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调查】致命试验:一个研究生如何死在了导师的工厂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调查】致命试验:一个研究生如何死在了导师的工厂里?

一个年轻的硕士研究生还没开始自己接下来的美好人生,就死在了导师的工厂里。

题图摄影:刘成伟

2016年5月23日下午,天气阴沉。一场突然而至的爆炸之后,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5岁的硕士研究生李鹏死在了上海郊区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里,工厂是他的导师张建雨的。当时李鹏正在工厂里进行中试试验(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在殡仪馆见到儿子的那一刻,53岁的母亲昏厥过去了。

爆炸之后,尸体已经在殡仪馆做了美容。父亲觉得身高和衣着都不像自己的儿子。他希望让当天和李鹏一起外出的张建雨告诉他,那不是李鹏。

但李鹏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建雨的电话一直没打通。

20年前,张建雨在一次实验中遇到丁烷泄漏别人都跑了。他关掉丁烷阀门,用风扇吹散漏气,告诉同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千万不能跑,真爆炸了,你跑不过火。”20年后,张建雨了,他的研究生却死于爆炸之中。

透过碎掉玻璃的窗棂,一眼望去, 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简称焦耳蜡业)的院子里破败不堪。爆炸把工厂内临时搭建的约200平方米的铁皮车间摧毁。冲击波把一些铁皮抛掷到隔壁制衣厂。制衣厂的天花板散落下来,屋顶上一块一块的洞。窗户玻璃全部震碎,玻璃碎片散落一地。相邻的一家食品公司厂房的水泥砖墙被炸出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大洞。

纯属意外,纯属意外。在公安局接受调查期间,接到李鹏姐夫的电话,张建雨声音低沉地说。还未等李鹏的姐夫缓过神来,张建雨就挂断了电话。此后李鹏的家人再也没打通过张建雨的电话。

至今,爆炸事故已经发生十天有余,但原因依旧是个谜团。

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是否因为实施了一场超大剂量试验引发爆炸,试验前有没有采取安全评估措施和应急反应机制,导师张建雨是否在利用师生关系压榨研究生学术成果和劳动力?这一切都尚未有权威的解释。

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上海安监部门经初步调查,张建雨和李鹏携带危险物品违法违规试验引发爆炸。这次爆炸事故共造成近200平方米建筑坍塌,造成朱彩华、杨延山两名工人,以及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4级研究生李鹏共三人死亡。

当天,这条消息在李鹏同学的朋友圈炸开。这些同学纷纷请假从河南、天津等地赶往上海。没有赶来的同学开始电话了解情况,在网上发一些痛斥黑心导师的帖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李鹏在那个爆炸的企业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神秘试验用品

前一天,李鹏在实验室多呆了半小时,回到寝室时候,已经接近子夜。周一早晨,李鹏懒了一会儿床,但并未起很晚。八点多钟后,李鹏便奔向实验室准备用品。

张建雨是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李鹏在2014年报考了他的研究生,现在读研二。这个顺从的年轻人很听导师的话,对导师吩咐的一切事情几乎从未有怨言。这是李鹏很多同学的共识。张建雨对李鹏的要求比较严格,每天在实验室都要待到很晚。

523日,周一。这一天张建雨安排李鹏去焦耳蜡业做试验。

早晨八点十分,李鹏给同专业的本科生贾思勰发了一条短信,张建雨让李鹏催促贾思勰赶紧到学校实验室开会。会议内容主要针对本科生。会议期间,李鹏一直在看一个制图资料。

会议只持续了半个小时。九点多钟,李鹏准备好实验室的东西,在另外一名同学的帮助下,把一袋重几十千克,外表隐约写着硫氰……”字样的编织袋搬到了导师的红色沃尔沃越野车上。

相邻的一家食品公司厂房的水泥砖墙被炸出一个大洞。摄影:刘成伟。

贾思勰只看到了编织袋前面的两个字。李鹏的同寝室室友王辰知道,那是一袋硫氰酸钠。硫氰酸钠是一种无机熔融盐类相变材料,正是李鹏在实验室做实验所需的化学材料。

李鹏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化学工艺的无机相变。贾思勰不止一次在实验室看过李鹏做实验。每次李鹏按比例把无机熔盐放入坩埚,然后将坩埚放入一个用电加热的实验烤箱,加热到300摄氏度……

在实验室,李鹏使用硝酸钠和硫氰酸钠两种无机盐做试验,这两种盐熔点在300摄氏度左右,有加热容易分解的化学特性,但两种物质在一起容易发生爆炸。王辰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他说,硝酸钠是氧化剂。与木屑、布、油类等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天津爆炸现场就检测出不少硝酸盐。

小心点”,李鹏向和他一起抬编织袋的同学说。硫氰酸钠虽不比硝酸盐活性好,但它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药品,稍不注意会发生意外。

装完车之后,张建雨开车载着李鹏和那袋硫氰酸钠前往青浦区练塘镇。大概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到了焦耳蜡业厂。这个工厂距华东理工大学约50千米,到市里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焦耳蜡业就在这个镇上的富民经济开发区。张建雨是这家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实际操控着公司。

中午,张建雨临时安排一个领班工人与朱彩华、杨延山三人加班辅助李鹏进行这次试验,随后离开了公司。他再接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场灾难降临了。

夺命“试验”

当天下午三点,焦耳蜡业发生了爆炸。

爆炸声吓了王河源一跳,他在院子里抬头看到了一股浓烟。距离爆炸点100米之外,这位来自安徽的70岁看门人正在烧水。听到声音的一刹那,他心里想,出事了。四五年前,王河源的儿子给焦耳蜡业运送过灌装的物品,一桶一桶的,也不知道是啥”,但他感觉很危险。

平时,这里大门紧闭,只有进货出货时,才会有叉车进出装卸一些蓝色塑料桶。隔壁制衣厂的负责人对这家企业几乎一无所知。不过他经常会看到门口停一样红色的沃尔沃越野车。那是张建雨的座驾,车在外面,张建雨就在厂内。这里很少有其他人进出厂房,也并不知道这家企业怎么搞生产。包括朱彩华在内,这家企业一共有三个工人。

42岁的阜阳人朱彩华是练塘镇的名人。两个月前,他经营着小镇上唯一一个烤红薯的流动摊位。在上海郊区的这个小镇,称呼其烤红薯的朱彩华更容易寻找到朱彩华本人。直到有一天,城管严查。他迫于压力放弃了这个让他成名的生意,通过招工进入了焦耳蜡业。

朱彩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未接触过任何化工知识。在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的状况下,他开始了上岗工作。家人不知道他在这个公司具体干什么。只知道,他在这个企业每个月工资3000元,事发前刚涨了200元。他只是想找一份可维持生计的工作。

这次加班是朱彩华进入这家企业两个月以来,第一次加班也是最后一次加班。接到张建雨的通知,他忘了告诉等他吃饭的家人。15岁的女儿朱永艳当日1230分左右进入厂房叫他回家吃饭。女儿看到他没穿任何防护服,只穿着一件灰色T恤衫、一条裤腿有点破洞的黑色裤子。他对女儿说:加班,先不回去吃了

这时候朱彩华和杨延山正在厂房的铁皮上忙活。厂房里有一些装有化学药品的大桶,旁边墙上写有液氮。朱永艳不想继续上学,在旁边的厂子打零工。她偶尔来过两次工厂,还亲眼看见过有工人拿着水瓢舀过乳白色的液体放在鼻子底下闻。这个厂子一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但当天的气味让朱永艳不同以往。

厂房内有一口大锅,像酒店的标准间一样大,朱永艳说,领班嫌厂房太难闻,不断走出来透气。

华东理工大学多个接近李鹏的专业人士根据李鹏的实验室实验推测,那口大锅就是反应釜,是一个导热的介质。工厂里应该是正利用硝酸钠与硫氰酸钠进行一次中试试验。

公开资料显示,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危险性远高于实验室的实验。

中试试验主要是根据实验用的反应物量来说的。实验室用量是几克,工厂中试就是几千克,放大了几千倍。这次应该主要是试验这两种物质配比,看配比出来的物质储能性能怎么样,最终转化成相变储能材料。”一位接近李鹏的人士说,这对于李鹏而言,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操作,但这位人士不知道试验具体还会有那些化学药品参与了反应。

工厂里还堆满了化工原料。摄影:刘成伟。

除了周末,贾思勰几乎每天都能在实验室看到李鹏。他回忆说,这是李鹏第一次在工作日到这个工厂做试验。

李鹏的另一位研究生同学称,一般实验者如果看到环境不对劲,或者保护措施不够,都有权利拒绝试验。他说:中试试验要有安全评估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一般要由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在一定专业试验基地进行操作试验,张建雨可能低估了这次试验的危险

他认为,一个研二学生在一家作坊工厂里做这样的试验显然不合规。

导师的生意链

练塘镇的富民经济开发区只有这么一家小化工厂。这个工厂是张建雨在2008年左右前买下来搬过来的。

开发区不大,一条500米左右的主干道两边聚集了20家左右的小作坊工厂。在另一家工厂看门的安徽人王河源会经常看到焦耳蜡业的企业法人张建军,他是张建雨的哥哥,头发略有点白,个子不算太高。工人家属习惯叫张建军看门的 

在这里的人都面熟,见面总会点头寒暄下。有时候,王河源也会看到张建雨,隐约知道张建雨是大学老师” 

一本名为《赢在追求卓越》的书里披露了张建雨的早年经历,张建雨是该书12位成功企业家之一。书中记载,张建雨1961年出生在河北藁城苍德村一个赤脚医生家庭,初中留过级,高考过两回,但都只考取中专。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时,读了夜校,最后考到了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的在职研究生,1997年毕业后被破格留校任教至今。他现在是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各种蜡制品。

工商资料显示,1997年,张建雨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焦耳蜡业。20156月,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建军,经营范围为生产助剂蜡等。目前,这家企业仍是张建雨的独资企业。

除此,焦耳蜡业还投资60万元注资抚顺九雨新材料有限公司,占据60%的股权,张建雨任执行董事,该公司2013年被注销。另外在一家上海瓦特蜡制品有限公司,张建雨也曾担任过总经理。这些企业都与张建雨的研究方向紧密相连。据上海一位和张建雨合作过的商业伙伴称,张建雨目前至少有上亿资产。

焦耳蜡业主要是以有机蜡生产为业。爆炸后瓦房内仍有成堆装满化学物品的编织袋,编织袋上依稀可以看到聚乙烯。聚乙烯是有机相变蜡的材料。张建雨两名研究生中,一名是研究有机相变。李鹏的研究方向是无机相变,相变储能材料就是他即将要发表的研究生论文的开题。

该公司官网称,公司拥有由博士、硕士、教授及副教授组成的研发队伍,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上述那位接近李鹏的人士说,这一时期,张建雨在焦耳蜡业进行无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发,想把李鹏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产品。李鹏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他的研究配方能使现有相变材料的储能得到提升。这期间张建雨要求李鹏暂停发表论文,建议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再发表论文。

按照华东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硕士毕业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李鹏已经研二,仍未发表论文,很有可能因此而延期毕业。

李鹏的一位学长说,张建雨也曾让他删去论文中涉及核心产品数据的内容,但这些东西删掉后,论文很可能就发表不了了。这位学长称,李鹏都没有必要到工厂进行试验,因为校园实验室完全能满足毕业论文的实验需求。

在一些本科学生眼里,教课之外,张建雨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据媒体报道,在微博上一位自称上过张建雨课程的学生说,张建雨在校内拥有实验室,所带本科生、研究生,无一例外被安排参与相关商业研究,张建雨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为商业利益

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位化学博士对界面新闻说,国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也在强调这个。特别是在华东理工大学这种知名的理工科高校。但是,早在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就曾下发《教师校外兼职活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法定代表人开办公司。

张建雨做这种事情,是瞒着学校和学院的”,这位博士说。

教授还是老板?

在高校,教授被称为老板由来已久。

导师拿课题,学生来做。导师课题越多越牛,学生也有事做,否则导师和学生大眼瞪小眼。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博士生对界面新闻说,一般导师的课题分为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纵向课题是国家和省级课题,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横向课题主要是从企业拿课题,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纵向课题必须拿出成果,而且竞争激烈。横向课题只要认识企业建立一定关系,就简单的多。

导师都是用这种技术兼职的形式参与企业入股,做一些横向课题。这对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并非坏事。

6月1日,李鹏的父母在厂房外祭奠自己的儿子。摄影:刘成伟。

李鹏考研究生的初衷却是想弥补自己高考的遗憾。李鹏初中毕业是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考取高中的。但高考时,李鹏和他那俩发小因为发挥不理想而复读。李鹏开始也想复读,但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一个在邯郸建筑工地,一个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长期打工。后来迫于无奈,一直喜欢化学的李鹏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学习化学工艺专业。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笃定了要考研。

20149月,李鹏考取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研究在全国排名前茅,另外李鹏的本科老师间接认识张建雨,推荐李鹏报考。李鹏顺理成章成了张建雨的学生。

考取研究生之后,他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但几乎没有收入。

2015年暑假,张建雨把李鹏安排到浙江山区的工厂里做研究。本来他的一个师兄也在,这个师兄几天后就走了。山区很偏僻,工厂也不管饭,李鹏只好自己做饭。他在一条微信朋友圈写道:万万没想到,这半月的实习,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学会了做饭。不过这一次,张建雨给了他一千多块钱。

时,他寝室室友已经都有补助了,每月可以拿到300元。他却没有任何科研补助,虽然心生不悦,却又不敢直接向张建雨提意见。在此之前,李鹏数次向他的姐姐李慧敏抱怨说,导师不让他发表论文。为了和导师搞好关系,顺利毕业,他对导师几乎言听计从,包括帮导师宴请结账。

期间,李鹏的父母也听到了儿子的抱怨。

每每这时,母亲就会嘱咐他几句:别不舍得吃,该花的要花。需要钱妈给。

但他没有跟家里要过一分钱。他做了几份兼职,除了做家教,他还在商场和快餐店打工,家人说,他现在卡里应该有一万元。渐渐的,李鹏跟所有研究生一样,私下里已经喊张建雨为老板”了

上述博士生认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他说,这主要看导师给安排的业务是不是与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研究范围契合,但不给学生佣金的导师也的确很奇葩。”他知道,确实存在导师长期廉价使用学生劳动力的现象,有的甚至不让学生顺利毕业。而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资源导向,导师能拿到多少课题、项目、经费,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教育学学者熊丙奇对界面新闻置评说,学生跟导师之间的合作主要看布置的作业与学生的研究方向有没有关系,但这缺乏与之匹配的法律、制度保障。找学生做课题、给学生报酬,基本不涉及法律问题,更多地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熊丙奇说。

2015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但国家法律层面并未对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在保障学生利益和安全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和监管。很多受访者称,李鹏与导师张建雨之间没有合同,其薪酬、休息、健康乃至基本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接近张建雨的人士称,在张建雨眼中,李鹏是他的一个优势资源。搞学术的同时,他想把学生的科研孵化转化成生产力。然后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张建雨开始让李鹏去焦耳蜡业做科研转化的试验。

李鹏的父母对导师的这种安排并非不理解。但一场爆炸之后,这种理解烟消云散。此刻,他们甚至后悔孩子考取了研究生。

61日,焦耳蜡业门口挂上了一块雨布。一堆刚烧过的纸灰旁遗留着两个苹果和一小支香蕉。这是李鹏的家人最无奈的思念形式。

在华东理大学附近的酒店里,李鹏的母亲仍然伤痛欲绝,整夜抽泣无法入眠。其他家人都陪在那里等着最后的调查结果。

 “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事件,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李鹏。李鹏的父亲说。

(应采访者要求贾思勰、王辰、王河源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调查】致命试验:一个研究生如何死在了导师的工厂里?

一个年轻的硕士研究生还没开始自己接下来的美好人生,就死在了导师的工厂里。

题图摄影:刘成伟

2016年5月23日下午,天气阴沉。一场突然而至的爆炸之后,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5岁的硕士研究生李鹏死在了上海郊区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里,工厂是他的导师张建雨的。当时李鹏正在工厂里进行中试试验(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

在殡仪馆见到儿子的那一刻,53岁的母亲昏厥过去了。

爆炸之后,尸体已经在殡仪馆做了美容。父亲觉得身高和衣着都不像自己的儿子。他希望让当天和李鹏一起外出的张建雨告诉他,那不是李鹏。

但李鹏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建雨的电话一直没打通。

20年前,张建雨在一次实验中遇到丁烷泄漏别人都跑了。他关掉丁烷阀门,用风扇吹散漏气,告诉同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千万不能跑,真爆炸了,你跑不过火。”20年后,张建雨了,他的研究生却死于爆炸之中。

透过碎掉玻璃的窗棂,一眼望去, 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简称焦耳蜡业)的院子里破败不堪。爆炸把工厂内临时搭建的约200平方米的铁皮车间摧毁。冲击波把一些铁皮抛掷到隔壁制衣厂。制衣厂的天花板散落下来,屋顶上一块一块的洞。窗户玻璃全部震碎,玻璃碎片散落一地。相邻的一家食品公司厂房的水泥砖墙被炸出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大洞。

纯属意外,纯属意外。在公安局接受调查期间,接到李鹏姐夫的电话,张建雨声音低沉地说。还未等李鹏的姐夫缓过神来,张建雨就挂断了电话。此后李鹏的家人再也没打通过张建雨的电话。

至今,爆炸事故已经发生十天有余,但原因依旧是个谜团。

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是否因为实施了一场超大剂量试验引发爆炸,试验前有没有采取安全评估措施和应急反应机制,导师张建雨是否在利用师生关系压榨研究生学术成果和劳动力?这一切都尚未有权威的解释。

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上海安监部门经初步调查,张建雨和李鹏携带危险物品违法违规试验引发爆炸。这次爆炸事故共造成近200平方米建筑坍塌,造成朱彩华、杨延山两名工人,以及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4级研究生李鹏共三人死亡。

当天,这条消息在李鹏同学的朋友圈炸开。这些同学纷纷请假从河南、天津等地赶往上海。没有赶来的同学开始电话了解情况,在网上发一些痛斥黑心导师的帖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李鹏在那个爆炸的企业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神秘试验用品

前一天,李鹏在实验室多呆了半小时,回到寝室时候,已经接近子夜。周一早晨,李鹏懒了一会儿床,但并未起很晚。八点多钟后,李鹏便奔向实验室准备用品。

张建雨是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李鹏在2014年报考了他的研究生,现在读研二。这个顺从的年轻人很听导师的话,对导师吩咐的一切事情几乎从未有怨言。这是李鹏很多同学的共识。张建雨对李鹏的要求比较严格,每天在实验室都要待到很晚。

523日,周一。这一天张建雨安排李鹏去焦耳蜡业做试验。

早晨八点十分,李鹏给同专业的本科生贾思勰发了一条短信,张建雨让李鹏催促贾思勰赶紧到学校实验室开会。会议内容主要针对本科生。会议期间,李鹏一直在看一个制图资料。

会议只持续了半个小时。九点多钟,李鹏准备好实验室的东西,在另外一名同学的帮助下,把一袋重几十千克,外表隐约写着硫氰……”字样的编织袋搬到了导师的红色沃尔沃越野车上。

相邻的一家食品公司厂房的水泥砖墙被炸出一个大洞。摄影:刘成伟。

贾思勰只看到了编织袋前面的两个字。李鹏的同寝室室友王辰知道,那是一袋硫氰酸钠。硫氰酸钠是一种无机熔融盐类相变材料,正是李鹏在实验室做实验所需的化学材料。

李鹏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化学工艺的无机相变。贾思勰不止一次在实验室看过李鹏做实验。每次李鹏按比例把无机熔盐放入坩埚,然后将坩埚放入一个用电加热的实验烤箱,加热到300摄氏度……

在实验室,李鹏使用硝酸钠和硫氰酸钠两种无机盐做试验,这两种盐熔点在300摄氏度左右,有加热容易分解的化学特性,但两种物质在一起容易发生爆炸。王辰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他说,硝酸钠是氧化剂。与木屑、布、油类等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天津爆炸现场就检测出不少硝酸盐。

小心点”,李鹏向和他一起抬编织袋的同学说。硫氰酸钠虽不比硝酸盐活性好,但它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药品,稍不注意会发生意外。

装完车之后,张建雨开车载着李鹏和那袋硫氰酸钠前往青浦区练塘镇。大概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到了焦耳蜡业厂。这个工厂距华东理工大学约50千米,到市里的公共交通很不方便。焦耳蜡业就在这个镇上的富民经济开发区。张建雨是这家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实际操控着公司。

中午,张建雨临时安排一个领班工人与朱彩华、杨延山三人加班辅助李鹏进行这次试验,随后离开了公司。他再接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场灾难降临了。

夺命“试验”

当天下午三点,焦耳蜡业发生了爆炸。

爆炸声吓了王河源一跳,他在院子里抬头看到了一股浓烟。距离爆炸点100米之外,这位来自安徽的70岁看门人正在烧水。听到声音的一刹那,他心里想,出事了。四五年前,王河源的儿子给焦耳蜡业运送过灌装的物品,一桶一桶的,也不知道是啥”,但他感觉很危险。

平时,这里大门紧闭,只有进货出货时,才会有叉车进出装卸一些蓝色塑料桶。隔壁制衣厂的负责人对这家企业几乎一无所知。不过他经常会看到门口停一样红色的沃尔沃越野车。那是张建雨的座驾,车在外面,张建雨就在厂内。这里很少有其他人进出厂房,也并不知道这家企业怎么搞生产。包括朱彩华在内,这家企业一共有三个工人。

42岁的阜阳人朱彩华是练塘镇的名人。两个月前,他经营着小镇上唯一一个烤红薯的流动摊位。在上海郊区的这个小镇,称呼其烤红薯的朱彩华更容易寻找到朱彩华本人。直到有一天,城管严查。他迫于压力放弃了这个让他成名的生意,通过招工进入了焦耳蜡业。

朱彩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未接触过任何化工知识。在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的状况下,他开始了上岗工作。家人不知道他在这个公司具体干什么。只知道,他在这个企业每个月工资3000元,事发前刚涨了200元。他只是想找一份可维持生计的工作。

这次加班是朱彩华进入这家企业两个月以来,第一次加班也是最后一次加班。接到张建雨的通知,他忘了告诉等他吃饭的家人。15岁的女儿朱永艳当日1230分左右进入厂房叫他回家吃饭。女儿看到他没穿任何防护服,只穿着一件灰色T恤衫、一条裤腿有点破洞的黑色裤子。他对女儿说:加班,先不回去吃了

这时候朱彩华和杨延山正在厂房的铁皮上忙活。厂房里有一些装有化学药品的大桶,旁边墙上写有液氮。朱永艳不想继续上学,在旁边的厂子打零工。她偶尔来过两次工厂,还亲眼看见过有工人拿着水瓢舀过乳白色的液体放在鼻子底下闻。这个厂子一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但当天的气味让朱永艳不同以往。

厂房内有一口大锅,像酒店的标准间一样大,朱永艳说,领班嫌厂房太难闻,不断走出来透气。

华东理工大学多个接近李鹏的专业人士根据李鹏的实验室实验推测,那口大锅就是反应釜,是一个导热的介质。工厂里应该是正利用硝酸钠与硫氰酸钠进行一次中试试验。

公开资料显示,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危险性远高于实验室的实验。

中试试验主要是根据实验用的反应物量来说的。实验室用量是几克,工厂中试就是几千克,放大了几千倍。这次应该主要是试验这两种物质配比,看配比出来的物质储能性能怎么样,最终转化成相变储能材料。”一位接近李鹏的人士说,这对于李鹏而言,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操作,但这位人士不知道试验具体还会有那些化学药品参与了反应。

工厂里还堆满了化工原料。摄影:刘成伟。

除了周末,贾思勰几乎每天都能在实验室看到李鹏。他回忆说,这是李鹏第一次在工作日到这个工厂做试验。

李鹏的另一位研究生同学称,一般实验者如果看到环境不对劲,或者保护措施不够,都有权利拒绝试验。他说:中试试验要有安全评估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一般要由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在一定专业试验基地进行操作试验,张建雨可能低估了这次试验的危险

他认为,一个研二学生在一家作坊工厂里做这样的试验显然不合规。

导师的生意链

练塘镇的富民经济开发区只有这么一家小化工厂。这个工厂是张建雨在2008年左右前买下来搬过来的。

开发区不大,一条500米左右的主干道两边聚集了20家左右的小作坊工厂。在另一家工厂看门的安徽人王河源会经常看到焦耳蜡业的企业法人张建军,他是张建雨的哥哥,头发略有点白,个子不算太高。工人家属习惯叫张建军看门的 

在这里的人都面熟,见面总会点头寒暄下。有时候,王河源也会看到张建雨,隐约知道张建雨是大学老师” 

一本名为《赢在追求卓越》的书里披露了张建雨的早年经历,张建雨是该书12位成功企业家之一。书中记载,张建雨1961年出生在河北藁城苍德村一个赤脚医生家庭,初中留过级,高考过两回,但都只考取中专。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时,读了夜校,最后考到了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的在职研究生,1997年毕业后被破格留校任教至今。他现在是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各种蜡制品。

工商资料显示,1997年,张建雨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焦耳蜡业。20156月,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建军,经营范围为生产助剂蜡等。目前,这家企业仍是张建雨的独资企业。

除此,焦耳蜡业还投资60万元注资抚顺九雨新材料有限公司,占据60%的股权,张建雨任执行董事,该公司2013年被注销。另外在一家上海瓦特蜡制品有限公司,张建雨也曾担任过总经理。这些企业都与张建雨的研究方向紧密相连。据上海一位和张建雨合作过的商业伙伴称,张建雨目前至少有上亿资产。

焦耳蜡业主要是以有机蜡生产为业。爆炸后瓦房内仍有成堆装满化学物品的编织袋,编织袋上依稀可以看到聚乙烯。聚乙烯是有机相变蜡的材料。张建雨两名研究生中,一名是研究有机相变。李鹏的研究方向是无机相变,相变储能材料就是他即将要发表的研究生论文的开题。

该公司官网称,公司拥有由博士、硕士、教授及副教授组成的研发队伍,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上述那位接近李鹏的人士说,这一时期,张建雨在焦耳蜡业进行无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发,想把李鹏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产品。李鹏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他的研究配方能使现有相变材料的储能得到提升。这期间张建雨要求李鹏暂停发表论文,建议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再发表论文。

按照华东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硕士毕业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李鹏已经研二,仍未发表论文,很有可能因此而延期毕业。

李鹏的一位学长说,张建雨也曾让他删去论文中涉及核心产品数据的内容,但这些东西删掉后,论文很可能就发表不了了。这位学长称,李鹏都没有必要到工厂进行试验,因为校园实验室完全能满足毕业论文的实验需求。

在一些本科学生眼里,教课之外,张建雨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据媒体报道,在微博上一位自称上过张建雨课程的学生说,张建雨在校内拥有实验室,所带本科生、研究生,无一例外被安排参与相关商业研究,张建雨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为商业利益

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位化学博士对界面新闻说,国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也在强调这个。特别是在华东理工大学这种知名的理工科高校。但是,早在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就曾下发《教师校外兼职活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法定代表人开办公司。

张建雨做这种事情,是瞒着学校和学院的”,这位博士说。

教授还是老板?

在高校,教授被称为老板由来已久。

导师拿课题,学生来做。导师课题越多越牛,学生也有事做,否则导师和学生大眼瞪小眼。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博士生对界面新闻说,一般导师的课题分为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纵向课题是国家和省级课题,申请国家科研经费。横向课题主要是从企业拿课题,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纵向课题必须拿出成果,而且竞争激烈。横向课题只要认识企业建立一定关系,就简单的多。

导师都是用这种技术兼职的形式参与企业入股,做一些横向课题。这对大多数研究生而言并非坏事。

6月1日,李鹏的父母在厂房外祭奠自己的儿子。摄影:刘成伟。

李鹏考研究生的初衷却是想弥补自己高考的遗憾。李鹏初中毕业是以学校第一的成绩考取高中的。但高考时,李鹏和他那俩发小因为发挥不理想而复读。李鹏开始也想复读,但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一个在邯郸建筑工地,一个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长期打工。后来迫于无奈,一直喜欢化学的李鹏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学习化学工艺专业。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笃定了要考研。

20149月,李鹏考取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研究在全国排名前茅,另外李鹏的本科老师间接认识张建雨,推荐李鹏报考。李鹏顺理成章成了张建雨的学生。

考取研究生之后,他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但几乎没有收入。

2015年暑假,张建雨把李鹏安排到浙江山区的工厂里做研究。本来他的一个师兄也在,这个师兄几天后就走了。山区很偏僻,工厂也不管饭,李鹏只好自己做饭。他在一条微信朋友圈写道:万万没想到,这半月的实习,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学会了做饭。不过这一次,张建雨给了他一千多块钱。

时,他寝室室友已经都有补助了,每月可以拿到300元。他却没有任何科研补助,虽然心生不悦,却又不敢直接向张建雨提意见。在此之前,李鹏数次向他的姐姐李慧敏抱怨说,导师不让他发表论文。为了和导师搞好关系,顺利毕业,他对导师几乎言听计从,包括帮导师宴请结账。

期间,李鹏的父母也听到了儿子的抱怨。

每每这时,母亲就会嘱咐他几句:别不舍得吃,该花的要花。需要钱妈给。

但他没有跟家里要过一分钱。他做了几份兼职,除了做家教,他还在商场和快餐店打工,家人说,他现在卡里应该有一万元。渐渐的,李鹏跟所有研究生一样,私下里已经喊张建雨为老板”了

上述博士生认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他说,这主要看导师给安排的业务是不是与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研究范围契合,但不给学生佣金的导师也的确很奇葩。”他知道,确实存在导师长期廉价使用学生劳动力的现象,有的甚至不让学生顺利毕业。而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还是资源导向,导师能拿到多少课题、项目、经费,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教育学学者熊丙奇对界面新闻置评说,学生跟导师之间的合作主要看布置的作业与学生的研究方向有没有关系,但这缺乏与之匹配的法律、制度保障。找学生做课题、给学生报酬,基本不涉及法律问题,更多地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熊丙奇说。

2015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但国家法律层面并未对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在保障学生利益和安全方面明确提出要求和监管。很多受访者称,李鹏与导师张建雨之间没有合同,其薪酬、休息、健康乃至基本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

接近张建雨的人士称,在张建雨眼中,李鹏是他的一个优势资源。搞学术的同时,他想把学生的科研孵化转化成生产力。然后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张建雨开始让李鹏去焦耳蜡业做科研转化的试验。

李鹏的父母对导师的这种安排并非不理解。但一场爆炸之后,这种理解烟消云散。此刻,他们甚至后悔孩子考取了研究生。

61日,焦耳蜡业门口挂上了一块雨布。一堆刚烧过的纸灰旁遗留着两个苹果和一小支香蕉。这是李鹏的家人最无奈的思念形式。

在华东理大学附近的酒店里,李鹏的母亲仍然伤痛欲绝,整夜抽泣无法入眠。其他家人都陪在那里等着最后的调查结果。

 “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事件,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李鹏。李鹏的父亲说。

(应采访者要求贾思勰、王辰、王河源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