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顾一切杀向南方 83亿深圳龙华“地王”被俩央企抢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顾一切杀向南方 83亿深圳龙华“地王”被俩央企抢走

这一切不仅让“现售”抑制房价理论失去了讨论意义,更让人不敢想象可能“涨到天上去”的深圳房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虽然拍卖师在开标之前谨言相告,但是央企中国电建与中国金茂仍然给出了天价。

6月2日下午,一宗位于深圳龙华上塘地铁站旁的商住用地正式开标,央企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以82.89亿元中标,折合楼面地价约5.68万元/平方米,成为龙华区单价地王,仅次于去年泰禾集团拿下的尖岗山深圳单价地王。

中国电建地产是世界500强,为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的唯一地产开发平台;中国金茂隶属的中国中化集团,亦是大型骨干中央企业,此次两者联合拿地,是继信达、中铁等央企之后,再度进军深圳的央企地产平台。

电建地产与金茂地产联合体中标的A816-0060宗地紧邻中海锦城项目,占地面积约3.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竞标保证金为9亿元,按照过往的经验,该地块底价即为45亿元,折合楼面价约3.08万元/平方米。

该地块为深圳今年首次公开出让的商住用地,总共吸引了招商地产、万科、碧桂园、泰禾集团、葛洲坝地产等19家房企参与,其中广州时代地产放弃投标,其他18家均准时投出标书。

从报价来看,此次竞标房企主要分为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即是以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葛洲坝地产、中铁建工为代表的央企,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联合体以82.89亿元夺魁,葛洲坝地产报价73.5亿元,中铁建工报价69亿元。

第二阵营是以招商地产、中海地产、金地集团、碧桂园集团为代表的本地上市房企,他们的报价介于60亿-70亿元之间,其中招商地产报价70.58亿元,中海地产报价68.8亿元、金地集团报价62.8亿元,碧桂园报价65.7亿元,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万科仅报价57.5亿元。

第三阵营是以泰禾集团、龙光、卓越、龙湖、中洲地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其中此前夺得深圳单价地王的泰禾仅报价56.3亿元,在龙华区域重点布局的龙光地产报价56.35亿元,中洲地产报价61亿元,尚未在深圳布局的龙湖地产联合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报价62亿元。

该宗地是深圳首宗“现售”试点地块,“现售”意味着在这宗地块上建设的住宅、商业物业或其他建筑物,不能提前进行预售,而要在竣工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进行“现房”销售,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拿地门槛,避免哄抢土地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也将极大的考验开发商资金实力。

正式投标之前,现场主持人对在场的房企特意强调表示,“现售”试点是与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的框架协议下进行的,不必进行过度解读。并特意引述《人民日报》报道称“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经济日报》的“楼市面粉贵过面包不可持续”等言论。

但当主持人念出82.89亿元报价之后,全场仍响起一片“哇”的惊讶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深圳万科的投标价仅57.5亿元时,全场一片“哎”声。

第一太平戴维斯投资部董事吴睿告诉界面新闻,此次央企中国电建和金茂的报价显然出乎竞标房企的意料,“预测地价水平大概是中海地产、招商地产的报价,即70亿元左右”。

吴睿分析认为,82.89亿元的总价折合楼面价为5.68万元/平方米,但如果考虑到“现售”试点,意味着开发商要增加两年的资金成本,以每年资金成本8%左右测算,实际楼面地价可能要超过6万元/平方米。这意味着,未来该地块楼价将超过8万元/平方米。

去年底,泰禾集团为进入深圳,分别以5.1万元/平方米、7.99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深圳单价地王。如今电建、金茂联合体在龙华区域给出的5.68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不仅让“现售”抑制房价理论失去了讨论意义,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可能“涨到天上去”的深圳房价。

深圳链家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肖小平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深圳楼市处于调整期,本地开发商很容易受市场氛围影响,但外地开发商对此敏感度较低,他们对于深圳未来市场趋势比较“乐观”。肖小平还认为,目前深圳楼市均价在5万元/平方米左右,2-3年后均价可能会涨到7万元,“龙华比较好的新盘,卖到10万元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链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塘地铁站周边二手房放盘价中,特发和平里放盘均价约5.6万元/平方米,潜龙曼海宁花园放盘均价为5.75万元/平方米,金地上塘道的放盘均价为5.8万元/平平方米。龙华片区约30个楼盘的放盘均价,已高达4.3万元/平方米。

“面粉贵过面包”,在深圳土地市场已是“司空见惯”,这还源于深圳土地的稀缺。根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信息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深圳土地供应总计43宗,总用地面积约154.8万平方米,总地价收入171.5亿元。

在43宗土地供应中,居住用地11宗,用地面积约22.3万平方米,总地价12.8亿元,但最重要的是,11宗居住用地均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即意味着深圳的土地供应主要通过城市更新,因此在公开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一经推出,即成为外地房企眼中的“香饽饽”。

从龙光、泰禾、信达,再到电建、金茂,这些外来房企正不顾一切的拿下深圳“地王”,伴随着这些动作的则是深圳房价急速上涨,为这些“地王”一次次解套。在竞标结束的几分钟内,万科项目迅速发出“地王一出、涨势喜人”的海报,并称“6月5日之前,绝不涨价”,而龙光地产则打出“致敬龙华新地王”的海报,借势为自家项目宣传。

但正如主持人调侃的“房价不能涨到天上去”,最后能为这些“地王”买单的除了是购房者,也可能是目前的“接盘侠”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顾一切杀向南方 83亿深圳龙华“地王”被俩央企抢走

这一切不仅让“现售”抑制房价理论失去了讨论意义,更让人不敢想象可能“涨到天上去”的深圳房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虽然拍卖师在开标之前谨言相告,但是央企中国电建与中国金茂仍然给出了天价。

6月2日下午,一宗位于深圳龙华上塘地铁站旁的商住用地正式开标,央企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以82.89亿元中标,折合楼面地价约5.68万元/平方米,成为龙华区单价地王,仅次于去年泰禾集团拿下的尖岗山深圳单价地王。

中国电建地产是世界500强,为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的唯一地产开发平台;中国金茂隶属的中国中化集团,亦是大型骨干中央企业,此次两者联合拿地,是继信达、中铁等央企之后,再度进军深圳的央企地产平台。

电建地产与金茂地产联合体中标的A816-0060宗地紧邻中海锦城项目,占地面积约3.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竞标保证金为9亿元,按照过往的经验,该地块底价即为45亿元,折合楼面价约3.08万元/平方米。

该地块为深圳今年首次公开出让的商住用地,总共吸引了招商地产、万科、碧桂园、泰禾集团、葛洲坝地产等19家房企参与,其中广州时代地产放弃投标,其他18家均准时投出标书。

从报价来看,此次竞标房企主要分为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即是以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葛洲坝地产、中铁建工为代表的央企,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联合体以82.89亿元夺魁,葛洲坝地产报价73.5亿元,中铁建工报价69亿元。

第二阵营是以招商地产、中海地产、金地集团、碧桂园集团为代表的本地上市房企,他们的报价介于60亿-70亿元之间,其中招商地产报价70.58亿元,中海地产报价68.8亿元、金地集团报价62.8亿元,碧桂园报价65.7亿元,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万科仅报价57.5亿元。

第三阵营是以泰禾集团、龙光、卓越、龙湖、中洲地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其中此前夺得深圳单价地王的泰禾仅报价56.3亿元,在龙华区域重点布局的龙光地产报价56.35亿元,中洲地产报价61亿元,尚未在深圳布局的龙湖地产联合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报价62亿元。

该宗地是深圳首宗“现售”试点地块,“现售”意味着在这宗地块上建设的住宅、商业物业或其他建筑物,不能提前进行预售,而要在竣工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进行“现房”销售,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拿地门槛,避免哄抢土地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也将极大的考验开发商资金实力。

正式投标之前,现场主持人对在场的房企特意强调表示,“现售”试点是与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的框架协议下进行的,不必进行过度解读。并特意引述《人民日报》报道称“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经济日报》的“楼市面粉贵过面包不可持续”等言论。

但当主持人念出82.89亿元报价之后,全场仍响起一片“哇”的惊讶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深圳万科的投标价仅57.5亿元时,全场一片“哎”声。

第一太平戴维斯投资部董事吴睿告诉界面新闻,此次央企中国电建和金茂的报价显然出乎竞标房企的意料,“预测地价水平大概是中海地产、招商地产的报价,即70亿元左右”。

吴睿分析认为,82.89亿元的总价折合楼面价为5.68万元/平方米,但如果考虑到“现售”试点,意味着开发商要增加两年的资金成本,以每年资金成本8%左右测算,实际楼面地价可能要超过6万元/平方米。这意味着,未来该地块楼价将超过8万元/平方米。

去年底,泰禾集团为进入深圳,分别以5.1万元/平方米、7.99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深圳单价地王。如今电建、金茂联合体在龙华区域给出的5.68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不仅让“现售”抑制房价理论失去了讨论意义,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可能“涨到天上去”的深圳房价。

深圳链家市场研究中心总监肖小平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深圳楼市处于调整期,本地开发商很容易受市场氛围影响,但外地开发商对此敏感度较低,他们对于深圳未来市场趋势比较“乐观”。肖小平还认为,目前深圳楼市均价在5万元/平方米左右,2-3年后均价可能会涨到7万元,“龙华比较好的新盘,卖到10万元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链家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塘地铁站周边二手房放盘价中,特发和平里放盘均价约5.6万元/平方米,潜龙曼海宁花园放盘均价为5.75万元/平方米,金地上塘道的放盘均价为5.8万元/平平方米。龙华片区约30个楼盘的放盘均价,已高达4.3万元/平方米。

“面粉贵过面包”,在深圳土地市场已是“司空见惯”,这还源于深圳土地的稀缺。根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信息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深圳土地供应总计43宗,总用地面积约154.8万平方米,总地价收入171.5亿元。

在43宗土地供应中,居住用地11宗,用地面积约22.3万平方米,总地价12.8亿元,但最重要的是,11宗居住用地均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即意味着深圳的土地供应主要通过城市更新,因此在公开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一经推出,即成为外地房企眼中的“香饽饽”。

从龙光、泰禾、信达,再到电建、金茂,这些外来房企正不顾一切的拿下深圳“地王”,伴随着这些动作的则是深圳房价急速上涨,为这些“地王”一次次解套。在竞标结束的几分钟内,万科项目迅速发出“地王一出、涨势喜人”的海报,并称“6月5日之前,绝不涨价”,而龙光地产则打出“致敬龙华新地王”的海报,借势为自家项目宣传。

但正如主持人调侃的“房价不能涨到天上去”,最后能为这些“地王”买单的除了是购房者,也可能是目前的“接盘侠”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