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南自贸港,东方靓时西方更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南自贸港,东方靓时西方更亮

伴随着海南西线的崛起,西线沿路城市光芒日益耀眼。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经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

“中国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其中两次提到海南自贸港。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早已在时代的洪流中拉开盛大的帷幕,关于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海南自贸港”的遐想,还可以更加深入。

时代的使命落在海南的肩上

事实上,回顾以往几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会发现,在这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盛会中,“海南自贸港”作为一张开放中国的靓丽名片,其出场的次数非常多,可谓是伴随每一届进博会扬名四海。

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全省建成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新高地。”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举措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正如今年进博会演讲中所说的“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几届进博会演讲中关于海南自贸港的铿锵之言,便是海南这几年飞速发展最好的注脚,可以说,每一届进博会演讲中的海南形象,都是海南自贸港过往的工作总结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预告,以寥寥数语清晰记录了海南自贸港所取得的每一步重大进展,在以往短短几年中,海南自贸港不负众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其中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的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距“开放海南”的目标再进一步。

今年前9月,海南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约31.7万户,其中,企业约12.1万户,同比增长12.20%;个体工商户约19.6万户,同比增长83.79%,富于创造热情与活力的创新型企业纷纷落子海南,在自贸港这片投资热土抢滩布局。

今年以来,海南自贸港79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354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2235亿元,协议投资1500多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4%,商务服务收入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货物贸易增长24.5%,新兴服务进出口增长2.15倍。

为了更好服务于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海南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已全面铺开,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焕然一新,“绝不回避,接诉即办,实事求是面对,依法依规解决”是接下来海南拿出来的态度。

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经济结构越发健康,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417亿元,同比增长118%;免税购买人数730.34万人次,同比增长116%,有效拉动了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经过近3年的引才育才工作,海南人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突破,据统计,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引进人才35.8万人,与“4·13”以前同比增长916%。观以往可知,个体唯有融入时代的脉搏中,与时代之声同频共振才能取得辉煌成就,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南下海南自贸港寻求新的机遇,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新闯海潮”。

……

也正如个人成就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一个地区的发展也需要融入时代的浪潮之中,“海南自贸港”也正是搭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的列车,才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瞩目的能量。

过往几年的发展,海南自贸港的宏伟蓝图已徐徐铺展在全球舞台上,未来,“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下的海南将如何发展,到2025年,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后又将是怎样一副面貌,着实值得期待。

海南西线光芒日益耀眼

细数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的成就,不得忽视的一项改变是房地产的转型发展,以“壮士扼腕”的毅力摆脱“一房独大”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伴随着转型阵痛,房地产业也迅速由传统地产过渡向与自贸港建设相匹配的方向——商业地产。

随着人、财、物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汇聚海南,自贸港的商办市场也因此强势崛起,日益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商办资产在成交备案上,土地市场、预售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众实力雄厚的房企也在海南掀起了商办热潮,无论是商业办公资产,还是商铺资产,都成为岛内外众多投资客热议的投资选择。

“来海南自贸港投资置业”已纳入很多人未来的规划中,在海南有一套商办资产,在很多人看来就相当于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港抢占了一个据点,与此同时,一些投资者也发现,除了海口、三亚两座发展较好的城市,海南也有一些后劲十足、极具潜力的地方值得关注,尤其是伴随着海南西线的崛起,西线沿路城市光芒日益耀眼。

以海南西南部经济中心——东方为例。

从机遇看,海南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儋州—洋浦—临高—昌江—东方”临港产业发展新优势,西线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合,东方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今年前10个月,海南西部地区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较2019年同期增长29.8%,两年平均增长13.9%。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正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依托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积极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前三季度,东方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比增长43.4%;其中9月份,东方市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实现单月投资超10亿元的良好势头,有力推动东方高质量发展。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为接洽海口、三亚的枢纽站,东方还提出了“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消费回流,繁荣城乡消费,将东方打造为重要的区域消费中心”的任务,谋划中的文体赛事,积极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将加快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东方大力推进的“旅游+”,将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打造各类旅游新业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目前,东方通过引进高空跳伞体育运动来丰富旅游项目,有效促进了消费,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未来,东方还将积极探索在鱼鳞洲景区开展各类通航观光体验,释放消费回流的巨大潜能,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公园城市建设。

近年来,中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在今年的进博会开幕式的演讲中亦明确提出,中国将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丝路电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跨境物流能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曾表示,打造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任务,“应重在打造与东盟市场、东盟产业、东盟人员往来的联结点。如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区域性航运交易市场,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探索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智库联盟,推动实现民间交流长期化、机制化等。”

东方市作为海南西线重要战略城市,在对东盟贸易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拥有海南珍稀的深水港资源——八所港,是自贸港对话世界的窗口之一。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八所港是南海海上运输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与全国沿海各港口,八所港也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航贸易往来。

截至今年10月底,东方八所港货物吞吐量任务为1230万吨,前十月已完成1032万吨,同比增长5%。未来还将结合新建投入运营的大田机场、西线高速,形成覆盖全域、连通全岛的交通体系。

未来,八所港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项优势,开展化工品贸易业务,建设新的化工码头和配套储罐,进一步提升八所港的物流服务能力。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邢毅华曾表示:“巩固并强化港口的南海海上运输通道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打造东方临港产业园物流支持者,经济腹地物流支持者,海南自由贸易港物流服务的开拓者,最终实现一流石油化工港口企业的目标。”

当前,东方临港产业园发展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港口作为重要的基础配套设施。

八所港抢抓发展新机遇,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东方市高质量发展和西南部中心城市的建设,全面打造与城市发展共同进步的综合性管理型港口。

海南西部对外贸易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的当下,海南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业发展政策,深化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东方依托八所港的优良港口资源和临港产业园区,特别是港口和产业园区都毗邻城市主城区,已经具备了建设港城一体的自贸先行区的基础条件。

如何打造西部对外贸易新高地?

作为沿海港口城市,东方对外贸易有着广阔前景,东方将依托八所港,着力发展港口制造、临港商贸展销、港航服务等产业;充分利用空港优势,加快建设东方国际物流枢纽机场,利用对外开放机遇,大力推动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谋划开通面向东南亚、东盟等对外贸易航线;加大与八所海关业务对接,探索在八所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

未来,东方将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在保税物流、旅游、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东方;支持中海油、华盛PC等园区企业加大化工产品对外出口业务,做大做强化工贸易;充分发挥东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优势,加大花卉、火龙果、对虾等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力争将东方打造成海南西部的对外贸易新高地,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

此外,通用航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第七航权的开放,对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意义重大,带动海南全面开放的步伐。基于此,东方市积极谋划建设国际化航空物流货运枢纽,打造海南西部航空产业和物流仓储基地。东方航空物流国际枢纽机场的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3年前计划完成八所港“一线”升级改造和“二线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启动集装箱、客滚船等专用泊位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集机场、港口、产业园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届时东方将成为海南重要的“陆海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不得不说,东方航空物流国际枢纽机场不仅是东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举措,也是东方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的生动写照,海陆空的立体优势,对东方的人员流动、商品进出,资金和技术流入将具有强大的助力。

而从区位看,东方作为海南西部重要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地区,城市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齐头并进,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和人口等资源要素正加速汇聚。从市场看,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普遍看好东方,越来越多的企业到东方投资兴业,2020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037家,同比增长13.1%,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3.6万户。

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产业种类、完善的产业链条,加上大量聚集的市场主体和产业人才,可以说,未来在自贸港多重强动能的助推下,东方城市机遇无限。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南自贸港,东方靓时西方更亮

伴随着海南西线的崛起,西线沿路城市光芒日益耀眼。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经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

“中国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其中两次提到海南自贸港。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早已在时代的洪流中拉开盛大的帷幕,关于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海南自贸港”的遐想,还可以更加深入。

时代的使命落在海南的肩上

事实上,回顾以往几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会发现,在这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盛会中,“海南自贸港”作为一张开放中国的靓丽名片,其出场的次数非常多,可谓是伴随每一届进博会扬名四海。

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全省建成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新高地。”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举措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正如今年进博会演讲中所说的“中国历来言必信、行必果”,几届进博会演讲中关于海南自贸港的铿锵之言,便是海南这几年飞速发展最好的注脚,可以说,每一届进博会演讲中的海南形象,都是海南自贸港过往的工作总结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预告,以寥寥数语清晰记录了海南自贸港所取得的每一步重大进展,在以往短短几年中,海南自贸港不负众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今年7月,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其中列出针对境外服务提供者的11个门类70项特别管理措施,距“开放海南”的目标再进一步。

今年前9月,海南全省新增市场主体约31.7万户,其中,企业约12.1万户,同比增长12.20%;个体工商户约19.6万户,同比增长83.79%,富于创造热情与活力的创新型企业纷纷落子海南,在自贸港这片投资热土抢滩布局。

今年以来,海南自贸港79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354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2235亿元,协议投资1500多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4%,商务服务收入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翻番,货物贸易增长24.5%,新兴服务进出口增长2.15倍。

为了更好服务于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海南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已全面铺开,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焕然一新,“绝不回避,接诉即办,实事求是面对,依法依规解决”是接下来海南拿出来的态度。

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经济结构越发健康,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417亿元,同比增长118%;免税购买人数730.34万人次,同比增长116%,有效拉动了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经过近3年的引才育才工作,海南人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突破,据统计,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引进人才35.8万人,与“4·13”以前同比增长916%。观以往可知,个体唯有融入时代的脉搏中,与时代之声同频共振才能取得辉煌成就,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南下海南自贸港寻求新的机遇,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新闯海潮”。

……

也正如个人成就与时代潮流同频共振,一个地区的发展也需要融入时代的浪潮之中,“海南自贸港”也正是搭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的列车,才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瞩目的能量。

过往几年的发展,海南自贸港的宏伟蓝图已徐徐铺展在全球舞台上,未来,“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下的海南将如何发展,到2025年,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后又将是怎样一副面貌,着实值得期待。

海南西线光芒日益耀眼

细数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的成就,不得忽视的一项改变是房地产的转型发展,以“壮士扼腕”的毅力摆脱“一房独大”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伴随着转型阵痛,房地产业也迅速由传统地产过渡向与自贸港建设相匹配的方向——商业地产。

随着人、财、物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汇聚海南,自贸港的商办市场也因此强势崛起,日益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商办资产在成交备案上,土地市场、预售市场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众实力雄厚的房企也在海南掀起了商办热潮,无论是商业办公资产,还是商铺资产,都成为岛内外众多投资客热议的投资选择。

“来海南自贸港投资置业”已纳入很多人未来的规划中,在海南有一套商办资产,在很多人看来就相当于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港抢占了一个据点,与此同时,一些投资者也发现,除了海口、三亚两座发展较好的城市,海南也有一些后劲十足、极具潜力的地方值得关注,尤其是伴随着海南西线的崛起,西线沿路城市光芒日益耀眼。

以海南西南部经济中心——东方为例。

从机遇看,海南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儋州—洋浦—临高—昌江—东方”临港产业发展新优势,西线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融合,东方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今年前10个月,海南西部地区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较2019年同期增长29.8%,两年平均增长13.9%。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正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依托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积极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前三季度,东方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同比增长43.4%;其中9月份,东方市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实现单月投资超10亿元的良好势头,有力推动东方高质量发展。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为接洽海口、三亚的枢纽站,东方还提出了“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消费回流,繁荣城乡消费,将东方打造为重要的区域消费中心”的任务,谋划中的文体赛事,积极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将加快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东方大力推进的“旅游+”,将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打造各类旅游新业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目前,东方通过引进高空跳伞体育运动来丰富旅游项目,有效促进了消费,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未来,东方还将积极探索在鱼鳞洲景区开展各类通航观光体验,释放消费回流的巨大潜能,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公园城市建设。

近年来,中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在今年的进博会开幕式的演讲中亦明确提出,中国将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增加自周边国家进口。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丝路电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跨境物流能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曾表示,打造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任务,“应重在打造与东盟市场、东盟产业、东盟人员往来的联结点。如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区域性航运交易市场,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探索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智库联盟,推动实现民间交流长期化、机制化等。”

东方市作为海南西线重要战略城市,在对东盟贸易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拥有海南珍稀的深水港资源——八所港,是自贸港对话世界的窗口之一。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八所港是南海海上运输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与全国沿海各港口,八所港也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航贸易往来。

截至今年10月底,东方八所港货物吞吐量任务为1230万吨,前十月已完成1032万吨,同比增长5%。未来还将结合新建投入运营的大田机场、西线高速,形成覆盖全域、连通全岛的交通体系。

未来,八所港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各项优势,开展化工品贸易业务,建设新的化工码头和配套储罐,进一步提升八所港的物流服务能力。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邢毅华曾表示:“巩固并强化港口的南海海上运输通道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打造东方临港产业园物流支持者,经济腹地物流支持者,海南自由贸易港物流服务的开拓者,最终实现一流石油化工港口企业的目标。”

当前,东方临港产业园发展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港口作为重要的基础配套设施。

八所港抢抓发展新机遇,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东方市高质量发展和西南部中心城市的建设,全面打造与城市发展共同进步的综合性管理型港口。

海南西部对外贸易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的当下,海南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业发展政策,深化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东方依托八所港的优良港口资源和临港产业园区,特别是港口和产业园区都毗邻城市主城区,已经具备了建设港城一体的自贸先行区的基础条件。

如何打造西部对外贸易新高地?

作为沿海港口城市,东方对外贸易有着广阔前景,东方将依托八所港,着力发展港口制造、临港商贸展销、港航服务等产业;充分利用空港优势,加快建设东方国际物流枢纽机场,利用对外开放机遇,大力推动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谋划开通面向东南亚、东盟等对外贸易航线;加大与八所海关业务对接,探索在八所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

未来,东方将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在保税物流、旅游、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东方;支持中海油、华盛PC等园区企业加大化工产品对外出口业务,做大做强化工贸易;充分发挥东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优势,加大花卉、火龙果、对虾等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力争将东方打造成海南西部的对外贸易新高地,开创对外贸易的新局面。

此外,通用航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第七航权的开放,对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意义重大,带动海南全面开放的步伐。基于此,东方市积极谋划建设国际化航空物流货运枢纽,打造海南西部航空产业和物流仓储基地。东方航空物流国际枢纽机场的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3年前计划完成八所港“一线”升级改造和“二线口岸”查验设施设备建设,启动集装箱、客滚船等专用泊位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集机场、港口、产业园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届时东方将成为海南重要的“陆海空”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不得不说,东方航空物流国际枢纽机场不仅是东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举措,也是东方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的生动写照,海陆空的立体优势,对东方的人员流动、商品进出,资金和技术流入将具有强大的助力。

而从区位看,东方作为海南西部重要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地区,城市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齐头并进,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和人口等资源要素正加速汇聚。从市场看,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普遍看好东方,越来越多的企业到东方投资兴业,2020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037家,同比增长13.1%,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3.6万户。

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产业种类、完善的产业链条,加上大量聚集的市场主体和产业人才,可以说,未来在自贸港多重强动能的助推下,东方城市机遇无限。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