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艺术打头 宁波文博会诠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甬城样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艺术打头 宁波文博会诠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甬城样板

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文 | 顾家颖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作为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极,宁波一如既往拉高标杆奋勇争先,确立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

以乡村振兴为起笔,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在本次2021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中,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一环,特设“艺术振兴乡村”专题板块,展示文化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成果转化,助力共同富裕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里提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计划,并正式把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写进了国家顶层设计,而艺术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旁观、千村一面、投入超限、维养困难、繁荣短暂等是当前乡村建设中常见的痛点。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自2019年来率领团队先后进驻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和鄞州区城杨村,以激发村民主动振兴、自主振兴、持续振兴为内生动力,带动“乡建艺术家”成长,用艺术唤醒乡村魅力,以乡村实物打造IP文化,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

从葛家村到城杨村,再到洋山村,宁波的乡村振兴以葛家村为样板,由点及面逐步铺开,各特色乡村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作为艺术振兴乡村的样板,两年前的葛家村还是一个每年村集体收入仅10万左右“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随着一场“艺术家驻村”试验,通过将艺术与乡土农民碰撞、互动、融合,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本村材料和空间深度参与艺术设计,以艺术为切入点创新创业,激发村民创作热情,使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主体,进而实现村庄资源转化、扩宽产业发展渠道,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在葛家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头堆成了“彩石画卷”、残旧围墙“变身”创意栅栏,老式电线柱搭配竹子走上“田园风”……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产品,成为火遍海内外的“网红村”。

图为葛家村改造前后对比(宁波文博会组委会供图)

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城杨村以打造“国际旅游村”为目标,创新性地将乡村产业与艺术设计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植入研学、农家乐、名宿、娱乐等多种业态,引导村民向“村子里来10万游客”的前景做出思考,不断探索产业打造与村民赋能之间的关系。用1500斤竹子打造的巨型帽、舅舅家的竹筒饭、杏缘手工坊……两年不到,城杨村产业空间增加10处,客流量达28万人次,产业营业收入近400万,有效实现了以产业为依托,村民增收创收的目标。

图为城杨村一隅 (顾家颖摄)

将乡村物质设计与村民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将乡村艺术改造与村庄有效治理有机整合,将乡村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更新融合对接。“共创带共富”这一乡村社会设计模式以村民内生动力培育为核心,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引导村民运用自身技能、乡土材料和闲置空间,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实现了村民全程深度参与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开创了村民共富新格局。在这过程中,全市挖掘和培养了乡建骨干1338位,家庭产业能手79位,乡村治理人才31位,乡村导游19位,乡村讲师36位;村庄营业额累计超1000万元,村庄接待游客累计百万人次,来村培训学习人员超2.5万人次;设计成果上万件,辐射带动村庄1800余个,培育乡建艺术家1500余名,带动村民创业100多名,艺工队30支。

目前,以宁海葛家村为代表的文化深耕模式已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并在宁波宁海、鄞州、余姚、象山等多县区全面铺开,同时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推广到四川、贵州等地。

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此次宁波文博会作为重要展示窗口,以文化产业为突破,艺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在“艺术振兴乡村”专题页中呈现葛家村、城杨村、洋山村等在乡村振兴中的先进经验、品牌项目和主要成果,展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以及优质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文创好物,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通过在线直播形式,带观众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当地的艺术气息、乡风文明和地域文化。袁小仙布艺玩偶、杏缘手工坊、帽语展艺坊等在线下备受好评的宝藏产品也都在“艺术振兴乡村”专题页一一展示;在“动人故事在身旁”板块,还有当地村民、乡建艺术家讲述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故事,以及他们从“村民”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心路历程;此外,本届文博会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进行“艺术振兴乡村”专题访谈,分享在艺术振兴乡村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艺术振兴乡村建设,“蓝图规划”正在变为“现实画卷”。近年来,宁波肩负起乡村振兴样本打造与共同富裕先行区创建的时代使命,通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宁波将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全方位、纵深化打造未来乡村。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十四五”期间,宁波市将打造100个以上未来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扎实开展共富乡村建设。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艺术打头 宁波文博会诠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甬城样板

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文 | 顾家颖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之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作为浙江“双城记”的重要一极,宁波一如既往拉高标杆奋勇争先,确立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

以乡村振兴为起笔,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在本次2021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中,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一环,特设“艺术振兴乡村”专题板块,展示文化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成果转化,助力共同富裕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里提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计划,并正式把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写进了国家顶层设计,而艺术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旁观、千村一面、投入超限、维养困难、繁荣短暂等是当前乡村建设中常见的痛点。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自2019年来率领团队先后进驻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和鄞州区城杨村,以激发村民主动振兴、自主振兴、持续振兴为内生动力,带动“乡建艺术家”成长,用艺术唤醒乡村魅力,以乡村实物打造IP文化,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

从葛家村到城杨村,再到洋山村,宁波的乡村振兴以葛家村为样板,由点及面逐步铺开,各特色乡村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作为艺术振兴乡村的样板,两年前的葛家村还是一个每年村集体收入仅10万左右“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随着一场“艺术家驻村”试验,通过将艺术与乡土农民碰撞、互动、融合,引导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本村材料和空间深度参与艺术设计,以艺术为切入点创新创业,激发村民创作热情,使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主体,进而实现村庄资源转化、扩宽产业发展渠道,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在葛家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头堆成了“彩石画卷”、残旧围墙“变身”创意栅栏,老式电线柱搭配竹子走上“田园风”……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个艺术共享空间、300多个文创产品,成为火遍海内外的“网红村”。

图为葛家村改造前后对比(宁波文博会组委会供图)

村村有品牌,户户有特色。城杨村以打造“国际旅游村”为目标,创新性地将乡村产业与艺术设计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植入研学、农家乐、名宿、娱乐等多种业态,引导村民向“村子里来10万游客”的前景做出思考,不断探索产业打造与村民赋能之间的关系。用1500斤竹子打造的巨型帽、舅舅家的竹筒饭、杏缘手工坊……两年不到,城杨村产业空间增加10处,客流量达28万人次,产业营业收入近400万,有效实现了以产业为依托,村民增收创收的目标。

图为城杨村一隅 (顾家颖摄)

将乡村物质设计与村民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将乡村艺术改造与村庄有效治理有机整合,将乡村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更新融合对接。“共创带共富”这一乡村社会设计模式以村民内生动力培育为核心,鼓励多元力量参与,引导村民运用自身技能、乡土材料和闲置空间,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实现了村民全程深度参与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开创了村民共富新格局。在这过程中,全市挖掘和培养了乡建骨干1338位,家庭产业能手79位,乡村治理人才31位,乡村导游19位,乡村讲师36位;村庄营业额累计超1000万元,村庄接待游客累计百万人次,来村培训学习人员超2.5万人次;设计成果上万件,辐射带动村庄1800余个,培育乡建艺术家1500余名,带动村民创业100多名,艺工队30支。

目前,以宁海葛家村为代表的文化深耕模式已入选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并在宁波宁海、鄞州、余姚、象山等多县区全面铺开,同时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推广到四川、贵州等地。

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文化是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此次宁波文博会作为重要展示窗口,以文化产业为突破,艺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在“艺术振兴乡村”专题页中呈现葛家村、城杨村、洋山村等在乡村振兴中的先进经验、品牌项目和主要成果,展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新兴产业以及优质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文创好物,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通过在线直播形式,带观众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当地的艺术气息、乡风文明和地域文化。袁小仙布艺玩偶、杏缘手工坊、帽语展艺坊等在线下备受好评的宝藏产品也都在“艺术振兴乡村”专题页一一展示;在“动人故事在身旁”板块,还有当地村民、乡建艺术家讲述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故事,以及他们从“村民”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心路历程;此外,本届文博会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进行“艺术振兴乡村”专题访谈,分享在艺术振兴乡村工作中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艺术振兴乡村建设,“蓝图规划”正在变为“现实画卷”。近年来,宁波肩负起乡村振兴样本打造与共同富裕先行区创建的时代使命,通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宁波将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全方位、纵深化打造未来乡村。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十四五”期间,宁波市将打造100个以上未来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扎实开展共富乡村建设。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