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德玛西亚:《魔兽》火了,《英雄联盟》也要拍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德玛西亚:《魔兽》火了,《英雄联盟》也要拍电影?

《魔兽》创造票房奇迹后,腾讯方面透露,不排除将《英雄联盟》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可能性。

作者:钱丛桢

这段时间,小编的朋友圈炸了,“为了部落”,“为了联盟”的喊声此起彼伏;电影院里,《魔兽》电影开场暴雪公司的LOGO出现时,影厅响起热烈掌声;电影结束,掌声再次响起,让小编感动得眼泪流下来。难怪才3天,魔兽的票房就破8亿,800000000啊!《魔兽》票房取得大捷后,小编不禁思考谁会成为下一个影游联动的刷屏主角?腾讯给出的一种可能是:《英雄联盟》。

一、腾讯参与了《魔兽》电影投资

《魔兽》是腾讯影业参与投资的第二部作品,相比于参与投资的首部作品《火影忍者》,《魔兽》无论是在大众影响力、票房规模上都更具规模,案例也更具说服力。

外界或许并不知道的是,此次《魔兽》电影的投资方除了腾讯影业外,其实还有腾讯系内另一家影业公司——企鹅影业。虽然后者的logo并没有出现电影开始的介绍中,但企鹅影业也是《魔兽》电影的参投方之一。

腾讯投资《魔兽》,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件事:

1、探索游戏IP运营的整个过程

腾讯方面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因为腾讯在整个《魔兽》的操盘中扮演的是宣传营销等角色,单纯腾讯影业一家主体进行投资,是难以调动起腾讯系的全部资源,毕竟《魔兽》是一个世界知名的超级IP,对这个IP进行宣传营销,必须要动用腾讯内部的核心资源才能玩转。在腾讯影业今年3月公布的片单上,《天涯明月刀》、《QQ飞车》等腾讯自有游戏IP赫然在列。

《天涯明月刀》还好理解,毕竟是古龙小说改编游戏,又有徐皓峰操刀。可是像《QQ飞车》这样的游戏怎么改编电影?玩家和影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当然,还有电影公司要改编《俄罗斯方块》,听起来比《QQ飞车》难度又大多了。

在全球范围内,游戏改编电影都是成功者寥寥,而腾讯影业与企鹅影业均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兵”。能和好莱坞大厂传奇影业取经,特别是参与《魔兽》这样世界级IP的泛娱乐转化过程,对于今后腾讯自身游戏IP的开发显然极具借鉴意义。

2、锤炼自身的互联网宣发能力

除了需要对游戏IP运营过程探索外,腾讯影业的互联网宣发体系,也需要一部够量级的大片来实验和完善,并且广而告之。腾讯影业成立后上映的第一部作品是《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腾讯将旗下火影页游、手游平台、腾讯动漫平台、动漫APP的粉丝打通,触达传统电影营销渠道难以覆盖的精准目标受众,并转化为有效观影人群,《火影》最终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票房成绩。

但相较于《魔兽》这样的大片,《火影》毕竟只算牛刀小试。如果能够通过《魔兽》全面打通自己的互联网宣发体系,并向影视圈展示自己的宣发实力,对于影视新兵腾讯影业来说,显然意义重大。

据媒体报道,腾讯影业《魔兽》项目经理张思阳接受采访时坦言,在整个《魔兽》宣发过程中,腾讯最在意的就是大数据。而和传奇影业共享各种数据,令双方都获益良多。“通过数据可以知道我们的用户在哪,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由此展开精准推送,线上线下的营销团队也能更良好的互动。”

二、腾讯的泛娱乐生态布局

2015年9月份,腾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腾讯影业,由腾讯集团COO任宇昕出任董事长,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任CEO,发布会上,腾讯影业宣布成立三大工作室,分别是:黑体工作室、大梦电影工作室、进化娱乐工作室。不同于企鹅影业,腾讯影业依托于腾讯互娱,致力于与腾讯游戏、腾讯动漫、阅文集团共同组成腾讯互娱全新的泛娱乐业务矩阵。

1、腾讯影业是腾讯娱乐帝国版图的重要拼图

据业内人士分析,成立腾讯影业,是腾讯建造泛娱乐帝国的必然之举。对于支柱之一的游戏产业,腾讯显然想在上面再做些纵深。腾讯影业宣布成立的三大工作室,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

黑体工作室负责文学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木兰无长兄》、《回到过去变成猫》、《从前有座灵剑山》、《择天记》。大梦电影工作室负责动漫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我叫白小飞》、《狐妖小红娘》、《山河社稷图》。进化娱乐工作室负责游戏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QQ炫舞》、《QQ飞车》、《天涯明月刀》、《洛克王国》。

腾讯在文学、动漫、游戏上已各有建树,如何将三个板块从虚拟变现?美国的漫威为腾讯提供了成功脚本:漫威由漫画起家,早先是把漫画改编权卖给制片厂,结果惨遭滑铁卢;后来成立了漫威影业,参与电影的脚本、创作,力求最大限度还原漫画,这才走出了自己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一步。

腾讯影业的部署看起来更像是漫威的中国加强版:阅文集团提供优秀脚本,腾讯动漫画脚本分镜,而腾讯影业则将分镜搬到大荧幕上,IP火了后,腾讯游戏套用成熟的玩法改编IP。从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四大领域,一步步提高目标受众的黏性,最终培养自己的“死忠”。

现在再看这张图,腾讯的布局已经很明朗了。成立腾讯影业,更多的是为了把游戏、文字、动漫带来的经济从虚拟延伸到现实中,或许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粉丝经济本垒打。

未来,游戏产业不再会是单打独斗的场面,更多的会是腾讯这样,把游戏产业放入泛娱乐产业中,与其他行业一起缔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互联网的玩法,也会随着巨头们的插手变得更加困难。

2、《英雄联盟》游改影或将加速腾讯电竞生态圈建设

就像十年前的《魔兽》开始各种关于游戏改编电影的新闻一样,对于《英雄联盟》的改编新闻也时不时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毕竟相比十年前那个PC互联网时代,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频次呈几何数字增长,更何况主打泛娱乐概念的腾讯已经全资收购了《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公司。

在完成自有明星生态的打造后,《英雄联盟》开始从专业游戏市场扩展到大众市场,与NBA、欧冠这些职业体育一样拥有泛娱乐的概念,将优秀的选手包装成明星,然后奉献精彩的比赛给观众,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腾讯正在逐步搭建一个完整的电竞生态圈,通过高端电竞计划(《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全民电竞计划(《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QQ网吧冠军赛、校园争霸赛)、明星孵化计划等,交织构成了深层次、多类型、广覆盖、高密度的电竞赛事体系,《英雄联盟》已经垄断了电子竞技市场的80%流量。

从《英雄联盟》开始从专业电竞品牌向大众品牌过渡等一系列动作来看,游戏影视化是一个快速打破“次元壁垒”的方式,对外界触点的互动频次与话题性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根据游戏里每一个英雄的特质与故事,可以做成一个类似漫威式的“英雄宇宙观”,从而获得整个产业链的收益。

三、《英雄联盟》游改影有那些困难?

《魔兽》创造票房奇迹后,腾讯方面透露,不排除将《英雄联盟》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可能性,但要尊重游戏IP开发运营的规律,目前还没到释放影视价值的阶段,而在整个开发运营的过程中更要尊重拳头的意见。除了上述原因外,《英雄联盟》游改影还存在哪些困难?

1、世界观混乱是硬伤

《英雄联盟》作为一款面对各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玩家的电竞游戏,为了满足玩家多样化需求,基本上市面上各种载体塑造出的个性与特色鲜明的“英雄形象”,都有所涉及。玩家喜欢蝙蝠侠那种感觉,《英雄联盟》有VN;喜欢异形和铁血,《英雄联盟》有卡兹克和狮子狗;喜欢悟空,《英雄联盟》有大圣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游戏角色都会投其所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并且利用已经熟悉的一些故事再创造,使得玩家学习成本很低,很快就能将情感代入。

但是正是基于对玩家需求多样化、减少玩家学习成本的考虑,导致《英雄联盟》世界观设计的漏洞太多。比如英雄之间的联系太少,故事写的脱节,为了创造主题,生搬硬套地修改背景故事。造成了每个英雄都有一段牛掰的背景,一群牛掰的英雄却说不出一段完整的故事的游改影的硬伤。而出《英雄联盟》电影,必须要把所有英雄的背景故事都改好,游戏背景的世界观修改一致。

2、《魔兽》的成功目前很难复制

《魔兽》电影上映时已经过了游戏的巅峰期,作为“粉丝经济”的产物,历经12年沉淀的《魔兽》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目前看来复制难度极大。从电影质量角度来讲,这部万众期待的游改电影一定程度上算是“烂片”,许多网友表示,,给《魔兽》电影打10分的话,电影只值1分,9分是打给自己的青春。

目前《英雄联盟》的玩家基数虽然已超过《魔兽世界》,完全足以支撑一部电影,不过从腾讯要建设良好的电竞生态的角度考虑,游改影应该是很慎重的事情,不能是一味追逐眼前利润的地榨取粉丝,而应该是顺其自然地锦上添花。与此同时,《英雄联盟》游戏背景故事的展开还有很多保留。

所以或许再等两三年,等玩家基数再大点,等大家口中所谓的“小学生”长大点,让《英雄联盟》玩家的情怀沉淀一下,或许如《魔兽》一样,等这个游戏开始衰落的时候,再顺势推出电影,可以掀起玩家的狂欢。就像阿里巴巴上市几年前会有人问它为什么不上市,路人会有各种煞有其事的解释,等它上市后,爆发出的瞬间让马云成为首富的能量会让大家目瞪口呆。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游改影成本高风险大

史无前例的游戏、电影双风口中,中国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将二者结合的“游改电影”来市场赚一把。中国游戏影视化相对成功的案例还只发生在电视剧中,比如开创了游戏改编电视剧先锋的《仙剑奇侠传》,以及近年比较火的《古剑奇谭》、《轩辕剑》等,但相比国外的游戏改编电影,国内请当红人气明星圈粉的电视剧更像是古装偶像剧,形式和剧情比较单一,与游戏原来的相关度并不明显,对游戏的文化延伸似乎不够,更遑论带动游戏周边,为整个产业链创造利润。

此外,游戏本身的交互方式很独特,从玩家的主动参与到观众被动观影,改编成电影需要很高的创意,改编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游戏本身的架构和元素,又需要修改人物设置,重塑剧情,满足非玩家观众的体验,这些都为游改影提高了成本门槛。

更加重要的是,不像一般的故事电影,游戏电影要找一个真正懂行的玩家型导演实在太难,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作品原本数据庞大的游戏粉丝不满意,普通观众又觉得难以融入游戏背景文化,电影卡在中间不尴不尬,没有市场买账。以《魔兽》为例,当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都觉得“游改电影”吃力不讨好时,中国的电影制作、投资方自然也不敢轻易试水。此外,在电影审查制度下,许多涉及暴力、政治的内容在拍摄成电影时会有硬伤。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电影的五毛特效的制作水准也很难让电影在大屏幕上蒙混过关。

当现在中国电影行业一片蓝海,随便拍个什么烂故事片,都有人看,简简单单就能把钱挣了,绝大部分电影商们更愿意选择保险的旧套路,除非青春、爱情这些题材实在不好拍了,一般情况下他们没有太强的动力冒险试国产游戏电影。

部分资料来源:腾讯游戏、知乎、百度百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德玛西亚:《魔兽》火了,《英雄联盟》也要拍电影?

《魔兽》创造票房奇迹后,腾讯方面透露,不排除将《英雄联盟》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可能性。

作者:钱丛桢

这段时间,小编的朋友圈炸了,“为了部落”,“为了联盟”的喊声此起彼伏;电影院里,《魔兽》电影开场暴雪公司的LOGO出现时,影厅响起热烈掌声;电影结束,掌声再次响起,让小编感动得眼泪流下来。难怪才3天,魔兽的票房就破8亿,800000000啊!《魔兽》票房取得大捷后,小编不禁思考谁会成为下一个影游联动的刷屏主角?腾讯给出的一种可能是:《英雄联盟》。

一、腾讯参与了《魔兽》电影投资

《魔兽》是腾讯影业参与投资的第二部作品,相比于参与投资的首部作品《火影忍者》,《魔兽》无论是在大众影响力、票房规模上都更具规模,案例也更具说服力。

外界或许并不知道的是,此次《魔兽》电影的投资方除了腾讯影业外,其实还有腾讯系内另一家影业公司——企鹅影业。虽然后者的logo并没有出现电影开始的介绍中,但企鹅影业也是《魔兽》电影的参投方之一。

腾讯投资《魔兽》,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两件事:

1、探索游戏IP运营的整个过程

腾讯方面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因为腾讯在整个《魔兽》的操盘中扮演的是宣传营销等角色,单纯腾讯影业一家主体进行投资,是难以调动起腾讯系的全部资源,毕竟《魔兽》是一个世界知名的超级IP,对这个IP进行宣传营销,必须要动用腾讯内部的核心资源才能玩转。在腾讯影业今年3月公布的片单上,《天涯明月刀》、《QQ飞车》等腾讯自有游戏IP赫然在列。

《天涯明月刀》还好理解,毕竟是古龙小说改编游戏,又有徐皓峰操刀。可是像《QQ飞车》这样的游戏怎么改编电影?玩家和影迷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当然,还有电影公司要改编《俄罗斯方块》,听起来比《QQ飞车》难度又大多了。

在全球范围内,游戏改编电影都是成功者寥寥,而腾讯影业与企鹅影业均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兵”。能和好莱坞大厂传奇影业取经,特别是参与《魔兽》这样世界级IP的泛娱乐转化过程,对于今后腾讯自身游戏IP的开发显然极具借鉴意义。

2、锤炼自身的互联网宣发能力

除了需要对游戏IP运营过程探索外,腾讯影业的互联网宣发体系,也需要一部够量级的大片来实验和完善,并且广而告之。腾讯影业成立后上映的第一部作品是《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腾讯将旗下火影页游、手游平台、腾讯动漫平台、动漫APP的粉丝打通,触达传统电影营销渠道难以覆盖的精准目标受众,并转化为有效观影人群,《火影》最终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票房成绩。

但相较于《魔兽》这样的大片,《火影》毕竟只算牛刀小试。如果能够通过《魔兽》全面打通自己的互联网宣发体系,并向影视圈展示自己的宣发实力,对于影视新兵腾讯影业来说,显然意义重大。

据媒体报道,腾讯影业《魔兽》项目经理张思阳接受采访时坦言,在整个《魔兽》宣发过程中,腾讯最在意的就是大数据。而和传奇影业共享各种数据,令双方都获益良多。“通过数据可以知道我们的用户在哪,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由此展开精准推送,线上线下的营销团队也能更良好的互动。”

二、腾讯的泛娱乐生态布局

2015年9月份,腾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腾讯影业,由腾讯集团COO任宇昕出任董事长,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任CEO,发布会上,腾讯影业宣布成立三大工作室,分别是:黑体工作室、大梦电影工作室、进化娱乐工作室。不同于企鹅影业,腾讯影业依托于腾讯互娱,致力于与腾讯游戏、腾讯动漫、阅文集团共同组成腾讯互娱全新的泛娱乐业务矩阵。

1、腾讯影业是腾讯娱乐帝国版图的重要拼图

据业内人士分析,成立腾讯影业,是腾讯建造泛娱乐帝国的必然之举。对于支柱之一的游戏产业,腾讯显然想在上面再做些纵深。腾讯影业宣布成立的三大工作室,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

黑体工作室负责文学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木兰无长兄》、《回到过去变成猫》、《从前有座灵剑山》、《择天记》。大梦电影工作室负责动漫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我叫白小飞》、《狐妖小红娘》、《山河社稷图》。进化娱乐工作室负责游戏IP的改编,目前改编工作为:《QQ炫舞》、《QQ飞车》、《天涯明月刀》、《洛克王国》。

腾讯在文学、动漫、游戏上已各有建树,如何将三个板块从虚拟变现?美国的漫威为腾讯提供了成功脚本:漫威由漫画起家,早先是把漫画改编权卖给制片厂,结果惨遭滑铁卢;后来成立了漫威影业,参与电影的脚本、创作,力求最大限度还原漫画,这才走出了自己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一步。

腾讯影业的部署看起来更像是漫威的中国加强版:阅文集团提供优秀脚本,腾讯动漫画脚本分镜,而腾讯影业则将分镜搬到大荧幕上,IP火了后,腾讯游戏套用成熟的玩法改编IP。从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四大领域,一步步提高目标受众的黏性,最终培养自己的“死忠”。

现在再看这张图,腾讯的布局已经很明朗了。成立腾讯影业,更多的是为了把游戏、文字、动漫带来的经济从虚拟延伸到现实中,或许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粉丝经济本垒打。

未来,游戏产业不再会是单打独斗的场面,更多的会是腾讯这样,把游戏产业放入泛娱乐产业中,与其他行业一起缔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互联网的玩法,也会随着巨头们的插手变得更加困难。

2、《英雄联盟》游改影或将加速腾讯电竞生态圈建设

就像十年前的《魔兽》开始各种关于游戏改编电影的新闻一样,对于《英雄联盟》的改编新闻也时不时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毕竟相比十年前那个PC互联网时代,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频次呈几何数字增长,更何况主打泛娱乐概念的腾讯已经全资收购了《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公司。

在完成自有明星生态的打造后,《英雄联盟》开始从专业游戏市场扩展到大众市场,与NBA、欧冠这些职业体育一样拥有泛娱乐的概念,将优秀的选手包装成明星,然后奉献精彩的比赛给观众,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腾讯正在逐步搭建一个完整的电竞生态圈,通过高端电竞计划(《英雄联盟》职业联赛)、全民电竞计划(《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QQ网吧冠军赛、校园争霸赛)、明星孵化计划等,交织构成了深层次、多类型、广覆盖、高密度的电竞赛事体系,《英雄联盟》已经垄断了电子竞技市场的80%流量。

从《英雄联盟》开始从专业电竞品牌向大众品牌过渡等一系列动作来看,游戏影视化是一个快速打破“次元壁垒”的方式,对外界触点的互动频次与话题性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根据游戏里每一个英雄的特质与故事,可以做成一个类似漫威式的“英雄宇宙观”,从而获得整个产业链的收益。

三、《英雄联盟》游改影有那些困难?

《魔兽》创造票房奇迹后,腾讯方面透露,不排除将《英雄联盟》进行影视化改编的可能性,但要尊重游戏IP开发运营的规律,目前还没到释放影视价值的阶段,而在整个开发运营的过程中更要尊重拳头的意见。除了上述原因外,《英雄联盟》游改影还存在哪些困难?

1、世界观混乱是硬伤

《英雄联盟》作为一款面对各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玩家的电竞游戏,为了满足玩家多样化需求,基本上市面上各种载体塑造出的个性与特色鲜明的“英雄形象”,都有所涉及。玩家喜欢蝙蝠侠那种感觉,《英雄联盟》有VN;喜欢异形和铁血,《英雄联盟》有卡兹克和狮子狗;喜欢悟空,《英雄联盟》有大圣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游戏角色都会投其所好,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并且利用已经熟悉的一些故事再创造,使得玩家学习成本很低,很快就能将情感代入。

但是正是基于对玩家需求多样化、减少玩家学习成本的考虑,导致《英雄联盟》世界观设计的漏洞太多。比如英雄之间的联系太少,故事写的脱节,为了创造主题,生搬硬套地修改背景故事。造成了每个英雄都有一段牛掰的背景,一群牛掰的英雄却说不出一段完整的故事的游改影的硬伤。而出《英雄联盟》电影,必须要把所有英雄的背景故事都改好,游戏背景的世界观修改一致。

2、《魔兽》的成功目前很难复制

《魔兽》电影上映时已经过了游戏的巅峰期,作为“粉丝经济”的产物,历经12年沉淀的《魔兽》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目前看来复制难度极大。从电影质量角度来讲,这部万众期待的游改电影一定程度上算是“烂片”,许多网友表示,,给《魔兽》电影打10分的话,电影只值1分,9分是打给自己的青春。

目前《英雄联盟》的玩家基数虽然已超过《魔兽世界》,完全足以支撑一部电影,不过从腾讯要建设良好的电竞生态的角度考虑,游改影应该是很慎重的事情,不能是一味追逐眼前利润的地榨取粉丝,而应该是顺其自然地锦上添花。与此同时,《英雄联盟》游戏背景故事的展开还有很多保留。

所以或许再等两三年,等玩家基数再大点,等大家口中所谓的“小学生”长大点,让《英雄联盟》玩家的情怀沉淀一下,或许如《魔兽》一样,等这个游戏开始衰落的时候,再顺势推出电影,可以掀起玩家的狂欢。就像阿里巴巴上市几年前会有人问它为什么不上市,路人会有各种煞有其事的解释,等它上市后,爆发出的瞬间让马云成为首富的能量会让大家目瞪口呆。一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3、游改影成本高风险大

史无前例的游戏、电影双风口中,中国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将二者结合的“游改电影”来市场赚一把。中国游戏影视化相对成功的案例还只发生在电视剧中,比如开创了游戏改编电视剧先锋的《仙剑奇侠传》,以及近年比较火的《古剑奇谭》、《轩辕剑》等,但相比国外的游戏改编电影,国内请当红人气明星圈粉的电视剧更像是古装偶像剧,形式和剧情比较单一,与游戏原来的相关度并不明显,对游戏的文化延伸似乎不够,更遑论带动游戏周边,为整个产业链创造利润。

此外,游戏本身的交互方式很独特,从玩家的主动参与到观众被动观影,改编成电影需要很高的创意,改编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游戏本身的架构和元素,又需要修改人物设置,重塑剧情,满足非玩家观众的体验,这些都为游改影提高了成本门槛。

更加重要的是,不像一般的故事电影,游戏电影要找一个真正懂行的玩家型导演实在太难,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作品原本数据庞大的游戏粉丝不满意,普通观众又觉得难以融入游戏背景文化,电影卡在中间不尴不尬,没有市场买账。以《魔兽》为例,当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都觉得“游改电影”吃力不讨好时,中国的电影制作、投资方自然也不敢轻易试水。此外,在电影审查制度下,许多涉及暴力、政治的内容在拍摄成电影时会有硬伤。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电影的五毛特效的制作水准也很难让电影在大屏幕上蒙混过关。

当现在中国电影行业一片蓝海,随便拍个什么烂故事片,都有人看,简简单单就能把钱挣了,绝大部分电影商们更愿意选择保险的旧套路,除非青春、爱情这些题材实在不好拍了,一般情况下他们没有太强的动力冒险试国产游戏电影。

部分资料来源:腾讯游戏、知乎、百度百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