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从《纳米核心》出发,海岸线动画想转型IP公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从《纳米核心》出发,海岸线动画想转型IP公司

 海岸线动画CEO鲁俊近来异常忙碌,正在为了A+轮的融资四处奔波,这笔融资将主要被用于《纳米核心》第三季动画和其他新动画项目的制作。

 

海岸线动画CEO鲁俊近来异常忙碌,正在为了A+轮的融资四处奔波,这笔融资将主要被用于《纳米核心》第三季动画和其他新动画项目的制作。

对于很多怀揣着理想与热爱进入到动画行业的青年人来说,在中国做动画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国产动画的投入与产出总是不成正比,与二次元产业中的漫画和小说相比,动画如同重资产一样有着高昂的投入成本。而与游戏相比,动画的回报周期又相当漫长。

海岸线动画在动画行业立足最大的优势是技术,三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通经过几年的研发,建立了公司的技术壁垒,并通过优化技术大幅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但由于产品线单一,公司目前总体还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要改变这个状态,以往说到海岸线都觉得是技术公司,但我们未来要成为一家IP创新公司。”鲁俊对数娱梦工厂表示,动画将是用来积累粉丝的工具,而打造全产业链才是变现的手段。

 

  技术宅的优势:《纳米核心》每分钟成本仅3万

早在2012年,海岸线动画因3D动画短片《图坦的文章》引起市场注意,从而获得心动网络1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开始制作的国内第一部全年龄向的科幻机甲动画《纳米核心》。

在2015年获得上海联创永宣、游族网络与深圳联创好玩共同投资的2400万元A轮后,海岸线动画又继续制作了《纳米核心》第一季剩余集数和第二季的全部动画。

在加入海岸线动画前,鲁俊有7年的影视动画行业从业经验,曾参与过《环太平洋》、《奥林匹亚陷落》等国际大片制作,从事电影制作中的绑定、动作捕捉与工具开发等工作。而公司技术总监华腾升也有多年游戏及动画特效制作经验。

当年心动网络看中他们的技术,本想收购海岸线动画来帮自己制作宣传片,但在这一过程中,鲁俊和华腾升以及总导演张涵萌生了做原创动画的念头。

通过两年的铺垫,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就是科幻题材的3D动画《纳米核心》。其间海岸线动画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研发新产品,并实现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完成达成更高的制作水准。

目前海岸线动画的制作团队有70多人,3周以内即可制作一部25分钟的动画。同为3D动画,《秦时明月》的制作团队超过100人,一集动画制作周期需一个月。

并且,《纳米核心》每分钟的成本已经基本控制在3万元左右,打斗镜头成本会略高一些,这在同水准的同类动画制作中算是极低的水平,差不多与腾讯系二维动画的成本相当。

目前海岸线动画的团队与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公司之后出品的动画不断更播出。“《纳米核心》第一季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曾断更过一段时间,这就不利于积累受众,培养口碑。我们之后推出的动画都要保证播出的连续性。”鲁俊表示。

 

盈利计划:动画电影+游戏授权+动画周边

即使已经尽可能将成本控制得低,但海岸线动画依然需要投入庞大的制作费用。《纳米核心》第二季的动画正在播出中,按一集25分钟,预定制作14集算,仅制作成本就超过1000万。

而海岸线动画去年的年收还不到千万,仅靠《纳米核心》第一季的多网络平台播放权收入与第二季动画卖给乐视的独家播放权收入,加上周边授权收入尚不足以实现收支平衡。

鲁俊表示,以前海岸线动画一直没有授权给游戏,今年将开放游戏授权,基本可实现赢利。并且未来公司的其他动画IP都计划同步开发游戏。除了游戏,公司还计划未来3-5年,每年产出一部大电影,目标平均票房为1亿元。动画电影、游戏IP和动画周边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的利润来源。

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海岸线动画成功打造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IP。事实上,几乎所有不想当代工的动画制作公司的共通路径都是:树立动画品牌,带动下游游戏,反哺上游漫画和小说,进行跨界商业合作。区别在于,如何从一开始就树立好这个品牌。

公司目前成熟的IP只有《纳米核心》,其表现有数据说明:第一季动画于2014年2月14日开播,第一季的10集已全网播放,全网播放量超过2.2亿次,单集点击超过2000万次。

 

据数娱梦工厂掌握的数据,目前《纳米核心》实际粉丝数大约在40~60万之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中男性约占65%。

 

作为科幻题材动画,《纳米核心》的受众群体就远小于搞笑、言情、热血冒险、武侠修仙等题材的动画,但这类题材往往死忠粉多粉丝粘性更强,付费意愿也很强。据了解,《纳米核心》在播放三集的情况下,已有近万的粉丝付费160余万,ARPPU达到160元。

为了扩大受众群体,弥补产品线单一的劣势,海岸线动画则计划围绕科幻题材推出更细分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处于同一个世界观之下,类似于漫威的漫威宇宙。这一世界观将成为海岸线未来作品的基石。

正在筹备中的IP包括一部女性向作品《纳米学院》,这是一部时长4~7分钟的Q版泡面番,暂定52集,一年内不断更播出。剧本已基本完成,只要有投资三个月内即可上线。一部比《纳米核心》更偏硬科幻、评级更高的作品《哨所》,针对年龄更大的受众,今年也将播放两部预告片。此外还有两个项目在计划内,包括一部低幼向作品,推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发玩具。

不过,孵化IP的基础是内容,而科幻题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创作门槛高。海岸线动画目前由创始人之一张涵主导《纳米核心》的剧本创作与世界观设定。鲁俊告诉数娱梦工厂记者,他们曾找到国内一位资深编剧,希望增强剧本实力。但这名编剧把诺基亚手机往桌上一拍,表示可以写好宫斗、谍战,但对科幻实在不了解。最后,海岸线动画只好自己培养编剧,由张涵带领小团队负责剧本。

“科幻人才本来就比较少,这一题材在国内也刚起步,我们只好自己招人自己培养。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鲁俊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从《纳米核心》出发,海岸线动画想转型IP公司

 海岸线动画CEO鲁俊近来异常忙碌,正在为了A+轮的融资四处奔波,这笔融资将主要被用于《纳米核心》第三季动画和其他新动画项目的制作。

 

海岸线动画CEO鲁俊近来异常忙碌,正在为了A+轮的融资四处奔波,这笔融资将主要被用于《纳米核心》第三季动画和其他新动画项目的制作。

对于很多怀揣着理想与热爱进入到动画行业的青年人来说,在中国做动画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国产动画的投入与产出总是不成正比,与二次元产业中的漫画和小说相比,动画如同重资产一样有着高昂的投入成本。而与游戏相比,动画的回报周期又相当漫长。

海岸线动画在动画行业立足最大的优势是技术,三名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通经过几年的研发,建立了公司的技术壁垒,并通过优化技术大幅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但由于产品线单一,公司目前总体还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要改变这个状态,以往说到海岸线都觉得是技术公司,但我们未来要成为一家IP创新公司。”鲁俊对数娱梦工厂表示,动画将是用来积累粉丝的工具,而打造全产业链才是变现的手段。

 

  技术宅的优势:《纳米核心》每分钟成本仅3万

早在2012年,海岸线动画因3D动画短片《图坦的文章》引起市场注意,从而获得心动网络10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开始制作的国内第一部全年龄向的科幻机甲动画《纳米核心》。

在2015年获得上海联创永宣、游族网络与深圳联创好玩共同投资的2400万元A轮后,海岸线动画又继续制作了《纳米核心》第一季剩余集数和第二季的全部动画。

在加入海岸线动画前,鲁俊有7年的影视动画行业从业经验,曾参与过《环太平洋》、《奥林匹亚陷落》等国际大片制作,从事电影制作中的绑定、动作捕捉与工具开发等工作。而公司技术总监华腾升也有多年游戏及动画特效制作经验。

当年心动网络看中他们的技术,本想收购海岸线动画来帮自己制作宣传片,但在这一过程中,鲁俊和华腾升以及总导演张涵萌生了做原创动画的念头。

通过两年的铺垫,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就是科幻题材的3D动画《纳米核心》。其间海岸线动画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研发新产品,并实现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完成达成更高的制作水准。

目前海岸线动画的制作团队有70多人,3周以内即可制作一部25分钟的动画。同为3D动画,《秦时明月》的制作团队超过100人,一集动画制作周期需一个月。

并且,《纳米核心》每分钟的成本已经基本控制在3万元左右,打斗镜头成本会略高一些,这在同水准的同类动画制作中算是极低的水平,差不多与腾讯系二维动画的成本相当。

目前海岸线动画的团队与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公司之后出品的动画不断更播出。“《纳米核心》第一季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曾断更过一段时间,这就不利于积累受众,培养口碑。我们之后推出的动画都要保证播出的连续性。”鲁俊表示。

 

盈利计划:动画电影+游戏授权+动画周边

即使已经尽可能将成本控制得低,但海岸线动画依然需要投入庞大的制作费用。《纳米核心》第二季的动画正在播出中,按一集25分钟,预定制作14集算,仅制作成本就超过1000万。

而海岸线动画去年的年收还不到千万,仅靠《纳米核心》第一季的多网络平台播放权收入与第二季动画卖给乐视的独家播放权收入,加上周边授权收入尚不足以实现收支平衡。

鲁俊表示,以前海岸线动画一直没有授权给游戏,今年将开放游戏授权,基本可实现赢利。并且未来公司的其他动画IP都计划同步开发游戏。除了游戏,公司还计划未来3-5年,每年产出一部大电影,目标平均票房为1亿元。动画电影、游戏IP和动画周边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的利润来源。

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海岸线动画成功打造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IP。事实上,几乎所有不想当代工的动画制作公司的共通路径都是:树立动画品牌,带动下游游戏,反哺上游漫画和小说,进行跨界商业合作。区别在于,如何从一开始就树立好这个品牌。

公司目前成熟的IP只有《纳米核心》,其表现有数据说明:第一季动画于2014年2月14日开播,第一季的10集已全网播放,全网播放量超过2.2亿次,单集点击超过2000万次。

 

据数娱梦工厂掌握的数据,目前《纳米核心》实际粉丝数大约在40~60万之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中男性约占65%。

 

作为科幻题材动画,《纳米核心》的受众群体就远小于搞笑、言情、热血冒险、武侠修仙等题材的动画,但这类题材往往死忠粉多粉丝粘性更强,付费意愿也很强。据了解,《纳米核心》在播放三集的情况下,已有近万的粉丝付费160余万,ARPPU达到160元。

为了扩大受众群体,弥补产品线单一的劣势,海岸线动画则计划围绕科幻题材推出更细分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处于同一个世界观之下,类似于漫威的漫威宇宙。这一世界观将成为海岸线未来作品的基石。

正在筹备中的IP包括一部女性向作品《纳米学院》,这是一部时长4~7分钟的Q版泡面番,暂定52集,一年内不断更播出。剧本已基本完成,只要有投资三个月内即可上线。一部比《纳米核心》更偏硬科幻、评级更高的作品《哨所》,针对年龄更大的受众,今年也将播放两部预告片。此外还有两个项目在计划内,包括一部低幼向作品,推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发玩具。

不过,孵化IP的基础是内容,而科幻题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创作门槛高。海岸线动画目前由创始人之一张涵主导《纳米核心》的剧本创作与世界观设定。鲁俊告诉数娱梦工厂记者,他们曾找到国内一位资深编剧,希望增强剧本实力。但这名编剧把诺基亚手机往桌上一拍,表示可以写好宫斗、谍战,但对科幻实在不了解。最后,海岸线动画只好自己培养编剧,由张涵带领小团队负责剧本。

“科幻人才本来就比较少,这一题材在国内也刚起步,我们只好自己招人自己培养。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鲁俊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