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园园
没有体育人的视角做不好项目,理想的状态是线上与线下实体打通对接。
采访完王丽萍,我将与她的合影发布在朋友圈,意外的是,依然有朋友认得出这张面孔。
16年前的一张照片曾令人印象深刻,在悉尼奥运会夺冠,田径场上的王丽萍张开双臂,摆出了一个滑翔的姿势。那时候的她,皮肤因常年累月的训练晒成了古铜色。而今坐在我面前,白衬衣衬着白皙的皮肤,找不到当年运动员的痕迹。
2003年,在拿到冠军之后的第3年,王丽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满怀少女心地说,“将来,我想多买些衣服,多买些护肤品,将流逝的青春找补回来。”
像是大考之后甩掉课本的心情,2006年退役之后,王丽萍给了自己一段放松及充电的时间。她在北京体育大学念完了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此时的她相夫教子,平静生活。而近两年,随着马拉松等跑步赛事在民间的流行,王丽萍又被从象牙塔唤出,成为诸多跑步活动上参与度最高的明星嘉宾。
时间轴快进到2016,以王丽萍为标题的新闻却不是在体育版,而更多是在创业投资版。她的新角色是“冠军VC”的管理合伙人,以及“王者传奇”俱乐部的创始人。“冠军”、“王者”与“传奇”是多么霸气的词,它们曾是王丽萍运动员生涯积攒的荣光,而今又被用作另一段事业的开启。
然而王丽萍还真不是一个霸气外露的女人,真实的她内敛而不张扬,话虽不多言,却流露谦卑禀性。她坦陈,自己没有当过CEO,缺乏品牌营销的经验,有时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提升自己还特地报了一个EMBA班。
据一位合作伙伴回忆,有一次喝咖啡时不经意聊到产品的可行思路,王丽萍眼前一亮,立刻掏出手机录音记录。
坚持的劲儿,曾给王丽萍带来作为田径运动员的奖牌勋章,认真的执念,让年近不惑的她再一次成为一名可敬的创业者。
高端or大众?
在王丽萍所在的体育圈,退役之后转型商业领域的并非个例。李宁自不必说,已成为成功转型企业家的一个标杆。与王丽萍属于同一代的冠军们也已陆续启动新事业:体操冠军邢傲伟意欲打造体育时尚电商与传媒平台“傲冠联盟”,陈一冰则开发了兼具“约教练+视频+社区”功能的APP型动体育。王丽萍的人缘似乎还不错,圈内明星的产品发布会上总有她助力站台的身影。
身浸其中,王丽萍自然感知到了体育市场在悄然升温,内心亦是蠢蠢欲动。2015年,她与邢傲伟一起成立了一支“冠军VC”基金,自己既是LP又是GP,看BP、约谈项目的这段投资经历,某种程度又催化了她心中那个不安分的“小魔鬼”。
“我特别想自己尝试一下。”
几乎是没有任何征兆地,今年3月的一天,在一次北京小学的趣味体育课上,王丽萍与白雪等一众冠军拉了一个条幅,“王者传奇”俱乐部就宣告成立了。
这倒是蛮符合王丽萍行必果的性格,“无论怎样,把跑团先成立了,我就必须开始去做了,要不然我永远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法迈出那一步,而且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高端or大众?
跑步潮起,包括打卡、跑团、赛事在内的各种跑步服务铺天盖地,那么,“王者传奇”还能从什么角度切入呢?
在专业从事田径十余年的王丽萍看来,现在的许多人只是在盲目地跑,以竞技赛跑的高强度运动要求自己,这样只会透支和伤害身体,达不到健康的目的,而普通大众应该在专业的指导下,科学监控、技术分析,实现健康跑步。
按照王丽萍的计划,“王者传奇”将以跑步培训为起点,后续创办自主品牌的赛事,并开发系列衍生产品。
“当然我还有更好的产品规划,暂时还不能透露。”她卖了个关子。
对于培训对象,王丽萍初期设想的是利用自己能接洽到的平台,将高端跑步爱好者圈进来。但真正运作起来之后,她发现面向大众的产品是一块基石。
目前,“王者传奇”的策略是通过社群吸纳会员,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定期组织线下跑步活动,对于不同程度的参与者,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而针对高端人群,“王者传奇”还将提供一对一的指导,设计全年训练计划、科研监控与康复的完整保障体系。
对于目标人群的调整与确定,王丽萍的体会是,“再好的想法不去实施,你发现不了问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你打破原来那种比较完美的想法。“
体育圈的突围
王丽萍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体育圈,此前奥运冠军的头衔使得“王丽萍”三个字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IP,后续项目运作无论是成体系的训练方案,还是培训所需的专业人才,皆倚赖于此。
在做冠军VC的投资时,王丽萍和邢傲伟就发现,当前的体育创业皆面临着相似的问题:要么是体育出身团队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要么是圈外运营不了解体育行业内部之规律。
自己操刀,王丽萍一方面希冀自己能够通过EMBA的学习获得经营管理之道,另一方面也紧锣密鼓地寻觅擅长体育产品运营管理的合适搭档。
“做体育项目的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甚至90%是大学生,很少能够把线上和线下的架构都考虑好的,总是缺了一块。” 王认为,没有体育人的视角做不好项目,理想的状态是线上与线下实体打通对接,“只有线上没有线下,永远实现不了现金流的一个入口。”
按照王的规划,“王者传奇”体系成熟之后将迅速复制到全国各地。“最起码第一年要在全国各地有10-15家分店,之后再每年递增。”
40岁的王丽萍骨子里运动员的劲儿还在,她一直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件事我一定能做成,一定能做好。”也许从前无数个日夜在田径场上艰苦训练时,她就是那样流着汗坚持下来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