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工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金融机构在能源转换过程中负有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工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金融机构在能源转换过程中负有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责无旁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晨光 张艺

“COP26会议并没有形成特别统一的完整的成果。但是部分的成果是有的,在这次会议上大多数的国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共同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决心方面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说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确实还有一定的距离,并非短时间可以实现。” 12月5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这样评论道。

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2 日期间,COP26会议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公开资料显示,COP 代表“缔约方会议”,是联合国公约缔约方会议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在过去的26年中每年都会举办(因此得名COP26)。

周月秋指出,本次COP26会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树立了新的目标。“会议本身发布了一个叫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从这个公约上来看,控制1.5℃(升温)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方向。”

第二个变化,在能源的转换上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逐步减少煤炭补贴。

第三个变化,《巴黎协定》里面第六条是一个原则性的共识,全球金融市场里的碳市场,这次会议对第六条这个原则性的共识进一步,“所以它会使得全球的碳配额的交易以及碳市场的建设有更多更新的动力。”

第四个变化,即是围绕建设合作新的伙伴关系有一些新的进展。

周月秋强调,把融资作为气候行动的一个关键来对待,来强调发挥金融合作在气候的适应性以及支持碳排放的作用方面,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成果。“我也觉得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来讲毫无疑问是一种责任,但同时我也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机遇。”

在周月秋看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一个核心它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当然是责无旁贷。这种责无旁贷在中国其实有很直接的体现,“比如说在中国的‘双碳’目标政策体系里,绿色金融就已经把它明确成为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机制,在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支持产业结构优化,支持传统产业降碳,支持环境保护、气候韧性方面,金融是要发挥很重要关键作用。”

周月秋强调,不仅仅是气候环境的责任,能源转换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有一种责任,叫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一方面,中国监管部门持续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推出像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这样的激励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绿色的配置,这是针对绿色能源;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能源,也是有相当多的安排。比如说中国已经承诺不再新建海外的煤电项目,境内外现有的传统能源项目也要实现有序转型,不是“一刀切”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肯定要更加有效地帮助这些传统的能源企业,要降碳,要增效,实现更好的转型。

周月秋直言,碳排放市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新的机遇,因为碳市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把碳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得到比较有效的解决来实现降碳,然后实现零碳、负碳的综合目标,“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降低外部性,还是降低碳中和的成本,还是发挥价格的激励机制的作用,都会有很重要的机遇产生。”

“未来金融的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比如说碳的现货衍生品会越来越多,比如说这个过程中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比如说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会更加显现。”他坦言。

在周月秋看来,金融机构其实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金融可以更好地在经济内部去完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不论从治理上面,还是在战略上面,还是在规划上面,以及它在业务流程上面和参与度上,都是可以有更重要的作用。”

在资产结构方面,周月秋认为,产业结构转型一定会带来金融资产配置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间,大类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类当然是新能源,对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传统的能源,产业要转型,必须是一个有序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升级以及节能改造也是金融支持很重要的方面。”

周月秋坦言, “低碳项目、低碳转型是需要和它的成本相适应的资金,金融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创新、更多的合作,把不同来源的资金配置到相应的这些项目上去和它的成本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的控制也不可忽视,因为转型有一定的转型压力,“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转型的风险,因此在这过程中间,风险管理的机制我觉得要跟上去,要防范环境的风险,也要防范转型过快的风险等等。”周月秋补充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工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金融机构在能源转换过程中负有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责无旁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刘晨光 张艺

“COP26会议并没有形成特别统一的完整的成果。但是部分的成果是有的,在这次会议上大多数的国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共同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决心方面大家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说和《巴黎协定》所确定的目标确实还有一定的距离,并非短时间可以实现。” 12月5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这样评论道。

2021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2 日期间,COP26会议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公开资料显示,COP 代表“缔约方会议”,是联合国公约缔约方会议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在过去的26年中每年都会举办(因此得名COP26)。

周月秋指出,本次COP26会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树立了新的目标。“会议本身发布了一个叫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从这个公约上来看,控制1.5℃(升温)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方向。”

第二个变化,在能源的转换上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逐步减少煤炭补贴。

第三个变化,《巴黎协定》里面第六条是一个原则性的共识,全球金融市场里的碳市场,这次会议对第六条这个原则性的共识进一步,“所以它会使得全球的碳配额的交易以及碳市场的建设有更多更新的动力。”

第四个变化,即是围绕建设合作新的伙伴关系有一些新的进展。

周月秋强调,把融资作为气候行动的一个关键来对待,来强调发挥金融合作在气候的适应性以及支持碳排放的作用方面,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成果。“我也觉得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来讲毫无疑问是一种责任,但同时我也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机遇。”

在周月秋看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一个核心它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当然是责无旁贷。这种责无旁贷在中国其实有很直接的体现,“比如说在中国的‘双碳’目标政策体系里,绿色金融就已经把它明确成为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机制,在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支持产业结构优化,支持传统产业降碳,支持环境保护、气候韧性方面,金融是要发挥很重要关键作用。”

周月秋强调,不仅仅是气候环境的责任,能源转换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有一种责任,叫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一方面,中国监管部门持续出台各种相关政策,推出像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这样的激励政策,来引导金融机构绿色的配置,这是针对绿色能源;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能源,也是有相当多的安排。比如说中国已经承诺不再新建海外的煤电项目,境内外现有的传统能源项目也要实现有序转型,不是“一刀切”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肯定要更加有效地帮助这些传统的能源企业,要降碳,要增效,实现更好的转型。

周月秋直言,碳排放市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新的机遇,因为碳市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把碳排放的外部性问题得到比较有效的解决来实现降碳,然后实现零碳、负碳的综合目标,“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降低外部性,还是降低碳中和的成本,还是发挥价格的激励机制的作用,都会有很重要的机遇产生。”

“未来金融的基础设施会更加完善,比如说碳的现货衍生品会越来越多,比如说这个过程中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比如说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会更加显现。”他坦言。

在周月秋看来,金融机构其实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金融可以更好地在经济内部去完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不论从治理上面,还是在战略上面,还是在规划上面,以及它在业务流程上面和参与度上,都是可以有更重要的作用。”

在资产结构方面,周月秋认为,产业结构转型一定会带来金融资产配置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间,大类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类当然是新能源,对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传统的能源,产业要转型,必须是一个有序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升级以及节能改造也是金融支持很重要的方面。”

周月秋坦言, “低碳项目、低碳转型是需要和它的成本相适应的资金,金融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创新、更多的合作,把不同来源的资金配置到相应的这些项目上去和它的成本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的控制也不可忽视,因为转型有一定的转型压力,“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转型的风险,因此在这过程中间,风险管理的机制我觉得要跟上去,要防范环境的风险,也要防范转型过快的风险等等。”周月秋补充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