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是一个在亚丁湾亲历海盗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是一个在亚丁湾亲历海盗的故事

亚丁湾最危险的是夜航,日落之后,任何一点灯光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图文无直接联系,仅用于示意。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关于亚丁湾和海盗的真实故事,口述者胡晓,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当时在中国籍散货船“粤电六轮”上担任三副。

口述、图片_胡晓;整理_Stan

“第一次过亚丁湾是2010年,当时是公司第一条跑外贸的船,七万六千吨,从澳大利亚装的煤炭,目的地埃及亚历山大港……

亚丁湾最危险的是夜航

开到亚丁湾,是2010年的1月份。在那里护航的海军,有韩国、日本、印度、北约,以及中国的海军编队。北约舰队一般不会随队航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隔几十海里停一艘军舰,并且有推荐航线,随时通报海上情况。当时公司为了安全保险,指定了中国的编队(中国编队在亚丁湾最为庞大,三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其他国家一般就一两艘军舰)。一般在商船到达一周前就和护送国编队通过国防部方面联系,确定航向和到达时间等信息。

两艘护航的中国护卫舰

我当时还在想,这艘军舰怎么炮塔后面没有导弹,后来才知道这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护卫舰,导弹是埋在甲板下,垂直发射的

晚上是不能去的,晚上的亚丁湾非常危险。当时我们听说索马里海盗劫了艘货船当母船,船上有雷达,所以我们开过去的时候,灯光都全部控制了,所有舷窗和能漏光的地方都用用黑布加纸板封住。只能开雷达,AIS和高频都关了,航行灯也不能开。而且我们还算好了日子,去的时候刚好是没有月亮的那两天。

日落之后是最危险的,任何灯光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们像古人守城一样准备防御

我们去的一路上都在演练,并且制定方案,因为最危险的是我们对海盗威力的未知,不知道会有多危险。

我们当时船里运的煤炭,就把煤装在油漆桶里,挂在船边上,船长说等海盗一接近,就拉绳索,把煤向下倾倒,估计能起到阻碍作用。

然后,我们用两根钢丝连接发电机,绕船一周连成电网。后来又用钢板做成盾牌。还有,我们把长的跳板,用比较粗的钢丝,从船舷边的栏杆拖到水里去。在船行驶过程中,水流的冲击会让跳板左右摇摆,有效阻止海盗的小船靠近(事后证明这是非常有用的)。

有扶手的竖起的铁板,是我们制作的固定在船弦的简易盾牌,必要时船员可躲在盾牌后与靠近的海盗船稍作对抗

另一面简易盾牌,船弦外面的两根铁丝,是连接发电机的高压线,可以有效阻止海盗登船

塑料桶里装的是煤炭,后方系有拉绳,也是阻止海盗登船的

船员用于和海盗搏斗的太平斧,以及各种铁器,有一种原始海战的即视感

长跳板捆上铁丝,从船舷放到水里,可以有效防止海盗和船身的接触

“防海盗用污油”,和装煤炭的塑料桶一起挂在船舷,准备向下泼洒。这不就是古时候的城堡攻防战嘛

写着“FUCK U”的简易盾牌,骷髅图案几百年来都是海上事关生死的标志

船员自制的简易燃烧弹,对,就是传说中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近距离对抗海盗的投掷式铁器

这个装了轮子的可移动式盾牌,多少表现出船员们对于近距离枪战和城市巷战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钢板可以抵挡AK47的子弹,后面挂的铁桶里装了上图的投掷式铁器。但这个设计很失败,因为钢板太重,根本拖不动

我们一路上都在做各种演练,以防万一。我一直有拍照记录的习惯,所以保存了这次亚丁湾之行的几乎所有资料

中国军舰的编队护航

总共航程是两天班时间,官方时速是12.5节,从亚丁湾外海的塞舌尔群岛,走到曼德海峡就解散。中国海军可能英语不太好,所以一般要求编队分成三个纵队,每个纵队4-5条船,海军要求打头的三条船必须是中国船,或者是有中国船员的船,护航军舰一般给排头位的船发命令,然后再再向走队后方的船传达。

划红线的区域,就是著名的亚丁湾护航区,区域的左边是曼德海峡,中间是亚丁湾

雷达显示屏上可以清晰看到十来艘商船组成的船队,最外围的几个点,是军舰的位置。此刻可以看到,由于军舰的护航,半径六海里内是没有编队以外船只的

2008年中国商船振华4号就是在亚丁湾与海盗发生激战,并成功击退海盗,声名大噪(有兴趣可以百度“振华4号抵御海盗事件”)。当时我们的船队里正好有振华28号轮。集合的时候,振华28号就在高频里跟中国海军表示感谢,并且准备了礼品,想要表示慰问。军舰立马叫来随队的央视记者来沟通礼物交接(因为编队航行不可能让商船和军舰为此改变队形),之后双方同意让军舰派遣小船过来取礼物。

随后央视记者让振华28号的船长准备红布,并在上面写一些感谢语……因为都是通过高频沟通,全船队都能听见。此举让船队所有人都很无语,毕竟一片好心,结果搞得这么麻烦。

航行中的船队,以及护航中的军舰。我们的船是中国的,所以安排在这五艘船组成的小纵队的第一位

 

大概编队行驶了半天,雷达屏幕上显示有个小点在靠近,高频里海军马上就通知出现海盗,几艘军舰上的直升机立马就起飞了,由于太远,我们也看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后来到了埃及,我们在国内的网站上看到了这次拦截的消息。从照片来看,有些像是海盗船,但我们自己事后分析,从那艘船的航线和我们编队的航线来看,是没有交点的。

一路上,编队的驱逐舰上的直升机都在搞各种演练,有事儿没事儿都在起飞降落,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结束航行的时候,高频里又开始喊话,让三个纵队调整队形,并排整齐,因为央视记者又要拍素材了。结果没想到的是,那位记者在高频里说:每条船尽量在船身画上国旗,或者用横幅写一些表示感谢的话。尼玛,我们全都崩溃了,这新闻做得也太假了吧。

海军舰载机一路上都在做各种起降和演练,不过这确实让人有安全感

编队解散,海盗乘虚而入

到了曼德海峡,编队就解散了。我们的船由于拖拽了很多防护板,影响了速度,所以还是以12.5节的速度行驶。当时是二副开船,船长在驾驶台指挥,其他的人都去甲板上巡逻。

我和轮机长一组,我带着相机,还有一个自制的发射求救信号的火箭筒。军舰撤了之后,编队周边没有禁行区,这时雷达屏幕扫出去前方六英里的样子,密密麻麻都是小船。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去亚丁湾,没经验,也分不清谁是海盗谁是渔船。这时候,有些船靠上来,上面的人拎着半米多长的鱼叫卖。我们以前没来过这边,不知道这个叫什么鱼,正在开玩笑等靠岸了记得买两条试一下。

船队解散之后,各种小船就围了过来,你根本无法区分谁是海盗,谁是渔民,而对于渔民,海军是无权管制的

渔民会手拿着刚捕捞起来的鱼向船上叫卖,但这副打扮和海盗其实根本没区别

这个叫什么鱼其实不知道,但味道不好吃

船舷挂的煤炭桶,和远处游弋着的来路不明的小船

由于小船来路不明,所以水枪一直保持在开启状态,以防万一

这时候,正好有个小船朝我们靠了过来了,上坐着4个人。我们以为他们是渔民,我身边的轮机长就一边笑,一边跟他们招手,让他们过来看看。他们就靠了过来,大概也就离我们五六米吧。轮机长问他们上不上来。这时候,其中一个人站起来,仔细地看了看我们船弦挂着的护板,再朝上看了看(估计是注意到了我们的电网),对着我们笑了笑,摆摆手,意思是不上来了。

这位就是和海盗对峙的轮机长,手持太平斧,镇定自若,全程高能,未给海盗可乘之机。此处应有掌声

 

轮机长好像还没明白,继续和他们打招呼,比手势。这时,他们其中一人揭开船上的一张帆布,我们顿时傻眼了,里面全是AK47,还有火箭筒RPG什么的。他们的意思是在示意,潜台词是“看,我们是海盗,我们有真家伙,你确定要我们上来吗”。这时候,轮机长显然有些紧张,但我不得不佩服他胆子大,不知道他是真的底气足,还是唱空城计,继续和海盗有说有笑:一边笑一边继续比手势“上来啊,来打我们啊”。

海盗一只手摆了摆,另一只手拿起一支AK47,朝着我们船上的电网和各种防护指了指,估计意思是比较麻烦,就算了;这个时候,另一个海盗拿起火箭筒,不知道检查了一下什么装置,又放回去了;另外两个海盗一个看着我们,一个头朝着别的方向张望。然后,海盗指了指我们身后的一条更慢的小集装箱船,调转船头,开走了。这时候,不远处的另外两艘小船也调转了船头跟来过去。我们才知道他们三条船是一伙的。

通往上层的通道是关闭的,这可以保证船员们有层次的防守

水枪、电网、煤桶和巡逻的水手,组成了多维立体的防守阵容。虽然全船仅有三十人,但准备工作颇为高效

不得不说这一船的船员在第一次通过亚丁湾海盗区的表现是非常勇敢的,整个过程纵横君听得都非常紧张,在这里给他们点赞

海军直升机返场,驱散海盗

大海航行的所有船上,高频通信都是随时连接的。三条海盗船开走后不久,我们马上就听到后面的小集装箱船向中国海军呼救。隔了大约半个小时吧,海军直升飞机过来了,逼停了三艘海盗船。

后来,我们才知道,小渔船上,坐两个人的,一般都是渔民,但如果坐了三四个人,基本就是海盗了。

相信后面那条集装箱船被吓得不轻,因为据我们观察,他们并没有做太多防护,基本上属于城门大开。后来整个船队也就解散了。由于2008年亚丁湾的振华4号事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所以后来多国海军都在此有驻守,在2010年之后,情况已经大有好转。现在海盗最猖獗的地方已经不是亚丁湾了,据说尼日利亚、科特迪瓦一代,是海盗重灾区,没事千万别去那里。

不好意思的是,和海盗对峙的时候我有些紧张,相机在手里但还是没敢拍,我怕海盗以为我是拿着武器在瞄准……

这种坐两个人的小艇,一般来说都是渔民,人数超过三个,肯定是海盗

其实飘在大海上的时间,大部分都很无聊,这件事情也算是一种调剂吧

 

 

胡晓本人,纵横君多年好友。背景是亚丁湾的中国军舰

差点儿忘了说了,由于这次我们准备工作做得出色,再加上我们临危不惧,确保了公司和客户的财产安全,最重要的是有我全程的图片记录,公司决定给予我们全船船员增加了奖金额度……哈哈哈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是一个在亚丁湾亲历海盗的故事

亚丁湾最危险的是夜航,日落之后,任何一点灯光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图文无直接联系,仅用于示意。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关于亚丁湾和海盗的真实故事,口述者胡晓,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当时在中国籍散货船“粤电六轮”上担任三副。

口述、图片_胡晓;整理_Stan

“第一次过亚丁湾是2010年,当时是公司第一条跑外贸的船,七万六千吨,从澳大利亚装的煤炭,目的地埃及亚历山大港……

亚丁湾最危险的是夜航

开到亚丁湾,是2010年的1月份。在那里护航的海军,有韩国、日本、印度、北约,以及中国的海军编队。北约舰队一般不会随队航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隔几十海里停一艘军舰,并且有推荐航线,随时通报海上情况。当时公司为了安全保险,指定了中国的编队(中国编队在亚丁湾最为庞大,三艘军舰一艘补给舰,其他国家一般就一两艘军舰)。一般在商船到达一周前就和护送国编队通过国防部方面联系,确定航向和到达时间等信息。

两艘护航的中国护卫舰

我当时还在想,这艘军舰怎么炮塔后面没有导弹,后来才知道这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护卫舰,导弹是埋在甲板下,垂直发射的

晚上是不能去的,晚上的亚丁湾非常危险。当时我们听说索马里海盗劫了艘货船当母船,船上有雷达,所以我们开过去的时候,灯光都全部控制了,所有舷窗和能漏光的地方都用用黑布加纸板封住。只能开雷达,AIS和高频都关了,航行灯也不能开。而且我们还算好了日子,去的时候刚好是没有月亮的那两天。

日落之后是最危险的,任何灯光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们像古人守城一样准备防御

我们去的一路上都在演练,并且制定方案,因为最危险的是我们对海盗威力的未知,不知道会有多危险。

我们当时船里运的煤炭,就把煤装在油漆桶里,挂在船边上,船长说等海盗一接近,就拉绳索,把煤向下倾倒,估计能起到阻碍作用。

然后,我们用两根钢丝连接发电机,绕船一周连成电网。后来又用钢板做成盾牌。还有,我们把长的跳板,用比较粗的钢丝,从船舷边的栏杆拖到水里去。在船行驶过程中,水流的冲击会让跳板左右摇摆,有效阻止海盗的小船靠近(事后证明这是非常有用的)。

有扶手的竖起的铁板,是我们制作的固定在船弦的简易盾牌,必要时船员可躲在盾牌后与靠近的海盗船稍作对抗

另一面简易盾牌,船弦外面的两根铁丝,是连接发电机的高压线,可以有效阻止海盗登船

塑料桶里装的是煤炭,后方系有拉绳,也是阻止海盗登船的

船员用于和海盗搏斗的太平斧,以及各种铁器,有一种原始海战的即视感

长跳板捆上铁丝,从船舷放到水里,可以有效防止海盗和船身的接触

“防海盗用污油”,和装煤炭的塑料桶一起挂在船舷,准备向下泼洒。这不就是古时候的城堡攻防战嘛

写着“FUCK U”的简易盾牌,骷髅图案几百年来都是海上事关生死的标志

船员自制的简易燃烧弹,对,就是传说中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近距离对抗海盗的投掷式铁器

这个装了轮子的可移动式盾牌,多少表现出船员们对于近距离枪战和城市巷战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钢板可以抵挡AK47的子弹,后面挂的铁桶里装了上图的投掷式铁器。但这个设计很失败,因为钢板太重,根本拖不动

我们一路上都在做各种演练,以防万一。我一直有拍照记录的习惯,所以保存了这次亚丁湾之行的几乎所有资料

中国军舰的编队护航

总共航程是两天班时间,官方时速是12.5节,从亚丁湾外海的塞舌尔群岛,走到曼德海峡就解散。中国海军可能英语不太好,所以一般要求编队分成三个纵队,每个纵队4-5条船,海军要求打头的三条船必须是中国船,或者是有中国船员的船,护航军舰一般给排头位的船发命令,然后再再向走队后方的船传达。

划红线的区域,就是著名的亚丁湾护航区,区域的左边是曼德海峡,中间是亚丁湾

雷达显示屏上可以清晰看到十来艘商船组成的船队,最外围的几个点,是军舰的位置。此刻可以看到,由于军舰的护航,半径六海里内是没有编队以外船只的

2008年中国商船振华4号就是在亚丁湾与海盗发生激战,并成功击退海盗,声名大噪(有兴趣可以百度“振华4号抵御海盗事件”)。当时我们的船队里正好有振华28号轮。集合的时候,振华28号就在高频里跟中国海军表示感谢,并且准备了礼品,想要表示慰问。军舰立马叫来随队的央视记者来沟通礼物交接(因为编队航行不可能让商船和军舰为此改变队形),之后双方同意让军舰派遣小船过来取礼物。

随后央视记者让振华28号的船长准备红布,并在上面写一些感谢语……因为都是通过高频沟通,全船队都能听见。此举让船队所有人都很无语,毕竟一片好心,结果搞得这么麻烦。

航行中的船队,以及护航中的军舰。我们的船是中国的,所以安排在这五艘船组成的小纵队的第一位

 

大概编队行驶了半天,雷达屏幕上显示有个小点在靠近,高频里海军马上就通知出现海盗,几艘军舰上的直升机立马就起飞了,由于太远,我们也看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后来到了埃及,我们在国内的网站上看到了这次拦截的消息。从照片来看,有些像是海盗船,但我们自己事后分析,从那艘船的航线和我们编队的航线来看,是没有交点的。

一路上,编队的驱逐舰上的直升机都在搞各种演练,有事儿没事儿都在起飞降落,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结束航行的时候,高频里又开始喊话,让三个纵队调整队形,并排整齐,因为央视记者又要拍素材了。结果没想到的是,那位记者在高频里说:每条船尽量在船身画上国旗,或者用横幅写一些表示感谢的话。尼玛,我们全都崩溃了,这新闻做得也太假了吧。

海军舰载机一路上都在做各种起降和演练,不过这确实让人有安全感

编队解散,海盗乘虚而入

到了曼德海峡,编队就解散了。我们的船由于拖拽了很多防护板,影响了速度,所以还是以12.5节的速度行驶。当时是二副开船,船长在驾驶台指挥,其他的人都去甲板上巡逻。

我和轮机长一组,我带着相机,还有一个自制的发射求救信号的火箭筒。军舰撤了之后,编队周边没有禁行区,这时雷达屏幕扫出去前方六英里的样子,密密麻麻都是小船。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去亚丁湾,没经验,也分不清谁是海盗谁是渔船。这时候,有些船靠上来,上面的人拎着半米多长的鱼叫卖。我们以前没来过这边,不知道这个叫什么鱼,正在开玩笑等靠岸了记得买两条试一下。

船队解散之后,各种小船就围了过来,你根本无法区分谁是海盗,谁是渔民,而对于渔民,海军是无权管制的

渔民会手拿着刚捕捞起来的鱼向船上叫卖,但这副打扮和海盗其实根本没区别

这个叫什么鱼其实不知道,但味道不好吃

船舷挂的煤炭桶,和远处游弋着的来路不明的小船

由于小船来路不明,所以水枪一直保持在开启状态,以防万一

这时候,正好有个小船朝我们靠了过来了,上坐着4个人。我们以为他们是渔民,我身边的轮机长就一边笑,一边跟他们招手,让他们过来看看。他们就靠了过来,大概也就离我们五六米吧。轮机长问他们上不上来。这时候,其中一个人站起来,仔细地看了看我们船弦挂着的护板,再朝上看了看(估计是注意到了我们的电网),对着我们笑了笑,摆摆手,意思是不上来了。

这位就是和海盗对峙的轮机长,手持太平斧,镇定自若,全程高能,未给海盗可乘之机。此处应有掌声

 

轮机长好像还没明白,继续和他们打招呼,比手势。这时,他们其中一人揭开船上的一张帆布,我们顿时傻眼了,里面全是AK47,还有火箭筒RPG什么的。他们的意思是在示意,潜台词是“看,我们是海盗,我们有真家伙,你确定要我们上来吗”。这时候,轮机长显然有些紧张,但我不得不佩服他胆子大,不知道他是真的底气足,还是唱空城计,继续和海盗有说有笑:一边笑一边继续比手势“上来啊,来打我们啊”。

海盗一只手摆了摆,另一只手拿起一支AK47,朝着我们船上的电网和各种防护指了指,估计意思是比较麻烦,就算了;这个时候,另一个海盗拿起火箭筒,不知道检查了一下什么装置,又放回去了;另外两个海盗一个看着我们,一个头朝着别的方向张望。然后,海盗指了指我们身后的一条更慢的小集装箱船,调转船头,开走了。这时候,不远处的另外两艘小船也调转了船头跟来过去。我们才知道他们三条船是一伙的。

通往上层的通道是关闭的,这可以保证船员们有层次的防守

水枪、电网、煤桶和巡逻的水手,组成了多维立体的防守阵容。虽然全船仅有三十人,但准备工作颇为高效

不得不说这一船的船员在第一次通过亚丁湾海盗区的表现是非常勇敢的,整个过程纵横君听得都非常紧张,在这里给他们点赞

海军直升机返场,驱散海盗

大海航行的所有船上,高频通信都是随时连接的。三条海盗船开走后不久,我们马上就听到后面的小集装箱船向中国海军呼救。隔了大约半个小时吧,海军直升飞机过来了,逼停了三艘海盗船。

后来,我们才知道,小渔船上,坐两个人的,一般都是渔民,但如果坐了三四个人,基本就是海盗了。

相信后面那条集装箱船被吓得不轻,因为据我们观察,他们并没有做太多防护,基本上属于城门大开。后来整个船队也就解散了。由于2008年亚丁湾的振华4号事件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所以后来多国海军都在此有驻守,在2010年之后,情况已经大有好转。现在海盗最猖獗的地方已经不是亚丁湾了,据说尼日利亚、科特迪瓦一代,是海盗重灾区,没事千万别去那里。

不好意思的是,和海盗对峙的时候我有些紧张,相机在手里但还是没敢拍,我怕海盗以为我是拿着武器在瞄准……

这种坐两个人的小艇,一般来说都是渔民,人数超过三个,肯定是海盗

其实飘在大海上的时间,大部分都很无聊,这件事情也算是一种调剂吧

 

 

胡晓本人,纵横君多年好友。背景是亚丁湾的中国军舰

差点儿忘了说了,由于这次我们准备工作做得出色,再加上我们临危不惧,确保了公司和客户的财产安全,最重要的是有我全程的图片记录,公司决定给予我们全船船员增加了奖金额度……哈哈哈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