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若兰
《2021年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青岛的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0万辆级别的城市中居中下位置,三季度高峰出行时间已达畅通状态下的1.83倍,急需更加完善的道路网络解决拥堵问题。
青岛主城区一条东西向道路快速化工程的新进展为这一需求带来了曙光。近日,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总承包及勘察招标公告正式发布。这条贯穿青岛东西的重要干道距离全线实现快速化改造越来越近。
作为青岛中心城区及快速路网规划中的重要成员,辽阳路快速化工程长年来备受重视。但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邻避”现象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亟需城市主政者的正视、解决。
工程招标公告出炉
继7月发布公众参与调查信息公示后,近日,青岛市工程咨询院针对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再度发布调查问卷征求市民意见,并公布了该工程的最新建设规划方案。
随后,项目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于11月9日在官网发布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以下简称“环评第一次公示”),并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式发布了工程总承包及勘察项目的招标公告。以上文件带来了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的新进展,也预示着辽阳路距全线完成快速化改造又近了一步。
回眸过往,辽阳路的快速化工程一直是沿途居民的关注焦点。早在2012年的青岛市网络在线问政平台上,就已经有市民提出辽阳西路拥堵问题,希望这一路段能尽快修建高架桥,提升通行质量。对此,青岛市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都曾表示,根据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辽阳西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将争取辽阳路高架尽快列入建设计划,早日开工建设。”

民有需,青岛有应。经过多年前期规划、勘测等准备工作,辽阳路的南京路-福州路段终于在2020年10月迎来了正式开工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岛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尚未实现快速化改造、仍保持双向八车道地面主干路状态的福州路-海尔路段在高峰时段出现了严重拥堵问题,该路段的快速路规划建设也开始提速。
本次公示文件显示,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西起现状福州路-辽阳路立交以东,东至现状海尔路-辽阳路立交以东,全长约4.6公里,同时将在劲松三路西侧、劲松四路东侧、劲松五路东侧、海尔路立交西侧设置4对匝道进出高架主线。

据悉,快速路主线将以劲松一路以东、劲松七路以东两处节点为界,自西向东采用地道、高架、地面相结合方案,建设双向六车道规模的城市快速路;辅线将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
根据前期公布的信息,由于建设中的地铁4号线在福州路以东段将沿辽阳路南侧绿化带下方敷设,为减少重复施工带来的影响,福州路-海尔路段的快速化改造工程将结合4号线工程同步建设。
目前,4号线25座车站已全部开挖完成。按照计划,4号线土建工程将于2021年底收尾,于2022年底开通。“同步建设”似乎意味着,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开工建设、青岛快速路成网已不再遥远。
青岛快速路成网的重要一步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发展骨架。在地区经济、民生发展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底,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正式出炉,提出要在青岛中心城区与东岸城区分别形成“六横九纵”、“三纵五横”的快速路网络,构建对内自成体系、相互联通,对外有机衔接的主干路系统。
在这两个级别的快速路网络中,杭鞍高架路-辽阳路均被列为第二“横”,承担起了青岛主城区中南部东西向交通动脉的重任。
摊开青岛地图,这条线路途径浮山后片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等多个居民生活重要位点,串联居民聚集区和金家岭片区等金融、商务片区。
目前,杭鞍高架路-辽阳路中的环湾路-南京路段已于2007年建成通车,海尔路-青银高速段已于2017年底建成通车,南京路-福州路段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随着福州路-海尔路段的快速化改造提上日程,杭鞍高架路-辽阳路的交通疏解功能未来将得到有效释放,提升沿途居民出行效率,进而增强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青岛快速路线网中,杭鞍高架路-辽阳路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至环湾路,东连青银高速,杭鞍高架路-辽阳路对外衔接六条快速通道,是北岸城区快速进入主城区中部地区的有力支撑,通车后能够有效分散前海风景区和胶宁高架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密各城区联系,加速三岸城区同城化、同质化,助推“聚湾强心”的环湾型“大青岛”建设。
在“十四五”规划中,青岛重点明确要加快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今年6月,青岛在《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公众征求意见稿中再度将“交通路网衔接不畅”列为青岛发展四大短板之一,完善交通路网态度明确。
8月14日,市长赵豪志率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市政道路打通、城市更新、青兰高速改扩建等工作时,调研项目之一便是辽阳路快速路工程。这也体现出辽阳路在青岛快速路网中的重要地位。补强路网短板,提升城区联系度,辽阳路快速路工程意义重大。
需直面“邻避”问题
据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发布的文件,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单位对地道、地面、高架等三大类6个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论证,经专家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如今公布的工程建设内容及方案。
根据规划,劲松一路以东至劲松七路以东为高架段,长约2.5公里。在这一占全工程近半长度的高架桥线路两侧,就是约30年前开始为大量青岛人提供安家居所的“青岛市区最大统一规划居住区域”——浮山后片区。
自今年7月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公布公众参与调查信息公示以来,便同时存在点赞青岛路建速度和担忧高架对周边居住环境影响的声音。
“众口难调”,这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一向无法忽视的难题。即使像福州路-海尔路段快速化这样具有显著公众利好性的待建工程,当潜在或“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降临到个人身上时,强烈的“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 Yard)想法——即“邻避”心理(NIMBY)还是难以避免。
针对快速路高架桥建设的“邻避”问题讨论,各地皆有。
远在2012年,多家媒体就曾报道过广州市荔湾区一小区居民与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芳村大道至黄岐)工程高架桥及上桥匝道的“恩怨”。再看山东省内,烟台近期公布要形成的“一轴一横三纵+港区环”快速路网布局,其中的山海快速路规划也引发了市民热议。
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不错解答的城市同样不少。
一些城市选择在项目建设规划时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对症下药”:上海在今年通车的北横通道高架桥面靠近办公、居住区一侧,安装了隔声降噪效果较强的全影型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有效减少了车辆行驶给周边住户带来的噪音污染;江苏淮安开发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在改善沿途环境美观度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健身场所。
有的城市选择在行政办事方面提高透明度、缩短距离:淄博高新区成立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工作专班,专人处理棚改拆迁、资金保障等问题,为项目建设单位如期进场施工打实基础;潍坊在公开宝通街(和平路-志远路)快速路工程建设规划时,同步公开了对沿线光照、噪声影响及对策的分析,并在争议出现后迅速召开多轮业主见面会与专场新闻发布会,公开解答选址、民生保障等关键问题。

目前,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暂未公布沿线民众关注的噪声、大气污染等问题的分析数据和解决方式。
从南京路-福州路段的工程建设进度来看,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距离正式敲定建设方案、动土开工显然还有一段距离。提升工程建设信息公开度、透明度,直面市民质疑与担忧,拿出值得信任、执行度高的建设方案……从其他城市提供的众多经验出发,因地制宜,青岛还有时间来解决“邻避”问题。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