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刘素楠
克劳德·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草间弥生的《南瓜》、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戴亚高的半身像》、张大千的《味江》、达明安·赫斯特的《我永远属于你》……一批大师级艺术作品在进博会现场展出销售。
今年,第四届进博会首次在服务贸易展区打造文物艺术品板块,吸引了英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确认参展,参展面积1200多平方米,申报展品178件,申报总货值达23.5亿元。
不仅如此,世界三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也首次集中亮相进博会。11月5日开展首日,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佳士得、苏富比、合旎等6家展商的7件文物艺术品达成购买意向,涉及货值超1.4亿元。
这届进博会究竟有何魔力,吸引全球文物艺术精品和知名拍卖行汇聚上海?

进博会:享受“5件免税”唯一平台
“5件免税政策,让我们的视线看向进博。”苏富比副董事、当代艺术鉴赏咨询专家杨珺对界面新闻解释。
2020年10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规定在进博会展期内,每个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就有5件古书画成交额达34.9万美元,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共计减免了29.76万元人民币。
这一次有关艺术的试水,让全球境内外的艺术机构、拍卖行都看到了进博会带来的机会。
今年7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支持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扩大展会溢出效应;支持文物展品参展,按规定享受税收政策优惠。
上海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李晶透露,“5件免税”意味着海外机构的文物类艺术品,有机会在免征14.13%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下,实现在中国境内又展又销。“而进博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享受这一政策的平台。”
杨珺说,大陆市场在收藏业界占据很大的比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年轻藏家的崛起,书画、古董、珠宝、手表等不同类型的藏品饱受市场追捧,能够参与到进博会中,不仅有助于1949年以前的艺术品回流,为国内藏家制造独一无二的机会,也有助于苏富比更好地进入国内市场。
事实上,决定参加进博会前,一些国外拍卖行、艺术机构等并非没有顾虑。
艺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把文物艺术品从机场、港口安全地护送到艺术仓库,再转运到展会现场,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
“艺术品有三个特点。”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自贸文投”)国际贸易部总经理助理潘安迪说,“首先,艺术品形式尺寸各异且价格昂贵,对每一件作品的全球物流均需要做到量身定制;其次,顶级艺术品往往分布于全球各地,需要一个高效的网络来保障他们流动顺畅;最后,年代久远的艺术品还受到各类复杂的监管,只有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它们最终来到中国。”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陈恒坦言,按照文物艺术行业的“行规”,高端的画廊、艺术机构、拍卖行等一般只参加专业领域内的展会。但进博会的广阔平台,加上上海自贸区相关部门给每个机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所有展品的全流程追踪,参展机构渐渐放下了顾虑。

上海服务:打通艺术品交易全产业链
在进博会开幕前2天,数百颗大小不一的锆石、130只蝴蝶标本,在HENI艺术中国团队及布展人员与达明安工作室技术人员的视频连线下,被逐个安装在达明安的两件陈列柜艺术品上,还原了艺术作品的每一处细节。
“钉到钉”是国际艺术品展业里的一句行话,指的是把一幅画作从上一个挂画钉上取下,再挂到下一个地方。在进博会期间要实现艺术作品“无损”搬家,考验的是上海从报关入境、押运,到仓储、查验一整套流程的专业服务水平。
这是HENI合旎艺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重量级国际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作品亮相进博会。
“达明安的作品其实很难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面,可能之前大家会零零星星在拍卖上看到一些。但是这次参展意义非凡,我们带来了达明安的10个代表作品,几乎囊括他整个艺术生涯。”HENI合旎艺术中国区负责人郑妍说,“我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进博会上的免税政策,更加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国艺术市场,共同促进艺术市场的繁荣。”
由于疫情原因,海外艺术品的入境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HENI也经历了航班的临时取消与延误。
在航司通知飞机无法正常入港的当天,HENI相关负责人紧急联系上海自贸文投国贸部工作人员寻求解决方案。郑妍透露:“上海自贸文投第一时间与浦东机场进行沟通,帮我们协调可以入港的航班,并在作品到港后全程跟踪,直至作品顺利进入自贸区仓库。”

“储存艺术品并非只在库房里,我们还把专业的文物艺术品操作服务延伸到机场前端和仓储后端。”潘加波告诉界面新闻。
潘加波是上海自贸文投仓储部总经理助理,从事文物艺术品仓储物流工作十余年。自贸文投投资设立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提供面向全球的仓储物流、展览展示、拍卖洽购、版权服务、评估鉴定、金融保险、产业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
他透露,事实上目前的机场、港口不具备长时间存储文物艺术品的条件,所以他每次去机场查验接货,都是在最快最高效的安排下进入机场,帮助客户完成查验,看看是否有损毁问题;查验后送到艺术品仓库,全程监装监运。
“如果机场是前端,那么我们保税服务中心的仓库就是后端。”潘加波说,“从仓库端出发,文物艺术品可以安全地去到各个展会、画廊、美术馆现场,并帮助客户完成高效的布撤展服务。展后,我们还负责将保税展示的文物艺术品护送回保税服务中心。”

艺术上海:朝千亿级规模市场迈进
草间弥生的大型雕塑《南瓜》是今年进博会第一个进入场馆内的保税展示艺术品。潘加波一个月前接到通知的时候就有预感:“挑战来了。”
根据客户发来的安装与保护手册显示,这件作品长、宽、高都超过3米,打包重量为1320kg。“它有一套非常严谨的安装要求,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演操作流程。”潘加波说。
话虽如此,真正见到这个大南瓜时,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我们有全球一流的硬件设施,有超大的卸货平台,有层高8米的中转库,有超大的卸货广场,有承载量达9吨的大货梯,还有专业的操作,可以百分百保证作品的安全。”他为此感到庆幸。
《南瓜》雕塑一旦安装,体型太大,根本无法进入场馆。因此,自贸区文投将作品运送到进博会场馆之后,再实施安装。“进馆后,我们团队每天专人看护,48小时轮流核酸检查,每天视频、拍照上传客户端,全程配合作品需求让客户百分百放心。”潘加波说。

《南瓜》雕塑属于当代艺术品范畴,而针对文物类艺术品,除了要保障其存储、运输的安全与及时,还要符合有关部门对文物的监管要求。
据自贸文投国贸部总助潘安迪介绍,保税服务中心在文物局、海关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理顺了监管流程与工作机制,通过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入库审核文物等方法,在确保监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安全,实现了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联动。
其中,保税区海关利用自贸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叠加优势,在相关业务现场设置进博会进境展览品报关专用窗口和查验专用通道,并悬挂统一版标识,为参展企业和货物提供绿色通道“零等候”服务,确保参展货物在通关、查验、保税监管、物控等环节均能快速验放。

近年来,上海正朝着千亿级规模艺术品交易市场迈进,希望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繁荣。
就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前两天,上海发布了推动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的十条新政策,推出覆盖全城的“艺术上海”计划,并宣布将于2022年举办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
未来,上海将在浦东新区积极推动立法促进文物艺术品交易,建立吸引国内外文物艺术品机构集聚、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保障措施;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支持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落户;落实进博会对文物艺术品的优惠政策以及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