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北方需要青岛立起新的金融中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北方需要青岛立起新的金融中心

显然,北京之外,北方还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自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就一直是热门城市人选。

11月1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

除了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交所还被寄予了缩小南北差距的厚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源配置机制失衡,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衡。“在北京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数据,从融资规模数据来看,北方省份在金融资源配置层面显著偏弱。2013年,北方地区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占比是42.8%,2020年下降到30%,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7.9%。

这在山东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山东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第三,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上市公司数量等指标上,山东却只能排在第五或第六。

显然,北京之外,北方还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自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就一直是热门城市人选。

青岛要想成为北方真正的金融中心,一方面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尤其需要更多科技含量高的新经济企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本土金融机构的成长壮大。

2019年春天,对于青岛本土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季节。

先是2019年1月16日,青岛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同时也成为继郑州银行之后第二家“A+H”上市的城商行。

紧接着,2019年3月26日,青岛农商银行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由此,青岛也成为了北方唯一一座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时在A股上市的城市。

A股上市之后,两家银行都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据青岛银行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其资产总额站稳突破5000亿元,标志该行经营规模跨上新的台阶,正式跨入中型银行序列,这是山东1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3日,青岛银行便已悄无声息的登陆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结束了山东没有上市银行的尴尬局面,也为青岛这座开放、现代、时尚的城市的引来了实实在在的国际资本。

青岛银行像一扇窗,打开了国际投资者探查区域投资机会的新通道,为地方投融资带来更多样的可能。当然,H股上市,也打开了青岛银行的国际视野,奠定了其后续获取B类主承销商等各类业务牌照的基础,将其立于山东省金融开放的最潮头。

这几年,青岛提出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航运金融贸易中心,大手笔引进了不少知名私募基金、理财子公司和证券机构,本土法人机构如中路保险、兴华基金、联储证券、港信期货等相继开业,加上光大理财、恒丰理财的落户,青岛集齐了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理财、期货、信托、金租八大核心金融牌照,金融生态日益完善,金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这其中,青岛银行以一行之力便贡献了银行、金租、理财三张金融牌照,成为全国金融牌照较全、含金量较高的城商行之一。

从去年9月成立至今,青银理财业务实现迅猛发展,产品规模大幅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青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1700亿、资产规模近1900亿,在已披露产品规模的理财子公司中增速最快。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年3季度银行理财能力综合排名中,青岛银行在城商行序列中排名第五。

而青银金租作为青岛银行金融集团格局的另一重要单元,进一步丰富和灵活了青岛银行对公业务生态,以其独特的轻资产业务模式,成为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优选路径之一。经过3年多的探索,青银金租已逐渐找到了其特色经营之道。

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大利润中心开启了青岛银行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新空间,也为青岛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更有力、更多元的金融支撑,贡献了新的税收增长源。

与城市层面青岛和宁波的关系一样,青岛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对比也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根据宁波银行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18,337.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72%;而且已经形成了永赢基金、永赢租赁、宁银理财3个利润中心。

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点上,青岛银行和宁波银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宁波银行一路成长中,不乏董事会改制、政府注资、民企入股、引进战略合作等手笔,并因此促进了流程的改进、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了服务与整体运营水平。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宁波银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有媒体曾总结,宁波银行针对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准确定位,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业务,主打地方性金融机构特色牌,突出的盈利能力和优良的资产质量,也使宁波银行在同业中脱颖而出,在扶持地方经济的同时迈开大步向前走。

青岛银行在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基础上,也一直在寻找和城市的结合点,坚定地走特色化经营之路。

早在2010年青岛银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提出,未来的青岛银行将以特色银行、品牌银行为目标,以差异化服务为手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逐步把青岛银行打造成让股东满意、让员工自豪、让社会尊重的公众银行。

从青岛的海洋经济优势、港口优势以及上合示范区、自贸区等开放优势,青岛银行紧跟青岛的产业升级,向青岛企业的上下游进行辐射,链式推进,逐渐打造出了鲜明的特色。

以真金白银支持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建设、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变为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在青岛这座城市扩大开放和经济转型中,在胶东经济区圈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能看到青岛银行的身影。

今年前三季度,在债券市场持续强监管的政策环境下,青岛银行债务融资工具突破承销规模200亿元、发行规模300亿元的大关,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山东省内中长期限债券承销规模超过150亿元的主承销商。

在山东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下,相比于传统存贷业务,包括债券、投行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最终目的是,还是希望带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8%,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66.7%,而且全市制造业贷款连续20个月保持正增长,连续5个月增速环比提高。

这几年,青岛愈发重视产业赛道的转换和科创型新经济企业的培育引进,最终无非是希望转化为企业利润、个人收入和政府税收的提高。

不难看出,青岛这座城市的经济转型,本身就为青岛银行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成长空间。

如何抓住青岛以及山东产业升级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机遇,发挥香港深圳两地上市和金融集团牌照优势,保持并巩固长江以北区域性中小银行的领军者地位,这是青岛银行作为本土法人机构的必答题,也是青岛成为北方金融中心的良机和关键。

来源:青记

原标题:北方需要青岛立起新的金融中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北方需要青岛立起新的金融中心

显然,北京之外,北方还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自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就一直是热门城市人选。

11月1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

除了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交所还被寄予了缩小南北差距的厚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源配置机制失衡,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衡。“在北京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数据,从融资规模数据来看,北方省份在金融资源配置层面显著偏弱。2013年,北方地区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占比是42.8%,2020年下降到30%,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27.9%。

这在山东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山东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第三,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上市公司数量等指标上,山东却只能排在第五或第六。

显然,北京之外,北方还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自2014年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就一直是热门城市人选。

青岛要想成为北方真正的金融中心,一方面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尤其需要更多科技含量高的新经济企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本土金融机构的成长壮大。

2019年春天,对于青岛本土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季节。

先是2019年1月16日,青岛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同时也成为继郑州银行之后第二家“A+H”上市的城商行。

紧接着,2019年3月26日,青岛农商银行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由此,青岛也成为了北方唯一一座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时在A股上市的城市。

A股上市之后,两家银行都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据青岛银行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其资产总额站稳突破5000亿元,标志该行经营规模跨上新的台阶,正式跨入中型银行序列,这是山东1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3日,青岛银行便已悄无声息的登陆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结束了山东没有上市银行的尴尬局面,也为青岛这座开放、现代、时尚的城市的引来了实实在在的国际资本。

青岛银行像一扇窗,打开了国际投资者探查区域投资机会的新通道,为地方投融资带来更多样的可能。当然,H股上市,也打开了青岛银行的国际视野,奠定了其后续获取B类主承销商等各类业务牌照的基础,将其立于山东省金融开放的最潮头。

这几年,青岛提出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航运金融贸易中心,大手笔引进了不少知名私募基金、理财子公司和证券机构,本土法人机构如中路保险、兴华基金、联储证券、港信期货等相继开业,加上光大理财、恒丰理财的落户,青岛集齐了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理财、期货、信托、金租八大核心金融牌照,金融生态日益完善,金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这其中,青岛银行以一行之力便贡献了银行、金租、理财三张金融牌照,成为全国金融牌照较全、含金量较高的城商行之一。

从去年9月成立至今,青银理财业务实现迅猛发展,产品规模大幅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青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1700亿、资产规模近1900亿,在已披露产品规模的理财子公司中增速最快。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年3季度银行理财能力综合排名中,青岛银行在城商行序列中排名第五。

而青银金租作为青岛银行金融集团格局的另一重要单元,进一步丰富和灵活了青岛银行对公业务生态,以其独特的轻资产业务模式,成为上市企业或拟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优选路径之一。经过3年多的探索,青银金租已逐渐找到了其特色经营之道。

青银金租、青银理财两大利润中心开启了青岛银行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新空间,也为青岛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更有力、更多元的金融支撑,贡献了新的税收增长源。

与城市层面青岛和宁波的关系一样,青岛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对比也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根据宁波银行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18,337.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72%;而且已经形成了永赢基金、永赢租赁、宁银理财3个利润中心。

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点上,青岛银行和宁波银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宁波银行一路成长中,不乏董事会改制、政府注资、民企入股、引进战略合作等手笔,并因此促进了流程的改进、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了服务与整体运营水平。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宁波银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有媒体曾总结,宁波银行针对宁波地区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准确定位,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业务,主打地方性金融机构特色牌,突出的盈利能力和优良的资产质量,也使宁波银行在同业中脱颖而出,在扶持地方经济的同时迈开大步向前走。

青岛银行在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基础上,也一直在寻找和城市的结合点,坚定地走特色化经营之路。

早在2010年青岛银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提出,未来的青岛银行将以特色银行、品牌银行为目标,以差异化服务为手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逐步把青岛银行打造成让股东满意、让员工自豪、让社会尊重的公众银行。

从青岛的海洋经济优势、港口优势以及上合示范区、自贸区等开放优势,青岛银行紧跟青岛的产业升级,向青岛企业的上下游进行辐射,链式推进,逐渐打造出了鲜明的特色。

以真金白银支持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建设、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变为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在青岛这座城市扩大开放和经济转型中,在胶东经济区圈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能看到青岛银行的身影。

今年前三季度,在债券市场持续强监管的政策环境下,青岛银行债务融资工具突破承销规模200亿元、发行规模300亿元的大关,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山东省内中长期限债券承销规模超过150亿元的主承销商。

在山东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下,相比于传统存贷业务,包括债券、投行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业务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青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最终目的是,还是希望带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8.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8%,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66.7%,而且全市制造业贷款连续20个月保持正增长,连续5个月增速环比提高。

这几年,青岛愈发重视产业赛道的转换和科创型新经济企业的培育引进,最终无非是希望转化为企业利润、个人收入和政府税收的提高。

不难看出,青岛这座城市的经济转型,本身就为青岛银行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成长空间。

如何抓住青岛以及山东产业升级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机遇,发挥香港深圳两地上市和金融集团牌照优势,保持并巩固长江以北区域性中小银行的领军者地位,这是青岛银行作为本土法人机构的必答题,也是青岛成为北方金融中心的良机和关键。

来源:青记

原标题:北方需要青岛立起新的金融中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