么的,也果断穿起来:

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

尽管选手们显然还不能放下中层领导干部包袱,表演舞美也是山西台一贯的乡土风味,但地域之争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挑起群众热情。投票公众号在一个月内粉丝暴涨,文章点击量也从几百一下跃升到10万+。投票送流量、送话费、送打折券等拉票手段层出不穷。亦有不少山西籍网友表示被下派投票任务。

目前看来,各路网络评论普遍对该节目持正面态度。山西一向给人文化相对保守的印象,能为了宣传旅游让领导们走向台前争当网红,也是蛮拼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煤老板”都是山西的名片。后来,又变成了江河日下的煤老板。

坐吃山空的煤炭与触目惊心的污染,正在经历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山西,又在2014年因“系统性、塌方式”的严重腐败震惊全国,整个官场大换血。转型迫在眉睫,山西人开出的药方是“文化旅游”。

2015年10月,首届山西省旅游发展暨“互联网+旅游”大会在太原召开。省长李小鹏表示,为全面发展山西旅游行业,今后山西每年都将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成功的城市,省里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能调动领导们参与,显然不是电视台能掀起的风浪。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健透露,这个节目,是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创意。因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拿出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才有了这档在全国称得上首创的书记、市长电视“真人秀”。

去年,导演周浩以山西“网红”市长耿彦波为核心人物拍摄的纪录片,《大同》夺得了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引起不小震动。

《大同》原名《中国市长》,但最终从这个充满了政治隐喻色彩的名字改为《大同》。

该片多视角观察了一座中国城市的转型之难。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要建设一个文化大同,认为这才是大同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建设文化大同的方式,就必然直面当下中国普遍存在、敏感而且又牵动民生的大问题——拆迁。

市民利益还是城市发展,是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是为大家而舍小家,这些中国城市发展中悬而未决的矛盾,在影片里无时不在,市长耿彦波无解,而老百姓更是无解。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城市大同与体制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人,往往难以长时间投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耿彦波担心自己对大同的宏伟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便要调离此地。因此,抓紧一切时机让自己的畅想落在实处,成了他的终极理想。影片中他的果断、忙碌以及“手段之强硬”都成了这份理想的注解。

但最终,耿彦波还是没能完成他的“文化大同”之梦,一纸调令,他不得不出走太原。《大同》最后的空镜头,瞄准的是尚未完工的古城墙工程,荒芜的工地,而远处则是一批修建中的摩天高楼。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纪录片往往被避而不谈。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和纪录片《大同》追问的是同一个主题:转型、权力、以及民众。

纪录片《大同》剧照

《大同》选取了一个体制内的政府官员,试图用客观的镜头破解民间对官员的刻板看法,进一步也增进了民众对体制运行方式的理解。而在把市长们推向真人秀镜头之前,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曾表示,要解放思想,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交给全国人民。

尽管一个是略土的主旋律腔调,一个是洋气的BBC风格;一个目光冷峻,一个喜气洋洋,但二者都让“领导”变成了真实的人,甚至是可供民众观察、评判和投票的对象。

全程参与节目制作的山西卫视频道总监陶亿笑坦言,最希望的是节目平稳播出而不是搏收视率。毕竟,这已不是一档单纯的电视节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西卫视推首档政府官员真人秀,不愧是市长拿过金马奖的沃土

全程参与节目制作的山西卫视频道总监陶亿笑坦言,最希望的是节目平稳播出而不是搏收视率。毕竟,这已不是一档单纯的电视节目。

作者:李春晖

大势所趋,领导们终于也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网红答卷。

5月27日晚,内地首档政府官员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在山西卫视开播。来自山西1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或副市长轮番登台,为争取“第二届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展开演讲、辩论。正面pk,胜者晋级。观众可在官方微信上参与投票,截止到目前总票数超过440万,约占山西总人口的12%。

莫非这是要上演“新闻联播”版“奇葩说”,想想就有点好看啊,会有这种场面吗:

日剧《民王》剧照

娱乐硬糖(微信id:yuleyingtang)的小编认真观摩了整集节目。然而,默默期待的领导齐跳《青春修炼手册》的风姿并没有出现。

虽然没有小鲜肉,也缺少通常真人秀的预埋包袱和戏剧冲突,市长们的表现依然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毕竟,看多了美帝表情包和台湾全武行,在选举文化并不发达的内地,难得在非新闻节目看到非开会、非视察的wuli领导,要的就是个反差萌嘛。

首先上场的是传统诗朗诵派阳泉副市长任衍钢。

光是传统怎么够,还要展示和国际接轨的大格局,彪两句英文先,看把外国友人乐的:

然而评委对排比句似乎不太买账。“印象”系列导演王潮歌还有天天讲故事的老梁等四人共同担当节目评委。

市长领衔之后,便是例行的歌舞表演和特产展示。《三体》作者、阳泉人刘慈欣老师倾情出演他在花中笑:

然而评委依然犀利,“为什么不详细说说吃什么”,一语道出群众心声。

技术宅派的临汾市副市长王振宇,参赛选手中唯一的70后,推介中用了时髦的VR技术,穿得也像技术宅。

线下推广派的忻州市长郑连生,贴上二维码和志愿者一起上街拉票。

竞选Polo衫什么的,也果断穿起来:

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

尽管选手们显然还不能放下中层领导干部包袱,表演舞美也是山西台一贯的乡土风味,但地域之争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挑起群众热情。投票公众号在一个月内粉丝暴涨,文章点击量也从几百一下跃升到10万+。投票送流量、送话费、送打折券等拉票手段层出不穷。亦有不少山西籍网友表示被下派投票任务。

目前看来,各路网络评论普遍对该节目持正面态度。山西一向给人文化相对保守的印象,能为了宣传旅游让领导们走向台前争当网红,也是蛮拼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煤老板”都是山西的名片。后来,又变成了江河日下的煤老板。

坐吃山空的煤炭与触目惊心的污染,正在经历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山西,又在2014年因“系统性、塌方式”的严重腐败震惊全国,整个官场大换血。转型迫在眉睫,山西人开出的药方是“文化旅游”。

2015年10月,首届山西省旅游发展暨“互联网+旅游”大会在太原召开。省长李小鹏表示,为全面发展山西旅游行业,今后山西每年都将召开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申办成功的城市,省里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能调动领导们参与,显然不是电视台能掀起的风浪。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健透露,这个节目,是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创意。因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拿出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才有了这档在全国称得上首创的书记、市长电视“真人秀”。

去年,导演周浩以山西“网红”市长耿彦波为核心人物拍摄的纪录片,《大同》夺得了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引起不小震动。

《大同》原名《中国市长》,但最终从这个充满了政治隐喻色彩的名字改为《大同》。

该片多视角观察了一座中国城市的转型之难。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要建设一个文化大同,认为这才是大同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建设文化大同的方式,就必然直面当下中国普遍存在、敏感而且又牵动民生的大问题——拆迁。

市民利益还是城市发展,是保护自己的权利还是为大家而舍小家,这些中国城市发展中悬而未决的矛盾,在影片里无时不在,市长耿彦波无解,而老百姓更是无解。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城市大同与体制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人,往往难以长时间投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耿彦波担心自己对大同的宏伟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便要调离此地。因此,抓紧一切时机让自己的畅想落在实处,成了他的终极理想。影片中他的果断、忙碌以及“手段之强硬”都成了这份理想的注解。

但最终,耿彦波还是没能完成他的“文化大同”之梦,一纸调令,他不得不出走太原。《大同》最后的空镜头,瞄准的是尚未完工的古城墙工程,荒芜的工地,而远处则是一批修建中的摩天高楼。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纪录片往往被避而不谈。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和纪录片《大同》追问的是同一个主题:转型、权力、以及民众。

纪录片《大同》剧照

《大同》选取了一个体制内的政府官员,试图用客观的镜头破解民间对官员的刻板看法,进一步也增进了民众对体制运行方式的理解。而在把市长们推向真人秀镜头之前,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曾表示,要解放思想,把选择权交给观众、交给全国人民。

尽管一个是略土的主旋律腔调,一个是洋气的BBC风格;一个目光冷峻,一个喜气洋洋,但二者都让“领导”变成了真实的人,甚至是可供民众观察、评判和投票的对象。

全程参与节目制作的山西卫视频道总监陶亿笑坦言,最希望的是节目平稳播出而不是搏收视率。毕竟,这已不是一档单纯的电视节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