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产业集群观察 | 服务黄河战略的滨州惠民县,为何选择拥抱产业集群式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产业集群观察 | 服务黄河战略的滨州惠民县,为何选择拥抱产业集群式发展?

而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的25家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中,成功入选名单的山东滨州惠民县的绳网特色产业集群,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集聚效应。

文 | 逯文祺

回归当下中国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阶段,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迫在眉睫,而产业协同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的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群式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那么,产业从何而来?当工业产业以最初的手工工艺形态存在于民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无论是否形成规模化制造,其在本土皆会积累宝贵的产业经验。当这些产业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相融合,便会成为推动本土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因地制宜发展策略最生动的体现,也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而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的25家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中,成功入选名单的山东滨州惠民县的绳网特色产业集群,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集聚效应。

惠民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其绳网生产有着三百年的悠久历史。不得不说,惠民县正是我们思考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最好的“麻雀”。

90年代产业升级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惠民县从简单的手工拧制到机械化作业,从棉麻制品到化纤制品,从各类绳索、车马挽具到运输、建筑、养殖、农用、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由粗放到集约,由低层次到高档次,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蜕变。

更为重要的是全县塑料绳网生产及加工业户达到7000多个,从业人员超7万人。

一个县的特色产业,市场份额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是响当当,为数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令人称奇。

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惠民县在其特色产业发展上的深耕,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发力“四链”工程,叫响惠民产业品牌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握好历史大变革的趋势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

之于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样如此。如今产业变革的趋势已不可逆,那么想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事实上,缺乏龙头企业、科研力量薄弱、产业层次偏低等危机已然隐隐潜伏在惠民县的产业当中。

好在,惠民县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主动顺应产业变革新趋势,围绕“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强链、建链、补链、保链“四大工程”,推动化纤绳网这一传统产业战略转型,构建新动能主导的化纤绳网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前面提到,惠民县有着强大的绳网产业基础。因此,依托着化纤绳网传统产业基础,惠民县探索出了以“创业—孵化—集群”为核心的内生驱动机制,建设了绳网产业集聚区。

围绕“壮大传统产业,打造全省特色民营经济园区”的目标,培育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绳网物流园等系列集群平台,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或许这就是惠民县得以入选此次山东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底气。

以优质产品叫响优质品牌。惠民县实施“绳网产品制造+设计”提升工程,拓宽产业内涵,从单一型建筑安全网的基础上,累计开发防护网、体育网等24个系列200余种规格的绳网产品。与此同时,健全完善绳网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成全省第一个省级网具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工作站),与欧盟GS标准等国际标准接轨,叫响山东名牌。

叫响惠民县化纤绳网产业品牌,在现如今的环境中,还必须要拓宽品质赋能之道。惠民县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突出三个方面,即高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成立全国第一家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市第一家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产学研”联合平台载体;打造“绳网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发展模式,在李庄镇成立全市首个镇级大数据办公室,建成全国第一个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并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惠民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从做产品、创品牌向做标准转变,成立全国首家、全国唯一的绳网行业专业标委会—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绳网标准12项,正式发布实施团体标准6项,成功立项行业标准2项,正式实施行业标准2项。

除此之外,还通过行政审批方面给予极大便利,关停多家不达环保要求的绳网企业,拓宽终端市场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全产业链条的一路畅通,坚守动能转换之要。

不难看出,惠民县发力“四链”工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事实上,转变思路,树立服务意识,是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动产业转型的“不二法宝”。聚合资源,打造龙头,引领整个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以壮大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不得不说,惠民在推动绳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真真切切叫响了特色产业品牌,让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真正成为了持续性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制胜法宝。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服务”思维贯穿全程,这是惠民产业集群的底气

在前文提到的“四链”工程中不难发现,“服务”“创新”思维贯穿全局。事实上,在推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去亮眼的“四链”工程,惠民县还做了不少创新之举。

举例来说,加强化纤绳网企业治理整顿。前文提到,关停多家不达环保要求的绳网企业。实际上,为了促进绿色发展,惠民县更多的精力是用在了提升生产工艺上,通过推进循环利用、环保新材料替代和应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以推动低碳环保生产,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与此同时,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检查;为了提高效率,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以加快推动化纤绳网企业进园入区,实现集约发展。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顺延之前提到的惠民县所建设的绳网产业集聚区,就其具体措施而言,进一步完善了李庄、姜楼两镇民营经济园区和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健全园区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现有园区中建设二层或多层标准车间厂房,解决土地紧张和发展空间问题,且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与此同时,秉承“宁缺毋滥”的理念,严格李庄、姜楼两镇绳网企业入园标准,新上工业绳网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产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上标准,税收贡献大,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

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就是要有“宁缺毋滥”的坚持。话又说回来,惠民县在打造产业集聚区时所投入的优惠政策也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高质量企业的入驻。

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用地保障等激励措施,鼓励招商引资的新上化纤绳网项目在园区集中连片建设,配套集群发展。

不得不说,通过塑造集群“有机整体”,优化了集群效率和协同能力,这是政府的“服务”“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

除此之外,惠民县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突出绳网新兴产业主导优势,不断健全绳网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前面提到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打造、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创建产城相融工业旅游景观等举措,加快打造化纤绳网产业综合服务载体,这更是“服务”思维的展现。

成绩来说话:据统计,2020年惠民县绳网产业营业收入达173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绳网产业市场份额已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全国总量的80%以上。培育化纤绳网企业700余家,其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惠民县正以积极地姿态贯彻落实我国“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在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这座承载黄河战略的城市,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产业集群观察 | 服务黄河战略的滨州惠民县,为何选择拥抱产业集群式发展?

而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的25家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中,成功入选名单的山东滨州惠民县的绳网特色产业集群,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集聚效应。

文 | 逯文祺

回归当下中国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阶段,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迫在眉睫,而产业协同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的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群式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那么,产业从何而来?当工业产业以最初的手工工艺形态存在于民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无论是否形成规模化制造,其在本土皆会积累宝贵的产业经验。当这些产业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相融合,便会成为推动本土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因地制宜发展策略最生动的体现,也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而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的25家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中,成功入选名单的山东滨州惠民县的绳网特色产业集群,让我们看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迸发出的集聚效应。

惠民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其绳网生产有着三百年的悠久历史。不得不说,惠民县正是我们思考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最好的“麻雀”。

90年代产业升级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惠民县从简单的手工拧制到机械化作业,从棉麻制品到化纤制品,从各类绳索、车马挽具到运输、建筑、养殖、农用、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由粗放到集约,由低层次到高档次,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蜕变。

更为重要的是全县塑料绳网生产及加工业户达到7000多个,从业人员超7万人。

一个县的特色产业,市场份额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是响当当,为数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令人称奇。

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惠民县在其特色产业发展上的深耕,远不止这些。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发力“四链”工程,叫响惠民产业品牌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握好历史大变革的趋势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

之于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样如此。如今产业变革的趋势已不可逆,那么想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事实上,缺乏龙头企业、科研力量薄弱、产业层次偏低等危机已然隐隐潜伏在惠民县的产业当中。

好在,惠民县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主动顺应产业变革新趋势,围绕“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强链、建链、补链、保链“四大工程”,推动化纤绳网这一传统产业战略转型,构建新动能主导的化纤绳网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前面提到,惠民县有着强大的绳网产业基础。因此,依托着化纤绳网传统产业基础,惠民县探索出了以“创业—孵化—集群”为核心的内生驱动机制,建设了绳网产业集聚区。

围绕“壮大传统产业,打造全省特色民营经济园区”的目标,培育绳网国际创新产业园、绳网物流园等系列集群平台,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或许这就是惠民县得以入选此次山东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的底气。

以优质产品叫响优质品牌。惠民县实施“绳网产品制造+设计”提升工程,拓宽产业内涵,从单一型建筑安全网的基础上,累计开发防护网、体育网等24个系列200余种规格的绳网产品。与此同时,健全完善绳网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建成全省第一个省级网具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工作站),与欧盟GS标准等国际标准接轨,叫响山东名牌。

叫响惠民县化纤绳网产业品牌,在现如今的环境中,还必须要拓宽品质赋能之道。惠民县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突出三个方面,即高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成立全国第一家绳网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市第一家绳网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产学研”联合平台载体;打造“绳网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发展模式,在李庄镇成立全市首个镇级大数据办公室,建成全国第一个绳网产业大数据平台,并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惠民县绳网数字经济园区被评为“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从做产品、创品牌向做标准转变,成立全国首家、全国唯一的绳网行业专业标委会—山东省绳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绳网标准12项,正式发布实施团体标准6项,成功立项行业标准2项,正式实施行业标准2项。

除此之外,还通过行政审批方面给予极大便利,关停多家不达环保要求的绳网企业,拓宽终端市场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全产业链条的一路畅通,坚守动能转换之要。

不难看出,惠民县发力“四链”工程,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事实上,转变思路,树立服务意识,是近年来许多地方推动产业转型的“不二法宝”。聚合资源,打造龙头,引领整个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以壮大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不得不说,惠民在推动绳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真真切切叫响了特色产业品牌,让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真正成为了持续性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制胜法宝。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服务”思维贯穿全程,这是惠民产业集群的底气

在前文提到的“四链”工程中不难发现,“服务”“创新”思维贯穿全局。事实上,在推动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去亮眼的“四链”工程,惠民县还做了不少创新之举。

举例来说,加强化纤绳网企业治理整顿。前文提到,关停多家不达环保要求的绳网企业。实际上,为了促进绿色发展,惠民县更多的精力是用在了提升生产工艺上,通过推进循环利用、环保新材料替代和应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以推动低碳环保生产,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与此同时,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检查;为了提高效率,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以加快推动化纤绳网企业进园入区,实现集约发展。

图片来源:惠民县委宣传部

顺延之前提到的惠民县所建设的绳网产业集聚区,就其具体措施而言,进一步完善了李庄、姜楼两镇民营经济园区和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健全园区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现有园区中建设二层或多层标准车间厂房,解决土地紧张和发展空间问题,且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与此同时,秉承“宁缺毋滥”的理念,严格李庄、姜楼两镇绳网企业入园标准,新上工业绳网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产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上标准,税收贡献大,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

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就是要有“宁缺毋滥”的坚持。话又说回来,惠民县在打造产业集聚区时所投入的优惠政策也在源源不断地吸引着高质量企业的入驻。

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飞地经济”模式,通过健全税收分成、强化用地保障等激励措施,鼓励招商引资的新上化纤绳网项目在园区集中连片建设,配套集群发展。

不得不说,通过塑造集群“有机整体”,优化了集群效率和协同能力,这是政府的“服务”“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

除此之外,惠民县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突出绳网新兴产业主导优势,不断健全绳网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前面提到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打造、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创建产城相融工业旅游景观等举措,加快打造化纤绳网产业综合服务载体,这更是“服务”思维的展现。

成绩来说话:据统计,2020年惠民县绳网产业营业收入达173亿元,同比增长19%,全县绳网产业市场份额已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全国总量的80%以上。培育化纤绳网企业700余家,其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惠民县正以积极地姿态贯彻落实我国“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在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这座承载黄河战略的城市,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