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金融
10月的最后一周,比尔·盖茨在土耳其海岸一个度假村庆祝66岁生日,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都有事没能出席。马斯克在得克萨斯州,他的SpaceX公司正准备发射火箭,他一心想殖民火星并把自己埋在火星上。而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正在为进军“元宇宙”战略做最后准备。在盖茨结束聚会的第二天,扎克伯格宣布了将“facebook”更名为"meta",计划将他的29亿国民带入“元宇宙”。
“ 元宇宙”的哲思冥想
“元宇宙“的信徒描绘了一场人类进化历程;大幕展开,人们沿河流迁徙,聚居成城市;对能源进行开发,构建起工业;信息传承迭代,树立起文明。当文明抵达了“奇点”,人类便进入了“元宇宙”。“奇点”割裂了两个时代,在“奇点”之前,人们活在三维的物质世界里,在“奇点”之后,人们升维跨入四维时空。这个“奇点”的定义是:人们花在数字生活上的时间比物质生活更多,数字生活变得比物质生活更具价值。
“元宇宙”尚无一个标准的定义,狭义的“元宇宙”是指通过技术赋予生活极致的沉浸式体验,而广义的“元宇宙”则是指人类数字化生活,包括身份、行为、体验、意识都被数字化,并且可以被读取、复制和转移,或许某一天人们还可以把记忆从肉体中抽离出来,植入到另一个生物体,摆脱肉身器官衰老的生理束缚,获得某种意义的永生,就如同“阿凡达”里所描述的那样。
“元宇宙”的技术图谱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元宇宙”成为可能,“元宇宙”对技术的需求也开始变得清晰。低延时的信息交互,极致的沉浸体验,采用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以避免垄断和确保可持续发展,采用数字货币支撑整个经济体系等等。笔者尝试着分层梳理,把“元宇宙”相关技术分为基础设施、操作平台、人机交互和内容应用四个层级,并把当前各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罗列出来。
高性能计算、极高速通讯和大容量存储是“元宇宙”的现实物理基础设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实验室里有生物计算和量子计算;在高速通讯领域,5G已经商用,实验室里还有6G,最玄的通讯技术是量子纠缠,目前尚还处在理论验证的阶段;数据存储领域笔者还没有发现跨时代的技术,目前应用更多的是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存储两种,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前者高效且更利于监管,但也容易形成垄断,后者效率低下但体现了更加自由的思想。
我把“元宇宙”可能使用到的操作系统、运行环境、通讯协议、开放接口、安全机制,AI引擎,图形渲染等等所有技术都划归到操作平台这个类别。细分领域的相关技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资料,有志于从事“元宇宙”项目开发的朋友,可以关注英伟达刚刚发布的NVIDIA Omniverse平台,它集成了各种引擎,支持开发者在平台上创建各种应用,象一个穿梭机,将人与计算机连接到Omniverse,并将一个Omniverse世界连接至“元宇宙”。
把人机交互这部份技术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需要和人体生物科技相结合,而不是纯粹的网络信息技术。这部分包含输出和输入,输出技术包括视觉、触觉、痛觉、嗅觉、听觉等;输入技术包括摄像头,位置传感器,力量传感器等。这个领域,目前最多的产品是头戴显示器,此前谷歌眼镜也勉强算是其中的一种尝试。facebook已经开始尝试制造一种智能皮肤,马斯克也提出过人脑接口的概念,这个领域的终极发展方向是直接从人体截取生物信号,这有待于生物学的技术突破。
最后是内容应用,这是面向普通用户开放的场所;包括社交、游戏、资讯、办公,购物等场景,目前各类“元宇宙”项目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还有各类VR视频、VR+社交、VR+展馆、VR直播等产品。字节跳动刚刚收购了一家VR技术公司,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抖音的VR版本。
来自世俗权力的严峻挑战
“元宇宙”最严峻的挑战并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解决“元宇宙”中涉及到的法律、伦理、文化等现实性问题,各种标准体系的重新制订意味着世俗权力的迁徙,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Facebook是一个月活人数达29亿的另类国家,居住其间的人没有国家主权的意识,但统治者却拥有绝对的权力。“元宇宙”彰显了扎克伯格渴望建立一个数字帝国的野心。扎克伯格一直将自己视为“Facebook国家”的领袖,他很早之前就开始称“用户”为“人民”;他还有自己的数字货币 Libra;扎克伯格时常谈论治理原则,甚至考虑在公司内部组建一个立法机构。在最新一轮的美国总统选举中,Facebook末经任何政府部门听证许可便直接关闭了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社交帐号,这暴露了这家科技巨头冲击政治格局的硬核实力。
“元宇宙”的极致沉浸式体验亦面临诸多文化伦理层面的问题,这就象是给缺乏自控能力的"Z时代人群“加速逃离现实世界提供了“电子毒品”;同样面临这类问题的还有生物学中的克隆人技术、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智械危机”等,而对于“未来究竟会怎样”和“如何确保不会失控”这种灵魂拷问,永远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过度炒作引发金融乱象
“元宇宙”的迅速破圈, 催生了很多金融乱象,这与'币圈"、"盘圈"、“NFT相关人士”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他们总是游离于监管灰色地带,相对于创新,监管总是滞后的,行业总是会在一段时间里显得混乱无序。
例如:腾讯发布了“数字藏品”,人们便在抖音上开始销售,贴上价格标签后这种NFT便具备了商品特征,价格的波动又为它叠加了金融属性,最后便成了金融炒作的标的。没有定价体系,没有监管机制,没日没夜的炒,炒NFT能赚到钱就是最大的刚需。
在西南的某个城市,一位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传统企业主计划启动“元宇宙”创业项目。他用20万聘请专业创作团队编制项目白皮书,他向创作团队承诺仅限在海外合规区域运营。这是一个游戏项目,白皮书的核心是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模型。人们用数字货币认购游戏里的土地和道具,可以在游戏里使用也可以在升值后卖出获得收益。数千名社区成员在Telegram上交流,核心问题只有一个:是不是“元宇宙”,只要答案是肯定的,就会有很多人愿意掏钱。而关于项目运营,这个企业主的逻辑是:先找钱再找人最后再落地,万一成功了呢。
同类型的创业项目里,最近比较出名的是鱿鱼游戏。在11月份的第1天,它的加密货币鱿鱼币仅用了5分钟便从最高2861美金跌至0.0007美金,下跌幅度高达99.99997%,持有鱿鱼币的人有4万,所有财富瞬间归零。
后话
技术从来不分好坏,只有人心才有善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没必要为“去火星”还是“元宇宙”不停争论,马斯克想殖民火星就让他去火星,扎克伯格要做“元宇宙”就让他去做“元宇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最需要考虑的是身处这个大时代,如何才能实实在在的把握住机遇。如果一无所长又不学无术,天天打打游戏刷刷抖音,失去了现实世界的供养,既便活在“元宇宙”,还是得继续打工,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