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俞敏洪走上罗永浩的路,终究还是为了新东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俞敏洪走上罗永浩的路,终究还是为了新东方

相较于大部分企业家通过电商直播暂时地避避风头,俞敏洪似乎做好了在教育市场体面收场,并长期直播的打算。

文|新媒科技评论

双减风波后,俞敏洪再一次回到焦点——不过这个焦点的载体不再是教室,而是直播间。

11月7日,在直播中,俞敏洪透露,未来将带领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并表示:“我在新东方有个规矩,如果有天突然倒闭或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支付员工工资。”

相较于大部分企业家通过电商直播暂时地避避风头,俞敏洪似乎做好了在教育市场体面收场,并长期直播的打算。

想必很多人看到现时无奈转型的俞敏洪会觉得有些可惜,但如果我们站在2021年的节点回溯近两年俞敏洪的言论,就会发现,“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的无奈之举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俞敏洪的下一个征途。

新东方的“俞敏洪”特质

2021年中,在《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十三邀之俞敏洪》节目中,许知远问俞敏洪:“你觉得你会在历史留名吗?”俞洪敏停顿了下,坦然地回复道:“不会”。

由于当时还没有双减政策,上述言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功成名就的俞敏洪对自己创业史的反思——本分地迎合了风口。

首先,尽管此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教育公司,但是成立之初的新东方在资本方面的扩张却显得十分保守。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长期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课,被北大处分的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而因为恰好赶上民营教育方兴未艾、出国留学热等风口,新东方也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的翘楚。

官方资料显示,仅成立两年时间,新东方的学生人数就达到了1万余人。对此,在《十三邀》中俞洪敏 透露:“创业后很快挣了30万元,觉得既然钱这么好挣,再挣到100万收手,再去美国留学读博士不迟。”

而反映到资本层面,新东方却并没有大跨步的前进。比如,尽管已经成立七年,但是新东方依然固守北京大本营,并没有向全国市场扩张。官方数据也显示,新东方迄今为止唯二的两次融资,也不过是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耐人寻味的是,也正是2000年,实行“三驾马车”合伙制,引入王强、徐小平的那一年,新东方才开始飞速发展,快速扩张到全国20多座城市,年收入达3亿元。

但是小富即安的俞敏洪似乎却并不满意家大业大的新东方。比如,新东方上市一年后,俞敏洪就表示:“两个后悔。第一后悔是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第二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究其原因,或许来自于俞敏洪农民般的本分以及对教育抱有的一腔理想主义。

因为俞敏洪曾公开表示,教育和上市是有内在冲突的——一家成熟的商业公司,必然追求利润、营收、规模,但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保证教学质量。过分追求前者很可能会损伤到学生们的利益。

而这种观点,也注定了俞敏洪面对未来的教育浪潮时,痛苦不堪。

在新东方成立近二十年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开始爆发出巨大的红利。网经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3134亿元,同比增长45.02%。

超出教育行业的老玩家认知的是,大部分在线教育的品牌都开始了“烧钱大战”。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在线教育半年报告》显示,头部的在线教育品牌在暑期的广告投入达到了1000万元/天。

对此,在2020年末举办的的第十届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中,俞敏洪抨击道:“对当今培训教育行业来说,让这么多人投身进去,甚至把身家性命去砸进去的,最重要的原因绝对不是教育初心,而是资本、科技、人才、模式。”

在俞敏洪看来,教育行业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王者,因此,自己对新东方的要求就是少投入,减少获客成本,每年营收增长30%-50%即可。

不过正如劣币驱逐良币,在行业恶性竞争的背景下,想“体面”赚钱的新东方却不能独善其身。

财务数据显示,新东方在线的销售费用逐渐增长,2020年达到了8.72亿元,反观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1.01亿元。截止2021年5月,自2019年3月港交所上市以来,新东方在线累计亏损达到了15亿元。

本分人的体面收场

不过让俞敏洪始料未及的是,还没来得及在教育领域倾注自己的理想主义,整个行业就轰然倒塌。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后,中国教育行业“三巨头”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的股价共迎腰斩,一天时间蒸发168亿美元市值,约人民币1100亿人民币。

一时间,教育企业开始无头苍蝇式的大败退。

据IT桔子报道,“双减”政策落地50天内,每3天就有一家教育企业倒下。以高途为例,8月1日前,关闭十几个地方业务,仅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有媒体估算,这意味着高途将会裁员1/3。

不过由于事发突然,以及很难再继续服务此前的客户,大部分教育企业都已经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以华尔街英语为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其“人去楼空后”,至少有上亿规模的学费未退。

反观俞敏洪在面对行业灾难的时候,却显得异常大度。

除了开头提到的,新东方“账上的钱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支付员工工资”外,俞敏洪还表示,新东方将仅装修就花了70个亿人民币的1500个教学点退租,并且“为农村孩子捐献近8万套课桌椅”,价值约5000万元人民币。

而这似乎也源自于俞敏洪本分的性格。

在和罗振宇聊天时,俞敏洪曾透露,2003年的“非典”时,新东方也曾因突发听课而引发学员的挤兑退款,但由于新东方提前在布局暑期教学,因此,账上的钱并不足以满足“挤兑潮”。

最终,俞敏洪不得不向朋友们低三下四地筹集2000万元,才解了新东方的燃眉之急。自此,俞敏洪就为新东方设立了新的规矩:账上的钱,必须同时满足学生退款以及支付老师工资后,还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转。

俞敏洪醉温之意不在酒?

但这并不意味着俞敏洪的故事走到了终场。

2021年9月,在高管会上,俞敏洪表示:“薇娅一年能卖一百多个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终于,到了11月份,俞敏洪明确了赛道——带领几个老师电商直播,“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事实上,回溯历史,俞敏洪做出这一决定并不稀奇。

比如,俞敏洪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布衣”出身,屡屡宣称自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老师”。2020年4月,俞敏洪也将首场直播收入的约10万元,翻倍至20万元,捐给乡村学校用于购买书籍,以支持乡村振兴。

当然了,随着红利消失、竞争加剧,俞敏洪的电商直播数据确实比不上他曾经的“下属”罗永浩。新榜数据显示,俞敏洪近六个月的9场直播中,销售额最高的是11月7日,收入为27.19万元,累计观看人次为135.16万人。

但是如果俞敏洪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连线Insight曾报道,相较于助农主播,俞敏洪看上的,可能是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

对此,俞敏洪曾侧面回复:“我已经调研了一些农业公司,发现他们对农民的培训都比较少。未来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我会和几百位新东方的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整合上下游资源,让农民转型,让青年农民愿意回到农村,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

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返乡创业的人数约为1000万左右,加上种植、农资、农产品相关贸易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超过2000万人。这意味着农民的“职业教育”市场还处于未开发的蓝海状态。

由此,我们再来看俞敏洪大义凛然的捐款,似乎又多了一丝本分外的狡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俞敏洪

  • 新东方教育新业务营收大增,股价却一度跌近20%
  • 董宇辉越火,俞敏洪越“火”?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俞敏洪走上罗永浩的路,终究还是为了新东方

相较于大部分企业家通过电商直播暂时地避避风头,俞敏洪似乎做好了在教育市场体面收场,并长期直播的打算。

文|新媒科技评论

双减风波后,俞敏洪再一次回到焦点——不过这个焦点的载体不再是教室,而是直播间。

11月7日,在直播中,俞敏洪透露,未来将带领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并表示:“我在新东方有个规矩,如果有天突然倒闭或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支付员工工资。”

相较于大部分企业家通过电商直播暂时地避避风头,俞敏洪似乎做好了在教育市场体面收场,并长期直播的打算。

想必很多人看到现时无奈转型的俞敏洪会觉得有些可惜,但如果我们站在2021年的节点回溯近两年俞敏洪的言论,就会发现,“支持乡村振兴事业”的无奈之举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俞敏洪的下一个征途。

新东方的“俞敏洪”特质

2021年中,在《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十三邀之俞敏洪》节目中,许知远问俞敏洪:“你觉得你会在历史留名吗?”俞洪敏停顿了下,坦然地回复道:“不会”。

由于当时还没有双减政策,上述言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功成名就的俞敏洪对自己创业史的反思——本分地迎合了风口。

首先,尽管此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教育公司,但是成立之初的新东方在资本方面的扩张却显得十分保守。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长期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课,被北大处分的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而因为恰好赶上民营教育方兴未艾、出国留学热等风口,新东方也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的翘楚。

官方资料显示,仅成立两年时间,新东方的学生人数就达到了1万余人。对此,在《十三邀》中俞洪敏 透露:“创业后很快挣了30万元,觉得既然钱这么好挣,再挣到100万收手,再去美国留学读博士不迟。”

而反映到资本层面,新东方却并没有大跨步的前进。比如,尽管已经成立七年,但是新东方依然固守北京大本营,并没有向全国市场扩张。官方数据也显示,新东方迄今为止唯二的两次融资,也不过是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耐人寻味的是,也正是2000年,实行“三驾马车”合伙制,引入王强、徐小平的那一年,新东方才开始飞速发展,快速扩张到全国20多座城市,年收入达3亿元。

但是小富即安的俞敏洪似乎却并不满意家大业大的新东方。比如,新东方上市一年后,俞敏洪就表示:“两个后悔。第一后悔是把新东方做这么大,第二后悔把新东方弄上市。”

究其原因,或许来自于俞敏洪农民般的本分以及对教育抱有的一腔理想主义。

因为俞敏洪曾公开表示,教育和上市是有内在冲突的——一家成熟的商业公司,必然追求利润、营收、规模,但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保证教学质量。过分追求前者很可能会损伤到学生们的利益。

而这种观点,也注定了俞敏洪面对未来的教育浪潮时,痛苦不堪。

在新东方成立近二十年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开始爆发出巨大的红利。网经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3134亿元,同比增长45.02%。

超出教育行业的老玩家认知的是,大部分在线教育的品牌都开始了“烧钱大战”。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在线教育半年报告》显示,头部的在线教育品牌在暑期的广告投入达到了1000万元/天。

对此,在2020年末举办的的第十届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中,俞敏洪抨击道:“对当今培训教育行业来说,让这么多人投身进去,甚至把身家性命去砸进去的,最重要的原因绝对不是教育初心,而是资本、科技、人才、模式。”

在俞敏洪看来,教育行业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王者,因此,自己对新东方的要求就是少投入,减少获客成本,每年营收增长30%-50%即可。

不过正如劣币驱逐良币,在行业恶性竞争的背景下,想“体面”赚钱的新东方却不能独善其身。

财务数据显示,新东方在线的销售费用逐渐增长,2020年达到了8.72亿元,反观2016年,这一数字仅为1.01亿元。截止2021年5月,自2019年3月港交所上市以来,新东方在线累计亏损达到了15亿元。

本分人的体面收场

不过让俞敏洪始料未及的是,还没来得及在教育领域倾注自己的理想主义,整个行业就轰然倒塌。

2021年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后,中国教育行业“三巨头”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的股价共迎腰斩,一天时间蒸发168亿美元市值,约人民币1100亿人民币。

一时间,教育企业开始无头苍蝇式的大败退。

据IT桔子报道,“双减”政策落地50天内,每3天就有一家教育企业倒下。以高途为例,8月1日前,关闭十几个地方业务,仅留下郑州、武汉、成都三个辅导老师中心。有媒体估算,这意味着高途将会裁员1/3。

不过由于事发突然,以及很难再继续服务此前的客户,大部分教育企业都已经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以华尔街英语为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其“人去楼空后”,至少有上亿规模的学费未退。

反观俞敏洪在面对行业灾难的时候,却显得异常大度。

除了开头提到的,新东方“账上的钱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支付员工工资”外,俞敏洪还表示,新东方将仅装修就花了70个亿人民币的1500个教学点退租,并且“为农村孩子捐献近8万套课桌椅”,价值约5000万元人民币。

而这似乎也源自于俞敏洪本分的性格。

在和罗振宇聊天时,俞敏洪曾透露,2003年的“非典”时,新东方也曾因突发听课而引发学员的挤兑退款,但由于新东方提前在布局暑期教学,因此,账上的钱并不足以满足“挤兑潮”。

最终,俞敏洪不得不向朋友们低三下四地筹集2000万元,才解了新东方的燃眉之急。自此,俞敏洪就为新东方设立了新的规矩:账上的钱,必须同时满足学生退款以及支付老师工资后,还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转。

俞敏洪醉温之意不在酒?

但这并不意味着俞敏洪的故事走到了终场。

2021年9月,在高管会上,俞敏洪表示:“薇娅一年能卖一百多个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终于,到了11月份,俞敏洪明确了赛道——带领几个老师电商直播,“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事实上,回溯历史,俞敏洪做出这一决定并不稀奇。

比如,俞敏洪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布衣”出身,屡屡宣称自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老师”。2020年4月,俞敏洪也将首场直播收入的约10万元,翻倍至20万元,捐给乡村学校用于购买书籍,以支持乡村振兴。

当然了,随着红利消失、竞争加剧,俞敏洪的电商直播数据确实比不上他曾经的“下属”罗永浩。新榜数据显示,俞敏洪近六个月的9场直播中,销售额最高的是11月7日,收入为27.19万元,累计观看人次为135.16万人。

但是如果俞敏洪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连线Insight曾报道,相较于助农主播,俞敏洪看上的,可能是针对农民的“职业教育”。

对此,俞敏洪曾侧面回复:“我已经调研了一些农业公司,发现他们对农民的培训都比较少。未来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我会和几百位新东方的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整合上下游资源,让农民转型,让青年农民愿意回到农村,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

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返乡创业的人数约为1000万左右,加上种植、农资、农产品相关贸易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超过2000万人。这意味着农民的“职业教育”市场还处于未开发的蓝海状态。

由此,我们再来看俞敏洪大义凛然的捐款,似乎又多了一丝本分外的狡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