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如何让接地气的声音直达立法机构?上海这列“直通车”好评比较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如何让接地气的声音直达立法机构?上海这列“直通车”好评比较多

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辆“直通车”,是践行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之一。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打造“参与立法+征集反馈+全民普法”综合体,在多元主体、兼顾专业性和基础性的意见征询会上,听取多方意见,凝聚广泛共识,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行稳致远。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赵珺

编辑 刘素楠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质监总站副站长陶为农的参会资料上写满了字。她针对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从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找出问题诱因、转化工作理念、实现市场、现场联动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2021年11月17日下午14时,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里,正在举行《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与会人员除了各部门的政府公务人员,还有企业代表、法学专家等。

“真知来自于基层,好方法、好点子来自于各条战线从事实务工作的基层人员。”上海市司法局立法三处副处长朱敬说。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了“全过程民主”的重要理念,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辆“直通车”,是践行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之一,其一头连着立法机构,一头连着基层民众。2018年开始,上海市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已经从10家增加至25家,奉贤区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其中之一。

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打造“参与立法+征集反馈+全民普法”综合体。在多元主体、兼顾专业性和基础性的意见征询会上,听取多方意见,凝聚广泛共识,已经成为青村镇立法联系点的日常工作。

据青村司法所所长盛志新介绍,自2020年7月以来,青村镇立法联系点共计接收各类立法草案征询任务11件,组织开展或参加立法意见征询会15次,提出意见建议96条。

其中,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在前期征询意见时,青村联系点汇总的针对鼓励建设农业设施的问题的修改建议,被全部采纳。

此外,在《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草案)》征询中,10家村居立法信息采集点均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召开了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职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草案)》征询中,奉贤区还利用临港南桥科技城资源,进行现场无人驾驶演示,使群众更直观了解无人驾驶现状。

“之所以青村镇能用一年时间交出比较优秀的答卷,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实事。”盛志新用“四个维度”总结了基层立法点的工作要领,“提升高度、拓展广度、钻研精度、挖掘深度,全面护航青村镇基层立法点建设,做出百姓满意的立法、普法工作。”

《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现场。赵珺 摄

像城市建设工程这种专业性强的问题,如何才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青村镇派出了信息员,实现了立法征询的“下达”和社情民意的“上通”。

“走上宅基,走进楼道”是李翠华的工作法宝之一。所谓宅基,并非农村“宅基地”,而是由七八户住得近的居民组成的自然村落,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宅基的规模比村民小组还要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青村镇赋予了宅基丰富的内涵——人大代表服务点、共产党员联系点、公共法律服务点和人民调解点,再到如今,宅基又被赋予起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的功能。通过小小的宅基,立法信息员架起了一座桥梁,打通了立法征询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上海市党代表、立法联系点专家,李翠华平时最常去的是一些“小地方”,居民聚在哪里聊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相比于正式的会议和讲座,她更喜欢用面对面的方式交流了解居民心声。“十几个街坊邻里,有什么话都会告诉你,大家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就是最理想的群众意见。”她说,群众意见,重在一个“近”字,贴近生活、走进群众,就是基层工作的不二法宝。

宅基立法宣传,仅靠李翠华等信息员的个人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他们组建了“宅基老年队”,以每个村的村民小组为单位,各选派一名威望高、熟悉村镇、热心于法治宣传的老年人作为代表,担任“五大员”工作。

“平时他们就是法治宣传员,遇到纠纷他们就是调解员,闲暇时间出门遛弯时就是编外巡逻员,把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村里的调解主任时,就是村里的信息员。总而言之,就是协调村务的稳定员。”李翠华介绍。

青村镇通过动员老年人,将法治宣传思想渗透进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家门口”普法的“民心工程”,将法治宣传贯彻于立法征询全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寻常百姓家。

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的普法活动展板。赵珺 摄

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傅永辉也探索出了一条助力“立法走基层”的道路。

11月17日下午,在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阿傅故事会”正上演一出老人和子女关于房产继承矛盾的普法脱口秀。傅永辉饰演的女儿充当着调解家庭矛盾、为老人争取权利的正义角色,在和“儿子”的斗智斗勇中,不仅安抚了老人情绪,最终还用法律知识维护了父亲的权利。台下的观众多是中老年人,在表演结束后对演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只有接地气,才能调动起来百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才能推动基层立法真正落实。”傅永辉刚刚结束表演,还有一些大喘气,便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阿傅故事会”。

这是由她牵头成立、并担任主要创作人员的一个致力于“文艺宣法”品牌,于2012年推出,每月一次深入各村宅基睦邻点开展“讲故事、懂法理、辩是非”活动。

自从2016年成为奉贤区人大代表,傅永辉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人大代表接待点,居民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拨打她留在窗户上的手机号码反映。

现如今,傅永辉又多了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的身份。她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有闲话尽管讲,不讲白不讲,讲了不白讲!”

在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表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脱口秀。赵珺 摄

2020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通知,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在制度层面保障基层立法征询工作有序开展。

基础打好了,如何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行稳致远?

青村镇把立法点开到了居民家门口的“生活驿站”,依托高大上的“桃香法韵”文艺团、接地气的“阿傅故事会”、具人气的“小皮匠”志愿服务队、专业化的“律师团队”,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此外,还有20名像傅永辉一样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乡贤等组成的民意征集信息员队伍,负责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言法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潜移默化地为居民加强法治教育。

除了民间力量的支持,还需要专业立法人员的牵头。

青村镇选出了16名热心公益事业、拥有法律建议能力、具备一定法律素质的法学院教授、法官、检察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组成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壮大队伍力量,进一步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联系点发扬民主、汇聚民智、普及法律功能。这是青村镇探索出来的又一条创新之路。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段宝玫就是专家库的一名成员。

她认为基层立法点建设对于推进立法民主和基层民主结合、实现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这不仅仅是阶段性的社会责任,还应该是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规划中的长期理念。”

11月17日,段宝玫参与了《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她认为,基层立法点围绕“民主”和“基层”两个重要抓手,充分调动起了各领域的力量,大家各抒己见,无论是讨论氛围还是结果,都很令人满意。

基层立法点重在精细,难在深入。盛志新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立法各环节、全过程,打造集立法与普法工作于一体的有形工作平台。“法律具有权威性和精准性,立法具有可达性和人民性,让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和追求。”

居民观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脱口秀。赵珺 摄

有学界、民间“双管齐下”,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效显著。

据青村镇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负责人、清溪生活驿站站长宋华英介绍,生活驿站从2018年始建为公共居民活动场所,每天人流达300到400人。现在生活驿站设置了法治图书角,满足居民自主阅读普法书目;新增了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菜单式法治服务,如果居民有法律问题,生活驿站会跟合作的事务所联系,指派律师过来,实现和百姓面对面的沟通与咨询。

此外,清溪生活驿站定期开设的法治讲堂、文艺宣法、调解宣法多方面法治宣传活动也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立法征询点“落户”生活驿站,更为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

与群众沟通,信息员们经验丰富,但是在工作的专业性方面,他们仍有较大的忧虑。傅永辉直言:“我们毕竟不是专门从事法律行业的人员,居民需要具体的法律帮助,我们一时间也不好随便下结论。”对于信息员而言,在法治知识方面的自我提升和工作培训也必不可少。

如何提高基层立法点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素养?

段宝玫认为,这是专家库成员当仁不让的责任。“我们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积淀,研读文件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地方法与上位法的衔接,通过对文件中涉及到的主体进行调研,就能指导立法信息员收集一手的群众意见。”

实际上,司法机关正在探索搭建更多可供专家和信息员联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司法机关活动、“送法下乡”活动、举办法律讲座和学习座谈会等形式,专家把解读过的文件精神逐步传递给基层信息员。

段宝玫建议:“政府、高校应该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给基层信息员提供新鲜的、多样的文件精神,同时鼓励信息员利用当地的法治图书角等公共资源自学法律知识。在亲身参与法治宣传实践、学习法律理论和法治精神两手抓的模式下,信息员将更好地扛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这面大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如何让接地气的声音直达立法机构?上海这列“直通车”好评比较多

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辆“直通车”,是践行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之一。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打造“参与立法+征集反馈+全民普法”综合体,在多元主体、兼顾专业性和基础性的意见征询会上,听取多方意见,凝聚广泛共识,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行稳致远。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赵珺

编辑 刘素楠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质监总站副站长陶为农的参会资料上写满了字。她针对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从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找出问题诱因、转化工作理念、实现市场、现场联动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2021年11月17日下午14时,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里,正在举行《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与会人员除了各部门的政府公务人员,还有企业代表、法学专家等。

“真知来自于基层,好方法、好点子来自于各条战线从事实务工作的基层人员。”上海市司法局立法三处副处长朱敬说。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基层立法联系点时首次提出了“全过程民主”的重要理念,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辆“直通车”,是践行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之一,其一头连着立法机构,一头连着基层民众。2018年开始,上海市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已经从10家增加至25家,奉贤区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其中之一。

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在打造“参与立法+征集反馈+全民普法”综合体。在多元主体、兼顾专业性和基础性的意见征询会上,听取多方意见,凝聚广泛共识,已经成为青村镇立法联系点的日常工作。

据青村司法所所长盛志新介绍,自2020年7月以来,青村镇立法联系点共计接收各类立法草案征询任务11件,组织开展或参加立法意见征询会15次,提出意见建议96条。

其中,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在前期征询意见时,青村联系点汇总的针对鼓励建设农业设施的问题的修改建议,被全部采纳。

此外,在《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办法(草案)》征询中,10家村居立法信息采集点均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召开了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职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草案)》征询中,奉贤区还利用临港南桥科技城资源,进行现场无人驾驶演示,使群众更直观了解无人驾驶现状。

“之所以青村镇能用一年时间交出比较优秀的答卷,是因为大家都在做实事。”盛志新用“四个维度”总结了基层立法点的工作要领,“提升高度、拓展广度、钻研精度、挖掘深度,全面护航青村镇基层立法点建设,做出百姓满意的立法、普法工作。”

《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现场。赵珺 摄

像城市建设工程这种专业性强的问题,如何才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青村镇派出了信息员,实现了立法征询的“下达”和社情民意的“上通”。

“走上宅基,走进楼道”是李翠华的工作法宝之一。所谓宅基,并非农村“宅基地”,而是由七八户住得近的居民组成的自然村落,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宅基的规模比村民小组还要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青村镇赋予了宅基丰富的内涵——人大代表服务点、共产党员联系点、公共法律服务点和人民调解点,再到如今,宅基又被赋予起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的功能。通过小小的宅基,立法信息员架起了一座桥梁,打通了立法征询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上海市党代表、立法联系点专家,李翠华平时最常去的是一些“小地方”,居民聚在哪里聊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相比于正式的会议和讲座,她更喜欢用面对面的方式交流了解居民心声。“十几个街坊邻里,有什么话都会告诉你,大家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就是最理想的群众意见。”她说,群众意见,重在一个“近”字,贴近生活、走进群众,就是基层工作的不二法宝。

宅基立法宣传,仅靠李翠华等信息员的个人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他们组建了“宅基老年队”,以每个村的村民小组为单位,各选派一名威望高、熟悉村镇、热心于法治宣传的老年人作为代表,担任“五大员”工作。

“平时他们就是法治宣传员,遇到纠纷他们就是调解员,闲暇时间出门遛弯时就是编外巡逻员,把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村里的调解主任时,就是村里的信息员。总而言之,就是协调村务的稳定员。”李翠华介绍。

青村镇通过动员老年人,将法治宣传思想渗透进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家门口”普法的“民心工程”,将法治宣传贯彻于立法征询全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寻常百姓家。

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的普法活动展板。赵珺 摄

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傅永辉也探索出了一条助力“立法走基层”的道路。

11月17日下午,在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阿傅故事会”正上演一出老人和子女关于房产继承矛盾的普法脱口秀。傅永辉饰演的女儿充当着调解家庭矛盾、为老人争取权利的正义角色,在和“儿子”的斗智斗勇中,不仅安抚了老人情绪,最终还用法律知识维护了父亲的权利。台下的观众多是中老年人,在表演结束后对演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只有接地气,才能调动起来百姓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才能推动基层立法真正落实。”傅永辉刚刚结束表演,还有一些大喘气,便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阿傅故事会”。

这是由她牵头成立、并担任主要创作人员的一个致力于“文艺宣法”品牌,于2012年推出,每月一次深入各村宅基睦邻点开展“讲故事、懂法理、辩是非”活动。

自从2016年成为奉贤区人大代表,傅永辉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人大代表接待点,居民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拨打她留在窗户上的手机号码反映。

现如今,傅永辉又多了一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的身份。她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有闲话尽管讲,不讲白不讲,讲了不白讲!”

在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表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脱口秀。赵珺 摄

2020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通知,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在制度层面保障基层立法征询工作有序开展。

基础打好了,如何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行稳致远?

青村镇把立法点开到了居民家门口的“生活驿站”,依托高大上的“桃香法韵”文艺团、接地气的“阿傅故事会”、具人气的“小皮匠”志愿服务队、专业化的“律师团队”,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此外,还有20名像傅永辉一样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乡贤等组成的民意征集信息员队伍,负责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言法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潜移默化地为居民加强法治教育。

除了民间力量的支持,还需要专业立法人员的牵头。

青村镇选出了16名热心公益事业、拥有法律建议能力、具备一定法律素质的法学院教授、法官、检察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组成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壮大队伍力量,进一步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联系点发扬民主、汇聚民智、普及法律功能。这是青村镇探索出来的又一条创新之路。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段宝玫就是专家库的一名成员。

她认为基层立法点建设对于推进立法民主和基层民主结合、实现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这不仅仅是阶段性的社会责任,还应该是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规划中的长期理念。”

11月17日,段宝玫参与了《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意见征询会。她认为,基层立法点围绕“民主”和“基层”两个重要抓手,充分调动起了各领域的力量,大家各抒己见,无论是讨论氛围还是结果,都很令人满意。

基层立法点重在精细,难在深入。盛志新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立法各环节、全过程,打造集立法与普法工作于一体的有形工作平台。“法律具有权威性和精准性,立法具有可达性和人民性,让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和追求。”

居民观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脱口秀。赵珺 摄

有学界、民间“双管齐下”,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效显著。

据青村镇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负责人、清溪生活驿站站长宋华英介绍,生活驿站从2018年始建为公共居民活动场所,每天人流达300到400人。现在生活驿站设置了法治图书角,满足居民自主阅读普法书目;新增了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菜单式法治服务,如果居民有法律问题,生活驿站会跟合作的事务所联系,指派律师过来,实现和百姓面对面的沟通与咨询。

此外,清溪生活驿站定期开设的法治讲堂、文艺宣法、调解宣法多方面法治宣传活动也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立法征询点“落户”生活驿站,更为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

与群众沟通,信息员们经验丰富,但是在工作的专业性方面,他们仍有较大的忧虑。傅永辉直言:“我们毕竟不是专门从事法律行业的人员,居民需要具体的法律帮助,我们一时间也不好随便下结论。”对于信息员而言,在法治知识方面的自我提升和工作培训也必不可少。

如何提高基层立法点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素养?

段宝玫认为,这是专家库成员当仁不让的责任。“我们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积淀,研读文件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地方法与上位法的衔接,通过对文件中涉及到的主体进行调研,就能指导立法信息员收集一手的群众意见。”

实际上,司法机关正在探索搭建更多可供专家和信息员联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司法机关活动、“送法下乡”活动、举办法律讲座和学习座谈会等形式,专家把解读过的文件精神逐步传递给基层信息员。

段宝玫建议:“政府、高校应该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给基层信息员提供新鲜的、多样的文件精神,同时鼓励信息员利用当地的法治图书角等公共资源自学法律知识。在亲身参与法治宣传实践、学习法律理论和法治精神两手抓的模式下,信息员将更好地扛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这面大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