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通威“下一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通威“下一战”

历数所有弄潮者,极少有如通威这样从源头硅料环节向下延伸打通的企业。

图片来源:pexels-Gustavo Fring

文|华夏能源网 小于

1982年创业,主营渔业;2006年进军新能源,主攻光伏。时至如今,通威即将迎来40岁生日。40年间,通威的光伏业务超过渔业,成为了营收王牌。伴随光伏行业的持续向好,通威的边界不断延伸。

12月2日,通威股份(SH:600438)连发多条公告,披露其120亿元可转债计划的最新进展。目前,该项计划已快要进入发审委会议审核阶段,距最终结果又近了一步。(12月6日,通威120亿可转债已过会)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这120亿元可转债计划中,除补充流动资金外,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光伏项目建设。值得注意的是,通威的募资项目重点安排了15GW硅片产能。

自去年底以来,通威已与天合、晶科分别合作投资了15GW的硅片产能,而今通威再度募资自建硅片产能,其大规模进军硅片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意图显露无遗。

与此同时,在安徽省发布的《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通威的5GW高效组件项目也赫然在列,该项目目前正在公开招标施工方,距落地已然不远。这意味着,通威还将大规模上马组件。

身为硅料与电池片双龙头,通威再大手笔补齐硅片与组件环节,全产业链布局蔚为大观。不过,这步棋也是满是凶险,在竞争激烈、群雄林立的光伏行业,每一个开疆拓土、抢食蛋糕者都会面临阻击和围攻。

通威下一战,会顺利吗?

基本盘:硅料+电池双料龙头

通威股份创立于1982年,公司以鱼饲料业务起家,此后依托于渔业而飞黄腾达。2002年,通威创始人刘汉元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毕业以后连读DBA工商管理博士,持续深造学习。

在学习期间,刘汉元接触到新能源产业,那时,一个火种出现在他心中——新能源产业将会有更好的未来,光伏产业是新能源的最佳选择。

此后不久,刘汉元心中的光伏火种便完全燃烧起来。2007年5月,通威联合四川巨星集团在乐山共同投资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就此切入光伏多晶硅领域,并在此领域飞速发展。

时至2013年,通威开始切入光伏电池片领域。当时,通威作价8.7亿元,收购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赛维合肥项目,一举成就了当年光伏行业最大的并购案,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历经十几年发展,如今,通威已成为光伏硅料与电池片环节的“双料龙头”,产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罕有敌手。目前其拥有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和35GW太阳能电池产能,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到2022年底时,通威在这两个环节的规模还将翻倍,形成33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和超过55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

在产能以外,通威也在不断布局着新技术。如在电池片环节,通威是行业中较早建成异质结研发线的企业,于2019年投产了400MW异质结试验线。而后历经研发,通威异质结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量产转换效率达到了24.66%。

如今,在异质结电池上,通威又新增建设了1GW的中试线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异质结电池量产规模最大的项目,目前相关设备已调试完毕,产线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可以预见,未来通威仍将在硅料与电池片领域保持着“霸主”地位,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

下一战:光伏全产业链巨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上游高纯晶硅和中游太阳能电池领域建立领先优势,成本和规模优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公司有必要适当拓展业务领域,凭借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实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切入硅片业务,进一步挖掘利润增长点。”

“同时,切入硅片业务,可有效连接公司的高纯晶硅业务和高效太阳能电池业务,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力。”2021年4月12日,通威第一次提出120亿元可转债计划时,在相关公告中如此写道。

此番话表明了通威下一战的战略意图——在硅料与电池片业务都已登顶的情况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挖掘其他环节的利润。

事实上,在把进军硅片领域的计划摆到台面前,通威的硅片布局已经落子。

2020年11月,通威与天合光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建设年产15GW拉棒项目和15GW切片项目。目前上述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拉棒项目预计2021年内投产2GW,2022年上半年投产13GW,切片项目预计2021年投产7.5GW,2022年上半年投产7.5GW。

今年2月,通威又发布公告称,拟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通威股份将按30%的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

也就是说,通威参股+自建的硅片产能,总和已达到了45GW。这样的规模体量,已经跑到了行业前列。

还不仅仅是硅片业务。一直以来,通威在组件环节都是浅尝辄止,满打满算产能只有1GW左右。但在今年安徽省发布的《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通威的5GW高效组件项目赫然在列。

针对此事,华夏能源网查询了相关招标网站发现,通威5GW高效组件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前的供应商招标工作,这意味着通威扩充组件产能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按照行业一般的组件产能建设周期,这个项目落地并输出产品的时间不会太远。

从未在组件环节发力的通威,如今一次扩产5GW,这背后的意义值得深思。入局竞争激烈的组件环节后,通威必然面临强烈的阻击和反弹,甚至是之前的同盟者、战略合作者都将变成竞争者,通威这下一战该怎么打?

但不管怎样,既定的事实是,通威的全产业链布局基本成形:硅料在建产能为33万吨,硅片参股+自建的计划产能为45GW,电池片在建产能为55GW,组件产能为6GW。虽然各环节还不均衡,但在每个环节上都形成了强大战力。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了几十年,很多光伏企业都曾试图打造垂直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几度潮起潮落。但历数所有弄潮者,极少有如通威这样从源头硅料环节向下延伸打通的企业。

而这也恰恰是通威的优势所在。手握充足、廉价的原料来源,从上到下打造出极强的供应链协同优势,再以通威特色的精细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力磨出来价格竞争力,通威将拥有令人恐怖的市场竞争力。通威之“威”,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通威股份

3.3k
  • 通威股份在四川乐山成立树脂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
  • 江浙养猪户天邦食品再卖核心资产,通威股份16亿接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通威“下一战”

历数所有弄潮者,极少有如通威这样从源头硅料环节向下延伸打通的企业。

图片来源:pexels-Gustavo Fring

文|华夏能源网 小于

1982年创业,主营渔业;2006年进军新能源,主攻光伏。时至如今,通威即将迎来40岁生日。40年间,通威的光伏业务超过渔业,成为了营收王牌。伴随光伏行业的持续向好,通威的边界不断延伸。

12月2日,通威股份(SH:600438)连发多条公告,披露其120亿元可转债计划的最新进展。目前,该项计划已快要进入发审委会议审核阶段,距最终结果又近了一步。(12月6日,通威120亿可转债已过会)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这120亿元可转债计划中,除补充流动资金外,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光伏项目建设。值得注意的是,通威的募资项目重点安排了15GW硅片产能。

自去年底以来,通威已与天合、晶科分别合作投资了15GW的硅片产能,而今通威再度募资自建硅片产能,其大规模进军硅片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意图显露无遗。

与此同时,在安徽省发布的《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通威的5GW高效组件项目也赫然在列,该项目目前正在公开招标施工方,距落地已然不远。这意味着,通威还将大规模上马组件。

身为硅料与电池片双龙头,通威再大手笔补齐硅片与组件环节,全产业链布局蔚为大观。不过,这步棋也是满是凶险,在竞争激烈、群雄林立的光伏行业,每一个开疆拓土、抢食蛋糕者都会面临阻击和围攻。

通威下一战,会顺利吗?

基本盘:硅料+电池双料龙头

通威股份创立于1982年,公司以鱼饲料业务起家,此后依托于渔业而飞黄腾达。2002年,通威创始人刘汉元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毕业以后连读DBA工商管理博士,持续深造学习。

在学习期间,刘汉元接触到新能源产业,那时,一个火种出现在他心中——新能源产业将会有更好的未来,光伏产业是新能源的最佳选择。

此后不久,刘汉元心中的光伏火种便完全燃烧起来。2007年5月,通威联合四川巨星集团在乐山共同投资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就此切入光伏多晶硅领域,并在此领域飞速发展。

时至2013年,通威开始切入光伏电池片领域。当时,通威作价8.7亿元,收购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太阳能电池片项目——赛维合肥项目,一举成就了当年光伏行业最大的并购案,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历经十几年发展,如今,通威已成为光伏硅料与电池片环节的“双料龙头”,产业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罕有敌手。目前其拥有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和35GW太阳能电池产能,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到2022年底时,通威在这两个环节的规模还将翻倍,形成33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和超过55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

在产能以外,通威也在不断布局着新技术。如在电池片环节,通威是行业中较早建成异质结研发线的企业,于2019年投产了400MW异质结试验线。而后历经研发,通威异质结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5.18%,量产转换效率达到了24.66%。

如今,在异质结电池上,通威又新增建设了1GW的中试线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异质结电池量产规模最大的项目,目前相关设备已调试完毕,产线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可以预见,未来通威仍将在硅料与电池片领域保持着“霸主”地位,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

下一战:光伏全产业链巨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在上游高纯晶硅和中游太阳能电池领域建立领先优势,成本和规模优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公司有必要适当拓展业务领域,凭借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实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切入硅片业务,进一步挖掘利润增长点。”

“同时,切入硅片业务,可有效连接公司的高纯晶硅业务和高效太阳能电池业务,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力。”2021年4月12日,通威第一次提出120亿元可转债计划时,在相关公告中如此写道。

此番话表明了通威下一战的战略意图——在硅料与电池片业务都已登顶的情况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挖掘其他环节的利润。

事实上,在把进军硅片领域的计划摆到台面前,通威的硅片布局已经落子。

2020年11月,通威与天合光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同建设年产15GW拉棒项目和15GW切片项目。目前上述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拉棒项目预计2021年内投产2GW,2022年上半年投产13GW,切片项目预计2021年投产7.5GW,2022年上半年投产7.5GW。

今年2月,通威又发布公告称,拟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通威股份将按30%的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

也就是说,通威参股+自建的硅片产能,总和已达到了45GW。这样的规模体量,已经跑到了行业前列。

还不仅仅是硅片业务。一直以来,通威在组件环节都是浅尝辄止,满打满算产能只有1GW左右。但在今年安徽省发布的《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通威的5GW高效组件项目赫然在列。

针对此事,华夏能源网查询了相关招标网站发现,通威5GW高效组件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前的供应商招标工作,这意味着通威扩充组件产能已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按照行业一般的组件产能建设周期,这个项目落地并输出产品的时间不会太远。

从未在组件环节发力的通威,如今一次扩产5GW,这背后的意义值得深思。入局竞争激烈的组件环节后,通威必然面临强烈的阻击和反弹,甚至是之前的同盟者、战略合作者都将变成竞争者,通威这下一战该怎么打?

但不管怎样,既定的事实是,通威的全产业链布局基本成形:硅料在建产能为33万吨,硅片参股+自建的计划产能为45GW,电池片在建产能为55GW,组件产能为6GW。虽然各环节还不均衡,但在每个环节上都形成了强大战力。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了几十年,很多光伏企业都曾试图打造垂直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几度潮起潮落。但历数所有弄潮者,极少有如通威这样从源头硅料环节向下延伸打通的企业。

而这也恰恰是通威的优势所在。手握充足、廉价的原料来源,从上到下打造出极强的供应链协同优势,再以通威特色的精细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力磨出来价格竞争力,通威将拥有令人恐怖的市场竞争力。通威之“威”,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