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市崖州湾旁,一栋面向大海的半圆弧形建筑傲然屹立,分外醒目,仿若张开胸怀,舒展双臂,准备拥抱那一望无际的神秘海洋。这栋造型别致的建筑就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学术交流中心及配套。12月8日,“欢乐新海南·奋进自贸港”2021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探寻南海之滨蓬勃生长的生机活力,捕捉深海科技和科教研发产业的发展脉搏。
据了解,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教城板块的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总投资约28.9亿元,总建筑面积为17.6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区域、学术交流中心及配套设施、创新研发基地、实验测试基地、实验室专用设备、设备用房、停车库及人防设施等。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牵头,定位以“大共享+小学院”模式,通过政府统一建设教学、科研及公共服务设施,引进深海相关学科优势突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入驻涉海高校科研工作提供“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于2020年3月开工,计划于2022年底完工交付。目前,11栋单体建筑主体施工正在陆续完成,6栋楼栋实现封顶进入机电安装、玻璃幕墙安装、二次结构施工等工程,其余5栋楼栋计划于2021年底前实现封顶,整体施工进度过半。其中,已经进入内饰和外立面装修阶段的学术交流中心及配套是国内首个U型大跨度双曲面斜交网格桁架建筑。
在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项目展示中心,探索智慧施工的“大脑中枢”,从智慧工地云平台显示屏上以“上帝视角”实时监控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展。施工升降机监测、高支模监测、BIM模型展示、AI隐患识别、鹰眼VR、实测实量、工地智能解析、工程案例、3D打印机、全系风扇影像等一系列智能工地监测手段尽在眼前。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成之初,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名校纷纷将其涉海专业投放于此形成集聚效应,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的建设便成为了当务之急和重要抓手。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打造海洋科研“国家队”而推出的重点项目。
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重点发展深海科技和科教研发产业,其中深海科技方面涵盖深海装备、深海材料、深海通讯、海洋船舶、海工设备和海洋公共服务、会展服务、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等方面;科教研发产业涵盖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科研、公共科技研发服务和创新创业孵化与转化平台建设等内容。作为海南省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撑项目,项目建成后能满足涉海高校开展深海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需求,打造成为深海科技高层次人才产学研的集聚地。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发挥南繁科研和深海科研优势,有力有序推进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重大产业平台和科研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科研条件、做好科研保障、全力提高崖州湾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