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绵阳腊肠出走记:重新书写的「小城」面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绵阳腊肠出走记:重新书写的「小城」面貌

“返乡潮”下,「小城」的面貌正被返乡青年和他们所熟悉的互联网电商重新书写。

文|人间像素

19 岁那年背着包、下决心外出闯荡干出一番事业时,年少的周小安一定没想到自己会在 35 岁的年纪就回到家乡三台县——四川绵阳边缘的一座山中县城。在这里重燃创业斗志,企业在天猫上做大后,还为更多绵阳 95 后青年提供返乡就业岗位。

当北上广的光环褪却,有一部分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左边是超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和无数的就业机会,右边是熟悉的家乡父母和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以前大部分青年人会选择去一线城市寻找机会,然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电商的普及让商业不再受地域局限,“返乡潮”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 1010 万人,比 2019 年增加 160 万人。类似的情况甚至在国际大都市东京也出现了。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迁出东京的人口已连续 5 个月超过迁入人口。

“返乡潮”下,「小城」的面貌正被返乡青年和他们所熟悉的互联网电商重新书写。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四川人的冬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味。

腊肉,最好是选现杀的年猪,待猪肉冷却,抹上盐和卤料,等过上几天,水分沥干,再熏制上一两天,尽可能保留住腊肉的鲜味,就可以拿出来晾晒,过上半个月或二十天,腊肉晾晒至变硬,就是餐桌上一道持续好几个月的美味。

腊肉之外,更多的是腊肠,制作腊肠的工序要更复杂一些,买肉、调料、腌制、灌装、风干、熏制……一般来说,各家都有各自的秘方,肥瘦比例变了、花椒多几颗少几颗,吃上去就不是那口妈妈的味道。

对于绵阳三台县人周小安来说,每年过年返程,家人塞在行囊里的腊味,既是乡愁的寄托,也是他与家乡最密切的连结。年少就离家打工,周小安做过网页设计、在上市公司做过网管、也在中法合资的电焊机械设备工厂做过外贸销售,在淘宝、天猫经营过家纺布艺。

累了,想家了,周小安就拿出冰箱里仔细保存的腊味,按老家的方法隔水蒸熟,一节香肠就能配一大碗米饭,每一片都是熟悉的烟火味。

2014 年左右,绵阳当地政府呼吁家乡青年返乡就业。方方面面权衡一番,考虑到就近照顾家人,周小安趁着这股风潮回家了。

和 19 岁离家时不同,此时的绵阳已经是一个拥有近 500 万人口的城市,周小安和同批次回家创业的年轻人都相信,在家乡也能做电商生意,开天猫店。他想到了印刻在脑海中的美食:绵阳三台县腊肠,店铺取名为蜀腊记。

几乎同时,成都人杨虎也入驻天猫,开设杨大爷旗舰店,主营绵阳三台县腊肠。此前,杨虎尝试在线下销售绵阳腊肠,效果却不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天猫面向全国消费者推广绵阳腊肠,没想到一炮而红,店铺销售额节节攀高。

起初,杨虎以为在天猫购买腊肠的是外出思乡的四川人,没想到相当比例的消费者是第一次吃腊肠。“他们只是想在天猫上尝试更多没吃过的美食,如果品质好,口味对,会回店铺再次购买。”

诚如一位顾客留言说的:“在腊味上,我现在是精神四川人。”

一座城,因为电商而改变

这群 80 后返乡青年的经商方式,让绵阳三台县当地传统腊肠工厂生产者感到惊讶。

四川的气候潮湿,腊味制作的季节性强,本地人的消费习惯也有季节性。一般来说,传统的腊味作坊集中在 9 月到来年开春之间生产,其他时间不会生产,未销售完的腊味也只会堆积在那里,无法销售。

然而蜀腊记、杨大爷的工厂总是在忙碌地生产,订单源源不断地到来,一年到头都有快递订单发出。

电商消除地域局限后,腊味得以销往全国,打破消费周期的季节限制,成为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的生意。

周小安回忆,2018 年绵阳三台县还刮起过一阵腊肠“上猫”热,各家腊肠工厂四处寻找电商运营,一时间运营人才成当地就业的“香饽饽”。此后,这座山中小城还有过一段持续1年左右的商业厮杀、并购洗牌,小作坊逐渐被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新型腊味工厂替代,一个个腊味品牌跑了出来。

品质跟不上的工厂被一一淘汰。蜀腊记、杨大爷之外,新品牌如辣滋腊味、一味川夫等也纷纷涌现。

一位曾在一线城市工作过,如今从事腊肠电商事业的绵阳青年说,没想到有天家乡也能上演“商战”。

乘着电商的东风,在返乡创业青年们的带动下,绵阳的腊肠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台县的腊肠,也成为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新名片。

周小安透露,入驻天猫的最初 4 个月,蜀腊记销量只有 1000 多万,今年他的目标是 1 个亿。2021 年天猫平台绵阳腊肠销量是去年的 2 倍,天猫双 11 期间绵阳腊肠销量增长超 100%。

三台县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因为天猫,年轻人在县城也能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业。绵阳腊味走向全国的路,越走越宽了。

“许多人本来都觉得腊味这个小众行业,做得再大能有多大,但是事实证明,它就是能做得很大。”周小安说,“五年前回乡做腊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这几年双11,在我们这里就像过年一样”

三台县腊肠产业的火热,为绵阳年轻人返乡做了铺垫。店铺运营、电商直播、快递包装等多种新岗位出现,老一辈的三台县居民们最真切的感触是,街上的年轻人多了起来。

杨大爷、蜀腊记的团队里,创始人均是 80 后,团队里都有不少 95 后已成为主力。

“其实绵阳是个科技城,类似的生活习惯下,成都的大环境当然更好,但是考虑到生活成本,其实跟留在绵阳也差不多。”一位绵阳本地 95 后员工说。

也有人在三台县工作一阵后辞职去一线城市闯荡,随后又回来了。三台县腊肠企业的增多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家乡独特的生活环境、节奏和饮食习惯,家乡是最让人舒适的地方。

“要成长、要锻炼,绵阳机会都有。”周小安自信地说道。互联网的发展让「小城」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抓住特色产品就有机会在网上发挥光芒,成为一个新赛道,为家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如今,三台县的居民对电商创业早已不再陌生,甚至连天猫双11都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新节日,就如同第 25 个农忙“节气”。

这个 11 月,整个三台县都围绕着天猫双 11 活跃着、悸动着。街上穿梭着一位位快递员,一辆辆满载着打包好的腊味的货车从快递站点驶出,95 后主播直到深夜都还坚持在镜头前,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为双 11 准备的腊味礼盒……

蜀腊记专门为大促提前两个月备货,还投资四十万为仓库配备了一条自动化分拣生产线,又将全新的品牌包装放在天猫双11首发。在蜀腊记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为双 11 加油打气的标语。

这座小山城已经成为线上腊肠品类的发货核心区,每天有无数散发着腊味香气的包裹从这里发出,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上。

越是临近天猫双 11,山中小城绵阳三台县的备战氛围就愈浓,整座小城都进入了一种既期待又忙碌的气氛当中。

正如当地人所说:“这几年的双 11,在我们这里就像过年一样。”

曾经,这里是四川省诸多人口流失严重的县城之一,而电商给腊肠产业带来的机遇,吸引了大批 90后、95 后年轻人返乡,一座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还想要更多年轻人”

在腊味成为绵阳三台县主要产业的同时,腊味的口味也随着线上订单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当地的线下消费者平均年龄在 45 岁以上,爱吃偏肥的腊味,而线上过来的消费者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爱好美食,却也更关心健康。

腊味的消费群体里,来自四川省内的订单只能排第五,真正的“腊味消费大户”还是来自广东、浙江、山东、江苏。

蜀腊记、杨大爷们想的是如何抓住全国各地 95 后、00 后的胃。年轻人很少做饭,不生火,甚至连锅都没有。他们希望招更多年轻人加入团队,一起探索新的消费场景下,腊味这门古老的生意,如何焕发出更多新的生机。

把农家烟火味带去更多餐桌,是周小安的理想,也是诸多返乡青年开拓职场新方向的起点。电商改变了这座小城的腊味工业,也将带着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远。

腊味走出县城,年轻人在家乡找到新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绵阳腊肠出走记:重新书写的「小城」面貌

“返乡潮”下,「小城」的面貌正被返乡青年和他们所熟悉的互联网电商重新书写。

文|人间像素

19 岁那年背着包、下决心外出闯荡干出一番事业时,年少的周小安一定没想到自己会在 35 岁的年纪就回到家乡三台县——四川绵阳边缘的一座山中县城。在这里重燃创业斗志,企业在天猫上做大后,还为更多绵阳 95 后青年提供返乡就业岗位。

当北上广的光环褪却,有一部分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左边是超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和无数的就业机会,右边是熟悉的家乡父母和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以前大部分青年人会选择去一线城市寻找机会,然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电商的普及让商业不再受地域局限,“返乡潮”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 1010 万人,比 2019 年增加 160 万人。类似的情况甚至在国际大都市东京也出现了。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9 月迁出东京的人口已连续 5 个月超过迁入人口。

“返乡潮”下,「小城」的面貌正被返乡青年和他们所熟悉的互联网电商重新书写。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四川人的冬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味。

腊肉,最好是选现杀的年猪,待猪肉冷却,抹上盐和卤料,等过上几天,水分沥干,再熏制上一两天,尽可能保留住腊肉的鲜味,就可以拿出来晾晒,过上半个月或二十天,腊肉晾晒至变硬,就是餐桌上一道持续好几个月的美味。

腊肉之外,更多的是腊肠,制作腊肠的工序要更复杂一些,买肉、调料、腌制、灌装、风干、熏制……一般来说,各家都有各自的秘方,肥瘦比例变了、花椒多几颗少几颗,吃上去就不是那口妈妈的味道。

对于绵阳三台县人周小安来说,每年过年返程,家人塞在行囊里的腊味,既是乡愁的寄托,也是他与家乡最密切的连结。年少就离家打工,周小安做过网页设计、在上市公司做过网管、也在中法合资的电焊机械设备工厂做过外贸销售,在淘宝、天猫经营过家纺布艺。

累了,想家了,周小安就拿出冰箱里仔细保存的腊味,按老家的方法隔水蒸熟,一节香肠就能配一大碗米饭,每一片都是熟悉的烟火味。

2014 年左右,绵阳当地政府呼吁家乡青年返乡就业。方方面面权衡一番,考虑到就近照顾家人,周小安趁着这股风潮回家了。

和 19 岁离家时不同,此时的绵阳已经是一个拥有近 500 万人口的城市,周小安和同批次回家创业的年轻人都相信,在家乡也能做电商生意,开天猫店。他想到了印刻在脑海中的美食:绵阳三台县腊肠,店铺取名为蜀腊记。

几乎同时,成都人杨虎也入驻天猫,开设杨大爷旗舰店,主营绵阳三台县腊肠。此前,杨虎尝试在线下销售绵阳腊肠,效果却不佳。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天猫面向全国消费者推广绵阳腊肠,没想到一炮而红,店铺销售额节节攀高。

起初,杨虎以为在天猫购买腊肠的是外出思乡的四川人,没想到相当比例的消费者是第一次吃腊肠。“他们只是想在天猫上尝试更多没吃过的美食,如果品质好,口味对,会回店铺再次购买。”

诚如一位顾客留言说的:“在腊味上,我现在是精神四川人。”

一座城,因为电商而改变

这群 80 后返乡青年的经商方式,让绵阳三台县当地传统腊肠工厂生产者感到惊讶。

四川的气候潮湿,腊味制作的季节性强,本地人的消费习惯也有季节性。一般来说,传统的腊味作坊集中在 9 月到来年开春之间生产,其他时间不会生产,未销售完的腊味也只会堆积在那里,无法销售。

然而蜀腊记、杨大爷的工厂总是在忙碌地生产,订单源源不断地到来,一年到头都有快递订单发出。

电商消除地域局限后,腊味得以销往全国,打破消费周期的季节限制,成为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的生意。

周小安回忆,2018 年绵阳三台县还刮起过一阵腊肠“上猫”热,各家腊肠工厂四处寻找电商运营,一时间运营人才成当地就业的“香饽饽”。此后,这座山中小城还有过一段持续1年左右的商业厮杀、并购洗牌,小作坊逐渐被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新型腊味工厂替代,一个个腊味品牌跑了出来。

品质跟不上的工厂被一一淘汰。蜀腊记、杨大爷之外,新品牌如辣滋腊味、一味川夫等也纷纷涌现。

一位曾在一线城市工作过,如今从事腊肠电商事业的绵阳青年说,没想到有天家乡也能上演“商战”。

乘着电商的东风,在返乡创业青年们的带动下,绵阳的腊肠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台县的腊肠,也成为火锅、兔头之后,四川的又一张美食新名片。

周小安透露,入驻天猫的最初 4 个月,蜀腊记销量只有 1000 多万,今年他的目标是 1 个亿。2021 年天猫平台绵阳腊肠销量是去年的 2 倍,天猫双 11 期间绵阳腊肠销量增长超 100%。

三台县和以前很不一样了。因为天猫,年轻人在县城也能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业。绵阳腊味走向全国的路,越走越宽了。

“许多人本来都觉得腊味这个小众行业,做得再大能有多大,但是事实证明,它就是能做得很大。”周小安说,“五年前回乡做腊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这几年双11,在我们这里就像过年一样”

三台县腊肠产业的火热,为绵阳年轻人返乡做了铺垫。店铺运营、电商直播、快递包装等多种新岗位出现,老一辈的三台县居民们最真切的感触是,街上的年轻人多了起来。

杨大爷、蜀腊记的团队里,创始人均是 80 后,团队里都有不少 95 后已成为主力。

“其实绵阳是个科技城,类似的生活习惯下,成都的大环境当然更好,但是考虑到生活成本,其实跟留在绵阳也差不多。”一位绵阳本地 95 后员工说。

也有人在三台县工作一阵后辞职去一线城市闯荡,随后又回来了。三台县腊肠企业的增多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家乡独特的生活环境、节奏和饮食习惯,家乡是最让人舒适的地方。

“要成长、要锻炼,绵阳机会都有。”周小安自信地说道。互联网的发展让「小城」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抓住特色产品就有机会在网上发挥光芒,成为一个新赛道,为家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如今,三台县的居民对电商创业早已不再陌生,甚至连天猫双11都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新节日,就如同第 25 个农忙“节气”。

这个 11 月,整个三台县都围绕着天猫双 11 活跃着、悸动着。街上穿梭着一位位快递员,一辆辆满载着打包好的腊味的货车从快递站点驶出,95 后主播直到深夜都还坚持在镜头前,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为双 11 准备的腊味礼盒……

蜀腊记专门为大促提前两个月备货,还投资四十万为仓库配备了一条自动化分拣生产线,又将全新的品牌包装放在天猫双11首发。在蜀腊记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为双 11 加油打气的标语。

这座小山城已经成为线上腊肠品类的发货核心区,每天有无数散发着腊味香气的包裹从这里发出,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上。

越是临近天猫双 11,山中小城绵阳三台县的备战氛围就愈浓,整座小城都进入了一种既期待又忙碌的气氛当中。

正如当地人所说:“这几年的双 11,在我们这里就像过年一样。”

曾经,这里是四川省诸多人口流失严重的县城之一,而电商给腊肠产业带来的机遇,吸引了大批 90后、95 后年轻人返乡,一座城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还想要更多年轻人”

在腊味成为绵阳三台县主要产业的同时,腊味的口味也随着线上订单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当地的线下消费者平均年龄在 45 岁以上,爱吃偏肥的腊味,而线上过来的消费者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爱好美食,却也更关心健康。

腊味的消费群体里,来自四川省内的订单只能排第五,真正的“腊味消费大户”还是来自广东、浙江、山东、江苏。

蜀腊记、杨大爷们想的是如何抓住全国各地 95 后、00 后的胃。年轻人很少做饭,不生火,甚至连锅都没有。他们希望招更多年轻人加入团队,一起探索新的消费场景下,腊味这门古老的生意,如何焕发出更多新的生机。

把农家烟火味带去更多餐桌,是周小安的理想,也是诸多返乡青年开拓职场新方向的起点。电商改变了这座小城的腊味工业,也将带着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远。

腊味走出县城,年轻人在家乡找到新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