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强生“分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强生“分家”

强生表示,新的消费品公司预计在18至24个月内完成分离。

文|青眼 Cathy

强生要“分家”了。

11月12日,美国强生公司官网正式发文宣布,计划将公司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将健康消费品部门单独剥离出来,创立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而另一家公司则专注于药品和医疗设备业务,即为“新强生”。

强生表示,新的消费品公司预计在18至24个月内完成分离。届时,该新公司将拥有强生、李施德林、露得清和艾惟诺4个价值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大品牌和20个价值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的品牌。

消费品部门预计今年营收近千亿

强生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886年,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仑兹维克市。强生公司的业务涉及医疗器材、制药和消费品三大领域,在全球60个国家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全球员工超过13万人。2020年公司全球营收达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68.8亿元),全球研发投入达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8亿元)。

财报显示,2020年,强生药品部门销售(2908.68亿元)占比达到55%,医疗设备部门销售(1467.1亿元)占比达到28%。相比之下,消费者部门的销售(899.4亿元)占比仅有17%。

截自强生2020年财报

另据强生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在1-9月的销售额为4399.4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额为700.25亿元,同比增长5.2%,业绩占整个公司的约16%。在该部门中,皮肤健康与美容产品销售额为200.61亿元,同比增长了5.6%;口腔护理销售额为79.13亿元,同比增长了3%。

截自强生2021年三季报

不难发现,在强生现有的商业版图中,其消费品业务的业务占比一直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强生消费者部门的品牌知名度却很高,旗下拥有多种非处方药品牌,如泰诺、美林、仙特明等,以及邦迪、李施德林、露得清、Neosporin、艾惟诺、可伶可俐、落健等知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强生曾在2006年以1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9亿元)收购了辉瑞公司的消费者业务(包括李施德林)。

强生表示,“新强生”将保留利润率相对更高但风险也更大的处方药和医疗器械业务,该业务预计在2021年营收可达到7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11.6亿元)。“计划分离后,‘新强生’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多元化的医疗保健公司,将继续发展其救命治疗产品以及医疗设备解决方案。”

“即将拆分出来的消费品公司则将发展其标志性的品牌组合和创新产品。”强生表示,新消费者健康公司将拥有4个价值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大品牌和20个价值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的品牌,并在自我护理 (OTC)、皮肤健康和基础健康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包括婴儿护理、女性护理、伤口护理和口腔健康。强生称,其标志性消费品品牌包括强生、李施德林、露得清和艾惟诺4大品牌。

截自强生官网

此外,强生还表示,包括绷带和止痛药等产品在内的整个消费者健康部门预计将在 2021年全年产生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6.8亿元)的收入,在拆分实施后,新消费者健康公司将在 100 多个国家提供业务。

新CEO领导“新强生”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今年8月19日,强生就已宣布,自2022年1月3日起,将由Joaquin Duato担任强生新的首席执行官(CEO),并任命其为公司董事会成员,而强生现任CEO Alex Gorsky则将担任强生公司的执行主席。

左为Joaquin Duato,右为Alex Gorsky(图源:强生官网)

因此,在发布此次拆分计划的同时,强生也表示,Joaquin Duato在明年1月上任后,将继续领导公司完成预定的拆分工作。此外,强生还称,“在完成2家公司的拆分后,Joaquin Duato则将继续担任新强生的CEO。”而被拆分出来的新公司将由谁领导,则暂未披露。

据悉,Alex Gorsky自 2012 年以来开始担任强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他任职期间,主导了肿瘤学领域的研发投资,并且使得强生在该领域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约 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5.4亿元)。而即将上任的CEO Joaquin Duat已在公司工作了30余年,他跨越了多个业务部门、地域和职能,并曾为制药和消费者健康部门提供战略指导,以及负责了公司全球供应链、技术和健康团队等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Alex Gorsky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之所以做出分拆决定,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所面对的企业、客户和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增长并更好地满足患者和消费者需求,最佳途径是让消费者业务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单独运营。”Alex Gorsky同时也表示,“公司如何分拆、新公司被称为什么,以及由谁来领导,这些都尚未确定。”

新突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强生之所以要拆分消费品业务,与近年来强生饱受“爽身粉致癌”事件有关。

据悉,2016年,一位阿拉巴马州的女性起诉强生,称因使用了强生婴儿爽身粉而罹患卵巢癌,强生最终被判7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而这也开启了消费者针对强生公司的诉讼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强生公司因婴儿爽身粉等产品,被指控有致癌风险,面临的各种诉讼多达约4万起。为此,今年7月,强生还成立新的子公司,专门应对相关索赔事宜。不过,今年10月,该子公司已申请破产。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强生已注资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亿元)成立一项基金,以支付相关诉讼的索赔。而为了应对这近4万起诉讼案,强生已经花费了近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诉讼费用。”

不过,Alex Gorsky则公开表示,“爽身粉的诉讼案与本次拆分计划无关。”

不管是否与“爽身粉诉讼案”有关,在强生看来,“拆分完成后,新的消费者健康公司将会有强大的投资和盈利,也将有利于强生在消费品品类中不断扩大领先地位。”

就强生消费品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言,则始于1992年。当年,强生(中国)有限公正式在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该公司业务包括基础护理和个人护理、健康护肤、专业养肤等领域。该公司已将强生婴儿、露得清、李施德林、大宝、艾惟诺和城野医生等知名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闭幕的第4届进博会上,强生消费品中国区总裁汪轶曾公开表示,“强生消费品如今的线上规模是五年前的7倍,尤其是今年,整体线上生意比去年增长近45%,线上与线下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5:5。包含城野医生、露得清、李施德林、艾惟诺在内的多个品牌陆续入驻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数字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强生消费品业务“自立门户”后,一方面,有利于“新强生”更聚焦、深耕医药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费品业务的创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受上述强生“拆分”消息官宣的利好影响,强生美股盘前跳涨3%,后拉升上涨5%。截至美国时间11月2日收盘,强生股票报收165.01美元(约合人民币1052.5元)/股。

注:除特殊说明和图表外,文内货币已换算成人民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强生

3.4k
  • 强生中国区主席提出辞职
  • 强生一季度销售额2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强生“分家”

强生表示,新的消费品公司预计在18至24个月内完成分离。

文|青眼 Cathy

强生要“分家”了。

11月12日,美国强生公司官网正式发文宣布,计划将公司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将健康消费品部门单独剥离出来,创立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而另一家公司则专注于药品和医疗设备业务,即为“新强生”。

强生表示,新的消费品公司预计在18至24个月内完成分离。届时,该新公司将拥有强生、李施德林、露得清和艾惟诺4个价值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大品牌和20个价值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的品牌。

消费品部门预计今年营收近千亿

强生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886年,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仑兹维克市。强生公司的业务涉及医疗器材、制药和消费品三大领域,在全球60个国家地区拥有260多家运营公司,全球员工超过13万人。2020年公司全球营收达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68.8亿元),全球研发投入达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8亿元)。

财报显示,2020年,强生药品部门销售(2908.68亿元)占比达到55%,医疗设备部门销售(1467.1亿元)占比达到28%。相比之下,消费者部门的销售(899.4亿元)占比仅有17%。

截自强生2020年财报

另据强生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在1-9月的销售额为4399.45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额为700.25亿元,同比增长5.2%,业绩占整个公司的约16%。在该部门中,皮肤健康与美容产品销售额为200.61亿元,同比增长了5.6%;口腔护理销售额为79.13亿元,同比增长了3%。

截自强生2021年三季报

不难发现,在强生现有的商业版图中,其消费品业务的业务占比一直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强生消费者部门的品牌知名度却很高,旗下拥有多种非处方药品牌,如泰诺、美林、仙特明等,以及邦迪、李施德林、露得清、Neosporin、艾惟诺、可伶可俐、落健等知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强生曾在2006年以1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9亿元)收购了辉瑞公司的消费者业务(包括李施德林)。

强生表示,“新强生”将保留利润率相对更高但风险也更大的处方药和医疗器械业务,该业务预计在2021年营收可达到7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11.6亿元)。“计划分离后,‘新强生’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多元化的医疗保健公司,将继续发展其救命治疗产品以及医疗设备解决方案。”

“即将拆分出来的消费品公司则将发展其标志性的品牌组合和创新产品。”强生表示,新消费者健康公司将拥有4个价值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大品牌和20个价值超过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亿元)的品牌,并在自我护理 (OTC)、皮肤健康和基础健康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包括婴儿护理、女性护理、伤口护理和口腔健康。强生称,其标志性消费品品牌包括强生、李施德林、露得清和艾惟诺4大品牌。

截自强生官网

此外,强生还表示,包括绷带和止痛药等产品在内的整个消费者健康部门预计将在 2021年全年产生约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6.8亿元)的收入,在拆分实施后,新消费者健康公司将在 100 多个国家提供业务。

新CEO领导“新强生”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今年8月19日,强生就已宣布,自2022年1月3日起,将由Joaquin Duato担任强生新的首席执行官(CEO),并任命其为公司董事会成员,而强生现任CEO Alex Gorsky则将担任强生公司的执行主席。

左为Joaquin Duato,右为Alex Gorsky(图源:强生官网)

因此,在发布此次拆分计划的同时,强生也表示,Joaquin Duato在明年1月上任后,将继续领导公司完成预定的拆分工作。此外,强生还称,“在完成2家公司的拆分后,Joaquin Duato则将继续担任新强生的CEO。”而被拆分出来的新公司将由谁领导,则暂未披露。

据悉,Alex Gorsky自 2012 年以来开始担任强生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他任职期间,主导了肿瘤学领域的研发投资,并且使得强生在该领域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约 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5.4亿元)。而即将上任的CEO Joaquin Duat已在公司工作了30余年,他跨越了多个业务部门、地域和职能,并曾为制药和消费者健康部门提供战略指导,以及负责了公司全球供应链、技术和健康团队等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Alex Gorsky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之所以做出分拆决定,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所面对的企业、客户和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增长并更好地满足患者和消费者需求,最佳途径是让消费者业务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单独运营。”Alex Gorsky同时也表示,“公司如何分拆、新公司被称为什么,以及由谁来领导,这些都尚未确定。”

新突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强生之所以要拆分消费品业务,与近年来强生饱受“爽身粉致癌”事件有关。

据悉,2016年,一位阿拉巴马州的女性起诉强生,称因使用了强生婴儿爽身粉而罹患卵巢癌,强生最终被判7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而这也开启了消费者针对强生公司的诉讼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强生公司因婴儿爽身粉等产品,被指控有致癌风险,面临的各种诉讼多达约4万起。为此,今年7月,强生还成立新的子公司,专门应对相关索赔事宜。不过,今年10月,该子公司已申请破产。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强生已注资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6亿元)成立一项基金,以支付相关诉讼的索赔。而为了应对这近4万起诉讼案,强生已经花费了近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的诉讼费用。”

不过,Alex Gorsky则公开表示,“爽身粉的诉讼案与本次拆分计划无关。”

不管是否与“爽身粉诉讼案”有关,在强生看来,“拆分完成后,新的消费者健康公司将会有强大的投资和盈利,也将有利于强生在消费品品类中不断扩大领先地位。”

就强生消费品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言,则始于1992年。当年,强生(中国)有限公正式在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该公司业务包括基础护理和个人护理、健康护肤、专业养肤等领域。该公司已将强生婴儿、露得清、李施德林、大宝、艾惟诺和城野医生等知名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闭幕的第4届进博会上,强生消费品中国区总裁汪轶曾公开表示,“强生消费品如今的线上规模是五年前的7倍,尤其是今年,整体线上生意比去年增长近45%,线上与线下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5:5。包含城野医生、露得清、李施德林、艾惟诺在内的多个品牌陆续入驻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数字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强生消费品业务“自立门户”后,一方面,有利于“新强生”更聚焦、深耕医药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费品业务的创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受上述强生“拆分”消息官宣的利好影响,强生美股盘前跳涨3%,后拉升上涨5%。截至美国时间11月2日收盘,强生股票报收165.01美元(约合人民币1052.5元)/股。

注:除特殊说明和图表外,文内货币已换算成人民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