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富达国际丛黎: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火爆,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信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富达国际丛黎: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火爆,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信号?

“中国的养老金融还在初级阶段,不管对政府、行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令俊 赵心怡(实习)

首日开卖后三小时募集资金20亿元,还有产品创下当地分行理财销量历史新高……12月6日正式发行的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反映出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关注。

根据测算数据,在“十四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将会超过20%,总量将会突破3亿人。长寿时代的到来,养老资金储备是否充足会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可喜的变化是,年轻一代养老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近期,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平台联合发布的2021年《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发展,民众的养老储备意识逐渐提高,年轻一代(18岁-34岁)的储蓄率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年轻人养老意识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这与首批养老理财销售火爆有何关系?国内养老理财产品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养老金融市场该如何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

疫情唤醒年轻人储蓄意识

界面新闻: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4家试点机构推出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近日正式发行,您如何看待这四只理财产品推出的意义?

丛黎:首批4款养老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业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储备产品意义重大。养老金特别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需要多渠道,多种类的产品参与。在保险行业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基金行业养老目标基金推出后,养老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业第三支柱储备产品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投资类别选择,符合养老金产品多样化配置的特点和要求,也为第三支柱相关政策的落地做好了相应的产品准备。

这四款产品的养老属性比较明显,都是5年期封闭型产品,大部分属于采用固收+策略的绝对收益导向产品,并专门设计了收益平滑基金,增强了产品的稳健性。产品还特别做了提前赎回的设置,明确可以在罹患重大疾病、购房等情况下提前赎回,既兼顾了养老储备的长期属性,也考虑到了投资者的实际突发资金需求。

界面新闻:从反馈情况来看,首批银行养老理财销售火爆,产品一推出就受到投资者关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丛黎: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在政府、监管机构的宣传引导下,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个人为养老做储备的重要性。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融产品,特别是基于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性和依赖度,养老银行理财产品更容易获得已有银行投资者的青睐和认可;基于疫情的影响,投资者大都意识到长期投资的重要性,选择为自己的养老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对较低,但提供了理财子公司产品中相对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对投资者而言有不小的吸引力。

界面新闻:这样的情况与富达此前发布的数据相吻合。从富达发布的报告数据来看,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创下了2018年以来新高,您认为年轻人近两年养老意识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丛黎:首先是疫情影响,唤醒了年轻人群进行长期储备的意识,提升了储蓄积极性,大家认为需要为养老和长期计划做储备;其次是投资者教育起到的作用,一个积极的发现是,从报告来看,投资者储蓄率从2018年到今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投资者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走;最后是储蓄观念的变化,这也受疫情影响,比如在全球封锁之前,大家休闲旅游支出较多,但疫情后此项开支减少,有大约19%的受访者表示会减少非必要开支进行储蓄,并且越来越多受访者表示,会放弃短期享乐而进行养老投资。

养老投资应如何配置?

界面新闻:国内多数养老储蓄方式是银行存款,但其实投资的方式很多,比如买基金、买保险等,养老产品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您认为我国养老产品和国外相比存在什么问题?

丛黎:中国的养老金融还在初级阶段,不管对政府、行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存在产品不够丰富、不够清晰等问题。国外已经多年宣传个人养老储备,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产品种类多样。

具体到我国,可能有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真正发展个人养老的时间较短,需要时间树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

第二,产品丰富性还有所欠缺。目前银保监会在不断推进产品丰富性,例如2018年推出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6月1号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同时还有银行专属的养老理财产品。从政策层面看,最早是1991年有政府文件提出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概念,但真正开始发力是2018年税延性的商业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以及去年推进的养老金发展。

市面上的养老产品主要按照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养老理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这几个方向推进,我相信现阶段产品不足的情况会随着第三支柱的落地逐渐被改善。

界面新闻:您觉得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还缺少哪些政策上的指引?

丛黎:由于养老金融还在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所以还较为缺乏比较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指引,所以希望大家在创新的时候能够有监管来清晰地指引。第三支柱的整体框架发布之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就会出产品细则,这将具有很好的指引性。这不仅是产品多少的问题,更是方向赛道的问题,方向确定了,产品很快就会跟上。

界面新闻:目前国内的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方主要是银行、保险、基金还有理财子公司。您如何看待这几方的优劣性?不同群体又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丛黎:这个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很重要,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收益相对稳健,基金产品风险大收益高,这是三个产品各自的特点。

根据国外市场来看,养老投资主要有两个方向:权益类和固收类。如果全部配置权益类产品,那么风险过高,在市场走低的情况下无法成为养老储备。如果全部配置固收类,那么在短期可以,但长远来看无法抵抗通货膨胀,所以也无法用作养老储备。

因此最好的养老金产品一定是根据个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多资产配置,年轻用户抗风险能力较高,可以多配置权益类的产品,随着临近退休再进行滑降,最重要还是根据个体情况和偏好选择提供不同产品。

优秀的养老金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品多样性,二是能够定期调仓,三是随着风险偏好的改变可以进行产品调整,四是定期定存。我们认为TDF(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产品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但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性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

富达如何布局养老金融?

界面新闻:富达在很多国家都有养老金融或者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国外发展情况和中国国情来看,您对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丛黎: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和投资者教育是密不可分的。TDF产品问世之初,投资者不会把它当作必需品,所以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投资者,在某些场景触达时让大家有这个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其次,国外的第三支柱之所以发展顺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强大的第二支柱。但国内正好相反,我国企业职业年金规模比较小,加起来覆盖群体不到6000万,所以会强调要加大第二支柱发展力度,从而带动第三支柱发展。

国外养老金体系能够得到好的发展离不开制度设立。美国、英国和日本之所以养老金产业发展良好,因为它们推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拥有制度框架,这样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会更大。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也会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人认为国外的税收优惠作用很大,但中国税制和外国不同,所以税制的推动空间有限。但税收优惠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监管机构和财政部都在考虑如何用税收杠杆来推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

还有一个国外经验就是财政补贴,我国由于个税改革所以覆盖面会相对较小,没有办法真正覆盖到低收入人群或者灵活就业群体,这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地方。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的“李斯特计划”,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大家去养老金投资。

界面新闻:富达国际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富达在国内养老金融方面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丛黎:富达国际将继续依照监管部门指导稳步推进筹备工作,期待早日在华展业。 拿到外资公募牌照是第一步,未来我们会发公募基金产品,富达主要做主动管理,不管是权益类、固收类还是多资产管理都会涉及。我们后续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整个养老金体系和第三支柱中。比如说,TDF产品是富达资产团队非常擅长的部分,所以未来一定会在养老产品上有所布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富达国际丛黎: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火爆,背后透露出哪些重要信号?

“中国的养老金融还在初级阶段,不管对政府、行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曾令俊 赵心怡(实习)

首日开卖后三小时募集资金20亿元,还有产品创下当地分行理财销量历史新高……12月6日正式发行的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反映出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关注。

根据测算数据,在“十四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将会超过20%,总量将会突破3亿人。长寿时代的到来,养老资金储备是否充足会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可喜的变化是,年轻一代养老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近期,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平台联合发布的2021年《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发展,民众的养老储备意识逐渐提高,年轻一代(18岁-34岁)的储蓄率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年轻人养老意识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这与首批养老理财销售火爆有何关系?国内养老理财产品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养老金融市场该如何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

疫情唤醒年轻人储蓄意识

界面新闻: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4家试点机构推出的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近日正式发行,您如何看待这四只理财产品推出的意义?

丛黎:首批4款养老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业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储备产品意义重大。养老金特别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需要多渠道,多种类的产品参与。在保险行业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基金行业养老目标基金推出后,养老理财产品作为银行业第三支柱储备产品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投资类别选择,符合养老金产品多样化配置的特点和要求,也为第三支柱相关政策的落地做好了相应的产品准备。

这四款产品的养老属性比较明显,都是5年期封闭型产品,大部分属于采用固收+策略的绝对收益导向产品,并专门设计了收益平滑基金,增强了产品的稳健性。产品还特别做了提前赎回的设置,明确可以在罹患重大疾病、购房等情况下提前赎回,既兼顾了养老储备的长期属性,也考虑到了投资者的实际突发资金需求。

界面新闻:从反馈情况来看,首批银行养老理财销售火爆,产品一推出就受到投资者关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丛黎:我认为有几个原因:在政府、监管机构的宣传引导下,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个人为养老做储备的重要性。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融产品,特别是基于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性和依赖度,养老银行理财产品更容易获得已有银行投资者的青睐和认可;基于疫情的影响,投资者大都意识到长期投资的重要性,选择为自己的养老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对较低,但提供了理财子公司产品中相对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对投资者而言有不小的吸引力。

界面新闻:这样的情况与富达此前发布的数据相吻合。从富达发布的报告数据来看,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创下了2018年以来新高,您认为年轻人近两年养老意识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丛黎:首先是疫情影响,唤醒了年轻人群进行长期储备的意识,提升了储蓄积极性,大家认为需要为养老和长期计划做储备;其次是投资者教育起到的作用,一个积极的发现是,从报告来看,投资者储蓄率从2018年到今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投资者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走;最后是储蓄观念的变化,这也受疫情影响,比如在全球封锁之前,大家休闲旅游支出较多,但疫情后此项开支减少,有大约19%的受访者表示会减少非必要开支进行储蓄,并且越来越多受访者表示,会放弃短期享乐而进行养老投资。

养老投资应如何配置?

界面新闻:国内多数养老储蓄方式是银行存款,但其实投资的方式很多,比如买基金、买保险等,养老产品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您认为我国养老产品和国外相比存在什么问题?

丛黎:中国的养老金融还在初级阶段,不管对政府、行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存在产品不够丰富、不够清晰等问题。国外已经多年宣传个人养老储备,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产品种类多样。

具体到我国,可能有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真正发展个人养老的时间较短,需要时间树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

第二,产品丰富性还有所欠缺。目前银保监会在不断推进产品丰富性,例如2018年推出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6月1号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同时还有银行专属的养老理财产品。从政策层面看,最早是1991年有政府文件提出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概念,但真正开始发力是2018年税延性的商业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以及去年推进的养老金发展。

市面上的养老产品主要按照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养老理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这几个方向推进,我相信现阶段产品不足的情况会随着第三支柱的落地逐渐被改善。

界面新闻:您觉得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还缺少哪些政策上的指引?

丛黎:由于养老金融还在比较初期的发展阶段,所以还较为缺乏比较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指引,所以希望大家在创新的时候能够有监管来清晰地指引。第三支柱的整体框架发布之后,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就会出产品细则,这将具有很好的指引性。这不仅是产品多少的问题,更是方向赛道的问题,方向确定了,产品很快就会跟上。

界面新闻:目前国内的养老金融产品的提供方主要是银行、保险、基金还有理财子公司。您如何看待这几方的优劣性?不同群体又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

丛黎:这个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很重要,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收益相对稳健,基金产品风险大收益高,这是三个产品各自的特点。

根据国外市场来看,养老投资主要有两个方向:权益类和固收类。如果全部配置权益类产品,那么风险过高,在市场走低的情况下无法成为养老储备。如果全部配置固收类,那么在短期可以,但长远来看无法抵抗通货膨胀,所以也无法用作养老储备。

因此最好的养老金产品一定是根据个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多资产配置,年轻用户抗风险能力较高,可以多配置权益类的产品,随着临近退休再进行滑降,最重要还是根据个体情况和偏好选择提供不同产品。

优秀的养老金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品多样性,二是能够定期调仓,三是随着风险偏好的改变可以进行产品调整,四是定期定存。我们认为TDF(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产品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但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性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

富达如何布局养老金融?

界面新闻:富达在很多国家都有养老金融或者资产管理的经验,结合国外发展情况和中国国情来看,您对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丛黎: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和投资者教育是密不可分的。TDF产品问世之初,投资者不会把它当作必需品,所以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投资者,在某些场景触达时让大家有这个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其次,国外的第三支柱之所以发展顺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强大的第二支柱。但国内正好相反,我国企业职业年金规模比较小,加起来覆盖群体不到6000万,所以会强调要加大第二支柱发展力度,从而带动第三支柱发展。

国外养老金体系能够得到好的发展离不开制度设立。美国、英国和日本之所以养老金产业发展良好,因为它们推出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拥有制度框架,这样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度会更大。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也会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人认为国外的税收优惠作用很大,但中国税制和外国不同,所以税制的推动空间有限。但税收优惠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监管机构和财政部都在考虑如何用税收杠杆来推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发展。

还有一个国外经验就是财政补贴,我国由于个税改革所以覆盖面会相对较小,没有办法真正覆盖到低收入人群或者灵活就业群体,这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地方。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的“李斯特计划”,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大家去养老金投资。

界面新闻:富达国际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富达在国内养老金融方面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丛黎:富达国际将继续依照监管部门指导稳步推进筹备工作,期待早日在华展业。 拿到外资公募牌照是第一步,未来我们会发公募基金产品,富达主要做主动管理,不管是权益类、固收类还是多资产管理都会涉及。我们后续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整个养老金体系和第三支柱中。比如说,TDF产品是富达资产团队非常擅长的部分,所以未来一定会在养老产品上有所布局。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