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踩坑”用户挑刺网红打卡,过度滤镜激活“拔草”热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踩坑”用户挑刺网红打卡,过度滤镜激活“拔草”热潮?

自己进了“照骗”的坑。

文 | 懂懂笔记 神乐

编辑 | 秦言

十一长假之后,很多网友对于一些社交平台“网红打卡地”的吐槽,形成了一道独特声浪。究其原因,是不少网友亲历所谓“小镰仓”、“小京都”、“小垦丁”、“粉红海滩“等网红打卡地后,纷纷表示自己进了“照骗”的坑。

随着吐槽声音渐多,网友们也开始热议起“滤镜景点”光环背后的问题。毕竟,消费者长假出行之所以会选择“平替”景点,也是因为相信“种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那些经过滤镜优化的“美景”。

更甚者,网上还出现了一轮“拔草”潮流,有些年轻网友看到博主的“种草”美图(文章)后,先不急于跟风,而是通过搜索、查验和比较,鉴别“种草”内容是否含有虚假夸张的营销成分。还有一些网友,会亲身体验所谓网红打卡地(网红景区和餐饮店),并将“避坑手记”发到各大点评网站、社交平台,提醒其他用户提防那些过度滤镜美化的“坑”。

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些人也被称为“拔草者”。

立志反种草的“拔草者”

“ 这些(博主的)视频都是加了滤镜的,实际的茶点出品真的很一般。”

在某平台一则推介“地道广式茶点”的短视频下面,张瑜(化名)留下了一句评论,并建议用户在消费之前,先到点评网站查看这个博主所推介店铺的食客真实评价——“拔草”证据,避免被美化过的营销内容蒙蔽。

作为一名“拔草者”, 张瑜告诉懂懂笔记,“拔草者”与“水军”、“无脑黑”的张口就来不同,他们要拔营销号(博主)的“草”不能空口无凭,必须要有真凭实据。常见的办法是在搜索引擎、点评网站上,搜索“种草”内容相关商家的信息,查看真实用户评价。

“如果查看到一家门店、一个景点有很多差评,那么这个店、景点十有八九就会有问题。”张瑜强调,如果一个餐饮店的评论区只有好评且都是长文字加美图,那么有可能都是刷的评价,也同样会有“坑”的存在。

因此,她会采取“辅助手段”进一步确定博主所“种草”的商家、商品和服务是否经过夸张修饰:若有大量博主在不同平台“种草”同一个商家(商品、服务),基本可以确定是营销推广动作,“踩坑”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另外,对主流投诉平台上经常被曝光的商家更要谨慎对待。

“另外有些经营时间稍长一点的商家、景点,还可以用地图APP的街景功能去看一看。”张瑜举例,一些博主极力“种草”的小民宿,照片相当漂亮、独特,但在地图街景中,可能只是一栋开在野滩旁的自建村房罢了,周围可能破败不堪、垃圾成堆,那些动人的“美景”或许只是局部造景。

最近一年多,得益于一系列甄别“种草”内容虚实的方法,她在电商、旅游的消费上少踩了很多坑。同时,她在小红书、B站、豆瓣、知乎等平台发布的“避坑手记”,也帮助不少消费者避开了营销套路。

那么,“拔草者”们都是一见种草文就去“拔”吗?张瑜给出了否定答案。

她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HRM(并非专业拔草博主),平时工作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去专职“拔草”。至于“拔草”笔记,均是她有意消费博主“种草”的商品和服务之前,进行反“种草”调研后的经验之谈。

“换句话说,我去拔草都是因为有意去购买或想去游玩的,没兴趣的内容我不会花心思去研究。”张瑜强调,虽然能善用互联网工具甄别“种草”内容的用户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只是独善其身的“拔草”者,因此平时鲜有商品(景点)鉴别攻略的分享。

好在如今意识到营销号(博主)夸大、虚构“种草”内容的用户越来越多,她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各大短视频、社交网络、点评应用上能看到很多“拔草者”出没,大家也会经常在线上交流新的拔草经验。

那么,这些爱管闲事的“拔草者”除了希望用真实信息提醒别的消费者,还有哪些诉求呢?

虚假“种草”的隐患有多大?

每一位执着的“拔草者”,此前必定都吃过“种草”的亏。

与拔了一年“草”的张瑜不同,小橙(网名)是在今年十一长假之后,才愤然加入“拔草者”行列。她说,自己之所以想成为一位“拔草者”,源于十一长假期间“悲惨”的遭遇。

九月初,她偶然间看到一位旅游博主的推荐,开始“种草”漳州市的某个景点。提前两周她预定了博主所推荐的景点民宿,放假后的第一天便与家人一同自驾前往。当她到达网红民宿(景点)时,却发现那里的真实情况(无论是景色还是风格)与博主所发图片存在巨大差异,“什么小垦丁嘛,就是一片满是垃圾、杂草的河滩。”

因此,极力推荐并制定出行计划的小橙还被家人善意地取笑了一番,这让她非常气愤。她告诉懂懂笔记,对于网上充斥着大量虚假营销、夸大宣传内容,她早已心知肚明,之前也曾轻信网、一些红“种草”文而买到劣质美妆、护肤品,所以一直有防备之心。

“以前网购的护肤品、化妆品不好用也就算了,损失几十元上百元,就当破财消灾了。”但是这次长假“踩坑”网红打卡地,让她意识到虚假营销的危害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首先,因为博主的虚假宣传,有不少网友相信博主推介的景点并设为旅游目的地,同时抱着较高的心理期待前往。结果到了地方却发现与宣传不符,产生心理落差影响了心情,“长假已经结束整整三个星期了,一想起那个小垦丁的景象还是觉得郁闷。”

其次,博主的夸张“种草”虽达到营销目的,但却浪费了消费者“珍贵”的长假。小橙作为在银行工作的上班族,一年中很少能休长假,能花费一周时间陪伴家人出游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估计网红博主写一篇种草文也就赚个千把块,可我这次出行全家花了上万元。”

最后,夸张的“种草”内容,影响到的可能是整个景区甚至是当地旅游行业。长假旅行期间,小橙发现有不少因为博主的“种草”美文来到“小垦丁”的游客,很多人看到散落垃圾、杂草的河滩后,对当地旅游资源都产生了怀疑。

“推荐的美妆不好用、美食不好吃我都忍了,但这些虚假内容毁了我的长假,我真的不能忍。”小橙强调,如今一些网红、博主的种草已经过度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背后的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也让消费者感到厌烦,只能投诉到底。

2019年,相关社交内容平台就曾被央视点名存在笔记代写、虚假内容过多的问题,导致下架整改。尽管平台方面表示启动了全面排查相关内容,但时至今日,博主虚假“种草”内容仍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因此,这些让消费者不断踩坑的社交平台,也渐渐引发了用户的抵触心理。一些网友除了主动“拔草”之外,还选择成为专职拔草的内容博主,专门提供实际“拔草”经历并吸引到了众多粉丝。

不过,如今当一名“拔草者”似乎并不好做,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不被理解、群起攻之的对象。

“拔草者”也会引起误解

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拔了好几月的“草”,专职博主李婷(化名)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拔草者”,抱团应对夸张、虚假的“种草”内容了。

她在十一长假后建立起了专门的微信群,为的是方便“拔草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个人单打独斗去拔草,对于这么多社交平台上的虚假营销而言几乎没有作用。”李婷告诉懂懂笔记,自己不断发布有针对性的“拔草”内容,甚至会去一些过度滤镜的“种草”文页面做评论分析,但几乎起步到什么效果。

她认为,“拔草”没有太多作用是因为种草内容太“海量”了。据南都周刊报道,以餐饮行业推广为例,商家撰写一篇300至400字“种草”推文,再由粉丝数量在1000至2000的网红博主进行发布,收费只要75元~100元/次。有商家还表示,只需将推广店铺的照片发送给博主即可大量推广,无须网红博主真人到场,十分快捷高效。

“你想想,店铺花一万块就能获得数百篇笔记或者博文,由上百位博主进行推广和扩散。”李婷强调,即便“拔草者”发布的帖子、评论都是有理有据,但由于势单力薄且人轻言微,常常会淹没在大量虚假内容中,更不要说帮助更多消费者“拔草、避坑”了。

不过,尽管多数消费者很难发现“拔草者”的内容,但感受到威胁的“种草”博主却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回击“拔草者”。李婷和张瑜都表示,自己因为“拔草”的内容经常遭到博主及博主粉丝的攻击和谩骂。

“那些无良博主骂我、找水军攻击我,我都能理解,但不明真相的粉丝是纯素人,也跟着怼我,这太奇怪了。”李婷无奈地说道。

让这些“拔草者”伤心的,是自己原本希望通过真实信息帮助用户不要被虚假“种草”所伤害,但有时候这些网红博主的粉丝却来怼自己,“我好几次想要放弃拔草内容的创作,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太伤人了。”

相比拥有一定粉丝基础、团队化运作的“种草”博主,兼职“拔草者”的力量显然是十分单薄的。这些收集了真实内容和证据的“拔草者”,有时候发布的内容反而会遭到质疑和怒怼,多少有些令人无语。

面对近期消费者对过分滤镜(夸张)的网红打卡地吐槽,相关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博主“种草”内容若以营销推广为目的,可以视作广告行为,而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只不过,由于“种草”内容的特殊性,很难认定博主是主观传播虚假广告,还是发布个人观点。好的一面是,“拔草”内容的涌现是消费者趋于理性的一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让虚假网红打卡内容、夸张种草文有了一定程度的收敛。因此,对于那些“专业拔草”的创作者的确应该多一些掌声和鼓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踩坑”用户挑刺网红打卡,过度滤镜激活“拔草”热潮?

自己进了“照骗”的坑。

文 | 懂懂笔记 神乐

编辑 | 秦言

十一长假之后,很多网友对于一些社交平台“网红打卡地”的吐槽,形成了一道独特声浪。究其原因,是不少网友亲历所谓“小镰仓”、“小京都”、“小垦丁”、“粉红海滩“等网红打卡地后,纷纷表示自己进了“照骗”的坑。

随着吐槽声音渐多,网友们也开始热议起“滤镜景点”光环背后的问题。毕竟,消费者长假出行之所以会选择“平替”景点,也是因为相信“种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的那些经过滤镜优化的“美景”。

更甚者,网上还出现了一轮“拔草”潮流,有些年轻网友看到博主的“种草”美图(文章)后,先不急于跟风,而是通过搜索、查验和比较,鉴别“种草”内容是否含有虚假夸张的营销成分。还有一些网友,会亲身体验所谓网红打卡地(网红景区和餐饮店),并将“避坑手记”发到各大点评网站、社交平台,提醒其他用户提防那些过度滤镜美化的“坑”。

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些人也被称为“拔草者”。

立志反种草的“拔草者”

“ 这些(博主的)视频都是加了滤镜的,实际的茶点出品真的很一般。”

在某平台一则推介“地道广式茶点”的短视频下面,张瑜(化名)留下了一句评论,并建议用户在消费之前,先到点评网站查看这个博主所推介店铺的食客真实评价——“拔草”证据,避免被美化过的营销内容蒙蔽。

作为一名“拔草者”, 张瑜告诉懂懂笔记,“拔草者”与“水军”、“无脑黑”的张口就来不同,他们要拔营销号(博主)的“草”不能空口无凭,必须要有真凭实据。常见的办法是在搜索引擎、点评网站上,搜索“种草”内容相关商家的信息,查看真实用户评价。

“如果查看到一家门店、一个景点有很多差评,那么这个店、景点十有八九就会有问题。”张瑜强调,如果一个餐饮店的评论区只有好评且都是长文字加美图,那么有可能都是刷的评价,也同样会有“坑”的存在。

因此,她会采取“辅助手段”进一步确定博主所“种草”的商家、商品和服务是否经过夸张修饰:若有大量博主在不同平台“种草”同一个商家(商品、服务),基本可以确定是营销推广动作,“踩坑”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另外,对主流投诉平台上经常被曝光的商家更要谨慎对待。

“另外有些经营时间稍长一点的商家、景点,还可以用地图APP的街景功能去看一看。”张瑜举例,一些博主极力“种草”的小民宿,照片相当漂亮、独特,但在地图街景中,可能只是一栋开在野滩旁的自建村房罢了,周围可能破败不堪、垃圾成堆,那些动人的“美景”或许只是局部造景。

最近一年多,得益于一系列甄别“种草”内容虚实的方法,她在电商、旅游的消费上少踩了很多坑。同时,她在小红书、B站、豆瓣、知乎等平台发布的“避坑手记”,也帮助不少消费者避开了营销套路。

那么,“拔草者”们都是一见种草文就去“拔”吗?张瑜给出了否定答案。

她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HRM(并非专业拔草博主),平时工作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去专职“拔草”。至于“拔草”笔记,均是她有意消费博主“种草”的商品和服务之前,进行反“种草”调研后的经验之谈。

“换句话说,我去拔草都是因为有意去购买或想去游玩的,没兴趣的内容我不会花心思去研究。”张瑜强调,虽然能善用互联网工具甄别“种草”内容的用户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只是独善其身的“拔草”者,因此平时鲜有商品(景点)鉴别攻略的分享。

好在如今意识到营销号(博主)夸大、虚构“种草”内容的用户越来越多,她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各大短视频、社交网络、点评应用上能看到很多“拔草者”出没,大家也会经常在线上交流新的拔草经验。

那么,这些爱管闲事的“拔草者”除了希望用真实信息提醒别的消费者,还有哪些诉求呢?

虚假“种草”的隐患有多大?

每一位执着的“拔草者”,此前必定都吃过“种草”的亏。

与拔了一年“草”的张瑜不同,小橙(网名)是在今年十一长假之后,才愤然加入“拔草者”行列。她说,自己之所以想成为一位“拔草者”,源于十一长假期间“悲惨”的遭遇。

九月初,她偶然间看到一位旅游博主的推荐,开始“种草”漳州市的某个景点。提前两周她预定了博主所推荐的景点民宿,放假后的第一天便与家人一同自驾前往。当她到达网红民宿(景点)时,却发现那里的真实情况(无论是景色还是风格)与博主所发图片存在巨大差异,“什么小垦丁嘛,就是一片满是垃圾、杂草的河滩。”

因此,极力推荐并制定出行计划的小橙还被家人善意地取笑了一番,这让她非常气愤。她告诉懂懂笔记,对于网上充斥着大量虚假营销、夸大宣传内容,她早已心知肚明,之前也曾轻信网、一些红“种草”文而买到劣质美妆、护肤品,所以一直有防备之心。

“以前网购的护肤品、化妆品不好用也就算了,损失几十元上百元,就当破财消灾了。”但是这次长假“踩坑”网红打卡地,让她意识到虚假营销的危害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

首先,因为博主的虚假宣传,有不少网友相信博主推介的景点并设为旅游目的地,同时抱着较高的心理期待前往。结果到了地方却发现与宣传不符,产生心理落差影响了心情,“长假已经结束整整三个星期了,一想起那个小垦丁的景象还是觉得郁闷。”

其次,博主的夸张“种草”虽达到营销目的,但却浪费了消费者“珍贵”的长假。小橙作为在银行工作的上班族,一年中很少能休长假,能花费一周时间陪伴家人出游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估计网红博主写一篇种草文也就赚个千把块,可我这次出行全家花了上万元。”

最后,夸张的“种草”内容,影响到的可能是整个景区甚至是当地旅游行业。长假旅行期间,小橙发现有不少因为博主的“种草”美文来到“小垦丁”的游客,很多人看到散落垃圾、杂草的河滩后,对当地旅游资源都产生了怀疑。

“推荐的美妆不好用、美食不好吃我都忍了,但这些虚假内容毁了我的长假,我真的不能忍。”小橙强调,如今一些网红、博主的种草已经过度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背后的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也让消费者感到厌烦,只能投诉到底。

2019年,相关社交内容平台就曾被央视点名存在笔记代写、虚假内容过多的问题,导致下架整改。尽管平台方面表示启动了全面排查相关内容,但时至今日,博主虚假“种草”内容仍让消费者吐槽不断。

因此,这些让消费者不断踩坑的社交平台,也渐渐引发了用户的抵触心理。一些网友除了主动“拔草”之外,还选择成为专职拔草的内容博主,专门提供实际“拔草”经历并吸引到了众多粉丝。

不过,如今当一名“拔草者”似乎并不好做,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不被理解、群起攻之的对象。

“拔草者”也会引起误解

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拔了好几月的“草”,专职博主李婷(化名)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拔草者”,抱团应对夸张、虚假的“种草”内容了。

她在十一长假后建立起了专门的微信群,为的是方便“拔草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个人单打独斗去拔草,对于这么多社交平台上的虚假营销而言几乎没有作用。”李婷告诉懂懂笔记,自己不断发布有针对性的“拔草”内容,甚至会去一些过度滤镜的“种草”文页面做评论分析,但几乎起步到什么效果。

她认为,“拔草”没有太多作用是因为种草内容太“海量”了。据南都周刊报道,以餐饮行业推广为例,商家撰写一篇300至400字“种草”推文,再由粉丝数量在1000至2000的网红博主进行发布,收费只要75元~100元/次。有商家还表示,只需将推广店铺的照片发送给博主即可大量推广,无须网红博主真人到场,十分快捷高效。

“你想想,店铺花一万块就能获得数百篇笔记或者博文,由上百位博主进行推广和扩散。”李婷强调,即便“拔草者”发布的帖子、评论都是有理有据,但由于势单力薄且人轻言微,常常会淹没在大量虚假内容中,更不要说帮助更多消费者“拔草、避坑”了。

不过,尽管多数消费者很难发现“拔草者”的内容,但感受到威胁的“种草”博主却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回击“拔草者”。李婷和张瑜都表示,自己因为“拔草”的内容经常遭到博主及博主粉丝的攻击和谩骂。

“那些无良博主骂我、找水军攻击我,我都能理解,但不明真相的粉丝是纯素人,也跟着怼我,这太奇怪了。”李婷无奈地说道。

让这些“拔草者”伤心的,是自己原本希望通过真实信息帮助用户不要被虚假“种草”所伤害,但有时候这些网红博主的粉丝却来怼自己,“我好几次想要放弃拔草内容的创作,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太伤人了。”

相比拥有一定粉丝基础、团队化运作的“种草”博主,兼职“拔草者”的力量显然是十分单薄的。这些收集了真实内容和证据的“拔草者”,有时候发布的内容反而会遭到质疑和怒怼,多少有些令人无语。

面对近期消费者对过分滤镜(夸张)的网红打卡地吐槽,相关法律界人士也表示,博主“种草”内容若以营销推广为目的,可以视作广告行为,而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是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只不过,由于“种草”内容的特殊性,很难认定博主是主观传播虚假广告,还是发布个人观点。好的一面是,“拔草”内容的涌现是消费者趋于理性的一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让虚假网红打卡内容、夸张种草文有了一定程度的收敛。因此,对于那些“专业拔草”的创作者的确应该多一些掌声和鼓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